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早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牟平小伙最迷人


识字早,对于孩子还是有点优势的。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有个识字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内孩子可以迅速记忆汉字并且不易遗忘,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当孩子的识字量到一定程度以后,他就可以实现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通过联想等方法,认识更多汉字,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我的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认字,因为他自己特别爱阅读,每天需要我们给他读书读很久,父母真是读书读的口干舌燥精疲力尽。不得已我们只好让他自己学习汉字以便他能自己读书。刚好幼儿园中班这样的年纪是他识字敏感期,他通过识字app非常轻松的掌握了几百个基础汉字。然后我们开始让他尝试着独立阅读绘本,慢慢的他从独立阅读绘本,过渡到了独立阅读书籍。在大班下学期完全实现了自主阅读。

关于识字早的最大好处,我感觉就是理解能力的进步,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当别人都需要家长读题讲解的时候,我的孩子能完全独立的完成所有作业。其二就是一些词语的运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他能理解一些高阶词语的含义并且准确的运用。所以就我个人的经验,抓住孩子的识字敏感期让孩子早点实现自主阅读,是一件有着长远的积极意义的事情。


木何何


我先来说一个身边的案例吧。

在我进入学校任教的那一年,我们学校有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它是全校的名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识字量惊人,随便拿一张报纸,他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读起来。而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根本认不了几个字,甚至有部分边拼音都还没有学会。他的所有老师都认为这个孩子必成大器,是学习的好苗子。事实上,这孩子在小学阶段也确实不错,成绩一直非常好。从后来了解中知道,这孩子初中开始成绩下滑,高中也只是上了一所普通的高中,毕业后就到外地打工去了。

识字早却未必能够促使孩子成才,从这一个案例中就可见一斑。学习成绩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学习习惯、家庭环境、个人爱好等等,这是一个长期培养的结果。

怎么教幼儿识字

据心理研究表明,在4岁以后孩子的逻辑能力开始有所发展,此段可以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但也仅仅是在语言表达、积累词汇上。生活中可以适当地认一认常见的字,比如逛街的时候,孩子指着店面上的字问,这时候你可以教一教,但也仅限于此。切莫强逼孩子学习,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破坏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总之,家长不要急切于孩子的识字,不要误以为早识字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其实国家早就明令禁止幼儿园小学会,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


哈哈动人


我要说一个反面案例:我小时候邻居家有个小女孩,是公认的聪明,据说6岁就能拿着爷爷的报纸读。而我们周围的小伙伴根本不识几个字,大人们一致认为,那个小女孩将来会大有作为。结果是怎么样呢?20多年过去了,我们周围的几个小伙伴,有的出国留学,有的考上国家公务员,有的成了大学老师,而那个小女孩,大学都没有考上,在小城市打工。

当然这20年之间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是至少可以证明,识字早的孩子未必聪明。即使是聪明的孩子也未必成才。

为什么呢?因为决定一个孩子成才与否的因素里,智商的占比不到50%,而孩子的学习习惯、家庭影响、个人兴趣等等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当然,家长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要不要教孩子识字呢?几岁开始比较好?

第一,是不是教孩子识字,要看孩子的需求。

教不教孩子识字,这要看孩子需不需要。有的孩子天生对文字敏感,可能3岁就追着妈妈指着“苹果”的汉字问“这是什么?”这时候就是你教孩子识字的好机会。当然,你也可以做一些启蒙,如果孩子愿意学,那就教一教也无妨。最忌讳的就是,孩子不想学,逼着孩子学,与别的孩子攀比,这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消磨了孩子对学习的天然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会影响孩子上学之后的学习乐趣。

第二,几岁教孩子学汉字最好?

0-4岁是孩子感知、情绪、社交重点发展的时期,之后才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认字就是逻辑能力。所以,建议孩子4岁之后逐步增加词汇量,培养识字兴趣,具体也要看孩子自身的发展情况。2-3岁可以是孩子语言敏感期,这时期孩子正在积累词汇量,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说”,不是“识”。

对于孩子的童年,一定要让他快乐,保护好他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送给你一句日本漫画家大野洋子在《我的儿子原来是猴子》中的一句话:

我想随便儿子做什么都好。只要他的儿童时代,像个孩子一样充分活过,那就够了。开心的事,难过的事,记恨别人,使坏心眼,所有这些事情,我都希望他做个够。

大圣妈归来


^_^ 我家孩子六年级了,我一直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培养。所以,他3岁左右我就开始带他阅读了,上小学前,他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常用字,小学第一年级就可以自主阅读了。

^_^ 他在这方面的优点,让我觉得这孩子有了很好的基础,学习上应该没问题,觉得他就是传说中的学霸!

^_^ 上一年级后,他确实要比其他孩子更轻松一些,一年级孩子考试成绩几乎全是99 100的,看不出来成绩的好坏。

^_^ 而我们却放宽了心,除了坚持阅读以外,其他学习上都没怎么关注。二、三年级成绩已经不是很突出,四、五年级成绩在班里只能算中等。于是我们开始急了,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学霸啊!

