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古文化的什么?琴,棋,书,画,诗,酒,茶,香?

黑米诗生活


本人喜欢古文化的茶!

本人出身于茶祖神农氏的故乡,自小耳濡目染茶叶的栽培种植,深受神农氏发现并利用茶的故事熏陶:神氏辨药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灵草!自神农发现并利用茶之后,先后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的阶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的文化本质就是儒释道,茶也像一个文化的基因一样,在华夏大地,伴随看炎黄文化民族的繁衍生息传承五千年!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朝传播中华,满清已响誉海外,茶走文化的传承从未间断!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国家,世界上第一本茶学专著就是盛唐陆羽撰写的《茶经》,至今乃是我们学习研究茶的教材,影响深远!

吾爱茶,每天喝茶,并一身致力于茶的研究及茶文化的推广!

我是龙茶师,一个学茶、爱茶、事茶,为茶着迷的茶人!愿希望能在头条平台接交更多爱茶之人,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论道!关注我,我们一起推广中国茶文化!


布衣遇上茶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喜古文化的琴、棋、书、画、诗、酒、茶、香。

在生活中试着去想学过古筝;练过书法;常常灵感来了,写一些诗;葡萄🍇酒已经融进我的血液,为了喝酒方便,在2015年我经营了进口葡萄🍇酒、也常喝茶。

谢谢🙏我的回答完毕。


纯粹的灵魂王钰潼


我喜欢中国古文化 ,尤其喜欢诗。因为

诗中有画。

张继一篇《枫桥夜泊》就很有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勾画了一副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风、渔火、孤舟、客人组成的江边晚景,想来不尽感慨。

诗中有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白居易请朋友喝酒而作的诗。酒是自家酿,酒浊人不浊,诗中有酒,酒中有情,饮而不醉,心旷心怡。

诗中有茶。

杨万里的一个有关茶的名句挺让人喜欢,“春风解恼诗入鼻 非叶非花自有名”。诗中有茶,茶中有香,香中有静,静中有禅。荡涤心中污浊,沁人心脾好养生。

诗中有书法,

诗中有琴声,

诗中有历史,

史中有棋局,

棋局有人生。






扯历史文化


古文化应该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像题中所说的古文化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八种古文化,也有文人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古人九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人生四韵七大雅等等。

这几种文化其实我都挺喜欢的,琴引蓬莱凤鸾鸣 ,棋演天机定乾坤 ,书折桂宫步云霄 ,画描秋水共长天 ,诗情儒雅思醉翁 ,酒若朝露醉诗魂 ,茶品三味意逍遥。每一件都是人生快事。

善琴者通达从容,

善棋者筹谋睿智,

善书者至情至性,

善画者至善至美

善诗者至心声,

善酒者激情逢知己,

善花者陶冶情操。

在古代弹琴、 弈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家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而诗酒花茶,也是人间最雅之事。这种充满诗意和才情的生活,才是令人向往的生活。





墨语江湖


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琴,棋,书,画,诗,酒,茶,香,培养兴趣爱好,过有品质的生活,做有品质的人。下面我从“意象”这个视角展开分析:

琴位列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是一种地位崇高的乐器。一直以来,就有“左琴右书”和“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琴和书一样,有着浓郁的书生气息,是士大夫阶层自我修养和交际的重要工具。

琴,是知音情谊的见证。《吕氏春秋·本味篇》有“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素琴是《全唐诗》出现频率次数最多的一种琴了。辞源讲,素琴就是不加装饰的琴。《礼·丧服四制》中有“祥之日,鼓素琴”。素琴,别名祥琴。《晋书·陶潜传》中说“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素琴,还叫陶琴,陶令琴等。

李白《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郑溧阳,溧阳县令郑晏。李白诗中看到陶渊明和郑晏二人相似性,表达了琴酒自乐、悠然自得逍遥生活的赞美。

白居易《池上幽境》提到素琴,“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幽境深谁知,老身闲独步。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平滑青盘石,低密绿阴树。石上一素琴,树下双草屦。此是荣先生,坐禅三乐处。”素琴,是名士风雅清高的表征。

刘禹锡《陋室铭》中也有说到素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素琴,成了陋室里的知音好友。

贾岛《送别》中讲到素琴,“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素琴,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素琴是淡雅的,超脱的,恬静的,清逸的,“清丽而静,和润而远”。

毫无疑问,棋也是一个古老物件,蕴含这丰厚的文化。棋,是一种雅致的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才能的展示,还是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

《论语》有“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弈,就是下棋的意思。

汉乐府诗有“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

杜甫《江村》有“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真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好一副闲情逸致、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宋代赵师秀《约客》有“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本来想借着下棋来消磨时间,打发春日夜晚时光,结果客人迟迟不来,于是苦苦等待。

唐寅《题画诗二十四首》“柳杨阴浓夏日迟,村边高馆漫平池。邻翁挈盒乘清早,来决输赢昨日棋”。夏日的清晨,温度是熨贴的。邻家老大爷也是个执着的人,拿着棋盘盒又来展开战局,毕竟昨天还没有论出个输赢呢。

