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若不失荆州,刘备能一统三国吗,说说你的看法?

岸上鱼水中鸟


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隆中对更详细的说明战局规划。荆州在守不在攻,攻时应该和西川刘备军团配合,才能事半功倍,夺取中原天下!荆州一失如断一臂,西川偏安一隅在取江山就万难了!


将杰杰


刘备还真的有统一全国的机会,这个时间点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并且成功几率还不算太小,虽然要有几个必要条件作为前提。

第一个前提就是刘备集团实际控制的荆州一点没失,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当然,荆州没失的话,董督荆州的左将军关羽也不会阵亡,并且会毫无意外地成为蜀国首任大将军。

第二个前提是第一个的关联问题,稍嫌苛刻,还是关羽的事,219年如果他按兵不动固守荆州的话,等到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为争魏王之位中枢几乎停摆了小半年,曹魏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关羽趁此之机再发动北伐,也许能一鼓作气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对中说的上将军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阳。个人认为,对曹魏威胁最大的可能还不是直接杀向洛阳,魏国统治的核心腹地必定会重兵防守。

第三个前提,与刘备自身和孙权有关。假如时间设定在220年,彼时的刘备还没称帝刺激到孙权,如果刘备能做好与孙权的统战工作,说服孙权一起伐魏,约定好功成之日就瓜分魏国地盘,也许孙权会从东线的合肥、淮南一线集全国精锐攻击魏国。





月夜luck


数三国英雄,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关羽了,关羽斩颜良而一张扬名,后帮助刘备驻守荆州,期间他矢志北伐,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令曹操都为之震恐,一度想避其锋芒迁都。然而,正当关羽处在人生巅峰的时候,被东吴来了个釜底抽薪,偷袭了荆州大后方。关羽大意失荆州一度成为了千古憾事。

我们知道,诸葛亮当初的隆中对为刘备绘制好了完美的蓝图:东联东吴,北拒曹魏,占据荆州地利,西取巴蜀作为根基,增兵聚粮以待时变,一下一旦有变,派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出宛、洛,刘备轻率大家出汉中,两面北伐,鼎定中原。

关羽大意失荆州完全把诸葛亮的宏伟蓝图给破坏了,以至于蜀汉要想北伐就只能从汉中一路出兵,而汉中峰峦阻塞,运粮是个大问题,诸葛亮四次北伐无功而返其中有三次就是因为军粮难以为继才退兵的。如果荆州还在蜀汉手中,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另外,由于关羽战败被杀,张飞也依次死亡,弄得刘备被复仇信念冲昏了头脑而干错事,撕毁孙刘联盟大军阀吴,最终兵败夷陵,将蜀汉家底挥霍一空。要是没有此一劫难,那蜀汉会更强盛。

假如荆州还在,关羽、张飞没死,那刘备能一统天下吗?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机会并不大,诸葛亮《隆中对》也说了,需要等到“时变”,而这个时变曹魏会给西蜀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明君,又有很多人才辅佐,诸葛亮的“时变”在哪里?终其一生也等不到了。

三国实力,以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西蜀最差,以弱胜强不是不可能,但是那毕竟是少数,而且需要对手犯错误,而曹魏显然不会犯那种错误。另外东吴也不会让西蜀做大的,一旦西蜀有胜利的希望,东吴就会对其掣肘,所以说就算关羽不失荆州,刘备一统天下的机会也很渺茫!


赵小三与战神们


历史是不能重新来过的,我们研究历史就应该知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历史的车轮前进的步伐。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关羽没有死 荆州还属于蜀国的疆域。其实也改变不了不了什么,刘备还是不可能统一三国的。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

我们先看一下实力对比

曹魏人口:443万,兵力约50万

蜀汉人口:94万,兵力约10万

孙吴人口:230万,兵力约20万

看见没!曹操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不管刘备有没有荆州,其实那个时候三国鼎立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其实真正想成为最强机会也不多。因为那个时候孙吴曹魏会变成左右夹击刘备。想保住荆州太难了。不过确实没有失去荆州这个只天下执牛耳的地方,又有巴蜀后方粮仓早晚要南北通吃。只可惜失去了。诸葛亮也知道一旦失去后就大势已去,中兴汉室以遥遥无期。所以在巴蜀汉中一直穷兵黩武,试图北出祁山以扳回局面。确实有好几次能够拿下北方重新回到割据,但是上天没有给他们那么好的运气。北出失利注定蜀国已不能与魏国抗衡,加上连年征战得不到休养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小黄论道谈双创


您好!感谢提问!

荆州要是在,刘备集团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路线会多一些,自然也多一些希望!诸葛亮每次出祁山都为了粮草而担忧或者被粮草所误,原因就是川路崎岖难行,运粮不方面,常常不能及时补给,很多战机都因此而放弃。

如果荆州在手,后面的结果就不一样了,荆州兵精粮足,进一路北山取洛阳,退可守襄阳,也可从汉中出兵,荆州补后勤。荆州如果在刘备集团手里的话,要比在孙权手里作用大的多。

荆州的丢失对刘备集团损失太大,也是就在庞统死后,关羽丢荆州,刘备集团从此走了下坡路。

一切都是吕蒙小人表面结盟,不敢正面打,背地里竟然玩偷袭,吴下阿蒙到底就只是吴下阿蒙。打合肥打不过张辽,一生的成就也是背后捅刀子拿了荆州,还杀了关羽父子,所以关羽名声很好,而吕蒙却少有人说好。

个人观点[捂脸]可能有些偏激。感谢您的提问!希望可以讨论!谢谢!








