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这是一篇有蹭热度嫌疑的古代八卦小科普。

孙俪主演的《安家》,作为日版改编剧集,口碑参差,看似职业剧,实则家庭伦理狗血撕逼多口味合一

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职业剧没怎么展现现代房产中介的职业专业度,哭爹喊娘的华语剧集传统配方倒大量使用,


现代房产中介的职业密辛恕我确实不懂,古代房产中介的小故事略微懂一丢丢,


那么今天,就聊聊古代房产中介那些事儿好了!

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1 宋代:卖房子得亲戚邻居都同意才行?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古代从事中介服务的职业人员,统称牙人,

今天很多从事非法人口买卖的黑中介,叫“人牙子”,就是打这儿来的,

宋代以前,牙人没有做特别详细的垂直领域划分,牙人可以是买卖牲畜的,可以是买卖字画的,也可以是买卖生活用品的,总之,有买卖的地方,就可以有牙人,

但宋代毕竟进入了相对自由的市场时代,买方和卖方共同要求牙人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所以牙人群体被细分了,专门负责房屋买卖的牙人被毫无创意的称为“房牙”!

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清明上河图》中的牙人


那么,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房牙么?显然不可能!

你说我口条特别好、特别擅长安利、特别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是不是就能在宋代成为专职房牙了?

只能说,你具备了基本入门条件而已,

在宋代想做房牙,首先你要未满70周岁(这条还蛮鸡肋的),且要有人为你的入职进行担保,担保你人品端正、无不良嗜好、无犯罪记录等等,以后你在职业道路上出了纰漏搞出事故,担保人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所以,如果你私下打爹骂娘、偷鸡摸狗、欺男霸女的话,恐怕会因找不到愿意替你担保的人,而丧失求职机会哦,

在没有大数据、监察体系不联网的古代,这种规定可以相对有效的屏除不良个体混入信用行业,从而保证房屋中介行业有序开展工作。

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如果你年龄合适、有担保人,那么你就可以进入官府审核的最终环节了,


这个环节的具体流程和公正性,主要取决于地方官员的个体素质,遇上勤政有德的官员,会严格按照朝廷规定的背调流程,给符合条件的个体颁发房牙牌照,


如果遇上糊涂官儿,那就要看你去官府申办牌照当天,官员的心情和脸色了,毕竟古代的小老百姓见到当官的就天然矮三分,点头哈腰是基本礼节,纳头跪拜也不会显得没有尊严,


假设你运气好,地方官非常有人民公仆意识,痛快的通过了你的申请,那么你将收到一块写有你姓名、籍贯等基本信息的木牌,这就是房牙牌照啦,有了它,你马上可以持证上岗,虎狼操作了。

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说是虎狼操作,也要遵守房牙的职业手册,比如顾客找你卖房,在手续齐全、房源真实的条件下,你也不能随意匹配买方,


宋代规定买卖房屋一定要肥水不流外人田,房牙接到卖房订单后,首先要找到卖房者的族亲,问明白族亲中有没有人想买,如果族亲中有人有意向,那这房子必须优先卖给族亲,


遇上家族庞大的卖房个体,房牙光是询问族亲购买意愿的工作量就很可怕,


如果族亲中没人想买,接下来房牙还要一一走访卖房者的四邻,询问邻居们有没有买房意愿,如果有,也必须紧着邻居的需求,


只有当族亲和邻居都明确表示不想购买后,房牙才能把卖房者委托的房屋推介给其他买房者。

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这种规定在今天看来实在莫名其妙,房屋拥有者卖个房子还要亲戚和邻居许可?


但在古代,这种规定是非常人性化的,中华文明由无数个宗族文明汇聚而成,古代个体社会化程度蛮低的,脱离了宗族关系,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几乎不可能,


而宗族为了把族群权利拿捏死,就必须重视族群中每个个体所掌握的家族生产资料,


万一族群中出了败家子,让自己名下的财产落入其他族群手中,不仅会让家族蒙羞,还会导致自家地盘混入外人的尴尬局面,


试想,老父亲某天清早起来,正在自家客厅喝茶,忽然卧室里大摇大摆走出一个陌生人,询问之下,才知道是不孝儿子把自己卧室卖出去了,老父亲气到呕血,但就是无可奈何,


今天非常私密的家庭房屋空间,是可以对标古代宗族聚居区域的,族中如果有子孙卖了自己的房舍给陌生人,就等同于现代人卖了自己卧室给陌生人,换位思考下,这件事情发生在你家,你肯定会坐卧难安吧?


