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各中小型企业如何自救呢?

常馨


疫情过后,各种小企业如何自救呢?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四个方面:产品、客户、员工、当地政府政策。那自救也一定是围绕着这四个方面来展开。

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说。

首先是产品。盘点企业库存,针对库存产品可以进行一定的打折促销,让库房商品尽快变现为现金流。

其次是客户。疫情形势下,客户的需求有什么样的变化,反思现在企业的产品或是服务能够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亦或者我们企业是否能快速生产出市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

接着是员工。疫情形势下,对员工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企业老板能否按时发放员工工资是稳定军心的关键。特殊时期,也正是让公司员工更具有凝聚力的一次机会。这个时候,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老板对于市场战略的部署、年度计划如何展开,这些都是关键举措。

最后就是关于政策的了解。疫情期间,面对全国性质的停工停产,国家以及各地的政府对中销企业也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比如说这个时候的税收优惠政策、招聘新人入职的稳岗补贴.....企业了解这些政策后就灵活应用,也就能减少企业成本开支了。

我是苏陶之。


苏陶之


这个问题昨天我已经回答过一次了,今天又来回答一次。前些天,有几家媒体也在采访我这个问题,希望我能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在给媒体的答复中,我主要提了如下几个方面。

我认为,中小企业的自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竭尽全力降成本,从多角度深挖成本节约潜力;多少年来,企业一直都在努力降成本,但降成本总是如海绵里面的水一样,只要你肯挤,总还是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的。事实上,没有一个企业,真正将成本降到了最为合理的地步,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二是进行生产经营计划的灵活调整,在有效需求充足的情况下,需提前谋划疫情结束后的产能扩张与加班安排;目前看,正常复工率很低,但迟早疫情会过去,企业将全面复工。所以,一定要提前预测好可能的复工时间,提前安排好未来的生产经营计划,争取以后续的产能扩张或加班加点赶进度,来降低最近不能复工的不利影响。

三是根据企业情况进行合理的投资调整,以收缩性策略确保渡过困难期;既然现在已经很困难,那就应该主动调整计划,调整战略。面对当前的严重疫情,以及其将对企业发展产生的显著不利影响,为了长期的发展,当前的根本任务不是扩张,也不是创新以增强发展潜力,而是如何在严峻形势下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未来才有机会谈发展,才有可能有资格去谈发展质量。为了活下去,暂时性的收缩是必然选择。

四是必要情况下,适当减少长期性资金支出,减轻当前资金压力;这一点和第三点是有关联的。既然当前的根本任务是活下去,所以中小企业不必过多去考虑长期资金支出。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应当削减对外股权投资,适当削减研发支出,减少品牌建设投入。这些东西,等未来活下来再说。如果活不下来,投了也是白投,甚至可能还会加速死亡。

五是面对疫情爆发所导致的需求下降,积极开拓市场,稳定市场有效需求;疫情的爆发,不可避免地减少了消费需求,也减少了投资需求。面对需求的全面下滑,企业需要在疫情结束后,快速有效开拓市场,努力增加有效需求。即使是采取了收缩性策略,在疫情结束后的市场开拓也是有意义的。毕竟谁恢复得快,谁就更能赢得未来。

六是与政府、工会进行协商,寻求达成共渡难关的临时性制度安排。这主要指的是工资,包括不能复工期间如何支付工人工资、支付多少工资,以及复工以后支付多少工资。应对疫情不利影响,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员工的责任。企业死了,员工也将失去工作;救活企业,也是为了员工的长期利益。所以在这种特殊的困难时期,通过协商达成临时性的降低工资水平的协议,也许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


刘兴国


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你的企业还好吗?

谁也没想到,一场武汉疫情,把年前制定好的2020年运营计划打乱了,面对的抗疫和延迟复工,无人出门上街,全社会都处于隔离状态,这时候我们之前搭建的私域流量就能派上用场了。

【一】直击疫情下门店的3个痛点

痛点1:无上上街——客户不上街,不上门,不开店;门店无人,生意无法做

痛点2:线上无交付产品、服务——实体企业、门店无线上交付产品的该如何?

