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共济

“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共济

2006年在日本有一部荒诞题材电影——《日本以外全部沉没》。讲在2011年,全球发生末日灾难,美洲、中国大陆、亚非拉大陆相继沉没。在危急关头,只有日本列岛依旧立于海平面之上。结果,全球各地的难民全部涌入日本,伴随而来的是人口激增、食物不足、物价飞涨、失业率飙升、犯罪率增多等诸多问题。

实际上这部电影呼应的是一个恒久的日本主题——“日本沉没”。因为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因此“日本沉没”是一个经久不息的日本灾难题材,成了一个“梗”。而且还有日本以外的人士拿这个开玩笑。

结果就拍了这部电影。“日本没沉没,日本以外全部沉没了……”

“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共济

当然,这是个是荒诞剧,不仅仅是黑色幽默,品味不高且还有恶趣味。

当小编看到目前疫情在全球爆发时脑海里总是很难不想到这个电影的主题。

新冠病疫情最初在中国爆发,经过论证据说未必始于中国,恰好又赶上了春运,最后疫病在全球扩散开来。当下情况是中国控制住了疫情,但全球却没有控制住。除了中国之外,全球都成为疫区……

这不是在讽刺,不是打算在疫病这样严肃重大的事情面前开不合适的玩笑,而是在思考一个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现实的情景。

这个情景对中国不是什么好事。除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宏观愿景外,中国以外出现全球疫情爆发使得与全球经济密切绑定的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 在中国国内限制省份之间的人口流动容易。限制外国人口进入中国就是更大的挑战了,因为这涉及外国公民和外交。反而可能是中国政府比较不熟悉,不擅长应对的。如果从外交大政出发,对外国入境者宽松处理,甚至给予外籍人士某种超国民的宽松待遇,则不仅会造成国民不满,还会冒着输入疫病重大风险,使得前期局限在本国之内的“内防扩散外防输入”举措功亏一篑。(事实上现在各个省份出现的大部分新增,均为境外输入)

- 中国努力复工复产,恢复社会秩序与生产建设,把“失去的GDP”补回来,既需要依赖自身的努力,但也要依赖全球外部经济环境。当全球都因为疫情经济受到重创,发生衰退,中国经济也无法独善其身。近两周美股和外围市场接连大跌,触及熔断,不是因为美国人自己有多担心新冠病(COVID-19),而是因为华尔街担心全球其他国家对COVID-19的恐慌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据此,小编观察全球化对本次COVID-19全球疫情带来的几个影响。

1、人口互动的全球化:

2020年COVID-19疫病是人类近代史上极少能够在非常短时间(1~2个月内)在全球范围快速传播、在各地发生社区性爆发的传染疫病。这当然与COVID-19本身的高隐藏性和传播性有关,但也与空前的全球化紧密程度有关。全球不同地方真正的距离就是一班飞机,一列火车,一个游轮,病毒可以通过各种21世纪20年代的人类互动网络传播——中国经济圈、全球华人圈、韩国新宗教圈、意大利经济及旅游圈、东北亚经济及旅游圈、伊朗宗教与社会圈……

COVID-19可以沿着人类的网络顺藤摸瓜,迅速感染最大范围的人口。

在COVID-19强大的感染能力及全球化网络的双重作用下,疫情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全球传播及爆发。这个国际传播不但是SARS、MERS、Ebola未曾实现的,也是感染力更强的2009年H1N1(猪流感)未曾实现的。

2、信息互动的全球化:

2020年COVID-19的全球传播是首个被放在全球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聚光灯下,由全球亿万人同时关注的疫情。

2003年的SARS没有发生真正广泛的全球传播,而即便发生了,这也还是一个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尚不存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的世界。

2009年的H1N1也是,疫病没有发生特大规模的全球传播,移动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不能与今天相比。2020年,占全球更大比例的人口可以依赖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去实时观测快速发展的疫情,第一时间、同步的掌握握疫情信息。这是一个真正“活在”全球化信息时代下的全球瘟疫。

3、抗疫模式的全球化:

小编以为,2020年COVID-19的一个重大特点是中国最初的疫情及防控工作得到比较充分的报道及传播。

原因包括:

  • 1)中国政府主动提供的及时、全面甚至高调的信息披露;
  • 2)中国传统媒体及自媒体在国内及国际的报道;
  • 3)世卫组织(WHO)做的工作;
  • 4)境外媒体的全程关注。这些报道当然包括各种动机的,包括反华媒体,希望在疫情中找到批判中国的素材。

总体而言,中国经历过SARS的经验教训。中国体制也是受到全球聚光灯关注的(尤其是美国及中国体制批判者),不容犯错,因此采取最高标准的举国抗疫。中国的抗疫模式与故事对全球都有影响。