^_^ 而现实更是让我们失望,我们越急孩子越是不稳定,成绩忽上忽下,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

^_^ 我开始从自身找问题,也许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也许打骂和严格要求不一定是对的。

^_^ 试着开始缓和亲子关系,帮他分析学习上的问题,针对问题点一个个解决。和他一起学习,一起寻找答案!做对了鼓励,做错了不责备,再来一次。

^_^ 很高兴,孩子这学期开始,虽然没有成为学霸,却能每天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也有一定的提升。

^_^ 事实上,认识到我们自己的问题后,孩子是否是学霸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正确的相处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模式。

以上所述,我想说的是:早认字肯定是好事,但学习不是认字这么简单,孩子学习的路还很长,认字只是基础并不能代表什么。

我是微尘唯爱,用爱陪伴,用心育儿!


微尘唯爱


这个问题我有切身经验,来聊聊看。

我家妞妞是从四个月开始学字的。当时接触到杨健老师的早教课程,非常认同。加上我当时是全职在家带孩子,就开始得比较早。刚开始的时候就是用杨健老师的字卡教,很大的字,很大的卡,每天陪宝宝玩的时候当玩具给她读读看看。推出去晒太阳的时候也拿着,看见车辆就拿出来“车”字,就是如此简单,但是每天坚持。反正她啥也不知道,我就当给她表演呢。邻居看见我跟看神经病一样。(•̀⌄•́) 就这样过了两个月,突然发现我说字的时候她眼睛会看向那个字,后来测试多次居然都正确!就这样坚持下去,到十个月我们回姥姥家时,她已经能准确拿到30多个大人说的字宝宝了,而且可以准确找到路上看到的学过的数字和汉字。就用这种玩字宝宝的方法,我们成功的在会说话之前就可以安静地独自阅读,在不到3岁的时候就能独自朗读儿童读物了。当时姥爷还不相信,说妞妞是把儿童读物背下来的,结果妞妞现场指着姥爷看的报纸上的大标题和文章题目一一给他读了出来!这下姥爷才相信妞妞是真的认识那么多的字了呢!

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开学会发一些薄薄的图书,是老师一学期上课用的教材。妞妞第一学期拿回来15本,我做个饭的时间她全读完了,还说太简单了,没意思。第二学期,老师特意叮嘱我,图书不要提前给她看,因为老师教的时候她全都会了。

我家妞儿从小养成的看书习惯,简直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连上厕所都捧着书。妞妞看书有个特点,会同时看好几本书。家里到处都是她看的书,一本一本翻开倒扣着,还不能动不能收拾,否则她要喊找不到了。我怀疑她这么看可能啥都记不住,可是人家确实能知道自己哪本书看到哪里了。这一点我至今也理解不了。

识字早对她的直接影响,就是上小学以后从来没有因为不认识字而看不懂考试题,不需要像其他孩子那样等老师读题。而我也从来没有陪她做过作业,因为她不需要我的帮助,一开始就能独立完成作业。

一直到小学三年级,妞妞看了好多好多的书(她从小认字宝宝,看书全是看文字,不看图画书。)比较喜爱动物类和探案类的小说。阅读使得她和同学在一起聊天玩耍的时候,能有更多话题和自我判断,不自觉的成为了圈子里的核心。老师也更喜欢和她沟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喜爱,成为老师的小助手。而学习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件并不费力的事情,一直稳居年级前三名。

但是到了四年级,情况就急转直下了。原因是四年级开始上奥数课了。一入奥数深似海,从此读书是路人。每天做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卷子,抬不起的头,摸不到的书。一直到六年级上学期,妞儿再也没时间看书了。有时候她把书柜打开,唠叨唠叨计划要看这本书,那本书,最后却往往是她拿出来放在案头,几个星期后我又默默收回到书柜中。这份无奈,无以言表。

幸亏过完年有了新政,小升初考试取消了,奥数课也被迫停课了,加上这学期学校减负,每天的作业少了很多,妞妞每天回家来基本已经做完作业了。现在每天放学后可以和我唠叨唠叨学校的事情,帮我忙活着做饭打个下手,吃完晚饭可以一起出去散步或者锻炼锻炼,回来后洗漱完毕,能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已经看完了《三国演义》,昨天开始看《红楼梦》了。听着她时不时发表点对刘备,曹操的看法,叹一声对关羽和张飞的惋惜,惊讶于某个老师讲过的片段和细节,在一旁忙活的我,心里感觉很舒服。这,不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正常生活吗?