痛点3:员工无事,工资却要发——不知员工该做什么,特別对于导购等,线上办公无意义。

【二】疫情下的3个自救指南

指南1:建立私域流量池

①从公域流量引流到微信群,互联网上流量很广(抖音、知乎、小红书、今日头条)

指南2:门店线上化

①周边配送:抓住窗口期,电商还未复工前,可配送产品要做的比电商更快,可通过朋友圈交付

②在线交付:教培、健身、工具类通过直播类完成

③线上产品开发:线上已有专属产品、开发或转化适合的某产品到线上,线上线下结合,勿盲目

可以运用我们线下课讲到的群成交公式:售前预热×售中氛围×售后追踪。

首先你要选好做活动的产品,然后设计1周剧本,预热一下,通过朋友圈点赞和评论区发布活动,挑选有意向参与群成交活动的小伙伴进群。


②售中氛围:激发从众心理,集体下单

建好群后,如何运营和开展活动?这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氛围预热技巧:红包-接龙-订单截图-收单倒计时。

发红包→预热;订单接龙→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刺激围观的群友下单;订单截图→证明活动的真实性;倒计时→营造紧张氛围,促使犹豫不决的客户下单。


③售后追踪:一对一跟进未成交顾客户

对于参与群成交活动的客户,一定要做好售后追踪服务。主要有这三种技巧:群内 、一对一跟进和朋友圈跟进。这步骤做好了还可能会给你带来复购和转介绍哦。


行动清单:结合你企业目前情况,打造一款可以线上交付的产品。

互动话题:疫情发生后,你开展了哪些线上业务?欢迎你跟我分享。


坤龙老师


开源节流:

1、尽量 砍掉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延迟支付货款等应付款。

2、尽可能降低你的租金成本。

3、砍掉当前不能产生现金流的产品和业务。

4、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留住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5、尽可能缩减不必要的营销成本,但如果是正回报的营销投入,反而应该适当增加。

6、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原材料成本或研发成本。

7、延长账期,贷款期限,申请补贴,税费减免等。



人生如品茶


所谓自救其实还是要打破僵局,就好比这次疫情,大家受到的影响都很大,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很多企业来说都实现了,平时小车不倒尽量推,正是因为长期饮鸩止渴死循环,才导致遇到潮水退去,真正裸泳的人浮出水面!在大变局之下,轻重缓急,对一个决策者来说尤其重要,



即便躲过这次,下一次什么时候再有呢?我们不能只靠躲!而应该未雨绸缪!有人会觉得我在站着说话,其实我也是一家经营了将近5年的公司负责人,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私下聊聊我的这次面对疫情的举措!


历史逗你玩


这一轮疫情从春节开始,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按照影响的延伸,应该会在两个月以上,这里说的是全国范围内,现在开始复工,等到全部复工的话,估计至少还得一个月左右,因为还有有局部不间断的个体案例出现。

这次疫情的影响,不单单影响的中小企业,全国的经济都受影响,不管大型小型。疫情过后的发展问题,不单单是中小企业主关注的问题,国家更加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按照现在的增速来看,还是要保6的,如果不能到6,那会引来一系列的问题,无论是经济活力、就业率等等。

个人看来,在疫情过后,国家会出台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这个措施会有点到面的铺开,有宏观的,有行业的等等,比如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基建提速、比如鼓励新型经济发展,5G铺设提速,信息产业创新升级,前几天还出台了一个汽车行业相关的政策等等,当然也可能出台一些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而且也许会是政策和资金支持都会有。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参与方,是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业务延伸承接方,这些政策会直接或者间接的给中小企业一个快速发展的空间,可能会订单会激增,业务量和工作量大幅增加。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因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要在剩下的不到10月里,把落下的部分弥补回来,这就必须提速。而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整体的发展趋势和路径是大体相同的。

因此,中小企业疫情过后,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出台,自身发展会在整体经济的带领下逐渐复苏,只要中国的经济一片向好,那这个疫情就是一个突发事件,不会影响大的趋势。


