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愧為一代梟雄,一生不重用趙雲,直到臨終前才告訴他真相

在中國的四大名著中《水滸傳》《三國演義》裡有很多英雄,裡面的人物張口就來,經典橋段也被翻拍過。《三國演義》裡的劉備關羽張飛,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蜀國的開國皇帝劉備。不論是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還是後面劉備放下身段三顧茅廬的事,都會讓我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也有網友這樣說,是因為當時劉備的勢力太過於弱小,迫不得已才做這樣的舉動,但是再怎麼樣,一個有著如此之高榮譽的人,願意做出這樣的事,還是會很讓人另眼相看,對他的印象也會有所改觀。趙雲可以稱得上是劉備的左臂右膀,武力值不輸於呂布,謀略方面也是很出色,但是他卻沒有得到重用。


劉備不愧為一代梟雄,一生不重用趙雲,直到臨終前才告訴他真相

劉備和趙子龍的關係是有一點複雜的,他們第一次相遇時就發現與對方的三觀很相似,彷彿就像碰到了伯樂,但是這還不足以讓趙雲第一次看見劉備,便會相信他願意做他的下屬。第一次相遇,趙雲就對劉備許下過諾言會追隨他,但是戰事多發,戰場上瞬息萬變,導致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分開,但是趙雲還是去尋找劉備,出於當初的承諾成為他的下屬。但是趙雲卻沒有想到自己赤誠忠心,卻換不了劉備的坦誠相待。我們都知道趙雲的武力很高,曾單騎救主,七進七出,可是劉備卻一直沒想過重用他,趙雲也是五虎上將之一與關羽並列其中,可是這也只是一個名頭罷了,很多人就覺得劉備是一個不會惜才的人,能力出眾,並且對自己是絕對的忠誠卻不重用,想不通。


劉備不愧為一代梟雄,一生不重用趙雲,直到臨終前才告訴他真相

其實是有這樣兩個原因的,其一是,在劉備剛剛穩定下來的時候,為了拉攏人心,便決定犒賞那些曾經有功勞的人,決定給他們分封地或者封號,當時趙雲沒往深處想,便直言直語的對劉備說,大局未定,局勢未穩,不宜過早下決定。就是這樣的一句話,頓時讓劉備下不來臺,而那些正準備接受賞賜的人也會心存芥蒂,劉備心裡還是會有一些不滿的覺得趙雲並不適合為官,政局可能有點周旋不開,為人處事不會變通,要是放一些權利給他的話,先不說他會耽誤正經事,自己也自身難保。


劉備不愧為一代梟雄,一生不重用趙雲,直到臨終前才告訴他真相

第二個就是,趙雲的能力確實不容小覷,但是劉備想另作他用,劉備是自己想當皇上的人,肯定要征戰四方,守住自己的江山,對自己的下屬以及臣子們負責,可是自己的親人們怎麼辦?正好趙雲對自己赤膽忠心,有勇有謀,足以保護好他們,趙雲變成了劉備的不二之選,所以他並沒有給官職給他。

據有關資料記載,劉備臨死之際,最想見的幾個人裡面就有趙雲,他要趙雲好好的輔佐劉禪,假如誰有謀臣逆反之心,便可直接斬殺,一直沒想通的趙雲終於明白了,劉備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太信任他,所以才會把最重要的人交給他,可惜蜀國並沒有一統天下,不然趙子龍的本事職位不會很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