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農村很少種植綠豆?是效益不好嗎?

棒奔霸

為什麼有些農村很少種植綠豆?是效益不好嗎?

我老家這裡應該就屬於題目中“有些農村”這個範圍了,村裡基本都是種的小麥玉米,少部分穀子大豆這些糧食作物,還有白菜、蘿蔔、土豆、芸豆、黃瓜等等這類常見的蔬菜。

種綠豆紅豆這類的有,大部分都有種的,只不過都是在自家田裡的地頭種很少部分以供自家食用,但還遠遠達不到以此為經濟作物的規模和地步!

綠豆產量很低,這是很少有種植的最大原因,所以多為跟一些高杆類作物間種、套種。

綠豆收購價格在4—6元左右,高峰價可比豬肉貴,價格在所有糧食作物種還可以,但是產量太低,畝產也就100—150公斤左右,價格產量一平均顯得還是價格低,這樣算下來,除去肥水、農藥,能帶給種植戶的效益真的很微薄!

尤其綠豆植株開花結莢期間再遇大雨天氣或者病蟲害,就更減產了!

所以,在我們這,村民多種植僅夠自家食用的量,並不是熱門作物!


綠豆不像其他作物,在採收時如果把握不好其成熟時間,過了容易爆莢,而且還是得人工採收!

綠豆豆莢成熟的先後時間不一,如果等到一起熟了,熟過的就有爆莢的可能,這個不消說,再到地裡一顆一顆的撿,不現實!

不像黃瓜、芸豆這類蔬菜,雖然結實先後不一,但勝在重量高!

而且這東西是無法用機器作業的,只能全靠人工。

這樣的特性,大規模種植就顯得費時費力一些。


老家老味兒

農村種植綠豆麵積少了,跟效益有著很大的關係。辛辛苦苦種植一畝綠豆,到收穫的時候就會發現利潤太低,不如外出打工來錢多,極大成度上挫傷了種植戶的積極性。由此很多人改種其他經濟效益更好的農作物或者外出打工。

那麼,一畝的綠豆能夠有多少效益呢?



種植一畝綠豆的成本

一畝綠豆種植下來,包括化肥、農藥、種子和人工費用,大約250元。這成本蠻低廉的,如果加上租地費用的話還得加400元/年。但是,農村裡面,很多種植戶都是種植自家的地,租地費用就可以忽略了。



種植一畝綠豆的利潤

首先是,一畝綠豆產量大約200~300斤。而市面上的綠豆價格是12元/斤。但是,種植戶的綠豆都是通過豆販子收購的,價格要低很多。按照我老家這邊的收購價格是4.5元/斤。那麼,一畝綠豆的收益在900元~1350元之間。

那麼,最終的利潤在650元~1100元。如果算地租的話,利潤在250元~700元之間。

綜合以上對種植一畝綠豆的收益分析,可以知道種植效益太低。加上又不像大豆一樣能夠獲得補貼,所以種植面積逐步縮小也在情理之中。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有關於《為什麼有些農村很少種植綠豆?是效益不好嗎?》問題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正。


有點意思的事兒

為什麼有些農村很少種植綠豆?是效益不好嗎?

十幾年前我們老家的綠豆種植面積很可以,幾乎家家都會種綠豆,因為價錢很高。十幾年前都3塊多一斤,你說喜人不喜人?

記得我小時候很調皮,在上學路上就會摘農家種在路邊的綠豆,然後拿到學校門口的小賣部換糖果吃。

這幾年幾乎絕跡了。綠豆這種作物,不像小麥大豆以及玉米那樣適合機械化收割,綠豆莢成熟期不一致 下面的早熟了黑莢了,上面還在開花結莢,需要人工投入的次數很多。費工費時,農民多半不再願意去種它了,現在農村勞動力缺乏,誰還有那閒工夫去地裡摘綠豆莢呢?

而且綠豆忌諱連作,頭年種還行,第二年栽種病蟲害就多了。生蟲也太多了,記得父親以前隔幾天都要揹著藥桶去打藥的,很麻煩。打的農藥多了,葉子就乾枯掉落了。

我的猜測不是綠豆種植效益不高,現在的市場價格還可以,就是在收穫的時候很麻煩,急救箱青豆角一樣,一季綠豆要去地裡摘很多次,摘的不及時的話就炸莢掉在地裡了。如果像黃豆一樣統一週期成熟的話,我想很多農民都會種植的。

記得以前摘的綠豆,根本不用曬乾,就有人上門收購了,很火爆的樣子。綠豆畝產量在我們這裡也就200多斤的樣子,現在算算不如種小麥玉米強呢?關鍵是小麥玉米適宜機械化收割,現在的人工很貴的,家庭勞動力少的,根本就忙不過來。