其结果是,全球都在跟随中国COVID-19为现行的判定,跟随中国的抗疫模式——“既然中国政府都如此重视,采用了这样的模式,那我们国家也必须采取类似的模式”。

全球都在追随中国,中国对COVID-19的认知及应对正在影响、塑造、指导甚至限定全球其他国家的应对。

但不是所有国家都乐意跟随中国,而对跟随中国模式最头疼、最“不舒服”的大国(小编界定为人口5千万以上的中等收入以上发达国家)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美国。

因为美国对COVID-19是“流感化”的取态,不希望大规模抗疫,但因为全球各国和WHO都在跟随中国的抗疫模式,就使得美国无法按照既有模式轻松应对,而必须采取某些姿态和措施,否则就会遭到其他国家质疑。

如果说现在全球各国政府与社会在理解、认知、应对COVID-19上存在什么内在冲突或紧张的话,小编以为,就是中国模式(“SARS化”、“航空安全问题化”、“举国化”)和美国模式(“流感化”、“高速公路安全问题化”、“民间化”)之间的“博弈”。

其实并没有哪个模式是绝对“正确”的,不同国家因为社会、文化、制度、对传染病的历史体验及医学认知的差异,会导致对传染病有不同的应对模式。

中国和美国都是全球超级大国。任何一个国家的防疫模式都会影响、约束到其他国家的防疫模式。

在2020年信息全球化的世界里,中国的抗疫模式被完整地向全世界公布。如同一个班里的学生,中国交出了一份高分考卷,成为榜样,那么其他学生多少都必须跟随中国。最难受的当然是另一个“优等生”美国了。

4、经济的全球化:

这一条相信大多网友都理解。2020年全球化程度更高,各国经济绑定程度更高。一旦疫情出现跨国爆发,在波及国家的数量及人口上越过一定的门槛,就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任何一个国家即便做好了自己的防疫工作(例如中国),可能也无法改变疫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因此无法“独善其身”。

小编以为,中国对COVID-19的认知(心理、社会、政治、医学上的认知)以及基于这种认知形成的强力防疫模式造成了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确实有效控制住了COVID-19在中国跨省传播及进一步爆发,另一方面,也在中国社会增加了民众的非理性恐慌,加大了社会经济代价。但对于后者,中国也可以运用举国体制来动员、解决。所以总体问题不大。

我理解,中国政府现在遇到的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中国以外的全球疫情爆发,这可真不好处理。如果没有全球爆发这档子事,则中国可以更快地回归正轨。

中国政府大体掌握主动,能够控制自己能够控制的本国因素,但对那些跟随中国抗疫模式的国家来说就比较困难了。他们不可能复制中国模式。如果民众陷入对COVID-19的恐慌、出现过激反应,则政府是没有能力应对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举国体制,结果只能是目睹社会陷入混乱甚至崩溃(所以,所有国外关于传染病题材的电影剧情都会陷入大规模的市民械斗、抢劫、内战,但从中国的角度这种场景是很难想象的)。

同时,外国政府也很难在后续让恐慌的民众恢复正常情绪、复工复产。中国政府所有的公共治理手段与工具都是他们不掌握的。

这可真是给这些国家的政府与社会出了难题。

班上有一个同学——美国,交出了一份另类的解答方案(“对COVID-19咱们忽略就可以了呀!”)其他同学没有一个敢回应。

如何化解这个难题?

中国主动输出抗疫经验,提供资源,帮助其他国家控制COVID-19?——小编觉得不可能。其他国家缺的不是口罩和84消毒水,而是深入到社会每一个毛细血孔端部的党/政府组织,不但对上层负责,还对中央负责。

中国放弃自己对COVID-19的疫病认知及抗疫模式,跟随美国“放之任之”的模式,从自己开始松绑,然后让其他国家一起放羊?小编也认为不可能,因为这就等于否定中国对疫病的整个判断与抗疫模式。与美国极力淡化COVID-19的危险性相反,中国一定会强调COVID-19的未知性和危险性。

小编以为,这个问题短期不会有答案。尽管我们对COVID-19已经有了基于数万病例的相对较大的数据,但认知还是有限的,同时,COVID-19还可能变化发展。全球专家和公众还都在跟踪、关注、学习这传染病。眼下做任何结论尚为时过早。待到流行病学信息更加充分,各国自然会对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更为合理形成更加一致的看法。

随着海外数据的迅速提升,未来的一到两个月,如果某一疫区国家不采取封城措施,“中国以外全部沦为疫区”是完全可能的,并会从一个我们之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和角度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复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