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射鵰三部曲中,前兩部都有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教,為何在《倚天屠龍記》中沒有出現過?

hdh極地風速


在《倚天屠龍記》的後半部分中,有過這樣的細節:天下英雄因為爭奪金毛獅王而云集少林寺進行比武。在這個細節中,金庸提到:江湖上的組織形態,不外乎三種:

教門,以明教勢力最強;

幫會,以丐幫勢力最大;

門派,以少林勢力最大。

如果梳理一下金庸的所有小說,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一件尷尬事,那就是從《天龍八部》時代(北宋)開始,到《雪山飛狐》時代(清朝乾隆時期)為止,這千餘年時間裡,除了少林坐穩了門派中的龍頭地位以外,教門和幫會的龍頭,在這千餘年時間裡,曾面臨對此挑戰,甚至更換。

比如是教門,在北宋以明教勢力最大,甚至朝廷還出兵圍剿;到了南宋,全真教崛起,明教沒了存在感;到元末,明教再度崛起;而在明朝以後,日月神教成為教派中勢力最大的。並且,丐幫也遭到過挑戰,並且不斷衰落。

而《射鵰三部曲》中,全真教的衰落,讓人感到嘆息。

一夜蒸發全真教

在《倚天屠龍記》之初,郭襄大鬧少林寺,曾使用過全真教的“全真劍法”,對於這一幕,張三丰在百餘年後還歷歷在目。但是,到六十年後,俞岱巖出場的時候,江湖局面已經出現巨大變化:少林之外,武當和峨眉兩個門派開始興起,丐幫自耶律齊之後,幫主一代不如一代,明教因為陽頂天之死而四分五裂,反而天鷹教因為組織嚴密,其勢力有所發展。

而六十年前,作為江湖上最大的教門全真教,則在此時此刻消失得無影無蹤,宛如一夜蒸發一夜,這其中,原因何在?

全真教的改組

在《倚天屠龍記》裡面,有個江湖門派叫做“西域少林”。“西域少林”起初也是武林門派,後來因為武術方面後繼無人,而最終轉化成一個專門研究佛學的文化團體。

而《神鵰俠侶》裡面,全真教的總部被蒙古武士搗毀,全真教第三代教主,則是資質平庸的李志常。這些,都意味著,全真教很可能會自行瓦解,或者改組——因為總部被毀意味著失去了傳承,而教主平庸意味著很難在江湖長期立足,並且無法完成振興本派的重任。

因此,全真教在金庸筆下的元朝時期(按:歷史的全真教和小說中的不同,本文僅以小說中的情況作為分析基礎),很可能分崩離析,自動散夥,或者,轉軌成了職業道士。但是,不論是怎麼改組,都意味著和西域少林一樣,不會介入江湖事務。

華山派

在歷史上,全真教華山派的祖師是郝大通。因此,還可以這樣理解:全真教瓦解後,郝大通一系的人在華山安營紮寨,並且改組成為華山派。全真教和華山派的關係可以理解成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產生了。因此,華山派在《倚天屠龍記》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理解成全真教的殘餘勢力。

並且,這支勢力還衍生出嶽不群、風清揚、成不憂、封不平以及令狐沖、袁承志等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