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小博励志


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史有其事的真事。

一直以来,人们都说中国有四大古典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天仙配》、《白蛇传》和《梁祝化蝶》。

但前面那三个故事明显和梁祝的故事有巨大差别。

《牛郎织女》说的是天上的织女思春下凡,与放牛的郎君结成了夫妻。后来却被王母娘娘棒打鸳鸯,成了天下两大星座:牛郎星和织女星。

《天仙配》说的是天上的七仙女看中了地上的庄稼汉董永,两人永结同心,羡煞天仙。

《白蛇传》说的是千年白蛇修炼成精,来到凡尘报恩,嫁给了与自己有十世姻缘的许仙。

这三个故事,都是神仙和妖怪的故事,听听就好,不足为训。

《梁祝化蝶》故事虽然结局也有两个殉情男女死后双双化蝶的神话色彩,但这仅仅是小说家在故事结尾加上的一点随意想象,而此前的整个故事,都是十足的人间烟火味,故事中的世界,就是冷冰冰的现实世界;故事中的人,就是鲜活如在眼前的现实中的人。

话说,2003年10月27日,一块明代正德年间的梁祝墓碑,在微山县马坡乡马坡村被当地文物部门挖掘出土。

该墓碑高1.84米、宽0.82米,石碑上有800多字,讲明是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作为朝廷钦差大臣的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使崔文奎视察河道时,途径微山马坡,发现梁祝墓已破败不堪,于是,重新修了梁祝墓、祠,立下了碑文,并对梁祝故事作了详细记载。

实际上,从现在可考的书籍里,最早记载有梁祝事迹的是南朝梁元帝的《金楼子》。

但《金楼子》已经散佚,里面是怎么记载梁祝交往经过的,已不得而知。

此后,唐初梁载言的《十道四藩志》中也有提到梁祝,但仅有“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一语而已。

那么,祝英台与梁山伯殉情同葬一穴应该是真事。

比较完整讲述梁祝爱情故事的,是晚唐张读的《宣室志》。

里面提到,祝英台是上虞祝氏女儿,伪为男装游学于会稽,与梁山伯同窗。祝英台肄业后离去。梁山伯曾去其家拜访,方知其为女子,且已被马姓人聘为妻。梁山伯大恸,病死,葬于鄖城。祝英台出嫁之日,途经梁山伯墓,知道了梁山伯死因,悲痛殉情同葬。

最后再补充一句,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是伟大的爱情,他们的故事并非虚构,而是真人真事。


覃仕勇说史


你是想听传说,还是历史上的故事。


传说就是荧屏上演绎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历史上认为传说就是扯淡;他们俩都隔了好几百年,怎么产生爱情;除非可以穿越;


祝英台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有名的侠女,正义感也爆棚,常常劫富济贫,暗杀贪官啥的,在民众中很受欢迎;


而梁山伯生活在明朝,是个官员,还是个清官,死后埋葬挖到了祝英台的坟,因为祝英台好名声,没给挪坟;另者给梁山伯重新找墓地也不容易;最后干脆把他俩埋到了一个坟里。

梁山伯跟祝英台唯一有点瓜葛的,那就是都在相同的地方生活过。


可是,经过文人们的反复的文学的加工,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出炉了;如果梁山伯跟祝英台活过来,估计除了蒙圈还是懵圈。


过去即历史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山伯永恋祝英台。”,一曲凄美悱恻的《梁祝》,传颂一段感人至深的千古爱情传奇。

那你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吗?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

浙江上虞一祝姓员外家,有一美丽聪慧的女儿英台。她自幼喜读诗书,听闻杭城大儒周士章办书院招收学生,遂向父请求赴杭城求学。

古代女子本无资格出外游学,就是男子亦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祝父拘于礼教反对女儿出外读书,可他视女儿如掌上明珠不忍断然拒绝,遂提出三个女子不宜外出的理由。

英台机敏一一反驳父亲,甚至成功假扮算命先生骗过父亲,以示自己女扮男装的高明。父亲终拗不过英台求学心切,只得答应其请求。

那日英台带着同样女扮男装的书童银心,一路赏玩景色突遇大雨,只得避雨草桥亭,邂逅同样避雨在此的梁山伯与书童四九。

山伯出生于浙江会稽书香之家,虽家境贫寒却生的玉树临风,英台一见顿生好感。英台一问得知山伯亦是到周士章处求学,两人相识恨晚交谈甚欢。

可银心惯性称呼一声“小姐”,令山伯愕然。英台反应迅捷假称银心说的是家中小九妹,同样喜欢出外求学。山伯随口说道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亦应读书求学问。山伯一言顿使英台感觉志趣相投如遇知音,遂问生辰,山伯痴长一岁,两人草桥结拜为兄弟。

