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婚姻真相分享:如果你有女儿一定告诉她这样选择爱情

李兰娟院士婚姻真相分享:如果你有女儿一定告诉她这样选择爱情

很多父母总是告诉女孩“不用活得太辛苦,找个疼你的人嫁了”,并且会暗暗许愿:

“愿她被人收藏,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她惊,免她苦,免她颠沛流离,免她无枝可依。”

作为一名母亲,我更喜欢把周国平的这句话告诉女儿:

倘若你的爱情美满,你仍要记住你是一个独立的灵魂,你的灵魂的优秀会使这美满的爱情具备很高的品质。

倘若你的爱情不美满,你更要记住你是一个独立的灵魂,你的灵魂的优秀会使你的整体生活仍然具备很高的品质。

01

三观合,才敢与君婚

2019年大年夜,我们的民族英雄,国士无双的李兰娟院士在奔赴武汉前夕,罕见地发朋友圈秀了一次恩爱。

她拍下丈夫做饭的背影,幽默地说:“今天我轻松了,可以不烧年夜饭了,由郑院士替代,手术刀改厨房刀。”

而这已经是郑树森院士第三次送她上抗疫一线。

李兰娟院士婚姻真相分享:如果你有女儿一定告诉她这样选择爱情

李兰娟和丈夫郑树森都是著名的“医学狂人”,常常一个人在做手术,一个人在实验室讨论问题,忙到凌晨一两点,然后携手回家。

她与丈夫郑树森院士相伴45年,几乎从不吵架,秘诀就是她所说的:“志同道合、互相关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

郑树森院士从来没要求妻子成为传统的贤妻良母,还曾说了一段话对妻子表白,调侃之中带着浓浓的欣赏与爱意:

“虽然称不上贤妻良母,一年只在大年三十做一顿饭,家里什么家务也不做,整天把心思扑在工作上,自己却很喜欢。

郑树森院士在香港读博的时候,他的父亲重病,李兰娟院士担心丈夫因此分心,自己默默地亲自照顾公公,直到完全康复才告诉丈夫。

有句话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地位、贫富、学历或者美丑,而是价值观。”

一个和你价值观不一样的人,很难理解你的好。

你的优点,在他眼里会是缺点。

你的爱好,在他眼里会是虚伪。

你的坚持,在他眼里会是愚昧。

如果郑树森院士用传统的婚恋观念去要求李兰娟院士,李兰娟院士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而如果李兰娟院士不愿意在关键时刻为了爱人独自承担生活重任,郑树森院士可能也很难顺利地在专业上不断前进。

爱情,也许会始于激情,但,婚姻,一定是终于三观相合。

李兰娟院士婚姻真相分享:如果你有女儿一定告诉她这样选择爱情

这个三观,并不是要求两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要完全一样,而是彼此间能够求同存异、懂得包容和欣赏。

两个人在一起,对生活的理念、对事情的态度在一个频道上,相互之间能沟通能理解,对生活的理想状态有一个共同的渴望,步入婚姻,才不会心动过后,只剩心痛。

曾经的喜欢都随着沟通不畅和日常相处一点点削减,直到最后,相看两相厌,连相处也成为一种负担。

所以若是三观不合,再爱也别强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02

爱情可以浪漫,婚姻需要分担

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冲上一线,在他们背后,站着无数心甘情愿为他们承担家庭责任的伴侣。

看到一个名为《战疫》的视频,讲述了一对夫妻动人的爱情故事。妻子工作的医院,是疫情的重灾区,最终被感染了。

丈夫只慌乱了几秒,就迅速打起了精神,安慰妻子:“不要怕,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面对”。

为了不占用医疗资源和防止交叉感染,他们选择回家自行隔离。

可回家,就意味着,他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会比任何人都劳烦得多。

每天配置好消毒液,给房间消毒,保持清洁,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分好几次给妻子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花心思哄妻子开心;

还要打理所有的家务。

他毫无怨言,心甘情愿。

安妮宝贝曾写过一句话“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妻子感染的第7天,是他们结婚四周年的纪念日。

那天,妻子的状态并不好,全身没有力气,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很多人来说,结婚纪念日并不一定每次都会记得,何况是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呢?

可他不一样,他永远都记得,妻子是哪一天嫁给他的。

晚上,他定了一束花和一个蛋糕,当妻子推开房门看到之后,咧着嘴笑了一下,这是她在那一天第一次笑。

李兰娟院士婚姻真相分享:如果你有女儿一定告诉她这样选择爱情

他把准备好的红包递给了她,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没有钱,而是一张欠条——

老婆,今天是我们结婚4周年,待你痊愈,待疫情解除,凭此字条,带你去这个地球任何一个你想去的地方,爱你。

李兰娟院士婚姻真相分享:如果你有女儿一定告诉她这样选择爱情

视频下面有人问,房间那么小,病毒那么凶猛,即便隔着口罩,被传染的风险也很大,他不怕吗?