大布头


这个问题我查了有关方面的政策我认为疫情困境下企业的自救措施有如下几项:

1、降低成本

勒紧裤腰带去去应对这样一个艰难的阶段,降低成本。能坐经济舱就不坐头等舱,能电话会议就不要见面吃饭。很多企业可能要过一段苦日子。

2、业务线上化

线上办公也是一个机会,疫情倒逼企业去适应最新的管理手段和扁平化的管理措施,有一些领域和业务可能会被催生出来。

3、保证现金流

一方面是保证手里有钱,取消激进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政策融资。如西贝在疫情期间资金链告急,其CEO贾国龙积极求助,公开表示面临非常大现金流压力,一算账连3个月都扛不过去。在政策支持以及双方合意的情况下,达成了银行对其的金融服务方案,西贝便收到了银行提供的1.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解决当务之急。

4、合理利用政策、法律

分享一个案例:2020年2月2日,在收到汇大机械的申请后,湖州市贸促会立即对文件进行初审,在中国贸促会、省贸促会等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成功出具全国首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及时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小损失。

我们建议企业合理利用法律,适用“不可抗力”免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法律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疫情过后,合同违约可能是很多企业铺面面临的法律责任,建议企业积极用好“不可抗力”,争取减免违约责任。我建议企业在适用不可抗力方面,做好几个标准动作:首先,企业尽快梳理排查正在履行及将要履行的重大合同,明确相应的合同期限、责任等关键事项;其次,如存在风险,及时与合同相对方进行协商,争取签订《补充协议》;再次,准备证据证明存在不可抗力的事实;最后,尽到及时通知义务,避免损失的扩大

最后做一个总结,在疫情期间,企业的“自救”措施包括:

首先,合理利用政策,申请补贴,享受各类政策红利;

其次,合理利用法律,对无法继续正常履行的合同提前进行安排;

再次,企业自行救助:开源节流、企业互助、发现商机、合法合规;

最后,企业主财富筹划:重要的事情已变为紧急,除了企业面对挑战要有破局思维,建议企业主家在富的规划方面要更有执行力。

疫情的本质是风险,会加速、深化整个社会对于财富的思考。疫情对于高净值客户财富规划的影响主要是唤醒需求、敬畏风险和加速规划。疫情带来挑战,我们可以利用智慧转危为机,谢谢大家


晓阳的日常


1、 砍掉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延迟支付货款等应付款。

包括广告费用、冗余的租金、市场活动,公关活动、差旅、员工和高管福利、行政成本、不紧急的采购计划、延迟支付货款和其他应付款。

以及上半年涉及人员聚集的活动都可以砍掉,例如聚餐、团建、培训、展销会等等。

2、尽可能降低你的租金成本。

与房东商量减少租金,在现阶段的大环境下,大概率能成功,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把冗余场地低成本转租或者出租,或者搬到租金更便宜的地方。

3、砍掉所有3个月内不能产生现金流的产品和业务。

这些业务都是一些基于未来孵化的业务或产品。

4、尽可能减少人力成本,但不要忘记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减少人力成本,第一时间就想到裁员。裁员和减员虽然是最直接的方案,但是却不是最优的方案。

尝试与员工协调阶段性降薪,高管可主动要求降薪或者冻薪,起到带头作用,共度企业难关。

5、尽可能缩减不必要的营销成本,但如果是正回报的营销投入,反而应该适当增加。

现阶段,应认真评估每一块市场费用,减少或者砍掉一些付费广告,但是也不要一刀切,营销本质是给企业带来收入和利润的。

首先停掉线上和线下的品牌广告,在防控疫情期间,人们宅在家里,鲜少出门,且闭户购买之物大多是刚需产品,对品牌广告的敏感度不高,且发动全员营销,每个人都可以销售员与广告牌。

6、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原材料成本或研发成本

聚焦在能够产生现金流的核心产品上,努力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降低整个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7、延长账期,贷款期限,申请补贴,税费减免或豁免部分债务