雨停后两人结伴同行来到老师处,书院只剩一个套间宿舍,于是英台住里间山伯住外间,两人遂同吃同住相互切磋学问,同窗三载情义日笃。三年间老师与师母已辨出英台女儿身,唯有山伯质朴懵懂不辨雌雄。三年期满英台欲返家,可她与山伯朝夕相处早已情根深种,于是拿出玉佩留给师母,想让其为自己与山伯做媒人。

英台离开那日,山伯不舍十八相送,路上英台多次暗示自己女儿身,山伯依旧木讷无知。英台无法只言要将九妹嫁于山伯,并留下“二八天,三七天,四六天,上虞来见”之言后归家。

山伯返回书院,从师母处才知英台本为女子。他才恍然知晓英台所嫁九妹乃是其自身,欣喜若狂之下,依英台留言三十天内赴上虞求亲。谁料山伯兴冲冲而来却兜头一盆冷水,英台已被父亲许嫁官宦子弟马文才。祝父虽不喜山伯,却也许其与英台于楼台相见,只想让其于无法更改的事实面前知难而退。

山伯与英台再见恍若昨日,英台留言本是重要事情说三遍,让山伯十日内提亲,可山伯却误将留言相加姗姗来迟,致使英台将嫁他人木已成舟,两人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山伯无奈悲愤返家后相思成疾,很快就病逝了。

英台听闻山伯死讯,不顾父亲阻挠前往会稽哭孝。英台返家后誓不出嫁,可怎敌父母病卧在床以死相逼,于是提出出嫁那日要外披红嫁衣内穿白丧服,路过山伯墓时要亲往拜祭。

马文才太喜欢祝英台遂答应其所有要求。

英台出嫁那日,她来到山伯墓前,脱去红喜服动情怮哭,情动天地风云突变大地塌陷,山伯墓裂开,英台见此景纵身跃入墓中。祝马两家人想抓未抓住,只见山伯墓合拢顿时风和日丽,一对彩蝶翩然起舞,围绕墓地双双飞。

这应是戏曲等多方演绎最多的梁祝千古爱情的版本,世人皆以为这只是传说,可是历史上却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人。梁祝故事散见各种史料,而记载最为详细的应是晚唐张读所著《宣室志》。

此书记载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上虞祝氏女英台女扮男装出外求学,与会稽梁山伯为同学。英台学习期满返家两年后,山伯寻访同学聚会时才知英台为女儿身。他回思青春往事,方觉英台已在其心中留下深深印迹,遂请父母赴祝家提亲,可是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家。其实英台心中对山伯亦有别样情愫,听闻山伯前来求亲,可惜来迟只能有缘无分,其心中唯有叹息错过就是一辈子。

山伯爱而不得无奈放手,随后他踏足仕途虽任鄞县县令(今宁波),却情结未解郁郁不欢成疾而亡。

英台听闻山伯为其相思抑郁而亡痛彻心扉,可其有婚约在身不得不嫁。等其出嫁那日,船行半途突然风起云涌船不得行。船夫言此处乃梁大人墓地所在,经常发生此种情形,他们皆要到其墓前拜祭一番方好。

英台今闻山伯墓在眼前,执意前往其墓拜祭。谁料就在英台痛哭山伯之际,山伯墓突然裂开,英台遂跃入其中与山伯合葬。随后马家并未将儿媳英台之事引以为耻,反而将此事上报朝廷,宰相谢安感梁祝之情,奏表其合葬墓为义妇冢。

我们由史料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只是平凡普通之人。东晋时期男人追求美皆有些女性化倾向,简单说就是东晋男子皆有些娘。由此英台女扮男装,山伯纯朴未辨清雌雄,两人因故错过同学恋。可以说两人之间并无轰轰烈烈的爱情,只因错过才显其爱情之美。

东晋是封建社会追求个性自由,最为开放对女子最宽容时代。我们从祝父能同意女儿女扮男装求学,就可见东晋开放之风了。由此可见东晋虽动乱频发,却是至情至性朝代,因而马家并未将英台于出嫁途中与山伯合葬,当做既丢里子又丢面子的羞事,反而感其情认为此为至情纯美之事上报朝廷。