清代袁枚《随园杂兴》有“花下开酒觞,觞毕作棋戏”。这是多么好的休闲方式啊。

钱谦益《后观棋绝句》“寂莫枯枰响 ,秦淮秋老咽寒潮。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一股凄清的悲秋凉意跃然而出。

王安石《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北风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与君棋。明朝投局日未晚,从此亦复不吟诗”。这是王安石在北风呼啸的冬天,与友人屋内下棋。

下棋,讲究心神俱静,不可心浮气躁。其实,这恰恰是一种境界。气定神闲,宁静致远,这一闲一静之间,自有脱俗押韵呈现。

书,是儒家礼、乐、书、御、射、数六艺之一。书,也是文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书,心画也。字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字,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德行。书法,意象思维解读,用语通常比较玄幻,进而上升到道德甚至人格层面。这,也体现了文人具备丰厚的综合修养,以及触类旁通的情感迁移。

蔡邕“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试,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苏轼《论书》“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缺)一,不成为书也”。

岳珂跋苏轼贴“先生立身大节,下睨万古,刚毅迈往之气,固宜磅礴八级,流见于翰墨文字间”。

欧阳询《三十六法》“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黄庭坚《论书》“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书,讲求澄神、静虑、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书,起着完善个人品格,提高文化修养的功效。

国画,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三类。其中花鸟画,以梅、兰、竹、菊为经典题材,比喻君子高洁品格。梅、松、竹,还被称为岁寒三友。

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有“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固野客之闲情,实文人之深趣”。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墨客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喜爱之情。

梅,不由得想到林逋这个人,谥号“和靖先生”。他结庐孤山, 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这里,梅有不求功名利禄的清高品格。他的《山园小梅》尤为耳熟能详,“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宋人王淇《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首诗也被曹雪芹《红楼梦》所引用,用来特指稻香老农李纨。

陆游一生咏梅,化梅为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他托物言志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元代王冕画梅成癖,喜“野梅”,不喜“官梅”。他画墨梅, 运笔穹健,枝繁花密,彰显光明磊落、正直孤高的情怀。他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岁寒三友之兰,空谷幽兰,幽香袭人。兰,喻幽贞,喻高洁,喻隐士。洁身自好,坚贞不屈。

孔子在《家语》提到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不芳”。“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与之俱化”。

东汉牟融《山寺律僧画兰竹图》“偶来绝顶兴无穷,独有山僧笔最工。绿径日长袁户在, 紫荃秋晚谢庭空。离花影度湘江月,遗珮香生洛浦风。 欲结岁寒盟不去,忘机相对画图中”。

蕙质兰心一词比喻女子, 女子心地蕙心一样纯洁,品质兰花一样的高雅。柳永《离别难》“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竹,让我们不自觉地就想到竹林七贤和苏东坡。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是这样介绍竹林七贤的,“(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七贤与竹子放在一起,与当时的佛教兴盛也有关。总之,竹成了玄学高士的象征意象。

宋代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是苏轼在说画竹高手文与可。

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有凌风傲霜的飒爽英姿。

陶渊明一生最爱菊花。他写了很多关于菊花的诗文。他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国维《人间词话》“如入无我之境”。而一提到南山,不由得想到寿比南山。陶渊明喜用菊花泡水泡酒饮用,也是取菊花延年益寿之功效。

宋代张孝样《鹧鸪天》“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毛泽东《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

严羽严沧浪《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唐诗灿若星河,王昌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镜;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唐人写诗,如同今人发朋友圈。

得意时,如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失意时,如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谁更流”

送别友人时,如王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朋友久别重逢时,如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下雪时,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下雨时,如韦庄“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苏轼好饮酒,而且还自己酿酒。他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经历宦海沉浮的苏轼,实现了旷达和超脱的蜕变。

酒,源于祭路神而与送别密不可分。送别时多有酒,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紧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用蒙太奇手法的诗《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如许浑《送客归湘楚》“无辞一杯酒,昔日与君深”。离别之情千难万难,万语千言都在酒中。

白居易颇具小资情调的《问刘十九》“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说到酒,还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诗人就是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一直以来,茶文化都非常盛行。饮茶,本身就是一种舒缓,一种净化,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焦虑,可以抚平人焦躁的内心。茶文化,给人一种脱俗悠然的美感,可以让人抛却世俗的繁杂,回归心灵的宁静。

在唐朝时, 茶文化正流行, 众多文人雅士喜欢借用“茶”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君子”之德。

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白居易《宿蓝溪对月》“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日本人就非常推崇白居易,喜欢白居易闲适伤感的诗风,尤其是《长恨歌》和《琵笆行》。爱屋及乌,日本人的茶道文化发展尤为精湛。

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说文解字》“香,芳也。从黍从甘”。可见,芳香,香由谷物之香甜辗转而来。

