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之下 重新被定义商业逻辑的SaaS市场

马云曾说:“我可以判断未来10年,却不能判断明天”。这句话在此次黑天鹅事件下,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疫情正在改变着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式,远程办公市场的井喷式增长,便是最好的一个佐证。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远程办公需求并非是这个时期下孕育而出的产物,当年伴随4G网络的普及与智能设备处理能力的逐步提升,让手机、笔记本不再依赖网线便能迎合随时随地的办公需求。

这也是为何几年前,BYOD被炒的如此之火的原因,甚至连平板设备也想进来分一杯羹。但现实是残酷的,市场虽然被炒的很热,但却未能迎来井喷式增长,反而井喷的仅是硬件这一市场。

其原因在于,软硬件虽然趋于成熟,但用户日常行为习惯并未发生本质改变,一个人的协作并不会产生任何业务价值的工作方式,让多数人不得已再次回到传统办公模式上。

远程协作市场可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市场,挡在这一市场面前最大的老路虎,早已不再是软硬件方面的能力缺失,而是那些渗透在各个流程细节中的固化思维,让企业不敢、不远去轻易拥抱改变,更愿以“不变来应万变”。

疫情之下,市场的骤变开始重新定义着商业逻辑,也让不少企业自身的短板彻底暴露在了市场之中。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案例来说明,近年来都在说业务上云,多少打着这个口号前行的企业在这一次变化中不得已中断了自己的发展进度,而全面上云的淘宝却并未因市场变化而暂停过一分钟业务(受物理条件限制造成的物流暂缓不算在内)。

当然上述说的这类企业,即便没有黑天鹅事件,也始终会走向灭亡,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疫情只是加速了其资金链断裂的速度而已。

因此在这个时代中,企业只有去拥抱变化,才能在变化无常的市场中“活下来”。而这一次,市场与资本显然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黑天鹅之下 重新被定义商业逻辑的SaaS市场

涌动的资本与市场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市场有目共睹的被推上了风口,而在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市场中,上下游的每个变化都对整个产业链造成了影响,比如此次与其联动最明显的电子签名市场。

与协同类市场一样,电子签名SaaS服务也并非一时间才兴起的服务,对于教育机构而言,日常存在大量学员、供应商、技术商等合同文件。虽然此前在信息化浪潮的带动下,电子签名市场开拓出了部分空间,但受“一纸之约”这类传统理念的影响,书面合同仍是企业最青睐的一种签署方式。

据法大大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美国电子签名市场渗透率在10%左右,与之相比国内市场渗透率仅为1%。

黑天鹅之下 重新被定义商业逻辑的SaaS市场

而这一次的疫情,电子签名因解决了传统纸质合同需面对面线下签署或快递签署、浪费时间、签署效率低等问题,开始备受各个行业的重视与追捧。反观目前市面上头部教育玩家,不少已经将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功能应用于学员报名流程中。

除教育行业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近日也印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文件中明确,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时,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市场的变化,也引起了资本的关注。近期专注于租赁(合同、支付等)领域的GoodLord,便拿到了千万英镑的B轮融资,而这一次融资距其A轮已时隔两年之久。

国内方面,为企业、机构、个人提供合同管理、在线签署、证据保全的电子合同服务平台的众签科技,近日完成了2300万人民币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仁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不难预见的是,未来诸如电子签名一类的市场,显然将成为资本所关注的方向。而从今年2月至3月融资记录来看,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疗等在疫情下逐渐突显技术价值的领域,仍会被资本长期关注着。

后疫情时代的SaaS市场展望

与数字签名市场情况相似仍比比皆是,用句玩笑话说,疫情让每个人开始了“云端”生活,但回归这一问题的本质,是企业业务的一次上云。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转型,过去的几十年间,数字化表面上改变的是行为模式,实则却是改变了信息数据传递与跨部门跨企业间的协作方式,甚至牵动着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

但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真正意识到了业务上云的重要性,不然此前国内近3000万家企业怎么会孕育不出一个如Salesforce体量的企业软件公司?更有意思的一组数据显示,Salesforce 在2019财年的收入为132亿美元,而艾瑞咨询给出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SaaS市场规模才仅为243.5亿元。

黑天鹅之下 重新被定义商业逻辑的SaaS市场

因此这次疫情,数字化转型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更成为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一次“大考”。与其说企业对未来的规划是“活下去”,不如说成将业务持续深化转型下去,以更灵活的业务模式,降本增效的在这个时代中生存。

而对于SaaS服务商而言,未来也将会呈冰火两重天的局势。SaaS将迎来空前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SaaS行业真正洗牌也即将发生在这个时代里。在未来的这场拉锯战中,服务能力将是SaaS服务商拉开差距的重要筹码,尤其在面对不同企业间存在的差异化转型需求,谁能真正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而并非简单的将业务从线上搬到线下,谁便能驶入行业发展的“快车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