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现在的某些父母无底线的宠爱自己已经30岁的儿子什么看法?

大宝贝曦曦


属话说皇帝爱长子,平民爱幺儿,我们家就是这种情况。

1、我有四个哥哥,我妈特别爱她幺儿,从我有记忆起,哥就是我羡慕的对象,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给他,有什么累活,苦活都留给我。

2、记得小时候有一回,我们吃完早饭,我哥还在睡觉,我妈喊我把饭菜用热水保温在锅里,我故意没错,我哥醒了就打我,我妈也骂我,说背时的喊你做点点事都做不好,去烧火给你哥重热饭菜。

3、我长大了,我哥也结婚了,我出去打工回来,我给我妈二千块过年钱,我妈转手就给我哥了,叫他带嫂子去买好吃的,还要求我给嫂子买件新衣服,然后到处说我大过年当女儿的新衣服都没给她买一件,当着我的面说呢,我说不是给你钱了吗,妈说钱是钱衣服是衣服。

4、老了,我妈是每个儿子养她三个月,轮到她幺儿时,她就跟我吃,我也是离婚带孩子,又没赚多少钱,她过生日时我给她二百块,她说我不要,我和哥要在你这吃饭,我说喊哥交生活费,我妈就把我给她的二百拿一百给我,说拿去嘛,生活费。我当时心都寒了。

5、我从小就知道我妈是不爱我的,我带孩子在外面打工,大年三十,发视频给嫂嫂,给她们拜年,我妈就坐旁边吃饭,没说和我视频说句话呢!自己幺儿要是有同村人打工回来,她都要跑去问,我家儿子呢,过得好不?命苦呀[捂脸][捂脸][捂脸]





LOVE独孤女王


我认为那不是爱,是害。父母终将老去,失去宠爱的巨婴,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独立面对生活,那就是还债的时候。



巨婴—邻居家的小叔子

我邻居家有个小叔子,从十八岁到三十岁一直在她家生活,上大学大哥出学费生活费,毕业了哥哥出面给安排工作,如今老大不小了,还是没有自己出去独立生活的意思,嫂子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不惜以离婚为代价,和公婆撕破脸,把小叔子逼着搬了出去。

她公婆有三个儿子,这个小叔子是老三,打小父母宠爱,虽说老两口年纪大了,但是老早就有言在先:老三上大学、结婚、买房,老大老二得管。

这不,大哥大嫂喜一管就是十二年。这还没算完,搬出去后谈了女朋友,说要买房子,于是父母一个电话把老大老二喊回老家,直接问大哥二哥出多少钱给老三买房。

大嫂一听就火啦,自己不上班在家带两个孩子,老公一个人上班,四口人省吃俭用,还要给老三买房,没门!

生气归生气,老大终究抵挡不住父母的压力,给老三出了十万,也成了以后她们夫妻矛盾升级的导火索。

去年中秋节,一家人回老家团聚,公婆又扔出个炸弹:老三房子要装修,还有结婚彩礼,老大老二得出点钱。

这一次,大哥也没脾气了,一个人上班养一家家四口,俩个孩子还要上学,哪有多余的钱?实在被逼的没法了,说:我没钱,只有信用卡。老三竟然真把大哥信用卡拿走了,当然,还款的是大哥。

大嫂知道后,又是一场家庭战争。



溺爱,是害,不是爱

这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气愤的同时,又多少有些无奈。

父母的溺爱,让老三缺乏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也将老大老二的家庭生活拖入了泥潭。

我在想,这老三,会不会生了孩子还让哥哥出钱养?父母有一天终会老去,他还能靠谁?

可笑可恨的同时,看到的是中国家庭普遍缺失的界限感。这种缺失让孩子不能独自经历,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同时也让父母失去了自我。她们通过自我牺牲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控制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脱离了她的控制,便是: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不听话,不孝顺。




人生苦难重重,学会放手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其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指出:人生苦难重重。一语道出了生活的真相。

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父母超期的宠爱,暂时帮孩子躲避了困难,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磨砺和自我成长的机会,该来的总是会来,与其让孩子三十岁四十岁被摔得头破血流,不如早些去经历和试错。

那些宠爱无处安放的父母,不如学着爱自己吧,做一些想做却迟迟没有做的事情,让生命绽放,你好了,一切都好了!