美妈美拍


我是六年级男孩的妈妈,说说我的经历。

儿子在会说话之后,差不多一周岁多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教他认字,当然这是基于孩子快乐的前提下,不是填鸭式的。我在网上买了一套《四五快读》,个人觉得这套书对于孩子认字还是不错的。平时常用到的字我都会找出对应的字卡教他认,上街的时候会指认一些广告牌让他读,个人觉得这个时候认字纯属兴趣,孩子无压力,家长无负担,当做游戏就好。

直到上了小学,孩子认字早的优势逐渐显现,上一年级考试时,老师都会读卷子,因为题目中很多字孩子们不认识,但是我儿子可以独立完成,节省了很多时间。因为他认字比较多,老师会经常让他领读课文之类的,孩子觉得很骄傲,增加了不少自信。

到了三四年级,有了前面认字的基础,孩子已经主动的在找书看,科普方面的,历史方面的等等都有,这也大大拓宽了他的视野,积累了不少课外知识。

现在是六年级了,各科学习一直不用我操心,老师要求必须读完四大名著,儿子已经不满足于儿童版的四大名著,开始读成人版的 ,并且能够理解。大量课外书的阅读对于他的写作也有很大帮助,这是很令我欣慰的。

以上只是我家的经历,并不代表所有的孩子。在这里只是想说,识字早晚并不决定孩子今后是否成功,家长愿意引导孩子早识字是个好事,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配合,家长也不必强求,像我们那一代人有多少是三四岁就开始识字的?现在成功的人不也比比皆是吗?因材施教,不必纠结。


爱吃葡萄的超级玛丽


我认识一个女孩,没上幼儿园前,她靠一本《新华字典》开始认汉字,以后接二连三地看了许多薄的厚的图书,有次,房内不见人影,仔细找,原来是躲在床下津津津有味地捧着厚本书看得入了迷,那时,她能背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名和前苏联解体后的十多个国名,一年级时转学到边疆,作者将她的转学证改成五,通过了校长的测试跳了级,读了几个月又转学就上了六年级。她15岁参加高考,居然考上了山东大学读的数学与科学学院然后又考上了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搜索度娘,现在在北京一家证券公司上班还有点职位呢!(下边的配图在头条上用了N多次,我都不好意思了鉴谅)



阿鼎AD


说得好,识字这种事情,真的不能太早,太早的小孩……比如像我家小孩,六岁就可以自己读报纸,人家小朋友三国讲草船借箭,他讲单刀会鲁肃,认识2000多个字了,搞得我都没办法骗他。拿本学而思,本来想为难一下他,还没给他念,他就自己拿起来开始做了。搞得我们又很没面子。幼儿园老师非要他当毕业会主持还得代表全班发言,因为就他识字可以结合着意思最快背完发言,搞得我还要给他写主持词和讲话稿,烦啊。所以真的没必要让小孩早识字早阅读,太讨厌了,现在经常拿白垩纪三叠纪那些来烦我,我哪懂那么多,还得先百度再和他交流恐龙的问题,太焦躁了,大家千万要引以为戒啊。


两男孩的博士育儿爸爸


不说别人,只说自己孩子。

我家孩子识字较早,最初咿呀学语时,路边的店铺广告牌都是识字的教材,后来对故事有兴趣了,买了好多故事书,开始我会给孩子读个大概,几遍以后孩子就听会了。再后来我不像大多数妈妈给孩子读书(因为我懒,而且孩子会反复看同一本书),我把书给孩子,让孩子给我讲故事,刚开始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看着图根据我先前讲的故事,有样学样,后来干脆自己根据书里的图自己编故事,再后来发现孩子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不用我先讲,她也能看明白,而且不认识的字她也会问。就这样孩子每天晚上都是在她给我读故事书的节奏里睡着了。五岁后,孩子已经超过大多数孩子的读书量了。我避免给孩子买漫画,因为我觉得漫画没有语言逻辑性,慢慢她开始看我的历史书,爸爸的国家地理等等,八岁已经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史记。读书的习惯也陪着她进入了小学中学,现在功课紧张,虽然时间紧了,但假日和休息的时候还是会看看书画个画放松一下。现在看孩子的文笔不错,经常会写出一些出彩的文章,因为习惯比较好,做事情也比较专注,所以学习成绩目前看也是不错的。


31883865


这个问题,根据我身边的两个识字早的孩子案例,我觉得好不好,还是得看后期父母如何引导的。

邻居家的孩子于我们家是同岁的,当时邻居家三岁就开始认字了,我家女儿不甘心落后于小伙伴之后,所以,也就吵着要我教她认字。不得不佩服两个孩子在幼儿期的记忆力,短短一年时间,他们的识字量猛增,我和邻居两位老母亲也倍感欣慰。带着孩子出门,孩子常常会自己认路牌,读店名,也迎来路人的羡慕。

我们家每天都有阅读绘本的习惯,大家都知道,绘本的文字都是很短小的,原本认字前,孩子喜欢听我读,她认字后,有时候要求主动读给我听。渐渐的,她可以自主阅读了。

后来,两个同龄孩子一起进入了小学,我们家依旧保持着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她认识的字多,而且之前阅读广,她看得书也更有深度了,而班里的同学还停留在学拼音阶段,女儿的认知能力也就自然要强于班里同学了。

这点看来,早期的认字还是很有好处的。但是,邻居家的妈妈却认为早期认字是坏处多多的,她为什么与我的观念不一样呢?因为,他们家在小学后,因为明显感觉自己优越于同龄其他孩子,上课也出现了不听课的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其他孩子在学校也是越学越多,邻居孩子的优越性也慢慢被削弱。而且他们当时也没有注重阅读的培养,所以,对于邻居妈妈来说,早期认字没有好处。

所以,不管是什么事,都有两面性的,这就要看你如何去把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