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這裡是林子的高效自由行,我們一起仗劍走天涯。


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千年的風雨剝蝕 破損的門框 孤獨的守護者 匆匆過客

這是東梅奔寺初印象。


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呈露天狀,全敞開式,遊覽過程達到揮汗如雨程度,然而卻是吳哥系列中最喜歡的寺之一。


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篡位者闍耶跋摩四世在928年把都城從吳哥遷往高蓋,16年後,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又把首都遷回吳哥,並在東池的湖心島上建造了第一個印度教的溼婆派寺院東梅奔寺,九年後,同一個國王又建造了第二個寺比粒寺。所以這二座寺廟的建造風格十分相似,都是一個三級平臺,臺上築有五座磚塔。

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東池是耶蘇跋摩統治時期(889-910年間)建造的灌溉用貯水池,東西長約7千米,南北寬約1.8千米,但現在池水已經乾涸,東湖也變成了農田,昔日的小島也變作了小山丘。

從東梅奔寺遺址被池水浸泡過的部分有所改變的顏色,可以得知當時水位的高低。在吳哥城外,以西有一座西池,池中建有西梅奔寺,目前西池水還很多。

據說,東梅奔寺大門外的石臺階就是當時從東池上寺廟的碼頭。


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建造東梅奔寺和比粒寺一樣,分別使用了高棉的三大建築材料:磚、岩石和紅土。所以東梅奔寺和比粒寺皆有一個特別之處,即是吳哥建築中罕見的紅磚建築,故整個寺都呈現磚紅色。而吳哥的其他大部分建築都是清一色的石頭建築,都呈現出歷史賦予的沉重的黑色,女皇宮除外。

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由兩重牆壁圍繞,內側牆壁即構成了金字塔建築的第一層,其上又建造了二層平臺,共三層平臺。同樣的,也是一座主塔四座副塔,有圍牆、藏經閣等附屬建築。與比粒寺相比,東梅奔寺規模較小,結構更簡單,金字塔式建築的視覺效果減少了許多。

但是,東梅奔寺有它的特色:1:1的大象石雕。

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在東梅奔寺的第二層臺階的四個角落上與真象大小的大象雕塑,源自古印度神話:四大神象分立四方以巨齒把宇宙支撐起來。

儘管東梅奔寺的建築時間、建築風格和建築材料與比粒寺相似,但還是建議要去遊覽,看點是1:1的大象雕塑。


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遊覽時間安排上,最好是在上午太陽出來後,或者下午四五點,因為紅色的磚塔建築特別適合柔柔的光線。


吳哥窟系列 支撐宇宙的傳說,記東梅奔寺




如果你喜歡旅行,也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

@林子,多平臺旅遊達人,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