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手还是朋友?耗资200亿的阿里达摩院与它的智能产业布局

提起阿里巴巴达摩院,我们总认为它就像金庸小说里那个达摩院一样:“高手辈出,但不轻易插手江湖事务”。

正如它成立3年来表现得一样:“总是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行业规范、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等”。比起说它是竞争对手,我们更习惯承认它是一个人工智能方面的老师、是一个能给予我们发展参考方向的人。

是对手还是朋友?耗资200亿的阿里达摩院与它的智能产业布局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世外高人”,近日就公布了它的实体化计划,据报道,阿里巴巴达摩院南湖项目将建设阿里巴巴达摩院全球总部基地,位于余杭区南湖科学中心片区,总共耗资200亿元。

是对手还是朋友?耗资200亿的阿里达摩院与它的智能产业布局

阿里达摩院一期

而在安防边界不断模糊的现在,达摩院的“高僧”下山会对安防产业产生影响吗?经过帮尼菌与安防研究人员的沟通之后发现,目前安防人对于阿里的态度主要分为两种。

谨慎派:阿里的智慧布局将成为安防行业的竞争对手

经过此次疫情后,政府对于智慧城市项目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多。

佳都科技董事长,CEO刘伟认为:“城市网格治理角度暴露出的短板‘在社区、在网格’,顶层规划不足以满足突发疫情防控的需要;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存在数据孤岛、条块分割现象,未实现轨迹全覆盖全追踪。

这将是下一步‘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如城市大脑和数字政府的建设、社会网格联防联控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建立、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的搭建等等,都将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

而阿里达摩院显然就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贝尔实验室”。而机器智能、数据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更是在达摩院官网公布时就被列为达摩院5大研究领域,而这些技术当下应用最多、经济利益最高的领域无疑就是智慧城市建设。

是对手还是朋友?耗资200亿的阿里达摩院与它的智能产业布局

帮尼科普:贝尔实验室建立于1925年,在成立后先后研发了发光二极管、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等具有有重大应用的产品。近百年的发展中,贝尔实验室聚集了众多各尖端技术领域的人才,获得的专利多达两万五千多项,并且荣获8个诺贝尔奖和4个图灵奖。尽管经营模式和理念有所不同,但阿里达摩院无疑拥有很多贝尔实验室的影子。

而当下疫情的爆发恰恰暴露了智慧城市建设中还存在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而达摩院:

“research for solving problems with profit and fun”(为了利益和乐趣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恰恰吻合了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需求现状。

而据官方披露,在达摩院总部建成后,将致力于大数据算法、AI算法、芯片算力、无人驾驶、量子等领域开发。

而当达摩院总部基地建成后,将会有多少新技术、新的算法、大数据应用将会从中脱颖而出?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而对于同样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安防企业来说,众多新技术的降临很可能会对安防企业造成巨大冲击。

更可怕的是阿里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经拿下了诸多订单,与政府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目前,阿里系已经中标68个智慧城市及相关项目,中标金额23亿,覆盖27个城市,积累了充足的智慧建设经验。

虽然目前阿里还是要依靠同安防企业的合作来布局智慧城市建设,不过当阿里的技术覆盖越来越广、越来越深时,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华为呢?我们谁都不知道。

实业派:硬件上的不足让阿里很难突破业内的渠道限制

十年前的阿里怎么也想不到,为了应对互联网交易而开发的金融链、供应链等云端技术,有朝一日会如此广泛地应用在技术城市的建设当中。

如今的阿里已经不仅是云服务的代名词,阿里的智慧城市布局更包含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存储服务和以AI视觉为核心的城市大脑。

是对手还是朋友?耗资200亿的阿里达摩院与它的智能产业布局

阿里云站台展示的阿里城市大脑

在这种组合攻势下,阿里城市大脑开始迅速抢占智慧城市市场。

然而这真的会让安防市场不安吗?截至目前为止,阿里的安防布局其实还远未影响到安防企业的市场份额。

从各大厂商的财报中我们不难看出,如今安防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占比仍然较大,技术服务占比比较小,市场的主力军仍然属于摄像机市场中领先的企业,从这个层面上看硬件才是行业门槛的言论不无道理。

此外,阿里或许也并没有兴趣做安防行业的巨无霸。

从阿里涉足的领域上来看,阿里在云端计算、数据存储、大数据整理、甚至最底层的芯片行业都有所布局,这么看来阿里已经成为了除华为外又一全产业链的玩家。而如此多布局的阿里视野并不会只停留在安防市场,而是利用AI和云去服务业界所有的开发者,进而借助生态撬动更大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由阿里提供智慧城市的架构,安防企业提供具体的设备和解决方案被业内认为是两者和谐共存的一种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实业派的安防人认为虽然阿里的技术会广泛应用到安防行业中,但具体到项目上还是要和安防企业合作,在此基础上二者互利共存或许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生态。

不过就在近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公开指出,2020年将是企业服务软件元年,更多的软件企业在未来会有发光发热的机会。而企业对于算法、算力和云端服务的需求也会愈演愈烈。

而随着达摩院总部的建成,未来安防行业恐怕又会迎来一个“未知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