香,有用于祭祀,从殷商时期一直延续下来。

香,用于薰香、除秽、香身、驱虫、医疗等,今人多用。

唐诗宋词中也有很多“香”的意象。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此处天香指的是佛教圣地神圣空灵的气氛。王维《少年行》“执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此处侠骨香象征高洁的品质和高远的志向。柳永《木兰花》“玲珑秀扇花藏语,婉转香茵云衬步”。此处实为歌妓舞姿袅娜。欧阳修《玉楼春》“半辐霜绡亲手剪,香染青蛾和泪卷”。此处写深闺中人相思如焚的急迫心情。

曹雪芹《红楼梦》中多次提到香。黛玉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天尽头,何处是香丘”。此处突出了黛玉凄惨悲苦的身世。

林黛玉制灯谜谜底“更香”,颈联“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说到计算时间用的更香,我想到了窦文涛《圆桌派》,节目开始,焚上一根香,香燃尽了,节目也就结束了。

宝钗“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得烟火气的”。但宝钗因为热病,需要吃冷香丸,以至于她闻起来她闻起来还是有一股香飘飘的。

元妃省亲一节,提到“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醉酒的刘姥姥误入宝玉卧房倒头呼呼大睡,袭人寻到“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是为通过熏香去除异味。可见,清代贵族非常流行熏香。


——END——



木米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历经千年传承至今。除了琴棋书画、诗酒香茶,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传承和学习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学习也好,品味也罢,都是体现出了现今社会的人们对于古代传承文化的喜爱。那么我也来说一说我个人喜欢的古代文化有什么?

“焚香”

焚香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古时的人们为了体现礼仪的庄重,而将衣物熏香更有许多文人雅士也喜欢在读书的时候在书房内焚香一路,以此营造出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而古时的文人墨客又将焚香与春夏秋冬四季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结合。在不同的季节方位。用不同材质支出不同种类的相,不但可以芳香避秽、更是有醒脾清暑、驱寒除湿的作用。

“读书”

不论是古人还是如今的我们,读书都可以让人拥有充实的知识,丰富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更可以使一个人的气质改变,开阔视野,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人文的知识更可以纠正错误的偏见,而在如今纷乱的世界中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平心静气。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及各个不同时期的先人祖辈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展现出的各地方各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而民俗文化起源悠久,传承至今,哪怕在现今生活的我们同样受到了传承民俗文化的影响。虽然多数的民俗文化不是物质文明,更多的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宗教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创始人、有崇拜对象称为“宗”。有追随者、有祭祀仪式的称为“教”而中药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体现,是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气人生


柴米油盐酱醋茶 琴棋书画诗酒花

个人最爱“茶”,因为“茶是生命!”

对于种茶人来说:从一颗种子发芽生根到长成一棵可以采摘的茶树,这是一个生命周期;

对于制茶人来说:从茶芽采摘经过杀青揉捻等各种加工过程到一泡成品茶的出现,这是一个生命周期;

对于泡茶人来说:一泡干茶经过注水洗茶出汤,成为一泡茶汤,这是一个生命周期;

对于品茶者来说:端着这一杯茶汤,闻香看色品饮感悟,这也是一个生命周期。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泡茶的时候,请怀着一颗恭敬之心对待它,这也是对于种茶人/制茶人/泡茶人/品茶者的尊重,同时对万物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共勉!





四石茶苑小木头


万事收来一首诗,人间梦寐此中知。

棋枰几子何须问,无悔莫嘲心太痴。

随便来顺口溜一首,这里面的诗与棋就是我的最爱,当然诗无水平,棋更是臭,但人生总须心有所托,不然这人生岂不是太无趣了。




无心随墨


象棋融合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犹如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样深入根髓。一盘棋局犹如人生,它将智慧和娱乐融为一体,博弈双方宛如统帅千军的将领,带领着各自的‘’团队‘’,厮杀于棋盘之上。虽不见刀光剑影,但激烈程度丝毫不输于两国交兵开战。先红后黑的礼让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棋无悔大丈夫‘’,讲的是为人处世,‘’胜败乃兵家常事‘’讲的是心态,而‘’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则是受用于生活。

生活中,我看到很多中年人闲暇日光便会对战棋局。你知道你们为什么喜欢下象棋吗?他们的回答,可能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棋局如人生,通过一盘棋局对弈,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智慧谋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处世风格。了解自己的性格,并做到扬长,将自己的性格优点发挥到极致。找到自己真正爱的人,在爱的地方,做着爱的事,我想这也许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当回忆起来便会陶醉其中。




王静泰


(琴)横曲蹊弹水流,

(棋)秤频争楚汉谋。

(书)藏腹内华气在,

(画)眉枝头月如钩。

(诗)心久共海潮卷,

(酒)曲长同云鹤游。

(茶)烹岁月青春煮,

(香)沁幽兰半回眸。

(我)自携取故国色,

(都)如长安胡汉稠。

(喜)将唐宋诗词咏,

(欢)把元明青瓷呕。

是不是感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