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祕密,你該早知道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這是從認知發展心理學出發解構記憶和學習方法的一篇文章,內容也涉及到一些《認知天性》這本書。這本去年大火,光是副標題——“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就讓人為之激動。


這本書有三個作者,其中兩個是記憶研究大師,不過,排名第一的作者卻是位暢銷書作家。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談記憶,並不是那麼通俗易懂,即使有暢銷書作家的重組,這本書對非心理學專業的普通讀者,依然存在一定的難度。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認知天性

作者: [美] Peter C. Brown/[美] Henry L. Roediger III/[美] Mark A. McDaniel

副標題: 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原作名: 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

譯者: 鄧峰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0


本文試圖結合認知心理學,和這本書的要點,幫助大家提取最重要的認知規律。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萬千智慧,始於記憶”,書中講的“認知”,可以約等同於記憶(雖然廣義上是包含的關係)。


記憶是什麼?它是持續學習的見證,是我們 ① 編碼② 存儲③ 提取信息的能力。


要深刻的理解這三個能力的含義,可以拿計算機來類比一下。我們在電腦上寫入信息、保存到打開文件讀取信息,就是一個編碼、存儲到提取的過程。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記憶”是一個總的概念,它又能細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記憶,對應的編碼、存儲和提取的能力也不同。所以,如果我們要提高記憶的能力,必須先搞清楚是針對哪種記憶而言。


這裡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研究者廣泛認可的三級記憶加工模型(Atkinson & Shiffrin, 1968)。


為什麼叫三級加工模型呢?

因為它根據對信息保持的時間,把記憶系統分成:

A 感覺記憶、B 短時記憶、C長時記憶三個系統。


我們借下圖來說明這個記憶系統的分類。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如圖,當人處於一個複雜的環境裡,外界信息是非常多的,你不可能關注所有的信息。只有所看所聽的信息,才能通過感覺的輸入進入“感覺記憶”。感覺記憶轉瞬即逝,儲存時間不會超過一秒。如操場中所示的那麼多人,絕大部分看一眼就忘記了。


不過,如果你注意到某些重要或新異的刺激,比如一張生氣的臉,它就進入你的短時記憶系統。短時記憶保留的時間也很短,不會超過1分鐘。


當你對這張臉注視的時間足夠長(進一步加工),它才會進入長時記憶,可能一個小時之後,你還會想起來這張面孔。長時記憶存儲時間1分鐘以上,持續終生也有可能。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除了對信息保存的時間不同,三個記憶系統的容量也不同。


A 感覺記憶容量很大,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圖像、聲像記憶)。

B 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一般約為7±2個組塊。“組塊”一詞是從英文“chunk”翻譯過來的,可以簡單理解為“記憶的單位”。

C 長時記憶的容量極大,包括人所記住的一切經驗。


舉個例子,給你兩組相等長度的字母,如N B A I B M C H IN A 和 J T L D S C Y L G Q B,哪一組更容易記住?


第一組!

因為它可以分為三個有意義的記憶單位NBA,IBM和CHINA,只佔3個組塊,很容易記住;

但是第二組是無意義字母,而且超過短時記憶容量的平均上限(9個組塊),所以很難記住。


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那就是,要在短時記憶內記住儘可能多的事情,需要儘可能增加組塊內的信息,減少組塊的數量。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前面說到,感覺記憶、長時記憶容量極大。

但既然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容量極大,為什麼我們會記不住東西,發生遺忘?

遺忘有多種原因(敲黑板,知道是怎麼“遺忘”的,就能反其道而行不“遺忘”):


第一個原因是:編碼失敗

比如,有個孩子在複習,但是一直在開小差,根本不知道看的是什麼,考試時候寫不出來,這是一個編碼失敗的典型例子(其實這個不該叫遺忘,因為沒有得到的東西就不能稱為失去);


第二個原因是:存儲的消退

有些信息,你覺得記得很牢固,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模糊,就是存儲的消退;


比如,我們寫微博、發朋友圈,當時肯定有一件特別觸動我們的事,所以發了一個感慨。但是我們過一段時間再回頭看那條微博的時候,很可能想不起來是什麼事引起的了。這個就是存儲的消退。


第三個原因是:被幹擾

之前加工的信息(舊)被後來加工的信息(新)擠掉了,新信息還有可能會造成你對舊信息的扭曲。


比如,我們用慣了智能手機,可能都忘記了以前諾基亞是怎麼個用法了。


最後一個原因是:提取失敗

比如,就像你滿屋子找孩子的一本繪本,明明記得自己買過的,但就是找不到。這就是提取失敗。直到有一天它忽然在某個角落出現。


還有動機性的遺忘,一般發生在遭受了創傷性事件之後,這些事件被壓抑到無意識、想不起來了,這種就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內。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把記憶系統梳理清楚,也就知道該如何針對不同記憶的特點,來鞏固記憶效果,對理解書的內容事半功倍。


