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西方人会把蝙蝠作为恶魔的象征?

夏目历史君


不少人见过蝙蝠,这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长相丑陋,状如老鼠。

听老人说,老鼠偷吃盐之后,就长出了翅膀,变成了蝙蝠,当然事实并非如此,老鼠是老鼠,蝙蝠是蝙蝠,它俩只是长得像而已。


在我国古代,蝙蝠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因为“蝠”字谐音“福”,中国人喜欢用谐音来寓意人生,而且蝙蝠喜欢倒立,正好寓意“福到”,在古代不少建筑、服侍喝器物上,经常有蝙蝠的造型。

不仅如此,在我国古代,蝙蝠还是一种神兽,这从“蝙蝠”拼写可窥测一二,古代称呼普通动物多用单字,如鸡、鸭、鱼、猪,而称呼神兽多用双字,如麒麟、睥睨、貔貅、饕餮等等。

蝙蝠为何被古人敬奉为神兽呢?

因为神秘!


夜晚,大多数动物都进入睡眠,但唯有蝙蝠出来活动,古人借助于月光,看到蝙蝠在黑夜里无声穿梭,如鬼魅一般,觉得神秘又可怕。

蝙蝠是一种有益的动物,它只要以蚊虫为食,古代缺少杀虫剂,漫长的夏日,蚊虫的叮咬不胜其烦,所以蝙蝠成了很受欢迎的动物。

蒲松龄写过一首《驱蚊歌》:“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之时,被蚊虫叮咬的满腿是包,不胜其烦,这才发此感慨的吧!

与中国文化不同,蝙蝠在西方文化里面,却是邪恶的象征,亦如龙在中国是祥瑞之物,但在西方却是邪恶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吸血蝙蝠的传说。


蝙蝠有上百种,但吸血蝙蝠只有区区三种,而且大多生活在美洲大陆,不过,吸血蝙蝠并不吸血,而是用牙刺破猎物的皮肤,然后用舌头舔血。

这画面光想想就令人毛骨悚然了!

吸血蝙蝠体型不大,体长不超过9厘米,体重35克左右,寿命却很长,能活12年之久,一生能吸食100升的鲜血,而一个成年人,身体的血液有5升。

不过,吸血蝙蝠很少袭击人类,而是吸食牲畜的鲜血,它们死死地附在牲畜身体上,然后用锋利的牙齿切开皮肤,尽情地吮吸,吮吸,直到吸饱了为止。

更可怕的是,吸血蝙蝠身上带着大量的病毒,这些病毒通过吸血传染给了牲畜,造成牲畜大量死亡。


后来,西方人根据吸血蝙蝠的特点,虚构出了吸血鬼这一可怕异类。

吸血鬼,脸色惨白,长着獠牙,快如鬼魅,昼伏夜出,以吸食人血为生,寿命超长,这与吸血蝙蝠的特点如出一辙。

而且,蝙蝠喜欢群居在暗无天日的洞穴、桥洞、废弃的矿洞,无人居住的房屋里,而这些隐秘到位地方,恰恰是凶杀现场或者抛尸地。

基于吸血蝙蝠和凶杀现场两点,蝙蝠这种无辜的动物,在西方文化中演化成了恶魔的代名词。


一半秋色


我们叫盐蝠老鼠,我们老家只有两种,一种就是经常在屋檐下生活常见的蝙蝠,看见它很会在傍晚出来抓虫子,经常歇息在山洞或人挖的防空洞中。另外一种是很巨型的像鼯鼠一样的东西,脚和脚之间是连起来的会飞,从一棵高树往另一棵低矮树上飞过去。一般是黄色的,经常发出哼哼声,有点像老人,晚上遇到会吓死人😂😂😂我们叫它飞离蝙蝠


