民国风之穿着

说起民国女性的穿着,大家的第一印象估计就是旗袍了吧。

但实际上,旗袍是在1930年代才成为火遍全国的流行女装的。在此之前,与此同时,还有其它时髦的女装品类。一起来看看吧~


No.1 文明新装

“文明新装”,一听这个名称,就能想到它应该与当时变革的社会环境脱离不开关系。它流行于1910-1920年代,正是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时期。而它也是由被认为是先进思想代表的女学生群体所引领起来的一股时尚风潮。

民国风之穿着

(1916年学生装 右一为林徽因)

作为女学生的校服,素净是文明新装的一大特点。其典型样貌是:

黑、白或浅蓝色的短上衣,带着个大袖子(俗称倒大袖),搭配及膝黑色布裙,脚踩一双黑色布鞋或西洋皮鞋,有时会再配上一双白色袜子。

民国风之穿着

(冷清秋的装扮可说是神还原文明新装惹~)

其实严格来说,“文明新装”并不新,它脱胎于传统的上衣下裳服制,只是在高喊“自由”、“解放”的变革时代中,才不得以在原有女装的基础上进行“适者生存”的改良。

一切从简,去掉清代的繁缛装饰,衣身改短改窄,更加轻便适体。

民国风之穿着

(从清代汉女装到文明新装的演变)


清新素雅的“文明新装”是民国的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但除了视觉美观以外,其本身带有的深刻意义,更让它值得在中国服装史上留下一笔。

它的出现,预示着以往女性穿着厚重服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代将一去不返,新的文明、思想将在新一代的女性中生根发芽。

民国风之穿着

(1917年的孙中山与宋庆龄)

只不过,后续难料。

不管是“文明新装”还是女学生,后来都免不了被世俗化。

自女学生装束风行后,妓院里,开始涌现许多点名要“女学生”(这里是指穿文明新装,装扮成女学生的妓女)作陪的人。

而女学生群体呢,也不再全是先进、文明的象征。她们变得多面复杂起来:

一边以新女性的姿态高喊着“平等”、“独立”,一边又陷入那古老的攀比怪圈——追逐“校园皇后”、“绝代淑媛”的称谓;或者吃大菜、做洋车,非“文明”的西洋作派不可;亦或是靠殷实家底与女学生自带的“文明”光环,游刃于各大交际场中……

其实,跟我们现在一些女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也挺像的。

民国风之穿着

(1926年,日渐华丽的上衣下裙)


No.2 西式女装

自“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漂洋过海,大刀阔斧而来。大到社会格局,小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在影响着时代中人。

就时尚而言,西式女装风光无限。

早在清末,就有德龄、容龄两位格格穿着西洋女裙出入宫廷了。但要说形成一股值得一提的风尚,还当在1930年代。并且,真正能穿上它们的,范围基本限在都市里的时髦女性,最典型当属各家太太、名媛和女明星了。

她们走在时尚前沿,西式女装穿得最多,且样式也最新潮,西式连衣裙什么的不消说一定有,此外,还有美式牛津裤、毛呢大衣、高跟鞋、玻璃丝袜、奶罩等等,很多样式跟如今的没什么两样,尤其是一些女裙,放到今天穿,也不觉过时。

民国风之穿着


民国风之穿着

(民国长晚礼系列)


No.3 运动服&泳装

随着近代西式体育的传入,运动服应运而生。发展成型的民国运动服样式其实跟我们现在的几乎没啥区别,都是短衫(T恤)配短裤。

民国风之穿着

(1932年《良友》封面)

只是这种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运动服在当时却引起不小轰动。有反对,有支持,还有专来窥视姑娘们胳膊、大腿的别有用心者。

民国风之穿着


而裸露更多,并经常性湿身Play的泳装则带给民国人一个更强烈的冲击。

1930年代初的女子泳装还是连身短裙,内穿短裤的;到了中期,泳装开始去掉外裙,与短裤合二为一;再后来,还出现了上衣与短裤分开的两件式(民国女子是不是比咱们想象中的要开放多了~)。

民国风之穿着

(右1两节式泳装,小碎花清新亮丽,现在完全可以穿哦~)

民国风之穿着

(1935年,姐就是辣么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