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东北人的主食是大米而不是面粉?

保暖裤博士


其实各地以什么当主食,取决于当地主产什么,像南方主要生产稻米,他们就以大米和用稻米磨的米粉为主食,而中原的黄河流域盛产小麦,就以面食为主,作为东北呢,八十年代前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等,由于日伪时期不让老百姓吃大米,后来习惯就种五谷杂粮,吃的主要是小米、高粱米、苞米面、大碴子,粘米等等,我分析当时全国也都以玉米面和红米饭为主吧😄。

记得七几年吧,我们生产队种了一 次旱稻,也称粳米,当时家家分了点儿,做出来的饭那个香啊!现在还回味无穷呢,东北吉林很少种麦子,可能是一年一季产量低的缘故吧,那样解决不了口粮和完不成交公粮任务,也就不种了,不像关里的冬小麦能过冬,夏收后还能种玉米,能收两茬,记得黑龙江的各个农场也种麦子,因为黑龙江那边无霜期短的缘故吧!

我还清楚记得也是我小时候的七十年代中期,邻村的一个生产队种了一次麦子,来我们生产队来磨面,领头的和俺家有点儿亲戚,中午就在俺家做的馒头,我分析当时发面肯定来不及,就用小苏打和面硬拱的,蒸好以后,一吃怎么就那么好吃呢?那麦香味儿,越爵越甜,那个感觉就甭提了,说实在的从来就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馒头,将近五十年了,至今还在回味!所以呀小时候平时能吃大米饭和面食那是奢望,想都不敢想,农村人过年能吃上饺子,大米饭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是年前包了不少粘豆包用来过年!所以现在大部分人都爱吃粘豆包和粘饼子,更多是怀念那艰难的时光和儿时退不去的灰色记忆!

至于水稻,东北是在七十年代末才普及的,原先只有朝鲜族会种植,后来都聘请朝族当技术员来教汉族人,以后汉族人掌握了技术,不断的把旱田改为水田,才大面积的种植,家家能顿顿吃上了大米,但小麦现在还是基本不种。

现在条件好了,家家都买一些白面,总吃大米也腻歪,偶尔吃个面条,烙烙饼、蒸馒头、包个饺子等换换口味。说实在的东北还是以大米为主,吃面食有点儿嫌麻烦,但家家过法不同,习惯不同,米和面的选择就各取所好吧!但东北吃面还是以包饺子为主![微笑]


日月王朝1


东北以前种小麦的时候我们也是经常吃面食的,那时候的东北面粉有一股自然麦香,蒸出来的馒头,烙出来的饼,擀出来的面条儿倍香倍儿好吃。现在主要种植水稻,年轻人都没赶上种小麦的时候,加上大米做起来更简单,而关内运来的面粉也没有了以前面粉的原麦香,所以大部分人就钟爱有自然米香的东北大米了!


中正平和28066


也不能这么说,我也是东北人,确切地说是黑龙江的,我们家基本上米饭,馒头,包子饺子,都是主食,个人爱好吧,有些人还不喜欢吃大米呢,我们家一个月能包四次饺子,半个月烙饼一次,馒头包子,不能说天天有吧,也差不多,挂面啊,手擀面,面溜子也是几天就吃一次的,纯属于个人爱好


凤轻尘1


如果把时间跨度拉长一些,大家其实就会发现东北这个地方早年的主农作物既不是小麦,也不是水稻,而是黄豆,高粱,谷子,玉米,甚至还有荞麦。经济作物主要是黄烟,旱烟,甚至棉花。大家看电视剧《闯关东》里面的朱开山,他家主要种植的就是黄豆。黄豆在东北的过去,那可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经历角色。其产量和质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豆油,豆饼,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出口量极大的军需物质。日常老百姓吃的最多的还是高粱和玉米。著名歌唱家郭松有一首很有名的东北民歌《新货郎》,里面的几句唱词说的就是东北的庄稼种类: 苞米棒子金闪闪,珍珠玛瑙挂满坡,大豆结荚滴落嘟喽密,气死风的谷穗压弯了稞,水库的鲤鱼直打镖,咕嘎乱叫鸭子鹅……他这里就没有唱水稻和小麦。东北除了辽河松嫩平原,绝大部分都属于长白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没有适合水稻大面积种植的区域,黑龙江现在算是水稻产量比较多了,这应该得益于建国后的北大荒湿地的开发吧。当年农业合作社时代,由于个个生产队的区划不同,有的队就有水田,有的队一亩也没有,也不知道是怎么划分的。有水田的农民就可以吃上大米,没有水田的就只能拿高粱兑换。我小时候自己的生产队就有不少水田,而隔壁第四队就没有。所以,很难一句说出到底东北人是不是吃大米。而说到面粉,当年除了城市供应户,农民是吃不到的,国家只是规定每人每年可以用粗粮更换七斤面粉,春节三斤,中秋节和端午节各二斤。东北地区基本不种植小麦,原因不知道,可能不适合生长吧,尝试种植过后来都不种了。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主要就是玉米和水稻了,高粱,谷子,甚至大豆都很少了。但是农民生活好了,因为粮食多了,白面也不是什么奢侈的东西了,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以为东北生活一直这样,其实,好日子并不是很久!




