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熔斷?危機魅影浮現,全球何去何從?


再次熔斷?危機魅影浮現,全球何去何從?

核心觀點

l 白宮應對政策不足,美股一週熔斷兩次,巴菲特罕見發言

l 美聯儲緊急注入流動性“無力迴天”,歐美股市劇烈下挫

l 全球再熔斷,A股似弱非弱,這一次能否獨善其身?


基本事件

3月12日,開盤僅5分鐘,標普500指數跌幅擴大至7%,本週內第二次觸發熔斷機制,美股暫停交易15分鐘。截至收盤,標普500指數跌9.51%,報2480.71點;納斯達克指數跌9.43%,報7201.80點;道瓊斯指數跌9.99%,報21202.44點。其中,道指跌2352.6點,創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至此,美國三大股指全部跌入熊市區間。

圖表1:全球股市出現暴跌

再次熔斷?危機魅影浮現,全球何去何從?


事件分析

一、 白宮應對政策不足,美股一週熔斷兩次,巴菲特罕見發言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佈對歐洲推出為期30天的旅行禁令,並表示他將採取緊急行動向受新型冠狀病毒流行影響的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減輕迅速在全球蔓延的病毒影響。將額外提供2000億美元的流動性,指示小型企業管理局向受影響的州提供貸款,呼籲國會立即減免薪資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電視講話後,美國期貨和全球股市出現下跌。市場對特朗普的經濟和財政政策並不滿意,沒有實質性的政治提振市場信心。特朗普計劃減免工資稅遇阻,民主黨認為通過減稅對付公共衛生危機是行不通的。政策力度不足造成股市進一步下跌。同時旅遊禁令也將衝擊航空業,削弱以消費為動力的美國經濟。

此外,股神巴菲特也罕見發聲,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近期美股這種下跌十分罕見,但最近市場的恐慌情緒沒有2008年金融危機那樣嚴重。冠狀病毒和本週石油下跌局勢是一記組合拳,這種病毒無疑是可怕的東西,但我認為這不應該影響你的股票投資。”

巴菲特講話依舊在堅持長線持有的一貫作風,事實上連續兩次的熔斷巴菲特損失慘重。消息顯示2月27日以每股45.48美元至47.14美元的價格買入97.6507萬股達美航空股票,斥資約4530萬美元,平均每股46.40美元。但如今達美航空的股價僅僅33美元。僅僅這一筆生意,在這周巴菲特就損失1300萬美元。儘管巴菲特此前拋售部分蘋果股票,但是拋售的比例太少,損失依舊異常龐大。事實上在供需雙殺的情況下,各類金融資產的吸引力都急劇下降,現金為王又將成為主角。

二、 美聯儲緊急注入流動性“無力迴天”,歐美股市劇烈下挫

2020年3月12日,美聯儲盤中緊急救市。公開市場操作小組將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30進行的三個月期回購操作中提供5000億美元,該操作將於2020年3月13日結算。3月13日,公開市場操作小組將在三個月期回購操作中進一步提供5000億美元,在一個月期回購操作中提供5000億美元,用於當日結算。此外,公開市場操作小組將繼續提供每日至少1750億美元的隔夜回購操作,以及至少每週兩次的至少450億美元的兩週定期回購操作。

美聯儲救市操作讓急跌的美股出現了短暫的反彈,但是好景不長,美股集體繼續暴跌,包括黃金和石油也出現下跌。近期美股出現大幅下跌,受到槓桿和平倉壓力,國債和避險資產遭到拋售,導致黃金的避險屬性失靈。美股、國債和黃金都紛紛下跌。美國國債流動性危機促使美聯儲緊急投放5000億回購,為市場注入流動性。但是新冠疫情還在持續擴散,在疫情沒有出現拐點前,市場避險情緒將繼續打壓資本市場。長期以來,美股波動率較低,而面對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時間,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大幅調整倉位出現踩踏,疊加OPEC石油戰,美股預計還有進一步下跌空間。

三、 全球再熔斷,A股似弱非弱,這一次能否獨善其身?

3月13日,歐美股市暴跌對亞太股市形成劇烈衝擊,日經225、韓國KOSPI指數跌幅超過8%。A股三大股指開盤跌幅均超過4%,但隨後震盪企穩,截至午盤跌幅已收窄至4%以內,跌停個股僅30家。

圖表:3月13日A股主要股指低開均超4%,截至午盤跌幅有所收窄

再次熔斷?危機魅影浮現,全球何去何從?

過去“跟跌不跟漲”的A股,這一次能否迎來獨立?近期海外疫情形勢急劇惡化,成為觸發避險情緒的關鍵因素,美股帶動全球資產快速殺跌。過去幾年,中美股市具有一定意義上的“資產聯動”,當美股劇烈下跌時,A股往往也難以獨善其身,大概率會出現恐慌性殺跌;而在美股長牛持續延展之時,A股卻總是在原地踏步,呈現出“跟跌不跟漲”的態勢。

圖表:3月13日A股主要股指低開均超4%,截至午盤跌幅有所收窄

再次熔斷?危機魅影浮現,全球何去何從?

外圍市場對A股的衝擊將邊際減弱,經濟韌性和低估值是主要支撐。往後看,全球股市在經歷短期較為充分的調整之後,將進入到相對平和的震盪過程之中。對於A股而言,整體市場休整的時間與空間,將更多取決於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以及國內政策的對沖力度,經濟基本面依然是中長期趨勢的決定因素。隨著國內疫情逐漸清零,復產復工提速,經濟活動已經處在恢復的過程之中。而放眼全球,當下中國所具備的經濟韌性和政策空間,幾乎可以用“獨一無二”來形容。

從政策空間來看,3月10日,李克強總理已在國常會上指出,“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並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自3月3日美聯儲突發降息50BP以來,馬來西亞、沙特、阿聯酋、英國等多國央行紛紛宣佈降息,從當前的存款準備金率和中美利差空間來看,我國貨幣政策“量”、“價”調控的空間都已經打開,降準降息箭在弦上。

從估值層面來看,目前上證的估值為13倍左右,處在歷史較低水平,相較美股泡沫出清的情形,性價比已然凸顯。相比之下,A股的優質低估值品種具有更好的抗跌性,即便美股真的帶動A股下跌,A股的下跌幅度也將小於美股。

短期關注低估值週期藍籌,中期堅定科技成長主線。在逆週期調節和資本市場改革的共同發力下,預計全年市場仍將呈現向上格局,短期A股機會大於風險。在此背景下,建議投資者把握“新老基建”兩條主線,短期關注受益於“穩增長”發力的低估值基建和週期藍籌;中長期堅定以轉型升級下的科技創新為主線,聚焦科技相關的新興消費潛力,挖掘雲計算、半導體、新能源汽車、5G、醫療信息化等板塊中的績優成長龍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