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窮死不賣看家狗,餓死不宰耕地牛」?

鏡中不良帥

如何理解“窮死不賣看家狗,餓死不宰耕地牛”?



對於這句農村俗語,深深的反映出農民對狗和牛的感情和呵護,有付出就有回報,懂得感恩。




“窮死不賣看家狗”的意思是農民家裡再窮,也不會把狗賣掉。俗話說“看家狗,算一口”就是這個理,農民已經不把狗看成狗了,已經算作家裡的一個成員,足見農民對狗的愛護之深。



“餓死不宰耕地牛”的意思是指農民再沒有什麼吃的,即便是餓死了,也不殺牛充飢,畢竟耕地的老牛天天辛苦的拉犁耕地,任勞任怨,毫無怨言。

這句俗語的引申義是人要懂得感恩,即便是動物,常年無悔的服務自己,盡職盡責,不可忘恩負義,不可遇到困難轉臉不認人,這些都是可恥的行為。

現在這種現象少了,主要是人的思維在變,生活方式在變,比如種地不再是用牛拉犁耕地了,幾乎是機械化種地,也不在養牛了。即便是有養牛的,也不用牛耕地,主要是為了賣牛賺錢。但農村人好多對狗還是有感情的,不會隨意把看家狗賣掉或者送人,一般是喂到狗老死。


宗元

《如何理解 "窮死不賣看家狗,餓死不宰耕地牛" ?》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農村的一些老話,俗語和諺語都是經過千錘百煉之後,得出來智慧結晶,都含有著一定的道理。



"窮死不賣看家狗,餓死不宰耕地牛"的字面理解

"窮死不賣看家狗,餓死不宰耕地牛",從字面上看,很容易理解,家裡在窮也不把家裡的狗狗賣掉,就算餓死也不宰殺用來耕地的牛。由此可見,狗和牛在古代人們心中具有非常高的位置,而這個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



"窮死不賣看家狗,餓死不宰耕地牛"暗含的深刻內涵

:在窮也不把自家養的狗賣掉,說明人們對狗有很深的感情。而這個跟狗的忠誠,具有"狗不嫌家貧"的品質分不開。另外,在古代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並不是那麼和諧,需要狗狗看家護院,對於保護家裡的財產具有很大的作用。能夠跟主人過苦日子,又有看家的本領,讓狗在人的心中具有了一定的地位,加上日夜相處,感情增加,更是把狗當做親人一樣對待,故而在怎麼窮也不能把"親人"拿去換銀子啊。

:就算而死也不賣耕地的牛。這個暗含的意思跟上面的"窮死不賣看家狗"是一樣的道理。農耕文明裡面,牛的地位比其他牲口要高很多。在古代,人們難得擁有一塊田地,全家人就指望著這塊地活著,而種地離不開耕牛,說的直接一點就是耕牛讓你能夠把地種,養活一家老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牛成為了全家人生活的依靠。這個比上面提及的狗狗地位更高。所以,就算自家人餓死,也不能把耕牛給賣了。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出。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這句農村俗語也反映了狗和耕牛在以前鄉下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由於以前人們文化程度並不過,大多不識字,就會以這種通俗易懂的口頭話語總結經驗常識,並可以不斷傳承下去!

一、“窮死不賣看家狗”的解讀

要知道,狗是實際上最早與人類接觸被馴化的動物,由於可以幫助人們打獵、玩耍以及看家護院,也是對主人無比的忠誠!



俗話說得好,“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其實也是指出狗對主人的絕對忠誠度。再加上與人類比較親近,也如此,人們也會把狗看成最好的“朋友”。

所以說,對於養狗的農戶來說,即便再窮再餓也不會賣掉看家狗的。

對於這句俗話最好的詮釋表達,應該就是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那位與唐伯虎一起應聘華府下人時的精彩橋段了!



即便是全家六口人餓死了,也帶著狗狗旺財來應聘華府下人,雖然最後旺財也死掉了!但也可以看出人與狗的感情至深!

二、“餓死不宰耕地牛”

由於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是傳統農業大國。對於農耕文化很重視。而耕牛作為農民種地的得力助手,也一直髮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要知道,在古代歷朝歷代中,宰殺耕牛大多是重罪,會被嚴厲懲罰的。即便到了明清也是如此,不僅坐牢,還會流放1000多里地。



而作為農民,也深知耕牛的重要性!為此便有“結牛親戚”的說法,就是幾個農戶如果使用一頭牛的話,就可以算是或勝過親戚關係,而一旦不讓其中一戶再使用了,那麼親戚關係也就解除了,沒有任何關係了!

另外,一些地方也會把耕牛作為老人長壽,賀禮,可見耕牛在以前的重要性!為此,在咱們的傳統十二生肖中,也將牛排在了第2位上,足見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對於農戶來說,即便餓死也不捨得宰殺耕牛吃掉!

三、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感悟

這句俗語雖然依舊延續傳承,但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狗與耕牛的命運卻發生了截然相反的戲劇性變化!狗狗主要成為了人們的寵物,地位越來越高,而耕牛漸漸已被人們大量拋棄或成為餐桌上的美食!

這或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看出了適應新變化是多麼的重要!也反映了一些社會現象:人們有錢了,生活好了,關係卻變淡了!甚至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