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节庆贾母“掰谎记”不听《凤求鸾》,而点《将军令》

《红楼梦》贾府春节期间娱乐节目很丰富,看酒戏歇了又听说书,可是贾母为何不听《凤求鸾》而点《将军令》?且来看看。

《红楼梦》节庆贾母“掰谎记”不听《凤求鸾》,而点《将军令》

一、贾母“掰谎记”警告谁

第54回:贾母便问:“近来可又添些什么新书?”两个女先回说:“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回说:“这叫做《凤求鸾》。”

贾母评说名字倒好,问起因由,女先儿告知此书述说金陵人氏两朝宰辅王忠告老还乡,命公子王熙凤上京赶考,王公子途中避雨进了世交李乡坤庄园住在书房里,李家有位千金小姐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王公子名字与凤姐重名,本要避讳,凤姐倒不介意。贾母未等女先儿再说下去,就猜到故事情节并作了书评:

一是书名,“难怪叫《凤求鸾》”,言下之意明瞭指公子王熙凤向小姐李雏鸾的求爱故事。

二是故事梗概,“自然是王熙凤要求这雏凤小姐为妻了。”

三是才子佳人,“把人家女儿说得这样坏,还说是 ’佳人’!”“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看他是个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

贾母认为知书达礼的才子佳人不应有“出格”的情事,况且大户人家不只一个丫鬟侍候小姐,那有那么容易就成全公子小姐偷情呢?全是编书人杜撰“遭塌人家”。

贾母长篇大论的评说,王熙凤风趣说老祖宗这一回叫“掰谎记”,“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贾母的“掰谎记”,说明了不听《凤求鸾》的理由,而且表明贾府从不允许讲这些有失礼仪的故事,连丫头也不允许听,那贾母在影射和警告谁呢?

贾母并没有具体指向,象大观园传授“软烟罗”知识一样,老人家是借机教育居住在贾府中的所有年少公子姑娘,并警告贾府中所有丫鬟、媳妇、婆子等奴才安守本份,不能影响和教坏大观园中的小主人。

贾母事前的思想教育和隔离传播途径的方法,比起王夫人“出了事才撵人”的野蛮手法高明得多了。“掰谎记”实质为人物故事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节庆贾母“掰谎记”不听《凤求鸾》,而点《将军令》

二、薛姨妈对“掰谎记”敏感

对于贾母的“掰谎记”,薛姨妈李婶娘反应:“这正是大家子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有这些杂话叫孩子们听见。”

李家为囯子监酒官宦世家,薛家为“四大家族”之一,故然也是大户人家。但是宝钗后来告诉黛玉,小时候淘气,家里藏书多,早背着大人看过《西厢记》《牡丹亭》等一大批禁书,这些薛姨妈哪里知道。

薛姨妈的敏感主要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打制宝钗的“金锁”,还故意让宝玉进入宝钗的闺房,使宝玉宝钗互看“通灵宝玉”和“金锁”,这本身就是一件“出格”的事。

后来宝玉午睡,宝钗独自闯入宝玉卧室,袭人故意走开,让宝钗替宝玉扇蚊子、绣肚兜,这又是一件“出格”的事。

贾母的“掰谎记”,实质伏笔对“金玉良缘”、对“金锁”的“掰谎”。“掰谎记”也佐证了贾母不可能成为虚假“金玉良缘”的支持者或参与“掉包计”,但凤姐“一张口说两家话”却极有可能,伏笔从支持“木石前盟”倒戈“金玉良缘”。

《红楼梦》节庆贾母“掰谎记”不听《凤求鸾》,而点《将军令》

三、点听《将军令》为勉励

贾家为武将之家,贾母不听《凤求鸾》而点《将军令》,实质也是在教育和勉励子侄子孙不忘本。

贾母也比贾政教子无方高明,更比王夫人、宝钗、袭人生硬的“劝学”高明,立学先立志,立下军令状,才能一往无前。

事实上,贾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对贾兰、贾蔷、贾芸等有志青年发挥了积极作用。

贾家节庆说书节目,贾母通过点书、评书、听书,抓住机会教育后辈和下人,是值得称赞的正面教育,只是成才与否还与各人自身素质有关,也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