正逢当朝宰相谢安,亦是当世只钟情夫人不纳妾唯一高官,其至情至性之心顿时被梁祝之情打动。

山伯相思而亡,英台为报答山伯亦为心中那份深情,跃入墓中合葬则更为感人肺腑,遂谢安奏报朝廷旌表其墓为“义妇冢”。

梁祝故事由马家与谢安渲染广为人知,后世为将英台塑造成追求爱情反抗封建势力的形象,遂添加了英台早已倾心暗许姻缘,又丑化祝父马家等封建势力逼嫁逼婚,致使梁祝生别离死相随双双化蝶等情节,逐渐演绎出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口口相传的俗套掩盖了历史真实,真实梁祝之平凡错过唯其真挚纯美感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啊。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山伯永恋祝英台。”,一曲凄美悱恻的《梁祝》,传颂一段感人至深的千古爱情传奇。

那你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吗?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

浙江上虞一祝姓员外家,有一美丽聪慧的女儿英台。她自幼喜读诗书,听闻杭城大儒周士章办书院招收学生,遂向父请求赴杭城求学。

古代女子本无资格出外游学,就是男子亦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祝父拘于礼教反对女儿出外读书,可他视女儿如掌上明珠不忍断然拒绝,遂提出三个女子不宜外出的理由。

英台机敏一一反驳父亲,甚至成功假扮算命先生骗过父亲,以示自己女扮男装的高明。父亲终拗不过英台求学心切,只得答应其请求。

那日英台带着同样女扮男装的书童银心,一路赏玩景色突遇大雨,只得避雨草桥亭,邂逅同样避雨在此的梁山伯与书童四九。

山伯出生于浙江会稽书香之家,虽家境贫寒却生的玉树临风,英台一见顿生好感。英台一问得知山伯亦是到周士章处求学,两人相识恨晚交谈甚欢。

可银心惯性称呼一声“小姐”,令山伯愕然。英台反应迅捷假称银心说的是家中小九妹,同样喜欢出外求学。山伯随口说道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亦应读书求学问。山伯一言顿使英台感觉志趣相投如遇知音,遂问生辰,山伯痴长一岁,两人草桥结拜为兄弟。

雨停后两人结伴同行来到老师处,书院只剩一个套间宿舍,于是英台住里间山伯住外间,两人遂同吃同住相互切磋学问,同窗三载情义日笃。三年间老师与师母已辨出英台女儿身,唯有山伯质朴懵懂不辨雌雄。三年期满英台欲返家,可她与山伯朝夕相处早已情根深种,于是拿出玉佩留给师母,想让其为自己与山伯做媒人。

英台离开那日,山伯不舍十八相送,路上英台多次暗示自己女儿身,山伯依旧木讷无知。英台无法只言要将九妹嫁于山伯,并留下“二八天,三七天,四六天,上虞来见”之言后归家。

山伯返回书院,从师母处才知英台本为女子。他才恍然知晓英台所嫁九妹乃是其自身,欣喜若狂之下,依英台留言三十天内赴上虞求亲。谁料山伯兴冲冲而来却兜头一盆冷水,英台已被父亲许嫁官宦子弟马文才。祝父虽不喜山伯,却也许其与英台于楼台相见,只想让其于无法更改的事实面前知难而退。

山伯与英台再见恍若昨日,英台留言本是重要事情说三遍,让山伯十日内提亲,可山伯却误将留言相加姗姗来迟,致使英台将嫁他人木已成舟,两人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山伯无奈悲愤返家后相思成疾,很快就病逝了。

英台听闻山伯死讯,不顾父亲阻挠前往会稽哭孝。英台返家后誓不出嫁,可怎敌父母病卧在床以死相逼,于是提出出嫁那日要外披红嫁衣内穿白丧服,路过山伯墓时要亲往拜祭。

马文才太喜欢祝英台遂答应其所有要求。

英台出嫁那日,她来到山伯墓前,脱去红喜服动情怮哭,情动天地风云突变大地塌陷,山伯墓裂开,英台见此景纵身跃入墓中。祝马两家人想抓未抓住,只见山伯墓合拢顿时风和日丽,一对彩蝶翩然起舞,围绕墓地双双飞。

这应是戏曲等多方演绎最多的梁祝千古爱情的版本,世人皆以为这只是传说,可是历史上却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人。梁祝故事散见各种史料,而记载最为详细的应是晚唐张读所著《宣室志》。