很多年沒有見老家種綠豆了,偶爾在地頭或者荒地見到綠油油的綠豆秧子,長得很肥實喜人,不免回憶起以前在老家摘綠豆的情景來。

價格低,人工投入大,病蟲害多,是農民不願意種植綠豆的主要原因。


農民妹子一枝花

對於您的提問,我和大家講講農村種植綠豆少的4種原因,希望能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一、綠豆採收:對於綠豆採收大家都知道比較的不定期,因為綠豆植株下部成熟後要記性採收,上部嫩的綠豆要晚一段時間,所以綠豆採收完基本上要三至四次才行,所以綠豆的成熟不定期也是農村很少種植綠豆的部分原因。

二、綠豆的產量:綠豆和黃豆、玉米、小麥等不一樣,綠豆的價格不高是一個問題,但是最重要的是綠豆的產量不高,綠豆產量上不去,在加上很多的農民朋友種植綠豆產量低、價格上不去、採收不方便自然成了種植綠豆少的原因。

三、綠豆採收要人工:對於綠豆種植來說要進行人工採收,因為綠豆要不定期採收,所以需要人工採收,不像是大豆、小麥等可以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採收,本身綠豆價格、產量不高,採收還要人工,自然綠豆種植也是很多的農民朋友不願種植的。


農事百態

為什麼有些農村很少種植綠豆?是效益不好嗎?

綠豆的功效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到了夏天的時候,喝綠豆粥是最降溫解暑的了。然而綠豆雖好吃,但是要種好綠豆真的太難了。

說起種植綠豆的經歷,真的是一般辛酸淚啊。因為這種作物能不能有收穫,真的很大成分是靠運氣的。農夫家裡是每年都種綠豆,但是三年有兩年是沒有收穫的。


和大多數的豆科植物不一樣,綠豆收穫好壞是和當年的氣候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的。氣候好的話,還可以收穫一點,氣候不好就很可能種子都收不回。

而且,綠豆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是一邊開花、一邊長豆莢的。所以,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些還是在開花,有些已經發黑髮黃了,而如果你不及時去採摘的話,那就會馬上裂開,然後掉在地上去了,什麼都得不到。

同時,還有一點,那就是很多的老鼠、蟲子也喜歡吃綠豆。當還是種子剛種下的時候,老鼠就會來偷吃。等發芽長出苗的時候,兔子、鳥回來吃。而豆子長出來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小動物會來禍害,特別是討厭的老鼠,它每一個豆莢只是咬爛一點點,但是卻又不吃完。

農夫小時候就常常去山上採摘綠豆,要麼就是一些空殼子,要麼就是一些被老鼠咬爛了的,還有的是一件發黴發黑了的,不能吃了。所以,正是因為種植綠豆的產量低,很多的農民才不願意種植。這其中的苦和累,也只有農民才懂!


農夫也瘋狂

綠豆清熱解毒,消炎敗火。尤其是夏天多吃綠豆還防暑。我們這邊種綠豆都是在地邊地堰,邊邊角角,少量種稙,為了自己吃,很少有大面積種植的,原因有三:

一,產量低,綠豆畝產在二百斤左右,價格4一5元左右,畝收入二千塊錢,還沒有打工一個月的收。

二,播種難,種綠豆又沒有機械化,還得用钁刨坑,撒種,平坑等環節,費工費力太麻煩,天下雨還行能苗全苗旺,遇上乾旱天就缺苗斷壟,還得補苗。還有地下害蟲的傷害等。

三,採收難,綠豆成熟一茬一茬的,上面的豆夾熟了下面的才開花,熟夾不及時採收就會炸裂,掉在地上就白搭了,摘綠豆還得趁早晨有露水,豆夾潮溼,如果太陽一曬,伸手去摘,也會炸裂。摘綠豆也是個辛苦活。小時侯天矇矇亮就跟著母親去摘綠豆,褲腿鞋子全溼透。很鬧心。

綠豆開花時,各種害蟲齊上陣,還得適時噴藥,不然害蟲叮咬後就結夾了。所以我們都沒願意大面積種植綠豆的。


落英鄉間

綠豆屬於小品種的豆科作物,在廣西被列入小雜糧系列。

在我們廣西農村,綠豆的用途還是蠻多的。桂南地區經常用來包綠豆豬肉餡的大粽,桂西北地區喜歡做成綠豆糕。到了夏天季節,綠豆可以直接煮綠豆粥,煲綠豆水,或者做成冰鎮綠豆沙飲料

