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发现一个信号:山东第一大灌区绿起来了,恢复春耕生产见成效

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我国六大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长势持平或好于去年接近90%的份额,普遍好于常年。

一犁春泥,一片苍翠。

仲春伊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华北、华南地区耕地叶绿素水平,数据得到了广泛而显著的改善。

在中国更广阔的土地上,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的春播尚未启动。

虽然受疫情影响,但遥感数据显示,恢复春耕生产秩序的努力已取得成效:在绿厚迅速蔓延的背后,是春灌不断扩大的蓝色,是农机日益活跃的红色

卫星发现一个信号:山东第一大灌区绿起来了,恢复春耕生产见成效

卫星发现一个信号:山东第一大灌区绿起来了,恢复春耕生产见成效

微山灌区是山东省最大的灌区,也是黄河第二大灌区,总面积超过5万亩。

卫星遥感可以通过红外光和近红外光观测植物叶绿素水平的变化。地表植被生长越好,在数据制图中反映的绿色越深。

俯瞰微山灌区,这是一个平原的农田,叶绿素水平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冬小麦的生长趋势。

卫星发现一个信号:山东第一大灌区绿起来了,恢复春耕生产见成效卫星发现一个信号:山东第一大灌区绿起来了,恢复春耕生产见成效

卫星发现一个信号:山东第一大灌区绿起来了,恢复春耕生产见成效

冬季降水少,灌溉决定了冬小麦生长的成败。在芝山灌区,总长约2500公里的各类渠道成为春灌的“血管”。

以上三幅图显示了卫星遥感不同时段观测到的土壤水分情况:2月11日,微山灌区大部分土地实现灌溉,2月23日,几乎全部实现灌溉。

卫星发现一个信号:山东第一大灌区绿起来了,恢复春耕生产见成效

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中,微山灌区、运河、农田、村镇和光伏板构成了鲁西大平原的现代农业景观。

卫星发现一个信号:山东第一大灌区绿起来了,恢复春耕生产见成效

在微山灌区,每年支持近1000万吨粮食和蔬菜的灌溉系统是深入农田。(朱玉东摄)

卫星发现一个信号:山东第一大灌区绿起来了,恢复春耕生产见成效

灌溉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人工措施。2019年,我国耕地灌溉面积达到10.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0.3%。

利用卫星遥感观测植被生长情况,结合我国耕地分布数据,可以得到我国灌溉农田的主要分布。从东北到华南,春季开始的灌溉关系到全年的收成。

家视程远程办公监管系统WAH(Work At Home)整体解决您的关注,助力各中小企业实现:精细的KPI管理,严格的工作纪律,全面实时的办公监管。公司只需设定任务和计划,监管、统计WAH一体助您解决:

1. 设定清晰的目标和工作量,明确OKR/KPI。

2. 制定严格的考勤和办公制度,在家工作一样守时和高效。

3. 细化人员的分组和管理,A TO B沟通更直接,找人方便更直接。

4. 工作日程的编辑和提醒,会议安排轻松下发,定期会议预先标注再不会迟到。

5. 办公监管,人工智能技术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识别,自动进行工作状态的监控。人员是否在岗,是否在工作。只进行智能分析,没有原始图片的保存,保护员工的隐私。

我们将向全国各企业提供免费的软件,支援武汉,支持返工,助力国家和企业渡过难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