此书记载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上虞祝氏女英台女扮男装出外求学,与会稽梁山伯为同学。英台学习期满返家两年后,山伯寻访同学聚会时才知英台为女儿身。他回思青春往事,方觉英台已在其心中留下深深印迹,遂请父母赴祝家提亲,可是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家。其实英台心中对山伯亦有别样情愫,听闻山伯前来求亲,可惜来迟只能有缘无分,其心中唯有叹息错过就是一辈子。

山伯爱而不得无奈放手,随后他踏足仕途虽任鄞县县令(今宁波),却情结未解郁郁不欢成疾而亡。

英台听闻山伯为其相思抑郁而亡痛彻心扉,可其有婚约在身不得不嫁。等其出嫁那日,船行半途突然风起云涌船不得行。船夫言此处乃梁大人墓地所在,经常发生此种情形,他们皆要到其墓前拜祭一番方好。

英台今闻山伯墓在眼前,执意前往其墓拜祭。谁料就在英台痛哭山伯之际,山伯墓突然裂开,英台遂跃入其中与山伯合葬。随后马家并未将儿媳英台之事引以为耻,反而将此事上报朝廷,宰相谢安感梁祝之情,奏表其合葬墓为义妇冢。

我们由史料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只是平凡普通之人。东晋时期男人追求美皆有些女性化倾向,简单说就是东晋男子皆有些娘。由此英台女扮男装,山伯纯朴未辨清雌雄,两人因故错过同学恋。可以说两人之间并无轰轰烈烈的爱情,只因错过才显其爱情之美。

东晋是封建社会追求个性自由,最为开放对女子最宽容时代。我们从祝父能同意女儿女扮男装求学,就可见东晋开放之风了。由此可见东晋虽动乱频发,却是至情至性朝代,因而马家并未将英台于出嫁途中与山伯合葬,当做既丢里子又丢面子的羞事,反而感其情认为此为至情纯美之事上报朝廷。

正逢当朝宰相谢安,亦是当世只钟情夫人不纳妾唯一高官,其至情至性之心顿时被梁祝之情打动。

山伯相思而亡,英台为报答山伯亦为心中那份深情,跃入墓中合葬则更为感人肺腑,遂谢安奏报朝廷旌表其墓为“义妇冢”。

梁祝故事由马家与谢安渲染广为人知,后世为将英台塑造成追求爱情反抗封建势力的形象,遂添加了英台早已倾心暗许姻缘,又丑化祝父马家等封建势力逼嫁逼婚,致使梁祝生别离死相随双双化蝶等情节,逐渐演绎出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口口相传的俗套掩盖了历史真实,真实梁祝之平凡错过唯其真挚纯美感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啊。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晓冬演艺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侧凄美的爱情故事。

祝英台原是东晋时期上虞县祝家庄员外的女儿,从小聪明好学,便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途中遇到梁山伯,二人一见如故,义结金兰。

到了杭州一同进了万松书院。从此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因为祝英台的父亲思念女儿召英台回家。两人难舍难分,相送了十八里。途中祝英台一直暗示自己是女儿身,奈何梁山伯愚钝,只知兄弟情深。无奈之下祝英台称自己家中有一妹妹长得与自己十分相似,愿牵线搭桥。

由于梁山伯家中贫寒,赶到祝家的时候发现英台是女儿身,一阵欢喜。却不曾想到英台已许配给了太子之守马文才。此时两个人伤心痛哭起来,发誓要永远在一起!

梁山伯回家后因为思念祝英台,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

马家来迎亲了,祝英台死活不肯上花轿,最后被父亲硬拉了上去。

花轿走到半路,天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祝英台得知前面不远就是梁山伯的坟墓。便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到了梁山伯的坟前大哭起来。

祝英台哭得痛不欲生,突然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坟墓忽然裂开了一条缝,祝英台见此大喊梁山伯的名字,纵身一跃跳了进去。

这时风停了,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只见一对蝴蝶从坟头飞起,绕着坟墓翩翩起舞。


萌萌feng


古风.梁祝故事

寒门学子梁山伯,

命遇同窗祝英台。

女扮男装三载半,

情生朝夕始优哉。

回家拜访知玉凤,

已许富家马文才。

惊愕遗恨身先去,

适逢成婚礼队来。

停行抚茔心欲绝,

骤雨惊雷墓忽开。

挥泪一投陪君葬,

遗衣几件湿绿苔。

彩虹晴霁生双蝶,

伉俪难离避祸灾。

华夏传奇千古颂,

苍天感动洗尘埃。





曼德罗


好象有个故事,有一家人出殡,挖墓坑时,挖到以前的别人的墓穴,这事传开后,就有文人雅士,杜撰出一出流传后人的,爱情传奇,《化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