,都是很好的降暑清熱食物。

小的時候在農村家裡,到了雙搶季節大忙就在家裡幫大人幹農活,很累又很渴,有時太累了飯菜都不想吃,最喜歡最盼望吃到放糖的綠豆粥了。

但現在為什麼種綠豆的人越來越少,是不是因為綠豆效益低呢?桂農通認為,農村人是跟著市場走的,什麼東西的價錢好效益好,就會跟著種什麼。所以現在的人種綠豆少了,肯定是因為效益不好,收入不高。再分析下去,無非有兩大原因:

第一,產量低。我們廣西農村,綠豆很少單獨種,一般都是與其他作物一起套種。綠豆是矮生作物,只能和木薯、玉米等高稈作物套種,或者間種插種在每個壟的邊上,有利於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因此,這樣的零星綠豆生產,產量是很低的。有朋友說每畝最多能收200來斤綠豆,我算算也差不多,也可能還更低一些。其實綠豆每斤的價錢並不低,但每畝產量那麼少,總體效益低,對於農民來說實在是可有可無,可種可不種。

第二,人工多。綠豆的生長過程管理倒不需要太多工序,一般播種後,平時的田間鋤草、噴藥殺蟲等,都是與高杆作物一起同步進行的。耗費的人工最主要是在採收上。

綠豆成熟之後,要連根從地裡拔出來,挑回到曬場曬乾,曬乾之後要一把一把綠豆莢地小心脫粒。綠豆的顆粒很小,所以綠豆的脫粒不能太用力不能太猛,否則小豆就會到處亂飛了。

脫粒取出來的綠豆後還要用大張的竹編農具裝著攤鋪開來繼續曬,等到都曬乾後還得放進陶瓷罐裝著,罐底下面要放點石灰圍住,防止有蟲子爬進來。這樣的存放辦法才能放得很久。

對於我們老家農村來說,綠豆用的不算很多,除了過年過節包大粽用得多之外,其他時間所用的綠豆基本上都是可有可無了。

產量又低,耗費人工又多,每畝產出的效益又那麼少,這應該就是綠豆越來越少人種的原因了。桂農通設想,如果有一天能研發出可以規模種植的綠豆品種及技術模式,綠豆還是很有市場潛力的。


桂農通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綠豆是很好的食物,尤其是夏天喝上一碗綠豆湯,清涼消暑。小時候家裡面也有種植綠豆,不過種植面積不大,都是一些小地塊兒才會種植綠豆,綠豆田裡面有很多蟋蟀和蚰子,經常會捉著玩。不過家裡面種植的綠豆也是自己家吃的,都不是用來賣的。

為什麼種植的比較少

綠豆的作用想必不用多說,好處大家都清楚,綠豆的市場價格現在大概是六塊錢一斤。但是目前農村種植綠豆的並不多。並不是因為效益不好,其中原因還是有很多的。首先看一下綠豆的生長狀況。

綠豆屬於豆莢類植物,但是綠豆的豆莢成熟時間不一致,有的還是綠的,有的都已經成熟,並且綠豆成熟之後經過陽光照射之後就會自動開裂,如果收穫不及時綠豆就會散落,造成損失。所以說綠豆的收割在農村是一個問題,因為沒有形成大面積的種植,所以收割很多地方都需要人工,收割之後還需要晾曬,工序比較複雜。並且綠豆的產量並不是很高,每畝地產量就在三百斤左右,產量低收益就不能夠保證。並且綠豆不像黃豆、玉米這類農作物的銷量廣闊。所以種植的農戶比較少。

另外就是綠豆市場價格不是太高,進口綠豆量比較大,尤其是緬甸一直是我國進口綠豆的主要產區,因為緬甸氣候適宜,一年綠豆能夠種植四茬,價格比較低廉,這自然會影響國內綠豆價格。價格低,自然種植戶就少了。

以上分析來自科學興農,希望能夠幫到您!


科學興農

我想主要是因為綠豆成熟之後不易採收。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沒有見過。綠豆是開花結果的農作物,隨著它的長大,從下往上一次開花結果,所以先結果先成熟。它不像玉米,高粱之類的一次收穫,它要隨熟隨摘,如果時間長了不摘回家,綠豆的豆莢會炸開。而且要早上起得早點去摘,因為早上有露水,潮溼,豆莢才不裂開,等到太陽昇起來了,豆莢變幹,用手一碰,豆莢就炸了。顧名思義,摘綠豆得手工摘,還得每天早上,趟著露水去,褲腿都是溼的。

現在在家種地的都是像我們父母那一代的人,農村裡,年輕人在外打工的打工,上班的上班。現在農村五六十歲的都算年輕人。他們年齡大了,體力活幹不動了,主要就種些省事玉米,願意種的,在再種點綠豆,黃豆,穀子(小米),黍子(大黃米)啥的,夠自己吃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