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疫情期间如何开展网络教学?

数字的魅力


我个人认为,农村学校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的家庭条件进行摸排,班主任掌握学生是否具备线上学习的硬件条件,如具有畅通的网络,手机或者电脑等设备。

2.摸排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线上学习方案。禁止一刀切教学,兼顾可以进行线上学习的学生和不能进行线上学习的学生,以及残疾儿童。

3.农村学校不建议网络直播。可以采取统一规划作息时间表,每日教师下发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答疑检测——教学资源辅助这样的形式进行。

4.应坚决杜绝长时间网上学习,网上学习资源的观看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

5.对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学生,可以电话沟通或走访安排学习任务,以阅读,练字,背诵古诗为主。

6.线上学习内容要脚踏实地,科学安排,以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习惯打造为主。

7.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疏通和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关注。


轻小轻


停课不停学”的初衷,是减少疫情对教育系统的冲击,最大限度的维护学生的利益,保障教育优质公平。但“一刀切”式地推行直播式在线教育,反而放大了本就存在的城乡教育差距,影响农村学生学习的成效。我们不能忽视农村教育面临环境制约,不能忽视农村学生学习的现实条件。在这一前提下讨论疫情之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更值得回答的问题是,在考虑约束的前提下,怎样做才好。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教授在《直播还是不直播?这是个好问题》一文中呼吁,提升在线教育效能需秉持“成效为道,数据为器;交互为体,直播为用”原则。

其中,成效为道,要求在线教育必须考虑当前环境的制约,把有限条件下的教学效能最大化作为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依据。数据为器,强调教师必须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搜集学生学习相关的数据,并根据大数据调整自己的教学。交互为体,则要求教师们在异地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师生间的事实互动,这种互动未必一定要以直播的形式展开,在直播受制约的情况下,利用在线的互动群组实时答疑就显得更为重要。直播为用,意味着直播只是传递知识,保障教学的手段可选用手段之一,不需要为了直播牺牲教学的实效性,而是根据教学的实效性调整直播的内容、方法和路径。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部拟定的在线教育政策框架,承认现阶段在农村实施直播式在线教育面临巨大的环境制约,同时最大化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和组织架构,脚踏实地地为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提供解决方案。

三、应对之策

提升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的成效,可从资源、路径、实施方式和重点关注四方面入手。

(一)注重省级统筹,盘活农村在线教育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教育发展状况不一。提升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成效尤其需要发挥省级政府的统筹作用。具体做法有三:

第一,由省级层面制定统一的覆盖全省中小学的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来指导农村中小学教师展开教学。第二,在省域范围内组织挑选各学段、各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结合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录制标准课程,作为教师直播教学的辅助材料。第三,在省级层面积极主动整合资源,梳理对接国家相关课程平台的已有课程资源、本省现有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制作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资源目录清单发放,供老师们选择使用。

(二)


辰欣的美好生活


我觉得应该教育局统一指定当地名师录好了课,发到各学校,然后老师每天给班里孩子按时播放,负责留作业检查作业。到时候判好作业及时反馈给孩子,这样的网课学习才有效果。

为什么这样做呢?一是农村或者个人条件有限,跟课堂上课不一样,如果名师录课,有团队操作,备课效果和备课资料齐全,名师出高徒,名师说话有亲和力,语言简洁效率高,也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是农村条件相对落后,有的老师不光包括农村老师也包括参加工作时间短的老师,任教时间短,对教材把握不准,肯定不如名师。有的老师个人对录课不熟悉,还有一人任两科的,这样精力不够。如果又录课又判作业,想全部学生每天都查一遍作业,用时太长,肯定顾不过来,对学生也不公平。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而且录课要求每课都有课件,一个人要改稿子、做课件,很浪费时间与精力的。至于参与录课老师可以考虑授予荣誉证书或者奖金都可以。

既然疫情防控期间选择了网课,就尽量效率高一点,网课质量好,学生爱学也爱听,效果也好。何乐而不为。


草原二月兰


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网上教学吧。都是自己探索道路的,可以看看我的推文,希望对你有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