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為什麼反抗父母?網友:協作能力的欠缺所致

玲玲的兒子2歲了,最近嘴裡老說“不不不”,學過家長課的玲玲知道孩子進入叛逆期了。於是由著他去,只要不威脅到安全,憑他怎麼亂說亂搞。

但是最近,玲玲洗衣服,拿著肥皂在搓,搓出許多泡泡,兒子衝過來像發現了新大陸,拿著肥皂在手不撒開,肥皂從手裡滑下來,抓起,滑下去又抓起,開心得咯咯笑。因為怕他弄髒衣服,又怕感冒了不好處理,所以不想給他玩,結果鬧意見了,趴地半天不肯起。

2歲為什麼反抗父母?網友:協作能力的欠缺所致


玲玲知道道理沒法講,用別的玩具來哄,結果人家還是不幹。好不容易發現的新大陸誰肯放棄呢?玲玲不知道怎麼辦了。當孩子在生活中把生活的場所當做遊樂場,父母與孩子的衝突產生了。該如何將生活與玩樂分開,成為考慮將兒童送去幼兒園的原因。

2歲為什麼反抗父母?網友:協作能力的欠缺所致


2歲自從走路穩當後,孩子的自主力越來越強,孩子開始探索有趣的玩意,他們喜歡同齡人,喜歡大齡的兒童。他們可以看人家大孩子玩,看上半天不肯走。但是和小他們的或同齡的孩子,他們卻不能一起玩,這是過強的物主意識,讓他很難接受其他孩子對她的東西佔有所致。此時孩子還沒有發現出協作能力。在家中,父母無法將生活與孩子的玩樂分開,所以就導致孩子玩樂和父母的生活形成了衝突。父母畢竟比孩子強大,孩子是很難讓自己的意志實現的,除非父母是真正理解兒童的父母,否則都會有許多矛盾產生。

其實我們說見到的孩子在超市耍賴,在地板打滾,在撕咬小朋友,摔東西,都是孩子與現實沒有成功協調的證明。有時候大人用所擁有的權威,會把孩子最興奮的,剛剛發現遊戲阻止掉,這種毫無商量,粗暴的方式斷送了培養孩子學會協調的機會。

2歲為什麼反抗父母?網友:協作能力的欠缺所致


任何人當他擁有了自己的獨立能力後,他就會去表現自己的能力。他想和他人在一起,但是他並不知道怎麼樣才能相處好,因為這時他剛建立起來的自我是最讓他在意的。獨立開始形成後並不會讓他拒絕和他人進行共同的活動,但是蠻多的是,只要別人有搶走自己東西的可能,強烈自我就會站出來把共同的和諧活動破壞掉,這樣的不愉快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所以孩子必須要有協作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超越自我的困境。

2歲為什麼反抗父母?網友:協作能力的欠缺所致


玲玲後來把孩子經常帶出去玩。孩子拿著小零食,拿些玩具,去找拿些跟孩子一樣的夥伴玩。他們互相追逐,跑步,一起玩畫畫,看起來很和諧。雖然免不了有人看中了別人的東西,搶了過去,但是媽媽出場了,告訴搶玩具的小人兒,那是誰誰的,你要問一問,允許了才能拿。通過語言的協調,孩子知道了該怎麼做,當孩子有了協調的能力,他應對其他夥伴的方式也就多了起來。

2歲為什麼反抗父母?網友:協作能力的欠缺所致


玲玲兩歲的兒子,後來學會了怎麼去問夥伴玩玩具,學會了和大人聊天,說自己的需要。孩子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了方法做協調,夥伴能夠一起玩耍,不鬧,不吵。在豐富的群體中,他們互相學習,在群體中鍛鍊自己的相處模式。他們知道哭泣或者耍賴,其他人就會不理他,他就會改用其他的方式去嘗試。

曾經有一次,一個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搶了去,別人把他推倒了,自己哭了一通,人家拿走玩具不理他,自己爬起來,擦乾眼淚,跟著人家屁股,好聲好氣的說,你能給我玩一下嗎?雖然人家不給他玩,但他已經知道,那種不被別人接受的方式,他是得不到好處的。

2歲為什麼反抗父母?網友:協作能力的欠缺所致


兒童就是不斷的調整自己,來提升自己的適應力。2隨兒童的家長就需要讓孩子不斷的去嘗試,不斷的接觸同齡的孩子,增加他們的經驗,豐富他們的感知,成就自己的相處模式。

【阿籮心理】,致力於兒童養育,專注兒童心理發展與評估,關注兒童成長。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