人镜


我来说吧,

我朋友有两兄弟,哥哥86年,弟弟89年,虽然只大三岁,但哥哥从小吃的苦多,做的事多,他跟我讲过,六岁就学会做饭妙菜,读书住校带的霉豆腐做菜,那叫一个苦,初中毕业后就出社会赚钱,三十一岁结婚生小孩,上有老下有小,父母不管什么都还找他,煤气水电都让他绑定微信支付宝,没钱了只找他,他有时真的真的伤心的喝醉好多次,但没办法,老婆老婆不理解,找他出气,男人吗,好多事都只能装心里,

再说说他那30岁的弟弟吧,从小就其实都是苦日子,也勤快,初中毕业前两兄弟基本都一样,凶社会后与哥哥走上两条不同路,出社会到二十几岁才上班,中间起码八九年都是跟父母一起住吃,没上班天天跟一些社会上的人混玩,学会了吸毒,但不怎么打牌喝酒,哥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好多次都吵架说他不学好,但无论怎么样都没用,听不进,中间也帮他找过五六次工作,也让他到自己店里面上班,但都做不长,长的一二十天,短的上午去下午回,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还整天说自己朋友兄弟多什么的

11年被戒毒所关了2年,哥哥每个月从深圳去珠海斗门戒毒所看他,一去一回一整天,后来他也说从进所了后,以前所味的朋友兄弟没有一个来看过他,女朋友也分手了,只有他哥嫂子两人每月去看他,每月几百块生活费,衣服,当时他是记哥哥嫂子的好的的,

出所后唯一一次跟哥哥做了半年事,就又没做了,到现在也是一年做不了一两个月的工作,没钱也能过,一天到晚呆家里啃老,也不搞饭菜,也从不去外面买菜交水电煤的,睡到中午起床,反正有饭吃,吃了又床上,晚饭又出来,当然中间好多细节就不重复了,大概基本就这样,父母也不让他干活,洗碗都不让他洗,说洗不干,这啊那的,慢慢的他自己也习惯了,,,,父母也说以后把他当残疾人了,唉,无语

哥哥心里想太多事了,父母年岁在一年年大,生病机率越来越大,自己还有小孩,那边也有岳父岳母的,事事全靠他,好几次说着喝酒都想哭他……

弟弟现在这个样,又没成家又没钱,年龄也31了,这个情况再不醒,再不努力想事,估计以后结婚越来越没机会了,,,,,,


钞哥


对某些父母无底线的宠爱自己已经30岁的儿子的极端行为只能表示无奈和不可理喻。

有的父母,因为是年老得子,又或许是养儿防老等根深蒂固的意识。自从把儿子生下来以后就一切以儿子为中心,他们没有了自己的时间、空间和乐趣。唯一的乐趣就看着儿子渐渐长大。尤其是有的母亲,甚至对夫妻生活也失去兴趣,还主动辞职长期在家带孩子。

本来宠爱儿子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儿子是个独立的人,也会慢慢的长大成人,也会渐渐的有他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做为父母,在宠爱儿子的时候就应该同时肩负起育儿的责任。就算自己没有此类经验,也可以虚心请教周围把儿女教育成才的父母,或者多看一些育儿书籍,从中受到启发,不能固步自封,一味的满足儿子的任何要求,让儿子从小养成要什么就会有什么的错觉。这样的结果就是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自私自利,凡事依赖父母,没有担当的人,这还算轻者。重者,有的甚至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前段时间发生的受人尊重的某知名歌唱家的儿子就因为父母年老得子的溺爱而犯事坐牢,实属可悲可叹。

现在社会上很多妈宝男也很可悲,由于从小被父母宠着养大。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还处处依赖父母,遇事不听取老婆的意见,啥事都听父母的,一点都没有自己的主见,以致于老婆忍无可忍的对其失望而选择离婚。最后搞的妻离子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所以,为人父母,不能过份宠爱孩子,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儿子出生开始,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因为在儿子眼里,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父母正能量的言传身教,才能让儿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儿子长大成人后,我们做父母的再怎么爱他也要学会放手,不能一手包办。包括儿子的婚姻大事,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定夺。要尊重儿子的想法,他喜欢的女朋友哪怕父母再难接受也只能给点建议。因为事实上,身边亲戚朋友中也有一些当初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婚后过的很幸福的。

总之,做父母的,不能一切以儿子为中心,要有自己的爱好。纵然心中再怎么宠爱和不舍都要面对儿子也会成家立业这个事实。过分宠爱儿子,只会对儿子有害无益。

儿子已经30岁了,父母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无底线的宠爱他了。父母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过好自己,放飞儿子。