无法回避的历史


东北人吃大米只吃本地产(吉黑两地的),多数辅以粥食,面食还是占很大比重的,地域原因,东北人得胃病的多,寒凉、肉食较多……都是主要原因,所以越来越多的东北人吃面食多过吃米饭,面食对胃的消化压力小,而且有营养,最最重要的是,八成以上的祖宗是山东闯过来的,山东人喜面食,一代代传下来的习惯也是比较爱吃面食,特定地方喜食江米,黄黏米,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多数都是“饼”状的,或者“粘豆包”一类的,面食的可选择种类比较多,花样多,吃法多,百搭,饼就有很多种,烙饼,蒸饼,发面饼,死面饼,苞米面锅贴……饺子,馄饨,包子,花卷,馒头,手擀切面,水揪片,疙瘩汤……米饭配炒菜是固定的,“汤泡饭”不行,对胃不好,但是面食的饼子就可以炒菜炖菜汤,甚至是咸菜都可以,馒头花卷更是厉害,吃剩的,第二天用薄油煎一下,可以吃菜,也可以孜然粉辣椒面的空口配汤……面食吃肉菜只能吃八分饱,因为面食见水会涨发很多,不易消化……以我对东北的了解,面食多过米饭,米饭吃久会腻,面食不会,现在的米饭蒸出来闻着很香,吃着就差点意思了,大白面馒头从出锅到进肚子,一点不掺假,好吃!


铭鸿道尊


东北人不像南方人对主食那么固定!尤其是八十年代有了电饭锅后,大米也供应充足了,家里基本都是大米饭!偶尔买点馒头作为早餐!自己家蒸馒头的越来越少!东北大米好吃啊,这么好的大米谁还去吃面食!但是东北并不是不喜欢吃面食而排斥面食!包饺子啊,时间长了不吃一顿是不行的!面条馒头都是为了省事!尤其早餐!年轻一代东北人更喜欢吃大米,因为从小就有足够的大米吃!但是面食的种类多,小吃也多,所以偏爱小吃是逛街必须要吃的!毕竟家里做不出来!在部队就比较明显,过去南方部队早餐面食,午餐晚餐吃米饭!而北方则是早晚面食,中午米饭!吃一顿面食还行,两顿南方战士就受不了了!而东北战士,大米白面都行!河北山东山陕基本都是两顿面食!东北以前也有两餐面食,但是随着供应放宽,也都变成一餐面食了!


GB东篱


回答:关于东北人为什么现在以大米为主食,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促成。

①从现在往后倒退四十几年,东北人普遍以玉米,高粱,小米等为主食,在东北三省中黑龙江人因种小麦面积多,白面是黑龙江人的主食,那个时候,全东北水稻种植并不是大面积推广,除了辽宁东沟县一带,盘锦一带,吉林、黑龙江的朝鲜族人等这些地方种植水稻远久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水稻种植的习惯,所以那个年代大米是稀罕粮食。②那么话又说回来,现在东北人水稻种植面积太多了,而大米自然就成了大家的日餐主食。关键还有另一方面原因,大米与白面在做饭时大米比白面省下锅省时间,白面很费时间你看但从蒸馒头来讲比做大米饭费事吧,所以为了省事,做大米饭就成优先选择了。但生活在东北的原来山东人还愿意做面食,这些都是习惯而已。

从上述可以看出现在的东北人为什么爱以大米为主食的原因了吧。


我带你飞翔


按地域和产出来说吃米多是正常的(水稻产区),按人口来源说,习惯吃面食也是正常的(山东河北),八十年代中回大连老家,只在市内吃到面包(第一次吃到),馒头花卷到营口才吃到,世面上面粉少,现在当然不会有当年的问题了,但日常家庭应该吃米较多些,毕竟面食制作麻烦(这些天净在家发面蒸包子,烫面做烙饼,和面包饺子了,幸亏面条不需要自己擀还好些)。


用户3232170366480701


题主不知,虽然都是地处北方,但关里关外的主食还是略有不同的。

七十年代以前,人们种地主要是以产量为第一选择。当时高粱米、玉米面、小米、大黄米、小黄米是东北的主食,因为产量都比小麦高。而关内小麦可以种两季,终合产量就超过了高粱等杂粮,所以关内白面吃的要多一些,也形成了以面食为主的习惯。而东北无霜期短,小麦只能种一季,产量又少,所以东北小麦种植量要少的多,只能做为年、节和小孩子的特殊需要而存在。

东北人的高粱米豆饭、大碴子豆粥,小米捞饭、黄米饭和粘干粮即使是放到现在也算是美食了。这些都曾是东北人的主食,至于玉米面只占主食的三分之一吧。

现在东北人的主食是大米,面食还是占三分之一吧,这也恰恰是东北人的饮食习惯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饮食习惯无不与当地的水土、气候有关。南方多水而又土地较为贫瘠,适合依水而生的水稻,所以有了吃米的习惯。而东北的土地几乎适合所有的主粮的种植,又只能种一季,所以人们会选择产量高而又方便好吃的,那就是大米了。

东北的粮食单产是全国最高的,大米也是最好的梗米,单单东北人是吃不完的。


脆皮大脚板


东北人吃大米的多,因为东北产大米,而且盛产优质大米,以大米为主食不奇怪,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爱吃米饭,至少老一代闯关东移民,尤其是山东人,就爱吃面食,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再者,全国能把精米当日常主食也不过这几十年的事,随着电饭锅的普及,米饭也成了最方便的主食,现在不论什么地区,也没有不吃米饭的地方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