丁往事不堪回首


这跟西方基督教信仰有莫大的关系。

蝙蝠因长相丑陋,夜间出没,常年栖息在黑暗的洞穴中,两只脚粘在洞壁倒挂下来,行为方式十分诡异,在进食的时候,牙齿上粘有鲜血,而血液是生命的象征,所以西方人展开联想,认为蝙蝠就是圣经中的吸血鬼,受到上帝的诅咒,关于吸血鬼的传说有三:

一, 亚当与夏娃生了两个儿子,亚伯与该隐,亚伯的意思是得,该隐的意思是失,亚伯是放羊的,该隐是种地的,两个人同时向上帝献祭,上帝选中了亚伯,该隐怀恨在心,杀了亚伯,亚伯通过大地向上帝哭诉,上帝于是惩罚该隐永远变成吸血鬼。

二,在犹太宗教文学中,莉莉斯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女人,他与亚当是夫妻,但是亚当是个大男子主义者,而莉莉斯是个女权主义者,于是两小口争吵不断,一气之下,莉莉斯打伤了亚当,离开伊甸园,并在红海遇到了死亡天使萨迈尔,与之生下了儿子,上帝怒了,将死亡天使阉割,莉莉斯彻底黑化,与各路恶魔产下后代,而这些后代之中就有类似蝙蝠的吸血鬼。

三,犹大出卖耶稣之后,十分悔恨,在经过红海的时候,遇见了恶魔,恶魔诱惑他堕落的时候,天使出现了,劝犹大弃恶从善,正当天使与犹大交谈的时候,恶魔在羊皮纸上写下要永生不死,然后把天使杀死,吸取天使的血液,犹大更加悔恨,趁恶魔吸取血液之际,在羊皮纸上补充了一条:“你虽然得永生,但是要不停吸食血液,并且害怕阳光。”有一段时间,欧洲教皇确认吸血鬼真实存在。

于是像蝙蝠一样的吸血鬼形象在西方文学中开始流行,成为邪恶的象征。


鸿观大历史


原因有三个:众多蝙蝠中有一种叫做吸血蝙蝠,而恶魔也是吸血的;蝙蝠面相狰狞,看到蝙蝠很容易让人想到恶魔;蝙蝠生存环境很阴暗,而传说中的恶魔也是生存在黑暗当中。正是由于蝙蝠的这三个特征和恶魔很相似,所以古代西方人把蝙蝠当成了恶魔的象征,影视剧中每当有恶魔的时候往往会有蝙蝠伴随着出现。



吸血蝙蝠

蝙蝠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就是吸血蝙蝠。吸血蝙蝠虽然吸血,不过大多都是吸食牲畜的血液,很少有蝙蝠攻击人类的事件。但是人类最好也不要招惹吸血蝙蝠,连兔子急了都会咬人,何况是吸血蝙蝠呢?而且吸血蝙蝠和其他食肉动物一样都是容易携带病菌的,所以千万要远离它们!

中国的鬼怪往往是吸血僵尸和鬼魂,而西方的鬼怪就是吸血鬼了,由于吸血蝙蝠吸血的特点和吸血鬼一样,慢慢的蝙蝠就成了吸血鬼的象征,因此在好多影视剧中有吸血蝙蝠的地方就有吸血鬼的出现,而吸血鬼就是所谓的恶魔!



蝙蝠长相很像恶魔

蝙蝠长着一双黑黑的翅膀,而且长相一只凶恶的老鼠,看起来真的是挺恐怖的,而恐怖往往就是恶魔的代言词,所以说吸血蝙蝠其实是长了一张恶魔的面孔,而且具备吸血鬼吸血的特点,西方人把吸血蝙蝠说成是恶魔也并不冤枉它了,谁让他们是如此的相似呢?

而且蝙蝠休息的时候是吸在树枝或则山洞正上方石壁上的,更重要的是蝙蝠休息的时候还在不停的转圈,再加上蝙蝠往往是一大群一大群的聚在一起,看上去黑压压的实在是太恐怖了,小编也容易把他们看成是恶魔,不过蝙蝠一般出现在野外,和人类生活环境并不冲突,所以不去野外一般很难会见到蝙蝠了!