還需要說明的是,一些強烈的、或新異的刺激會引起我們的自動加工,不費力氣就可以記住。


在比如,上課的時候窗外突然一聲巨響,也會不由自主吸引你的注意力(它相對老師講課的聲音是一種新的刺激),讓你不需要有意識的編碼就能記住。


但是書中講的,主要是針對需要注意力參與的信息加工,像你背英文單詞一樣,要有意識去複述,同時,它是針對長時記憶來展開的(超過1分鐘的記憶),書中將這些提高記憶效率的原則,稱為高效學習的原則。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第一,高效的學習應該採用檢索式學習。


“反覆閱讀課本並進行集中練習,這是效率最低的一種方式。與反覆閱讀這種複習方法相比,回想事實概念或事件會更有效,這種方法被稱為檢索式學習(P4)”。


在檢索式學習中,學習者不是被動地光看,而是主動回想,問自己問題,給自己一些小測驗或間隔練習,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再去找答案。這個過程比簡單的重複學習要痛苦。


比如,看完公號的文章,睡前關了燈,閉著眼睛回憶帖子的內容,就是一種檢索式學習。

再比如,有些孩子,問他複習得怎麼樣,永遠都是回答“全都會”,但一考試全露餡了,因為這種複習多是簡單的重複,學習者並不清楚什麼是自己不知道的。


書中強調“考試是最有效的學習策略之一”,除了本身的目的,也是促進知識掌握的有效途徑,“即便是在課上進行一次測試,學生期末考試的分數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再舉個例子:我們常常看書的時候覺得看得頭頭是道,事實上是邊看邊忘,過了一段時間甚至完全不記得這本書說了什麼。但是,如果我們剛看完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和朋友分享,嘰裡呱啦地講一遍,或者寫一篇讀書筆記發在公號上,那印象深刻得多了。


很多學習的軟件,通常在學完以後都會有練一練的環節,也是為了幫助記憶。


即便孩子還沒到上學的年齡,這個知識對我們也是很有用的,比如,寶寶睡前,我們可以跟他聊天,回顧一下一天發生的事情,除了對寶寶情緒的處理有益,對他的記憶力、表達能力也是有好處的。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第二,要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對知識進行有深度的加工

這其實是對第一點的延續,因為檢索式學習就是主動學習的表現,但這還不夠,我補充一點內容,關於信息的加工水平(也可以參考書中35頁的生成效應)。


有研究者就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的第一部分給被試(參加實驗的人)看單詞,如“GRAPE(葡萄)”,任務有三種:


(1)只需要做視覺層面的判斷,如,這個單詞是大寫嗎?

(2)做語音層面判斷,這個單詞和take押韻嗎?

(3)從意義層面判斷,它是一種水果嗎?


實驗的第二部分讓被試從多個單詞裡挑出剛才看過的單詞。你們猜是哪種任務條件下的成績最好?


答案是,意義層面判斷任務下的被試的成績最好,因為這種條件下的加工深度最高


如果我們想記住某個事情/知識,就需要對它產生有意義的聯繫,從“做”中學,實踐出真知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我們不提倡用閃卡來增強孩子的記憶力,是因為這是針對感覺記憶的,要記住的東西跟孩子沒有產生意義的連接,最終無可避免會被忘記,而更可怕的是,這樣一種記憶的訓練方法,可能會對孩子將來的記憶方式產生影響,阻礙孩子對信息進行意義層面的加工。


不過,識字卡和閃卡是兩碼事,區別主要在於用法。像前面提到的,閃卡是將識物卡片在孩子眼前快速閃過,這種快速閃動缺乏足夠的編碼時間,對長期記憶無益。

而識字卡在孩子面前長時間停留、講解,讓孩子對卡片上的內容進行理解,然後才有更深刻的記憶,兩者不要混為一談。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第三,跟連續重複集中的學習相比,應該採用有時間間隔的學習


讀書的時候老師開過一個玩笑:數學學累了,就學學語文當休息。當時當笑話聽,其實有一定的道理,連續幾小時不停的重複記憶,效率是底下的,只會產生短時的記憶,一天連續五小時複習一門功課,效果要比分成每天一小時,複習五天要差。


為什麼呢,這裡我給大家補充一下記憶的系列位置效應,看圖。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這是一張單詞回憶成績和單詞在詞表中位置的關係圖。

剛剛學習後馬上回憶,位於詞表末尾的單詞的記憶效果最好,詞表開頭的單詞次之,而在中間位置的效果最差;當學習後過一段時間再回憶(常見覆習後考試),則是在詞表開頭的單詞的記憶效果最好。


間隔複習的目的是為了製造更多開頭和結尾,減少中間段記憶的劣勢。


間隔的時間要多久?最好在你遺忘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而不要等到已經忘記了,再重新學習。因此,期末考試複習記得要間隔進行,而且,越是重要的知識點,越要放在每個複習時間段的開頭。


這種情況有可能在一開始學的時候進度會比較慢,但是從掌握知識和長期記憶的效果上來看,穿插記憶比集中練習效果好。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高效學習的第四點,就是要知道知識的滾雪球效應


你知道的越多,就越有可能為知識建立聯繫,新舊知識的關聯越多,就越有助於記憶,因此你會越學越容易(所以學外語的朋友們,要緊牙關,雪球滾起來就好了)。


假設要記住某個國際象棋的棋盤,專家和新手,哪個的成績會更好?

