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不少家長都會抱怨孩子太小的時候是沒有什麼自我控制力,貪玩、拖拉還不服管,但其實,孩子的行為從來不是孩子單獨的問題,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風格有很大的關係。

美國首任總統林肯少年時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裡犁玉米地,林肯吆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馬很懶,慢慢騰騰,走走停停,把他們哥倆累的筋疲力盡,都沒能趕動那匹馬。

可是有一段時間馬走得飛快。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頭,他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馬身上,他就把馬蠅打落了。

看到馬蠅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說:"哎呀,你為什麼要打掉它,正是那傢伙使馬跑起來的嘛!" 沒有馬蠅叮咬,馬慢慢騰騰,走走停停;有馬蠅叮咬,馬不敢怠慢,跑得飛快。這就是著名的"馬蠅效應"。

所以,父母要給孩子適當的壓力和規則,讓孩子變得努力起來,孩子才能克服懶惰變得積極進取。

首先我們來看看孩子懶惰的2種原因: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捨不得孩子吃苦,總是以“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包辦孩子的一切。

就連穿衣服、刷牙、吃飯這些小事也是親力親為,孩子沒有基礎的獨立自主能力,自然什麼事情都不願自己動手。在孩子處於幼兒階段時,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家長總是拖拖拉拉,也會讓孩子養成同樣的習慣。

孩子懶惰成性大多是在幼兒階段造成的,而3歲左右正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黃金期。這時如果把孩子的“懶惰成性”當成“長大就好了”,想讓孩子改過來就很難了

懶惰是一種心理上的厭倦情緒,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日常起居沒有秩序,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正確的時間觀念。

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忽視了時間觀念的培養。比如孩子上學要遲到了,家長一直在催催催,孩子反而更不著急,因為孩子認為時間有父母幫忙把握,肯定不會遲到,造成孩子時間觀念越來越淡薄。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孩子意識不到時間的重要性,很容易浪費時間、懶惰成性。

如何利用“馬蠅效應”激發以及培養孩子的“進取心”?

培養孩子自律的第一步是讓孩子有一個基礎的時間觀念,而實現這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制定目標 提前約定”。

我們平時做事最有效率的時候,就是有明確的目標以及時間快要結束的時候,這時心中目標一致,家長在讓孩子做一件事情前和孩子做好約定,這樣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做這件事需要用多少時間,做不完這件事會有什麼結果。

我們都是時間是不可逆的,當我們固定時間內沒有完成一件事,都會受到懲罰。而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這種後果大多都是家長在承受。

比如孩子上學遲到了,老師批評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送孩子晚了。孩子沒有承擔過後果,就不會有自律的習慣。

當孩子第一次拖拉到上學快遲到時,家長只需要提醒他一次,孩子不在意上學自然就會遲到。家長讓孩子進學校,孩子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幾次之後就知道不拖拉了。

國外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孩子做出沒有自制力的行為時,家長的忽視會降低孩子的自制力。

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做事拖拖拉拉,答應孩子的事情也是一拖再拖,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孩子有很深的影響。

想要孩子有自律意識,家長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