蝙蝠生活在黑暗当中

无论是中国的鬼怪还是西方的吸血鬼都是在黑暗中出现的,每当天明的时候不用驱魔人驱赶,他们自己都会躲藏起来,因为阳光是他们的克星。而吸血蝙蝠的生活环境和吸血鬼是特别相似的,它们都是生活在黑暗当中,而且仅仅在夜间活动,白天的时候他们都是乖乖的休息。正是吸血蝙蝠和吸血鬼的生长环境以及活动习惯太相似了,所以这让容易让人把吸血蝙蝠当成是恶魔!


唐朝的长老


因为这场疫病的缘故,大家突然对蝙蝠这种很冷门的生物感兴趣起来。甚至有人说疫病的源头,就在蝙蝠那里。

事实上人类,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对于生长在偏僻无人烟处的生物,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若是这种生物与普通的生物长相上还有较大差异,那就更会加强这种恐惧感。

蝙蝠,正是这种让人害怕的生物。

也因为这个缘故,古代的欧洲人,将蝙蝠和巫婆联系起来。

(巫婆、蝙蝠、黑猫:中世纪邪恶三件套组合)

巫婆在那个时代,是基督教鼓吹攻击的对象,譬如《圣经》里就说:“巫师和巫婆都该死,人们必须用石头砸死他们,然后将罪恶的血泼在他们身上。“

不能说这种攻击完全没有道理,因为早期确实存在女巫这种人群,他们基本上都是原始宗教的产物,基督教要传播自己的教,当然要把这些女巫定性为邪恶,而这,其实就是从多神崇拜到一神教的演变,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而在基督教传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新人群之际,这种女巫,往往又是药师、医生与那种能说会写(尤其是嘴皮子特别厉害)的女人,于是慢慢的,这些特征便全部融入女巫形象之中。

譬如说女巫往往会变魔术、念咒语,这便是当年嘴皮子厉害的多神教女祭司的特征。又譬如说女巫往往会在大锅煮著蜥蜴、蝙蝠、蜘蛛、毒蛇等食材,熬制成浓稠的汤药,这个就是女巫的原型——女药师或医生。

而且,早期的女巫,往往在大众面前以很漂亮妖冶的女人形象出现,而原型则是很丑陋且往往长着一对鹰钩鼻的老太婆,这其实就是教会的警告:不要相信那些妖冶的女人,她们的真相其实是女巫。

(电影中漂亮的女巫形象)

为了造成女巫的丑陋邪恶形象,教会便将一些大众视为邪恶恐怖阴险狡滑的生物与之相对应,蝙蝠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蝙蝠为什么会被人认为邪恶恐怖阴险狡滑呢?首先是因为它的外形让人害怕,象老鼠,却有类似鸟类的双翼。其次是它所生存的环境,蝙蝠常栖息在洞穴、废矿井和树洞中,也可在房檐下、旧式教堂的尖阁和钟楼里,而这些地方,常给人一种不怀好意的联想。两者结合起来,西方人很容易将其与恶魔挂钩。

事实上对蝙蝠的这种印象,是东西方共有的,譬如冯梦龙《笑府.蝙蝠骑墙》就说,“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因为蝙蝠说自己不是鸟类而是一种四足动物。稍后麒麟过生日,百兽都来朝贺,蝙蝠又不到。因为它有翅膀能飞,是鸟不是兽。这个笑话的背后,其时就是映射的大众对蝙蝠这种生物的陌生感和不认可。

