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和家長疲於應付各種網絡作業,你建議取消這些東西嗎?

風景小詩


不知道你所說的是哪種網絡作業,如果是通過網絡來佈置作業,不建議取消,只是需要合理運用,注意作業量的適當。

你看最近因為疫情,學生和老師都待在家裡。網絡直播課為教育還幫上了大忙。網絡作業更多的是存在於小學和不用上晚自習的初、高中。需要上晚自習的初高中根本不需要佈置網絡作業,因為在學校就佈置了。

為什麼不建議取消,理由如下:

一是 人有惰性,自律的學生很少,需要尋找方式來監督學習

其實,老師也不想有那麼多作業!回家了,還要盯著手機,看學生完成作業沒有,完成度怎麼樣,眼睛和脖子很累的。誰不想下班多點時間陪家人,多點時間幹自己的事。敬業的老師才更願意把自己的休息時間用來監督學生學習。學生學習不僅需要老師監督,還需要家長的協助。在學校有老師的監督,在家還要有家長的監督。有人會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愛學習的學生不用監督也會學。那請問:是牛都喜歡犁田嗎?是牛天生就會犁田嗎?牛會犁田完全是能力訓練養成的結果。這個能力訓練的過程就需要人監督、去指揮。我們的學習也是如此。更何況,孩子還是自己的呢?老師那麼著急我孩子的學習?我們當爸媽都不著急?

事例:

我的一位同學任教於一所鄉村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她擔心學生會忘記作業,每天都會把作業寫到黑板上,讓學生抄寫作業內容到作業本上回家做。然而,即便如此,到了第二天,還是會有學生不做作業,或者少做作業。她覺得家長也應該參與學生作業的監督,於是就把佈置作業的方式又加上了網絡作業(其實就是平時寫在黑板上的那些)。這樣一來,情況稍微好點了。但是,除了留守兒童由於是老人帶孩子,不會使用網絡這種情況,班裡仍然會有學生不交作業。有沒有可能就是這部分學生的家長沒有參與,也懶得參與學生的學習監督呢。我那同學還分析了一下每天作業完成度高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家長甚至還會主動問作業,這樣家庭的孩子往往是班裡成績好的。所以說,學生學習有先天能力的原因,但也不可否定家庭重視教育帶來的影響。

你以為長大了,自律性就會提高?No.請你週末下午到初高中的班級看看去,學生都在趕著完成在家就該完成的作業。如果來不及了,就乾脆抄抄別人的吧。

二是 在校園學習的知識,回家後當天需要及時的複習。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任何知識如果不去及時鞏固,8-9小時,只能記住35.8%。下午放學回家,正是複習一天所學知識的好時間。及時的複習其實是高效學習的方法之一。如果幾天之後我們再去複習,知識留在我們大腦裡就所剩無幾,然後我們又得重新去學,真是費時又費力。

但是,我建議各學科的老師對於佈置作業的量要協調一下,每個學科累積起來的作業量是很大的,高水平佈置作業講究精講精練,每天不需要太多,但是天天都有那種類型的題。每天重複,直到學生弄懂。題海戰術、過多的作業對學生、家長來說是負擔。老師批改起來,量也是很大,要花很多時間。


Tantu生涯規劃


可能現在考量一個學校的標準和框框太多,上了三年小學,感覺孩子不是這集體活動就是那公開課,不是這手抄報就是那網絡測評,今天剛送走考察團,明天又要錄宣傳片。一天當中一半時間是和課本無關的,知識點剛剛講完,就馬上要考試了。僅有的兩週複習時間孩子們開始天天刷題,孩子煩躁,老師急躁,家長暴躁。這還是好的。趕上一個身兼數職的主任老師,可能知識點要講到考試前一天。因為主任的工作很忙,忙的有時候都不能按時給孩子上課。現在我明白了,學校是搞素質教育的地方,學習還是要在家努力


靜待花開180718067


作為老師的我覺得應該從兩個視角來看到這個問題。

班主任的視角:

對於班主任來說也不想在網上佈置這麼多的網路作業來讓學生做,其實班主任更想的是在教室裡面上課了(真的啊,我們在網上上課都快瘋了,比在教室裡上課難一百遍,累一百倍),就這樣說吧!上一堂網課,需要準備哪些東西:

1.上傳PPT,上傳課件,上傳教案,上傳教學大綱,上傳作業,..................等等,基本的網上上課基礎資料。

2.做好網路故障預案,大家都在上網課,所以很有可能的是網路奔潰。所以你還要做網路奔潰之後的應急預案並且上報。

3.學生做完作業後老師要在網上進行批閱,那簡直是一場技術活,讓拍照吧,各種不清晰,讓打字吧,各種錯別字讓你讀不懂他說的是什麼意思,全靠猜。

4.教務還要隨時在各位老師的直播間進行巡查。

5.擔心直播時說錯話或者突然彈出來一個彈窗什麼的,被錄了屏怎麼辦?

