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儿子朝别人菜里“吐口水”,妈妈:孩子又没得病,别在那矫情

出门在外,相信大家都有过遇到熊孩子的经历,很多人都抱怨过,感觉最近熊孩子越来越多,

不是在公共场所乱动别人东西,就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甚至脏话连篇。

当一个熊孩子对你大喊大叫,或者对你吐口水、说脏话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你是一个成年人,他只是一个小孩,你难道真的要跟他一般见识吗?

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长自身的修养都不过关,何况是被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

6岁儿子朝别人菜里“吐口水”,妈妈:孩子又没得病,别在那矫情

一次小李和朋友去餐馆吃饭,中午也没怎么吃,小李和朋友当时已经是处于饥肠辘辘的状态了,正准备要动筷子,没想到隔壁的一个小男孩老是在扯自己包包上的一个毛绒挂件。

小李没忍住说了这个孩子几句,孩子的父母就狠狠地瞪了小李,小李感到莫名其妙,乱动别人东西还有理了?

6岁儿子朝别人菜里“吐口水”,妈妈:孩子又没得病,别在那矫情


小李决定不和这一对奇葩的母子计较,就开始吃饭了。可是过了没多久,刚才那个小男孩竟然跑过来往小黄面前的菜里吐了一大口口水。

小李一下子就怒了,大声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素质,你父母是怎么教的?”朋友叫来了参餐馆的经理,没想到孩子的妈妈傲慢的说:“他就是个6岁的孩子,非要和一个孩子计较,更何况孩子没得病,别在那矫情”。

小李当时都想报警了,后来孩子的爸爸勉勉强强道了歉,并付了小李的饭钱,可是小李还是感觉心里不舒服。

6岁儿子朝别人菜里“吐口水”,妈妈:孩子又没得病,别在那矫情


“熊孩子”多是因为“熊家长”多

现在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指学生性格的培养,或者更确切一点品德的培养,其实与家庭都脱离不了关系,家庭才是孩子第一成长的地方。

相信许多人都还记得,之前有个新闻是“女孩在店内捉迷藏被服务生踢打”。其实这样的熊孩子时间数不胜数。一直以来,儿童在公共场合的举止问题都是公众讨论焦点,在知乎上甚至有个浏览量破千万的问题:怎么反击熊孩子?

6岁儿子朝别人菜里“吐口水”,妈妈:孩子又没得病,别在那矫情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多都是家庭教育的体现。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般都会有一个“熊家长”,或者一群“熊家长”。

那么家长的溺爱会导致哪些危害?

1、没有公德心

家长的溺爱会让孩子没有公德心,例如破坏公共设施。不遵守交通秩序,这不但事关孩子的人身安全,更事关其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6岁儿子朝别人菜里“吐口水”,妈妈:孩子又没得病,别在那矫情


2、自我感觉良好

孩子在家庭中家人处处特殊照顾,就像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最后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觉得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

3、不体贴他人

一些父母还给自己的孩子很多的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6岁儿子朝别人菜里“吐口水”,妈妈:孩子又没得病,别在那矫情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那么该如何让孩子远离“溺爱”呢?

1、统一教育战线

家长所有人都要再教育孩子时统一战线,也就是所有人的做法都要保持一致,不要事事都顺着孩子。


一本教育类书籍中说:教育孩子,要有的放矢,赏罚要分明。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原则和底线,才能让孩子更明理。

6岁儿子朝别人菜里“吐口水”,妈妈:孩子又没得病,别在那矫情


2、树立正确三观

父母一定要从小就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当然父母自身的三观也要正,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家长的处事行为与处事方法,是孩子效仿的现实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到孩子,孩子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3、培养独立能力

父母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小皇帝一样供着,而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比如自己动手叠被子,自己洗衣服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事事都帮孩子准备齐全。

6岁儿子朝别人菜里“吐口水”,妈妈:孩子又没得病,别在那矫情


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教育好孩子未来只能成为社会的渣滓人人避之不及。在这边提醒大家,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受人尊重,才能拥有更光明的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