但东方人又有另一种认识,那就是越恐怖罕见的生物,越有珍稀价值。于是最初是求做神仙的那帮人,譬如晋朝葛洪的《抱朴子》说:“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后来便是中医,动起了拿蝙蝠做药的脑筋。《吴氏本草》也说蝙蝠“立夏后阴干,治目冥,令人夜视有光”。甚至还有中医拿蝙蝠的粪便做夜明砂,用来治疗目疾。到了现代,尚有人吃蝙蝠,这种心态的背后,其实就是这种奇货可居的认识所致。

而这种蝙蝠有奇用的结论,又进一步推动了蝙蝠为”福“的说法。譬如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运用“蝠”、“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字形谐音而已。

从根本上讲,害怕蝙蝠,是人类的正常心理状态。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最近国人对蝙蝠的印象不好,皆因防疫形势严峻,很有可能新型冠状病毒来自蝙蝠。不过,蝙蝠在中国文化里是一种吉祥物,“蝠”与“福”谐音,自古以来就没缺少蝙蝠形象的艺术品。

至于西方国家,对蝙蝠的看法一直很偏面,认为它是一种可怕的动物。我能想象到最好的形象是动漫人物“蝙蝠侠”,剩下形象就是吸血鬼、暗黑生物之流……

西方人讨厌蝙蝠有文化源头,蝙蝠最早的出场就被古希腊人定义为“恶”。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伊索寓言》是那个文明的代表著作,它里面的蝙蝠就是负面角色。

伊索在一篇寓言里说到:鸟兽发生争斗大战,蝙蝠被鸟类捉住说自己是有翅膀的鸟,被兽类捉住说自己是有四肢的野兽。结果,蝙蝠立场左右摇摆,就被鸟兽双边所嫌弃,变为孤家寡人。

蝙蝠不受待见,在古希腊顶多是文学里的丑角,到中世纪欧洲就成为恶魔。古代西方人看这种夜行动物,一点都不阳光灿烂,出没在黑夜的半空、居住在阴凉的巢穴……

随着后世疾病的流行,尤其是“黑死病”这种大疫,欧洲人面无血色地死去,仿佛被什么东西吸光鲜血。吸血鬼的传说开始风靡不衰,蝙蝠被视为吸血鬼的化身,而蝙蝠群体中的“吸血蝙蝠”,更是扩大这种恶意的认知。

这里插播一个历史小知识:欧洲的蝙蝠都是吃虫子的,吸血的蝙蝠来自美洲的中部、南部。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人才接触到吸血蝙蝠……

原本栖息在大洞穴、破城堡、废教堂,时不时飞翔在墓地上空的蝙蝠,就让欧洲人感到全身起鸡皮疙瘩。这时候,他们发现居然蝙蝠还会吸血,就更加感到毛骨悚然。思路如此,欧洲人很快把蝙蝠跟女巫、恶魔、吸血鬼绑在一块……

所以,古代欧洲人把蝙蝠视为恶魔是有原因的,主要有3点:1、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就丑化蝙蝠;2、蝙蝠是夜行动物天然就容易“被黑化”;3、蝙蝠与吸血鬼挂钩的恐怖传说。


子屠龙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春节,一场肺炎让大家都失去了过年的快乐,大家都在密切关注着新闻,留意着有关这个疾病的一切,而蝙蝠更是被认为是这次肺炎的源头。蝙蝠,被古代西方人认为是恶魔的象征,引人敬畏,那么,为什么蝙蝠在人看来是恶魔的存在呢?

自身奇特

蝙蝠是一个很奇特的动物,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世界上共有九百多个种类的蝙蝠。蝙蝠飞行时,体温升得很高。而且蝙蝠还要冬眠,冬眠时,体温降得很低。蝙蝠的体型大小差异极大。最大的吸血狐蝠翼展达1.5米,而基蒂氏猪鼻蝙蝠的翼展仅有15厘米。可以看出,蝙蝠的适应性之强以及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引起了古代西方人的震惊。