所以說班主任怎麼辦啊?建議取消嗎?建議啊,但能取消嗎?這是新時代所必須掌握的技能,不然就會被時代所淘汰(領導原話)。

家長的視角:

家長其實遇到這樣的事情真的也是特別奔潰的,我能理解。他們是最想取消網絡作業的人。特別是那種對於手機直播軟件操作不是太順暢的家長。我遇到一個家長直接就奔潰了。

家長:老師你看我孩子的作業交上去了嗎?

我:沒有啊,沒有看到你拍的圖片啊。

家長:那我重新拍。

家長:看到了嗎?老師

我:看到了,但是你這個拍的圖片一點都不清晰,我看不到清楚啊。

家長:那我重新拍,

家長:這下好了嗎?老師。

我:家長,你能不能把作業拍全了啊?

家長:...............................

真的對於那些作業你不可能讓家長打字上傳吧!只有拍照是最方便的,但是那些玩不轉手機的家長,他們很著急,我也很著急啊。

說實話,家長和老師都想疫情快點過去,讓我們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去,讓家長和老師都擺脫那個噩夢吧!


爬行的窩窩牛


網絡作業都不是班主任要訂的,是學校以及相關的部門要求的。

其實很多事情都不是老師願意做的呀 ,是上面的壓力,比如說建立微信群,也不是老師的意思,科任們都不想加入微信群的,班主任也疲於應付家長們的嘮叨,總是讓老師們通知學生去門衛室做什麼的。

網絡作業,以及那些校訊通,都不是老師們要求的,都是上級的要求,天知道哪個部門收了錢要做這些事情,班主任們真的對這些深惡痛絕,你真以為那些校訊通一個學期就獎那一丁點錢很稀罕嗎,我就寧願不要這些話費,不發任何信息也不願意做這些事情。

其實如果有家長投訴什麼校訊通,什麼網絡作業,什麼微信群,最大得益就是我們老師了,記得去年就有組織要求我們給學生髮網絡作業,聽說重點中學的那些學生很多都能完成,但真有作用嗎?表面上似乎不錯,但就算沒有網絡作業的時候,學生都是一樣過的,而這些作業,用一段時間就要求交錢,有些題目是要給錢的,學生和家長自然不願意了。


中小學英語精修


首先這些東西沒有辦法取消!

目前大家都知道一個事情,那就是大家都很累。疫情之下教育事業很難展開,只能藉助網絡手段如直播等來開展。疫情之下這種新興的網絡手段,似乎沒有辦法適應教育的發展,因為大家都覺得累。

老師被逼成了主播和網紅,面對著攝像頭不知道該怎麼講課,也沒有辦法點名回答問題!許多老師苦不堪言,總覺得自己是在對著空氣講話,而且由於很多老師都不熟悉新型的網絡直播設備,搞得恨心累。

至於家長和孩子就更不用講了,正如題主所說的疲於應付各種作業。家長很崩潰,覺得睜開眼睛就是老師要作業。上班被老闆毒打了12小時,下班還得輔導自己家的娃作業,感覺像是全年無休!

至於參與學習的主體——我們的同學們,上課容易走神,容易玩手機等等!其實大家都不適應這種教學模式,也疲於應付各種作業。

但是現在疫情之下,根本沒有辦法取消。如果現在取消掉網絡上課,那麼孩子們的課業怎麼辦?如果是日常時候,我當然覺得沒有必要增加各種網絡作業,但是疫情之下,我不建議取消,這是一要做的事情!



