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講述戚將軍的故事之前,必須得跟大家介紹一個地方——天津薊州古城。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薊州有“畿東鎖鑰”之稱,啥意思呢。

“畿”是國都附近,“東”就是在國都的東邊,“鎖鑰”就是鎖和鑰匙。連起來就是說:薊州是北京的最後一道關口,拿到這個地方,就可以長驅直入北京城。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所以守好薊州重要到不能再重要。明穆宗時,朝廷派出鎮守薊州的大將是戚繼光。

為什麼是他呢?

因為戚繼光打起仗來,猛得像個傳說。

他在臺州抗倭時,曾創下九戰九捷100%的勝率,打了一個月,殺了倭寇近6000人,而戚家軍僅折損20人。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有這種猛將把守重地,京中君臣總該比吃安眠藥還睡得安穩吧。

然而事實總比想象要不痛快,因為這時就有人開始擔心,戚繼光這麼能打,又把大門鑰匙給了他,若是哪天他把武器對準了京城呢?

明穆宗聽了心慌,於是只給戚繼光封了個副將,打壓打壓。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戚繼光的好友和部下聽了,都覺得委屈,勸戚將軍不要接受任職。一身本領在手,何苦為不信任自己的人賣命。

但戚繼光覺得茲事體大,還是從浙江選拔了三千名訓練有素的兵勇北上。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戚繼光的部隊到薊州的第一天,正好下雨,但整個戚家軍的軍姿軍容未受絲毫影響,在雨中傲然挺立,紋絲不動,

給當地守軍很大震撼。

後來在這支“樣板部隊”的帶領下,薊州守軍戰鬥力節節攀升。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要不說明王朝氣數已盡,就在戚繼光嘔心瀝血保京中平安時,說閒話的又來了。

他們這次的理由很無語:年年給戚繼光花錢修長城、養兵,怎麼戚繼光什麼功都沒立。

戚繼光表示這事兒他也很無奈,畢竟戰鬥力名聲在外,也得有敵軍敢來,才能立功吧。

這位早已沒脾氣的大將,揮筆寫下“但使雕戈銷殺氣,未妨白髮老邊才”,便不再多辯解什麼。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就像插秧一樣,站在田地邊動動嘴皮子的人,永遠感受不到泥土的冰涼與彎腰曲背的痠痛。

格外強調軍功的人,往往沒有親身體驗過戰場的冷酷。

“有非議就非議去吧,我戚繼光是軍人,天職是保百姓安樂,不是求立功。”

後來還是首輔張居正看不下去了,出來說了句公道話,意思是在京城眼皮子底下,不打仗就是守住了安全,守住了安全,就是最大的功勞。

不戰而屈人之兵,戚繼光鎮守薊州十六年,打造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北方遊牧民族望而生畏,和明王朝簽訂盟約,雙方開設邊貿互市,薊州城出現了難能可貴的繁榮景象。

雖然戚繼光沒能阻止明王朝後來的衰落,但卻在另外一個維度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由於薊州古城的居民大多是戍守邊防的將士後代,他們或多或少都繼承下了戚將軍

義不負國的精神。

抗戰時期,面對日軍逼近、彈盡糧絕的馬佔東,為保全氣節而跳崖。意外倖存下來後,這位薊州漢子沒有畏懼戰場,而是再一次扛起刀槍,在燕趙大地的抗戰烽火中,在遼瀋、平津戰役的硝煙裡,在鴨綠江邊、湘江兩岸繼續為國戰鬥了十多年。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和平年代,由於礦石開採汙染嚴重,採礦公司負責人

丁利果斷割捨掉自己的利益,停掉公司,轉為經營自己陌生但卻環保的旅遊行業,留住了家鄉的綠水青山。

當戚繼光在薊州遭遇信任危機

義之大者,可以先人後己;義之尤大者,可以慨然赴死。上千年來,薊州人始終銘記:為國為民之事,萬萬不可辜負所託。

這就是戚繼光跨越時光的能量,比那些讒言佞語更持久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