恶魔象征

当然了,让古代西方人真正认为蝙蝠是恶魔象征的主要是以下这一点。在今天的西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认为的恶魔一般是吸人血,长着獠牙,背后有着一副巨大的翅膀的形象。那么我们仔细一想,这东西是不是有点像蝙蝠呢?首先有个别种类的蝙蝠是吸血的,并且它们在夜晚出没,象征着黑暗与吸血鬼,而且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是倒挂休息,十分特殊。这样的一种夜行动物,并且具有吸血特征,自然在古代就引人害怕了,而蝙蝠的恶名在西方也就越传越远。

渲染

在蝙蝠产生了以上的一些影响力后,由于西方对恶魔的艺术想象和创作中认为吸血鬼可以变化为蝙蝠或者召唤蝙蝠,而化为蝙蝠后飞翔,这一形象在传播中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同,所以蝙蝠便随着吸血鬼形象的普及而成为了吸血鬼的标志性技能,使得两者密不可分。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蘑菇雅说


蝙蝠是一种长有翅膀,善于飞翔的哺乳动物,它的形状像鼠,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飞鼠或仙鼠。蝙蝠的最大特点是昼伏夜出,捕食蚊子等昆虫。唐代诗人元稹曾这样描写蝙蝠:“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

蝙蝠在中国是一种瑞兽,因为它的名字里有一个“蝠”字,和“福”字谐音,符合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心理预期和暗示,总是希望幸福降临在自己身上。

(刺绣图案中的蝙蝠)

因此在我国,蝙蝠自古就和好运、幸福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实现美好愿望的吉祥象征。

正因为蝙蝠具有这种美好的象征意义,人们才将它并不美好的形象或夸张、或简约、或变形,制作成各种动态优美、寓意丰富的图案,雕刻在各种精美器物上,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古人们常在丝绸锦缎及家具上以蝙蝠图形为花纹,婚嫁、寿诞、添丁等喜庆日子里,人们的服饰、女性的头饰、使用的器具中,也都会带有蝙蝠的图案。比如“五福临门”,就是将五只蝙蝠图案结合在一起,寓意“长寿、富裕、健康、好善、名誉”。比如,画面上从盒中飞出五只蝙蝠,就表示“福和合”,寓意主人“幸福、进禄、增寿、添喜、生财”。再比如,一童子捉蝙蝠放到瓶中,寓意“平安五福”。还有,人们将蝙蝠图案挂在神位旁边,寓意“福气临宅”。在大门两边挂上蝙蝠,则表示双福临门。

除了单独将蝙蝠制作成图案或饰物外,古时民间还将蝙蝠和鹿组合在一起,寓意“福禄绵长”。

由此可见,蝙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已被赋予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吉祥长寿的寓意。

但是在西方,蝙蝠却被认为是不祥的、邪恶的凶兽,代表着黑暗、死亡,总是与罪恶和黑恶势力联系在一起,成为了邪恶的象征。

(代表邪恶的蝙蝠)

那么,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西方人说“蝙蝠”这个词,并没有“福”这样的谐音。没有这样的谐音,因此蝙蝠其它方面的形象,就被夸张出来了。哪些方面给夸张出来了呢?

其一,蝙蝠的外形丑陋。

蝙蝠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其相貌看上去显得异常的狰狞。大大的三角形耳朵前面,是一片顶端呈“V”形的鼻部。吻部很短,形如圆锥。四肢和尾部之间长有皮质的膜,虽然能飞,但它却是哺乳动物。

这种“似鸟似兽”奇怪的形象,很符合我们中国“大一统”的文化传统,就如同传说中的龙、麒麟等,往往被古人认为是神奇的生物。

而在西方人眼里,“似鸟似兽”是非常丑陋的,成为了不伦不类的代名词,不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

其二,蝙蝠昼伏夜出的特性。

蝙蝠一般成群结队地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山洞里。即便在大白天,它们的栖息地也是黑暗无光的。不但洞壁潮湿,而且洞底还会堆积一层厚厚的蝙蝠粪便,散发出一阵阵的恶臭。