积极与各方沟通争取最大的现金流周转能力,企业一把手可以与供应商或服务商沟通延长应付账期,与银行或贷款机构申请延长贷款期限或延期还款。

与部分供应商或金融公司商量是否可以豁免部分债务;时刻留意并及时申请当地政府提供的相关补贴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老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不跟政府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主要困难,政府又怎么给你提供所需的帮扶呢。

为了解疫情对福建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协助企业尽快恢复正常运行,福建统计局特开展“关于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问卷调查”。

为准确摸清企业在生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回应企业诉求,充分保障企业的生存发展,请您务必如实填写。


伟创2020


等不到疫情过后,就基本死没了,不用自救,自己埋了吧!脑残的提问。都在糊弄鬼呢!健康证,健康码,都不认,我就搞不懂,这人口密集的城里都能开的都开了,这村里封的就差再修个炮楼了。外地人根本就不让干活,不是本地的根本就不给办健康证,也不认外地的健康证,复个屁工啊!


涨了涨疯了


「疫情」疫情肆虐之下,中小型企业该如何自救?

就在我们举全国之力抗击病毒疫情之时,却另有媒体透出,在疫情肆虐之下,中小微企业生存好艰难的消息,国内知名餐饮企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贝员工有2万多人,一个月工资超过1.5亿元,两个月就要3个多亿元,而西贝账上的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受疫情的影响,不少小微企业都表示:“在疫情之下,我和我的企业都快熬不过去了。”

实际上,遇到本次肺炎疫情,我们国家的政府也并非没有采取应对措施:第一条,就是在2月初释放了1.2万亿逆回购,主要就是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引导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下行,从而降低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第二条,央行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各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第三,很多地方政府提出倡议,要求辖区内业主和房东主动减租,以此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与企业共度难关。

「疫情」疫情肆虐之下,中小型企业该如何自救?

尽管各地政府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甚至还可以缓缴社会保险、延期缴纳税款。不过,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説,也是要努力生产自救,争取渡过短期的难关,尽快走出现在的困境。那么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这场病毒疫情带来的危机呢?

首先,线下服务(产品)可以搬到线上服务(产品)。在疫情面前,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线下餐饮、教育、旅游、服装等行业,但是只要你从线下走到线上,虽不能説全面度过难关,但起码也是一种自救之道。比如服装行业可以搬到网上做电商,餐饮店生存不下去,可以送外卖业务来减轻损失。教育可能搬上线上学习。而药店也完全可以开到网上。将网下的业务搬到网上,争取早点熬过难关。

再者,在肺炎疫情肆虐的这段时期里面,企业也没必要一定要让员工都坐在一个办公室里上班,可以在家里面做业务。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我看到很多外贸公司都让员工在家里面上班。做外贸,根本不需要来公司上班,这样可以节省通勤时间,也避免出现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而且趁着这个风口,将来会有大批线上办公软件出现,以提高个人在家办公的工作效率。随着,未来有能力的员工可以变为独立的经济体,比如自由职业者,线上办公将成为未来工作的趋势。

「疫情」疫情肆虐之下,中小型企业该如何自救?

最后,受到疫情肆虐的影响,中小微企业在疫情过后遇到现金流不足的情况在所难免。在没有业务和现金流的情况下,仍要支付大笔开支。但是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説,除非央行在考核时,提高对银行不良率上升的容忍度,否则谁也不敢贷款给中小微企业。所以,中小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手中的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比如,华为在发展初期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任正非只能想出内部融资的形式,员工以1元1股的方式参股,员工每年可获得股息回报。通过这种形式,企业可获得部分现金流,解决工资开不出的难题,而且还稳定了员工的人心,上下齐心,先帮企业度过难关。

「疫情」疫情肆虐之下,中小型企业该如何自救?

在此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广大中小微企业绝不能放弃自己,一定要相信能够熬过此次难关,迎接新的发展机遇。此次除了央行、各级政府部门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外,中小微企业也要展开自救行为。因为靠别人救助毕竟起到作用有限,而自己想办法顶住压力,存活下来,只要能走过去,也许又是一片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