新手肯定不如專家,因為他可能連怎麼擺棋都不知道;而專家面對過很多棋盤,記憶效果就好得多。


呼應第一條,檢索式的學習效果更好,是因為你在努力檢索的時候也是把你現在學的知識跟你過去學的知識聯繫在一起的過程。


多建立事物/知識間的聯繫,還可以對抗老年痴呆症。Lisa Genova在她TED talk“預防老年痴呆症的辦法”(What you can do toprevent alzheimer)提到,給事物之間建立多一些聯繫,當兩個事情之間一個聯繫丟了,你還可以憑藉另外的聯繫,保持住一點的記憶。


Lisa Genova的TED talk

“預防老年痴呆症的辦法”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除了這些技巧,書中還簡單介紹了影響記憶效果的其他因素,也想花一點篇幅來講,不想看的朋友可以直接拉下去看總結。


第一,情緒對記憶效果會產生影響。

如果一個人在非常焦慮的情況下學習,學習效果肯定是差強人意的。


這個意思很好理解。應用到我們現階段的話,可能有些家庭在給寶寶做英語啟蒙,發現寶寶不配合,大人沒招,就強迫孩子學,一定要看完幾本分級繪本,或是一定要寶寶跟著讀。寶寶情緒不好,效果肯定也不好。因為家長拼命催孩子的時候,那種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和情緒,會讓孩子處於逆反甚至恐懼之中,就沒有心思去關注英語本身了。


等到了學齡,孩子未必是天資很差,只是因為基礎薄弱,或是其他方面的影響,一時沒跟上小學學習的節奏,家長如果心急火燎,只會責罵,那孩子就更沒法專注在學習上了。很多所謂的差生也是這麼一步步導致的。


當然,很多父母也知道不要給孩子製造太大的壓力。但如果壓力水平是由於孩子的成就動機產生的,越想考好壓力越大,對成績越無所謂壓力越小,這個壓力的水平是控制在哪裡比較好呢?


答案是不能一概而定,要看任務的難度。如果是這個任務越容易,動機水平要比較高,那成績才會好,如果是任務難度很高,那動機水平就不適宜太高,保持在一個適中的水平上會比較好。


如果覺得這個分類太難記,就記住,學習壓力和學習效率之間是呈現一個倒U形的關係,即,要把學習壓力維持在一個適中的水平比較好,壓力太大或是太小都不利於考試的發揮。怎麼調節孩子自身成就動機帶來的壓力,這是另外一個大話題。


第二,學習有情境效應,當學習和測試的背景是相同的時候,回憶的效果最好


Ggodden 和 Baddeley(1975)做了一個研究,條件很簡單,一個是學習場景,在岸上或是在水裡,一個是回憶場景,同樣是在岸上或水裡,因此組成四個組合:在岸上學習、水裡回憶;在岸上學習、岸上回憶;在水裡學習、水裡回憶;水裡學習,岸上回憶。


你們猜哪種條件下的學習效果最佳?關鍵不是岸上或是水裡,而是學習和回憶的條件相同,成績就更好。


比賽中,我們常說的“主場效應”就是這個原因。如果你無法控制主場,那孩子複習時候,用什麼文具,考試時候就拿什麼文具去,也可能有一點幫助。


我們有個老師回憶高考的時候,有道題不會做,她看著自己平時寫作業用的鋼筆,突然就想起來怎麼作答了,這個鋼筆成為她提取知識的一個線索。


教育娃太累了?這些秘密,你該早知道


學習不能被動地簡單重複,考自己是有效促進學習材料加工的方式;

良好的記憶效果需要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度加工(意義層面),且能融會貫通形成知識網絡;

此外,學習也要注意情緒和情景的影響。


整體而言,對於孩子們來說,只要在愉悅的狀態下,進行有意義的信息輸入,他們就像一塊海綿,會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學習和理解這個世界,甚至都不需要大人刻意地“教”。怕的是沉迷電子屏幕和遊戲,不肯動腦。


總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學習就對了,既鍛鍊你的大腦,建立新的連接、擴展你的能力,還能防止大腦老化。

教孩子太費力,一定不要蠻幹,而是停下來想想是否有更好的辦法。

而我們作為家長,瞭解這些既能夠幫助孩子成長,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也有助益。


文中實驗間接引用自:


Richard J. Gerrig, Psychology and Life,20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12

心理學(第9版): 【美】戴維 邁爾斯 著,黃希庭 譯,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