到了晚上,当人们熄灯休息时,蝙蝠才会倾巢而出,捕食夜空中的小昆虫。它们的这种出没在黑暗中的特性,被西方人认为是黑暗势力、是不祥的寓意。

(信仰基督教的信徒)

其三,声名狼藉的吸血蝙蝠。

西方人之所以讨厌蝙蝠,还和吸血蝙蝠有关。因此在西方人的影视情节里面,蝙蝠往往是和吸血僵尸等邪恶形象同时出现的。或者常伴在黑暗人物身边,如女巫、德古拉这样的吸血魔王等。

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崇尚光明和温暖。蝙蝠这种动物,不但生活在潮湿阴暗寒冷的角落里,还喜欢在黑暗的笼罩下捕食。这和西方人的信仰,是背道而驰的。

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对鲜血的感情异常复杂。他们一方面认为血是富有灵魂和生命的,对它充满敬畏。同时,他们又认为血是不洁的,就如同女人的经血一样,代表着罪恶。

因此,一旦蝙蝠以吸血的形象示人,靠在黑暗的环境中吸食其它动物的鲜血为生,那么它注定是不受西方人喜欢的,并由此演绎出吸血鬼的银幕形象。

确实,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生活着吸血蝙蝠。在几年前还曾有报道巴西、秘鲁等国,发生了超过2000人被蝙蝠咬伤的事件,甚至还有10多名儿童因此感染病毒而死亡。

所以,吸血蝙蝠在西方人眼里,就变成了邪恶的化身,给人以阴森恐怖之感。同样的,即便不吸血的其它蝙蝠,自然也跟着形象受损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有很多明明相同的动物,但在东西方文化之中却有截然不同的形象,比如蝙蝠。在古代东方蝙蝠是长寿、福气的象征,然而在古代的西方蝙蝠却是一种代表邪恶、恐怖与灾难的动物。在西方,蝙蝠通常都是与魔鬼、吸血鬼与巫婆之类的邪恶群体一起出现,所有人对蝙蝠都是闻风丧胆避之不及,唯恐接触到蝙蝠,就沾染到了灾难与厄运。

西方文化中将蝙蝠视作邪恶的象征,有一种最普遍的说法就是蝙蝠与吸血鬼的关系,因为蝙蝠吸血而且昼伏夜出,加上其形象恐怖让人害怕,所以让人很容易将其与吸血鬼联系在一起。不过,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世界上有1000多种蝙蝠,但其中只有极少数是以吸血为生,这些吸血蝙蝠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而非欧亚地区,而且蝙蝠生性胆小几乎不会攻击人类,最多也就是偷袭牲畜而已。包括欧洲的种类在内,欧亚大陆的蝙蝠要么是以花粉水果为食,要么以昆虫为食,并没有那么凶悍,以吸血为生的蝙蝠种类

也由于蝙蝠通常情况下对人无害,而且大量捕食蚊虫,所以古代的东方人都认为蝙蝠有辟邪禳灾的作用,可以驱除害虫,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悬崖多蝙蝠,往往寿千年”,蝙蝠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长寿的象征,而且“蝠”与“福”谐音,所以东方文化之中将蝙蝠视作祥瑞。在西方的蝙蝠反面形象传入之前,蝙蝠在东方都是正派,古代神话传说中是没有人将蝙蝠塑造成妖怪的,甚至玄武七宿中还有蝙蝠的位置

不过西方可没有这种谐音梗,西方文化里蝙蝠与“福气”光从字面上没有任何关键,中世纪与之前的欧洲将蝙蝠视为邪恶,主要还是因为蝙蝠本身的形象太吓人了,而且还因为蝙蝠特别的习性与基督教的影响

