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温州旅游体验师曾香琴:笔名雨山禾子,喜好山水的洞头草本女子。热爱自然,亦关心人文。音乐为伴,文字为伍。有时间到四处走走,身体力行,与心灵共鸣。

岭,我们叫它大贡岭,但以前,我们一直叫它大贡顶,因为它是霓屿岛上海拔仅次于山尖的大山。岭就在村子西南边,山高,能孕育着丰富的水源。在最干旱的年月,以前村子里的人们就只能挑着水桶到岭下的“三条坑”去打水,姑娘小媳妇挑着衣服到溪坑去洗衣服。溪坑离村子较远,还要爬一段山坡,去溪坑洗衣或者挑水都要花不少时间。后来,为了缓解海岛村子里百姓用水困难,乡里决定,在大溪坑修了一个水库。雨季的时候,水库里就蓄满清滢滢的山水。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沿着“三条坑”翻过大贡岭,就是布袋岙村管辖的地域。山顶有许多战壕,还有一些简陋的防空洞。这些军事战备都是洞头解放后驻扎在村里的解放军挖下的工事。早些年,村里年轻人都喜欢到这些退役的工事里探险,编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吓唬人。前两年,一条花岗岩山道从布袋岙沿着山脊修到“三条坑”,每到春节和清明假期,便有许多回乡的人们结伴走这条山道。原来是人们上山干活走出来的一条山道,如今有了正儿八经的宽阔大道,也给喜欢健身的人们多了一处休闲好去处。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曾经沿着山道走到布袋岙的“元高山头”,(早年哪家在某个山头安居落户,就以开山祖先名字来命名山头地名。)那山头上有部队留下来的营房,郑姓和庄姓两户人家在山顶定居下来。“元高”是郑姓家长,他们与奶奶是远房亲戚,我曾经去那里抱过南瓜回家。许多年后,山上人们才搬到山下村子安居,从此山顶再次落寞了。年少的记忆就是觉得每次爬过山梁去“元高山头”,总是令人愉快的。战壕和防空洞工事充满着神秘,“大贡顶”成了令孩童们仰视和想象的无边空间。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走到半山腰,回头放眼望,前面是开阔的视野。村子里清一色新建楼房替代了曾经低矮的石厝。被讹传称作“海盗后裔”的人们,曾经是岛上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海岛,走向祖国东北开拓市场的弄潮儿,他们是带动村子成为霓屿最早经济发展的领头雁。远处的岛屿,平潮时分清波荡漾的海平面,在阳光映衬下,显得静谧又安详。这里,是每个登山者拍照打卡点,山道旁的杜鹃花,野草莓白色的花瓣,此刻成为妆点镜头的参照物。山野里透着一股墨水的腥味儿,那是陈年积累的草木腐朽后散发的气味,滋养着新草木生长的养分,春天已经来了!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沿着山道继续前行,听到前面有人说话声,仔细一听,却是好朋友一家刚刚爬山返回。缠着他们再看看远山,海岛,聊着漫无边际的话题,看看家乡的山水,不禁感叹:山一重,水一重,一条海峡一桥通。青山绿,海水蓝,山水这边是家乡。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花岗岩山道沿着大贡岭山脊蜿蜒而上,如果用无人机空中拍摄,就会看到一条如白色玉带成为山梁的围脖。翻过山梁,布袋岙村落就在山下。如同许多美丽乡村模式,次第建起的新房,成了一个村庄经济发展的标配。一条马路穿过村子,往来穿梭的车子,更是村民富裕的标签。一座新城在布袋岙村口滩涂填埋场拔地而起,330国道分支沿线隧道穿过西岙,让曾经横亘在人们眼前的交通阻碍,变成了通往市区交通支脉,人们出行更方便了。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岭下山腰,修了一条木头栈道。新鞋子有点硌脚,索性脱了鞋子光脚走在栈道上。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舒适极了。蓝天,白云,透过树枝仰视,好像巨大的蓝幕布上勾勒出了一幅工笔画。一只雀鸟蹬离树枝鸣叫着,快速飞向天空,给了画面点睛的写意,实在美得令人讶然。这是大自然的精灵给予人类的馈赠吧。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栈道观景平台,一对年轻小情侣,低着头在卿卿我我。生怕自己这个不速之客惊扰了他们幸福的梦,轻轻地走过栈道,沿着山道另一头返回。往东南方向山下望去,同兴村口的码头向前延伸,海面上的紫菜桁架还在随波起伏。霓屿仅剩不多的海岸原始风貌在这里还可以找到一点乡愁记忆。同学曾说,我们是不是要为保护这仅存的海岸记忆做点什么。看着眼前经济发展变化后的海岛家乡,陷入了沉思。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温州百岛洞头古道 | 岭上一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