农村电工小吴


几率大了很多,因为已经实现隆中对战略的第二步,诸葛亮数次出祁山也只是想办法走通第二步而已。

首先七十万什么的就不要提了,贼尴尬......

打仗确实讲资源,但是形势、人心也很重要。

首先从赤壁到汉中,曹魏是一直走下坡的,樊城水淹七军之后如果没丢荆州,二爷就是全身而退,对曹魏来说打击是很大的,威震华夏不是瞎写。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做一个合理推断,历史上曹操在关羽死没多久之后就死了,死于疾病。如果关羽没有死在白衣渡江,是不是大概率能再活个几年?到时候曹魏要面对的就是拥有完整一代将领团队的蜀汉,别的不说,威望还是在的,此消彼长,曹丕当上魏王之后就要遇到一个挺大的坎。

再说东吴,吕蒙的战略失败以后,首先孙权的声望是会受到打击的,再然后,吕蒙没多久也死了(二爷再活两年能把他那些老对头熬得差不多)。这是时候的东吴会有两个选择。

第一,彻底撕破脸,正面攻打荆州。鉴于东吴从湘水之盟到白衣渡江,对夺回荆州的行动是逐渐升级的,所以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在吕蒙死后面临的人才确实,估计会是孙十万御驾亲征,不是开玩笑,根据之后东吴征魏的战略,是有极大概率发生的,那么我们十万兄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如果蜀汉安抚得当,孙权会继续苟。历史上吴国的战略一直是以魏为主,毕竟有个渔翁看着,孙权也知道最大的威胁就是曹魏。如果可以构建类似湘水会谈之类的盟约,确保蜀吴的战略一直对魏,安抚吴国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当然希望极低。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荆州都能在樊城之战后得到一年的喘息之机。

有了荆州和汉中作为基地,蜀国后期面临的运粮问题就会减缓很多,魏国之后面临的曹操去世、曹丕继位、献帝禅位,都是诸葛亮说到的,“天下有变”,那时候能不能“克复长安,还于旧都”就是后话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几次机会不把握住,蜀国接下来又会面临老一辈去世,新人镇不住场子的问题。所以如果想要达到一统天下的目标,是必须在刘备去世之前,在保有汉中、荆州的情境下,再把地盘扩大,从战略目标上来看,至少也是要打下长安的。


小贺同志


如果关羽没死,但是荆州已经失去了,按照关羽的个性,一定也会强烈要求刘备去夺取荆州,不会考虑其他因素,征战只会劳民伤财,让蜀国更加的衰败。加上蜀国将领年龄大都偏老,新锐也不能担当重任,并且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加上蜀国内部矛盾重重,这些事情如果不解决统一三国根本没戏。




三调羹视频


这是一个不成立的问题,如果真的没有丢失荆州,刘备绝对能统一天下,首先当时荆州兵马差不多丢了10万,和后来夷陵之败,丢了70万兵马和很多名将。这也是刘备用人不当的原因。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孙权丢很多兵马和名将。正式得天下大好时机,如果刘备当时大力发展经济,得民心得天下,正所谓建国容易,治国难。


用户邹凯装饰6669998


个人认为关羽不失荆州,刘备也难以得天下。

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刘备先取荆州为基,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天下有变,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此时的荆州是天下重地,水陆通行,是进军中原的绝佳要道,同时也面对着曹操和孙权两方的压力。

益州易守难攻,物质充足,是当时的重要粮仓,以此可以出兵中原,进取关中。

这样可以分两路进攻魏国,即使打不下,也可以守住两州之地,形成鼎立之势。

关羽失去荆州之前,刘备已经占据益州,汉中之战大败曹操,关羽北伐,威震华夏。此时三方军事实力刘备最强,曹操次之,孙权最弱。

孙权又岂会放任刘备做大。孙刘联合抗曹马上就会变成孙曹联合抗刘。

战争胜率不仅要对比军事实力,同时几方统帅,后勤,也是主要因素,曹操虽然活不到一年,但是基业已定,继任者曹丕也不是什么庸主。孙权不用多说了。刘备死后刘禅不能比。

随着时间推移,主要将领死去。北方庞大的面积,众多的人口,以及人才优势显露出来,统一南方,只是时间问题。


谈史论今100


关羽要是不失荆州了就不会打夷陵之战了

关羽不失荆州的话,蜀汉依然不一定能统一三国。

主要是孙权这个时期的战略方针,是制衡两国。孙权不会让蜀国太强,也不会让魏国太弱。他始终要做一个秤砣,压得两方不断消耗,而给孙吴整理内政和南越两大隐患的时间。

所以如果刘备手持荆州和襄阳,那么刘备兵锋可以直达曹魏首都邺城,而中间完全没有遮挡。又能以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水战优势压制吴国,这对吴国的制衡战略是个绝对的不允许的事情。所以吴国一定会联魏抗蜀。这是肯定的,因为历史上吴国为了夷陵之战,甚至愿意名义上奉魏国为王,自己为臣。孙权很能忍常人之不能忍,所以他一定会联魏抗蜀,把三国重新拉回平衡,直到他解决内政和南方的山越人

所以蜀汉即便是夺取了荆州,依然不一定能统一三国。能否夺取天下,其实统一三国的关键在于吴国的动向和陇右战线的发展。陇右有个非常关键的产马地,向上破关中还能直逼长安,隔断西凉和魏国的关系,就等于把魏国两大产马地都夺走了,还夺走了重镇长安,并且把魏国的战线从两条,变成了四条:分别是陇右防线,西凉防线,荆州防线和东吴防线。这才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