蝙蝠是世界上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说其是鸟类又不是,说其是老鼠也不是,在欧洲的教廷看来这种“两面派”的生物实在是非常卑劣,就是左右摇摆不定的象征,这个锅甩得也是没谁了。众所周知,在中世纪的欧洲,教廷教会的影响力是极其强悍的,反面的帽子一旦被教会给扣上了,那就基本拿不掉了。欧洲的教会说蝙蝠是一种圆滑卑鄙的两面派生物,那么在欧洲文化之中,它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

另外,蝙蝠昼伏夜出,即便它是一种吃蚊子吃害虫的有益生物,那也是蛮吓人的。欧洲的蝙蝠种类数量并不多,而且分布很有限,所以大多数人对蝙蝠的认知都是靠猜靠传闻,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蝙蝠的确长相丑陋面目可憎,即便在将其视作祥瑞的东方,也没人觉得蝙蝠长得好看的。在西方,人们对于生活在黑暗之中而且长得很吓人的蝙蝠,也就打心眼儿里觉得害怕,教会还有《伊索寓言》之类的宣传之中,蝙蝠的形象也不断被抹黑

其实欧洲真正吸血鬼文化流行起来,大致是在17到18世纪的中东欧地区,而那时候新航路开辟已久,美洲大陆那种吸血蝙蝠被欧洲人所认知,逐渐也就与吸血鬼的形象所结合,这下蝙蝠在西方文化之中的邪恶形象就基本彻底坐实了。所以,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蝙蝠与撒旦、黑暗、吸血鬼都是一样的邪恶因素,跟黑猫一样是围绕在巫婆身边的帮凶,就算有蝙蝠侠出现,也改变不了蝙蝠在西方文化里的反方处境


澹奕


在东西方人的眼中,蝙蝠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虽然冯梦龙《笑府》有一短文《蝙蝠》根据蝙蝠的身体特征将其比喻卑鄙无耻的人,讽刺他们没有立场,经常根据需要而改换身份,但大多数情况下,蝙蝠还是以吉祥的身份存在,比如年画《五福临门》就有几只蝙蝠,取“蝠”、“福”谐音来象征幸福,不过在西方人眼中,蝙蝠显然是丑陋的,尤其是吸血蝙蝠,就被普遍借指为吸血鬼。

从形态特征而言,蝙蝠看似鸟类,有翼会飞,但实际上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并有专门的分类,叫翼手目动物,蝙蝠的翼也不同于鸟类的翅膀,是由前肢演化而来,翼膜原是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

大蝙蝠一般会采集果实或花蜜为食,但小蝙蝠则喜欢吃鱼、青蛙、昆虫,其中吸血蝙蝠只吸食动物和人类的血液,不能吃别的东西,而其寿命也较长,平均寿命超过12年,也就是说,吸血蝙蝠一生大约要吸食100升以上的血液,此外,吸血蝙蝠还有不同于其他蝙蝠的奔跑能力,它们能在地上悄悄跑到猎物身旁,然后抓附在其背上吸食其血。

蝙蝠是各类传染病包括严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SARS)、亨尼帕病毒以及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和传染媒介,吸血蝙蝠更是传播狂犬病,西方所谓“狼人”,其实就是狂犬病患者,他们被吸血蝙蝠咬了之后得病出现了各种异于常人的病症,在古代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加上吸血蝙蝠只吸血为生、长寿、丑陋、生活在黑暗处、喜欢偷袭等特点,于是就有了吸血鬼的各种传说。

19世纪开始,吸血鬼迷信风潮得到空前的发展,不单引起了宗教方面的关注,还有关于吸血鬼的小说和学术研究,比如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Dracula)》,就使得德古拉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此外拜伦、大仲马、狄更斯等著名作家也写过相关的作品,到了20世纪,电影又进一步将吸血鬼形象向全世界传播,包括东亚的日本和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都深受影响,并结合东方文化衍生出“吸血僵尸”。

以上是关于吸血蝙蝠和吸血鬼的介绍,不知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