所以,卖房子前询问族亲和邻居意向,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房牙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

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这里需要分支出一个小问题,既然古人卖房要优先考虑自家亲戚邻居,那干嘛还要找个房牙参与呢?自己直接问亲戚邻居不就好了,省时省力还省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老百姓都耕住在皇帝陛下的土地上,耕地要缴纳赋税,住房虽然无需上交租金,但涉及买卖,就必须要缴纳契税了,历朝历代,房屋买卖的契税都在4%上下浮动,


国家要收税,就必须清楚掌握老百姓买卖房屋的具体状况,所以强制规定了,民间房屋买卖必须通过房牙进行,儿子卖房给老爹,也必须有房牙参与才合法,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房牙需要官府有官府的认证。


2 明清:房产中介是公务员?


宋代的房牙需要有官府背书,专业化程度也可圈可点,

到了明清两代,房牙这一职业甚至被纳入了政府办公体系,房牙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务员编制,职业含金量骤然提升,

因为明清两代整个社会的专制化程度是空前绝后的,小老百姓一个个都被管制的服服帖帖,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离了官府都没戏,

房屋土地这种大件儿商品,要交易买卖,朝廷的管控当然就更为严格了。

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常见的纸质房契,就相当于现在的房屋产权证,古代的产权证总觉得很弱鸡很容易伪造是不是,


其实不然,明清两代,书写房契的纸张,是官府特制的,普通人很难伪造,房屋买卖成交后,房契上必须加盖官府红印,这样房契才合法,


房牙要从官府机构中申领契纸,官府发放给房牙的契纸数量是被记录在案的,房牙每填写一张契纸,就要上交相应的契税金额,整个管理体系严格且有序,


听起来有点像今天的发票纸对不对,确实如此,


不同的是,明清的契纸上不仅要注明买卖双方的个人信息,还要详细标注上被交易房屋的信息,如房屋位置、面积等,甚至连地窖、暗室这种私密空间都必须注明,同时还要写明房屋买卖的金额和付款方式等,一张房契,承载了产权证、交易合同和发票多种功能,


所以电视剧里那些得房契者得产权的情节,看看就好了,古代虽落后,但契约层面的法治管控还是很先进的。

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由于明清两代的房牙属于国家工作人员,那就必须遵守公务员制度,朝阳区的房牙坚决不能插手海淀区的业务,


也就是说,明清的房牙,被严格划定了责任范围,每个房牙负责互不交叉的不同区域,房牙甲只负责A片区的房屋买卖中介工作,房牙乙只负责B片区的房屋买卖中介工作,彼此之间不能越界,越界就要被问责。


这样规定的好处是:国家可以更好的管控民间房产买卖,从而确保统治的稳定性,买房的个体一旦出现买卖纠纷,也能迅速获得有效调查,保障了百姓的部分利益。


这种规定当然也是存在弊端的:老百姓想买卖房屋只能依靠片区固定的房牙,房牙的生意是稳定的,服务水平低下也不愁没生意上门,且房牙是吃皇粮的公差,老百姓买卖房屋多少要看房牙脸色行事,不然房牙随便给你穿个小鞋,就够普通百姓恶心好几年的。

古代人不认识孙俪,如何《安家》?


3 古代房产中介的收入水平如何?


古代房屋买卖要向朝廷缴纳契税大家已经清楚了,那么作为报酬,房牙每成功交易一套房产,能收入多少呢?

“成三破二”就是对房牙收入的影响规定,意思是:每卖出一套房产,卖房者支付房价的2%给房牙,买房者支付房价的3%给房牙。

看起来房牙是个高收入职业啊,先别感慨,如果以现代中国房价水平看,房价的5%确实不菲,但古代房价也这么高么?

以清末民初为例,1924年,鲁迅在北京阜成门内买下一座小型四合院,占地400平方米,总价800大洋,这里的大洋特指银元,当时一块银元可以买五斤半羊肉、八斤花生油、五百斤煤球,由此换算,一银元约等于今天的120块人民币(根据市场平均价格计算,不要拿最贵的单品价格开杠,谢谢),所以鲁迅购买的400平米住宅,大约花费了10万块人民币,这地段,这房价,是不是心里有数了。

房牙成交一套鲁迅同款住房,收入5000元人民币,在没有其他人员分成的前提下,生活在北京,全家老小都指着这一笔收入过活,其实很拮据的,

更何况鲁迅这样的土豪顾客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年遇上零星几个这样的大主顾,都是非常值得烧香酬谢的事情,

所以,房牙收入高不高,完全取决于当时社会的房屋买卖热情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总之,盛世之下,百姓生活质量还值得期待,而遇到战乱,光是活着就要拼尽全力了,哪有功夫谈生活质量呢?


关于古代的房产中介,就聊到这里咯,回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