我是體育老師尚亞傑,更多教育可以關注我哦!

tiyu教師尚亞傑


首先,我相信,無論是哪個網絡作業APP,它們的出現目的都是為了讓家校溝通更順暢,讓老師、孩子、家長更輕鬆。可是,為什麼實際的情況卻事與願違,甚至讓老師、家長牴觸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從老師的角度看,每一位老師接受新工具的意願和能力並不相同,也受限於設備、技術、網絡等條件,一定程度上的確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同時,也因為目前各種網絡作業APP開發技術水平不一,且或多或少,甚至是非常強烈的商業推銷意識,並非是老師教學所需,所以給老師帶來很多煩惱,讓老師牴觸。


從家長的角度看,本來想讓孩子儘量少接觸電子產品,結果因為作業必須接觸,讓很多家長不滿。另外,家長本身就有自己的工作,如果孩子能自己完成作業是理想的,可是因為有了網絡作業,孩子的學習變成家長必須參與,大部分還需要佔用家長的手機,甚至需要家長操作等,同時因為作業而產生的親子衝突也讓家長難以接受,所以,讓家長牴觸。



可是,也應該看到,老師、家長疲於應付各種網絡作業,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把孩子的事情變成了自己的事情。


其實,就學習使用電子產品這件事情來說,孩子的接受度遠比家長要高。在使用初期的確需要家長教導,可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把作業這件事情還給孩子,把指導變成了代勞,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自主性,也就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完成作業變成了家長催逼孩子的事情。家長疲於應付的不是網絡作業,而是孩子不願意做作業。


如果孩子自主學習,教與學的主體是老師和孩子,孩子承接老師的要求,家長從旁指導,及時反饋給老師,那麼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而這其中的關鍵點是孩子,讓孩子主動、有價值感,那麼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反思一下,為什麼網絡作業是讓班主任和家長疲於應付呢?作業不是孩子的事情嗎?在這個問題裡,孩子去哪兒了呢?或許,我們就能找到答案了。


秋秋碎碎念


家校通、班班通、校訊通、智慧校園、網絡雲平臺這些都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響應國家三通兩平臺構建的,初衷是傳遞優質教育資源、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沒有想到現在成了教師和學生家長的痛了。各科教師天天定時群發作業,家長到處找打印機打印作業,做完再拍照遞交作業,年輕父母還好些,可憐的爺爺奶奶們,都六七十歲了,為了孫子的學習學拼音、學英語、學電腦、學辦公自動化、學手機拍圖發信息,即使這樣還得接受老師們的批評和指責。現如今是隻要家裡有學生,父母和爺爺奶奶都變成了老師們的出氣筒和僱傭軍了,學校一聲令下,立馬赴湯蹈火人財均捐,不敢有半點懈怠。幸福感變為奢望了。


教育達人


我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種網絡作業。如果是現在因為疫情導致在線上課的而產生的網絡作業,我覺得不應該取消。

既然已經上課了,那麼要反饋上課的質量、和學習的效果,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佈置作業。

畢竟現在的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和小學生,有一大部分人並不自律,平時在學校上課就已經很敷衍了,現在在網絡上面上課,缺少教師和家長的監督,學習的質量肯定非常差,如果這個時候還不佈置作業,等到正式開學的時候,必定會出現一大批差生。

作為老師,我在這裡建議:如果家長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夠陪著學生上完課,然後督促孩子認真做完作業。

作業反映的是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對的多,說明他理解知識。錯的多,那肯定是對知識不理解,

就陽光老師這三週批改網絡作業的情況來看:有個別學生甚至到現在也沒有把作業拍照上傳,只是回覆了一個“已完成”。這就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完成作業。還有部分學生作業老師批改後,他沒有及時訂正,哪怕是老師在網上催了很久也沒有反應。這兩類學生就是缺乏自律的學生,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有老師盯著、有人監督,他會感受到一種學習的壓力,但是現在老師的壓力沒有了,他就會放縱自己,這也正是我擔心的地方。

在線學習,是一種應急的學習方式,如果兩個月三個月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學習,那麼必然會造成一大批成績差、知識點不紮實的學生。

雖然等到正式開學之後,所有的老師會對在線學習的內容進行重新複習,但是迫於學期的時間短,複習的過程肯定非常快,那麼前期在網上學習不認真的學生,哪怕是在開學之後,老師重新講一遍,他也依然跟不上學習進度。因為落下的終究是落下了。

現在這個時期,班主任和家長以及學生都可能在應付這樣的網絡作業,甚至有家長產生牴觸情緒,但是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作業依然是檢驗學習效果的唯一方法。真正負責任的班主任和家長,不會因為自己的麻煩,而取消網絡作業。


陽光成長教育


家有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家長,經常會收到孩子班主任家長微信群的同志,家長們今天要和孩子一起完成網絡答題,有消防安全知識的,有網絡安全知識的,還有禁毒知識的。家長對於這些網絡作業肯定是不陌生,這些看似本該由孩子來完成的網絡問答知識,由於種種原因最後都是由家長代勞。

對於很多網絡問答作業,甚至家長答題起來都有些困難,連蒙帶猜都不得其解,不得不求助於百度,而且很多還有時間和分數的要求,搞的家長是疲於應付,苦不堪言。很多家長都覺得這樣的網絡作業根本沒有達到教育的效果,一點意義也沒有,就應該取消。

那麼,對於時下在校園裡時常出現的網絡教育作業任務,我們應該怎麼樣看待,該不該取消呢?