清清依然


都是成年人了,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后果就行,没有什么别人怎么看,难道你提出意见后,这种父母会接受你的建议,不会,因为他们已经根深蒂固地养成了这种观念。

我觉得主要还是看儿子,如果他是个成熟独立自主有自己主见的人,哪怕三十岁父母宠爱他,也没什么不可,自己的儿子自己不爱谁爱,但是大部分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都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娇生惯养好吃懒做,长大还啃老,就我身边的例子来看,没有一个是正面的。

所以如果我是父母,我是绝对不会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成长,在我看来这是害了孩子一辈子。


范四杂谈


这种爱其实是一种简单粗暴、不负责任的爱,没有为孩子以后的人生考虑。就像种庄稼,父母无节制的盲目的浇水施肥,一番辛苦的结果是庄稼死掉了。那无条件宠爱下养育的孩子会成为怎样的人?

一、无度索取的人

父母无条件的给予和宠爱让他觉得父母给他任何东西都是应该的。向父母索要是他获得想要东西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小的时候他要一个玩具,大了就要一辆车、一栋房子,以后他的胃口会越来越大。你的宠爱不断纵容他的欲望。但有一天你满足不了他的渴望,他反而会埋怨你的无能。当父母离开后,他又会向跟他亲密关系的人索要。别人可不会纵容他,导致婚姻破裂或者自暴自弃。

二、不思进取的人

很多孩子轻易从父母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的心理让他不愿意去努力工作。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机会留给那些有能力又努力的人。在社会上没有人会无条件宠爱你,所以他们不想努力或者不知如何努力,这种挫败感会让他对社会和工作不思进取。回头转向父母来满足自己。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找工作,天天在家里打游戏,让父母养着自己。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天上不会掉馅饼。

三、自私冷酷的人

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养方式表面看好像付出很多,很无私很伟大,但是却培养出自私冷酷的孩子。他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你们所有人都要满足我。他不会感恩父母,不会想父母要什么,只会关心自己的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比如,有些人不出去工作,看到母亲起早贪黑的卖早餐也不心疼,回来还要母亲拿钱给他买游戏装备。网上有个母亲抱怨自己劳累了一天,让孩子倒杯水都不愿意,特别心凉。这种冷酷与自私就是父母纵容的结果,你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感恩,他是个心中只有自己自私鬼。

四、不负责任的人

过度宠爱让他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想到别人的需求。如果他30岁组建一个家庭,他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自私的人不会为了家庭和孩子做出牺牲。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丈夫和好爸爸。在工作中,也不会是一个负责的好员工。比如,那些妈宝男很难转变自己新角色,无法给孩子和妻子安全感,反而妻子还要向妈妈一样照顾他,真是心累。

如果你真正的爱孩子,就给他一颗感恩的心和一双努力的翅膀吧,让他学会如何面对生活的风雨,如何找到幸福的生活。作为父母,我们都要思考和学习如何爱,这是一门父母必修课。粗暴的无条件的爱就是毒药,讽刺的是父母酿成的毒药最后被孩子喂到了自己嘴里。





插着翅膀的小兔子


别说30岁了,就是子女50岁了,想宠还是宠,没辙,旁人看不下去,老人一句自己的儿子/闺女嘛,咋办?!

所以既然想宠子女那就好好活着,要不然别人可不会无底线宠他/她


tang6


惯子如杀子,被溺爱长大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觉得所有人为他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人长大了承受挫折的能力会特别差,因为缺乏同理心,就难以处理工作生活当中复杂的人际关系,毕竟社会不是你爹妈不会惯着你!所以请所有为人父母者,勿必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出高素质的下一代人才!



喻布


孩子是否依赖父母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方式。婴儿期孩子高度依赖于父母,在孩子成长中赢得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关键时期是青春期,然后逐渐发展进入成人期,各方面获得了比较大的独立性。在孩子独立性形成过程中,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人格,就会成为依赖型人格,依赖性的人不能成为成功的人,对父母的依赖会阻碍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阻碍他成为成功快乐的人。与此相反,独立型的孩子具有“掌控感”、“拥有感"...... 并且成为成功快乐的人。


大哥小弟368


在抖音上看到一段话,是一位母亲给自己的孩子说的,孩子大概10岁左右。我印象深刻:你不会做的题,总有人能做出来。你背不会的书,总有人能背下来。你推到明天的事,总有人今天能背下来。那么,你想去的学校,也只能别人去。你想过的生活,也只能别人去过。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父母给你的是背景,自己打的叫江山。不要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我想这可以诠释一些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