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準備金“三檔兩優”

存款準備金“三檔兩優”

週三,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要求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並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幫助復工復產,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昨晚大家都預測到股市收盤央媽降準,考核期肯定是在3月15日之後的存款準備金考核週期第1天,果然是3月16日。

人行官網報道,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

天吶!原來定向降準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原來沒有準備金率優惠,就是基準檔的變為定向降準一檔,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

另一些原先滿足定向降準一檔的銀行,現在滿足定向降準二檔考核,由原來得到0.5個百分點優惠變為得到1.5個百分點優惠。

大型銀行去年努力不錯,都達到定向二降標準了。所以釋放的長期資金才那麼大。

所以,對這些達標銀行定向降準了0.5至1個百分點。一共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實際就是少交這麼多法定存款準備金。

筆者猜想,有沒有從基準檔直接跳享受定向二降的機構呢?

總理說了,股份制銀行要特殊照顧。

畢竟,疫情前期8000億再貸款股份制銀行沒分到~

而那些非縣域農商行、跨省經營城商行普惠金融也輕輕鬆鬆完成普惠金融增量10%或存量佔比10%的考核能夠定向二降。

那好吧,看在你們實在困難,達到定向一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直接享受定向二降的標準,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這一下,又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那些拼命從定向一降跨到定向二降的股份制銀行如今哭暈在廁所裡了。

早知如此,去年何必那麼拼~~

降準對銀行就是釋放利潤,銀行不是慈善機構,沒錢哪有動力支持普惠金融。

央媽答記者問 ,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這85億元怎麼算出來的?

最近一期(2月17日)央行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期限為1年,中標利率為3.15%。減去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1.62%,等於1.53%。再乘以5500億元,等於84.15億元,略等於85億元。就這麼簡單~

不過普惠金融貸款年化利率還是要降,據說至少還要再降1個點。2019年末,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11.7萬億,降1個點就是1170億利息收入減少,這還不考慮普惠小微企業的增量。

其他的,住房按揭貸款啊,逐步都切換LPR了。大家估計都會選擇浮動利率。這一來,貸款利息收入又要減少。銀行實在是有苦難言啊。。。

怎麼辦?只能降存款利率。還在想高息攬儲?

寶貴的存款資源,不爭不搶,怎麼能自動丟到碗裡來?

央行及時發佈存款新規,一是全面禁止“掛擋計息”。二是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三是存款利率管理規定和自律要求情況納入MPA和機構評級。

所以,只要大家都達成攻守同盟,存款利率也就降下來了。隨著FTP考核在更多銀行執行,存款利率自然隨市場利率波動,利率市場化就差不多了。

最後,普及下中國特色的存款準備金“三檔兩優”。

所謂“三檔”,就是按照機構大小分三個檔次。(其實也不精細)

第一檔是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現為12.5%。目前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6家商業銀行。

第二檔是中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較第一檔略低,現為10.5%或9.5%。目前主要包括股份行、城商行以及跨區縣經營、資產規模較大的農商行。

第三檔是小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現為7%。目前主要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此外,還包括最低6%存準率的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所謂“兩優”,是指在三個基準檔次的基礎上還有兩項優惠。

一是前兩檔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考核標準的,可享受0.5個或1.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優惠。

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包括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助學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的小型企業貸款、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的微型企業貸款。

二是服務縣域的銀行達到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於當地貸款考核標準的,可享受1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優惠。

存款准备金“三档两优”

本文源自成於微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