種類繁多的網絡答題,疲於應付失去實際作用

在現在網絡高速發達的時代,充分發揮網絡媒介的作用,讓孩子通過手機答題的確是可以又方便又省事,發揮網絡的優勢讓答題和統計變得方便。而且這些題目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通過網絡普及知識,可是現實操作中,越來越多的答題都要孩子參與,種類紛繁複雜,防溺水宣傳與孩子息息相關,可是普法、禁毒就未必一定密切關聯了,畢竟有些小學生根本不可能通過幾道文字題目,就弄懂到底是什麼意思。

再加上現在上級動不動就讓學校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答題是應接不暇,今天剛答完安全知識,明天又來一個消防安全。有些時候更是上午佈置,下午就要全部完成上報。班主任也是在家長群中不斷的催促,家長們也是放下手中的工作,趕緊答題,有的時候為了應付完成任務,班主任都不得不公佈答案,讓家長趕緊填報,然後截圖上報,做好統計。可見這種網絡答題的作用效果,根本就是流於形式,平白增加了班主任和家長的負擔。

數量巨大的網絡答題,成為現實負擔實不可取

現在很多部門都想從所謂的娃娃抓起,所有的工作都想和學校聯繫上,凡事都要求能夠進校園,甚至很多網絡活動都不是教育部門的意思,更多的是指派的工作,各級部門都想每搞一個活動都能覆蓋校園,覆蓋家庭,“小手拉大手”通過孩子讓家長一起學習,擴大形式上的影響力。曾經有學校統計,僅僅一年就有網絡活動答題幾十個。殊不知數量巨大、鋪天蓋地的網絡答題,已經讓活動失去了意義,變成一項苦不堪言的應付,面對太多的時候“小手也拉不動大手”,兩手都累。

其實,這種重複的大量的無意義的工作,更多的流於表面的形式了,起不到網絡學習增加知識的作用,很多孩子都是家長代勞,根本都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更多的是下載了數不清的APP,關注了無數個部門的公眾號。班主任和家長疲於奔波在答題中,很難靜下心來忙於教書,潛心育人。這些看似家長和孩子積極參與的活動,背後不過是無效的宣傳和無用的教育的虛假繁榮。這種網絡作業消耗的是班主任和家長,孩子有限的精力,實在是不可取。

其實,很多時候這些名目繁多的網絡作業,背後只是有的部門要推廣公眾號,有的是全社會的活動要求把青少年納入其中,有的則是為了擴大影響力擅自轉嫁到學生上答題。

當然總體上來說,這些知識教育有必要,網絡答題也很便捷,對於普及和提高學生專項知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接連不斷的過多過濫的答題,就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家長的壓力,干擾了正常教學了。最後為了完成任務,變成家長越俎代庖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因此,應該統籌管理這種網絡答題,實行准入報批制度,對於那些效果不大,流於表面的網絡作業問答,就應該堅決取締,禁止入校園。


小學英語點點通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辯證的看待才好。

目前這個疫情的狀態,需要孩子們網上學習,老師佈置網絡作業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恢復了正常的上學狀態,我倒覺得這種網絡作業大可取消。

正常狀態下,孩子們線下的功課內容足以支撐他們放學後的課餘時間,學校和國家不是經常呼籲給孩子們減負麼?有些地方別說減負,孩子經常作業到後半夜的大有人在。我專門做過調研,並非這孩子學習不好,時間規劃有問題,就是因為個別老師和學校追求以一味的教學成績、全區、全縣、全市優學率而給孩子們佈置大量的作業。雖然短時間看,孩子的成績是有所增長,但是長遠看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沒啥好處。久而久之的厭學情緒就上來了。

更別提再加上網絡作業了。孩子終究是孩子,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很弱,很容易讓線上的行為跑偏。沒有家長們的強力督導,孩子的網上作業、網上學習都好像是把雙刃劍。

所以我真的覺得這種特殊時期過去之後,趕緊取消網絡作業。讓孩子們迴歸本真,迴歸教室,踏實學習,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