他当然怕啊,可他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危。

他说:“我怕自己病了,就没有人可以照顾她了。”

李兰娟院士婚姻真相分享:如果你有女儿一定告诉她这样选择爱情

一段爱情,如果带着太多的权衡计较,就会变得面目模糊,最终走向分崩瓦解。

假如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只知索取,没有给予,就会成为一个需求永远无法被填满的黑洞,让伴侣感到疲惫,忍不住想要逃离。

我们见过太多以爱之名的要求和束缚,也听过太多大难来临时的势利与狰狞。

因此,能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的伴侣就显得弥足珍贵,如果我们想要拥有这样的伴侣,就要先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03

如果你有女儿,请一定告诉她:

女人的底气来源于不断的努力,更来源于从不放弃成长的脚步。

独立的女人,不管是结伴同行,还是孤身一人,都具备穿山越岭的勇气,无所畏惧的果敢,不卑不亢的淡然,和一往无前的岁月期待。

爱情,可以只有一腔孤勇的冲动,而婚姻,却应该有同甘共苦的担当。

愿你爱一个对的人,用对的方法爱人,然后白首不分离。

李兰娟院士婚姻真相分享:如果你有女儿一定告诉她这样选择爱情

延伸阅读:

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

01

孩子不想学就不学

那还要家长做什么

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中,不少孩子都变得懒散了。

我们发现,孩子上网课没以前专心了,做作业也没以前用心了,每天只想赶快去玩。

停课不停学,假期虽然延长,孩子却不能完全不学习。

有些家长却纵容孩子不听课,不做作业,趁还有时间多玩几天。

各位家长,请别打着“爱与自由”的幌子,却在最该教育孩子的时候“偷懒”。

北大教育专家提醒,若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终将变成悲剧。

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是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却很少想过:

正是自己的宽容,纵容了孩子的不求上进。

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父母一定要懂事。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要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甚至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这是父母之责任所在,更是为了孩子的一生打算。

给孩子建立起自觉性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父母长期的陪伴、指导及约束。

02

快乐教育不是放纵教育

现在努力将来才有选择

很多父母都误会了快乐教育,然而放任式的顺其自然,只会让孩子不听课,不做作业,成绩垫底,在学校闯祸……

真正的快乐教育应该寓教于乐,以一种更适合孩子天性的方式鼓励孩子学习,并让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

曾经有一个妈妈让儿子学拉小提琴,孩子嫌累想放弃,妈妈依然严格要求,一直鼓励。

终于,孩子坚持下来了,不仅拉得越来越好,还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当他知道自己拿了第一名时,笑得无比开心,之后更加用心地学习。

这,才是快乐教育。

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如果家长不约束、管教孩子,孩子就没有足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只会越学越坏。

有时候,孩子小时候过得没一点压力,长大了未必对父母心存感激。

学习的“苦”,规则的约束,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学着去承受的。

真正的快乐教育并不意味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管教。对于孩子,该有的规矩要有,该有的能力要练。

03

千万别在孩子身上偷懒

那会变成你最深的遗憾

总是听到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养了。

“我要赚钱养活一家子,哪有那么多时间管孩子?”

宁愿花好几百给孩子买辅导书,可没有你的辅导,孩子也不会看;

宁愿花好几千给孩子报补习班,可没有你的督促,孩子也不会学。

好孩子是管出来,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

你每一次缺席孩子的教育,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不要等到孩子的教育失败了,才幡然醒悟: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对于童年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万能的,是最值得信任的,这就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

等到孩子独立了,有主见了,就会和父母渐行渐远,你再想教育孩子也没有用了。

读过这样一首小诗: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我会先建立自尊,再决定盖房子。

我会多用手指来画图,少用手指来指。

我会少教训多沟通。

我会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会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

别让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成为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04

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这个世界会让他更苦

教育家卢梭说过: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BBC有一则叫做《富哥哥穷弟弟》的纪录片,两兄弟在同样的家庭长大,哥哥成了名流政客,弟弟却成了流浪汉。

原来,哥哥从小就自力更生,弟弟却被父母娇生惯养,长大后什么都不会做,也什么都做不好。

习惯了被呵护的孩子,不知道人世间多的是风雨。

习惯了安逸的孩子,在舒适区里懒散成性,没有一点能力。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更苦。

当父母为孩子挡住了一切风雨,孩子就成了温室里的花朵,鱼缸里的观赏鱼。

家庭,本应该是激发孩子潜能的源泉。

我们欣慰地看到,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学会了下厨,学会了做家务,学会了孝顺父母,学会了沉下心来学习……

人生没有温室,越早让孩子知道做人的道理,学会自己独立地生活,蠢材是最高级的关爱。

05

你若不狠心逼孩子一把

永远不知道孩子有多优秀

没有无缘无故的差孩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学生。

每个孩子的起点和天赋大多一样,影响他们成长速度快慢的,是父母。

董卿自3岁起,就一直接受父亲的严格教育,不仅要早起锻炼,还要每天背成语、抄古诗、读名著。

每次父亲在饭桌上批评她时,她总是食不知味,一边哭一边吃饭。

可多年后,当董卿成了央视最为人熟知的主持人后,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我现在再回想,觉得他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对。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狠心逼孩子一把。

这个社会并不公平,优胜劣汰更是生存的法则。没有谁的幸运可以凭空而来,只有足够努力,才能足够幸运。

在孩子放弃之前,家长都要适当逼孩子一把。因为不逼孩子一把,他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一个优秀的孩子,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更离不开父母的教诲。

与其说逼孩子一把,倒不如当做是磨炼孩子一把,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努力,才能铺就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道。

06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人民日报》曾刊文,告诫各位家长: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父母,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和学习的榜样。

俞敏洪说过,如果把家庭比作一台复印机,那么父母就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

复印件的成品如何,取决于原件的质量。

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对孩子的影响也越大。

你的一言一行、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行、阅读的兴趣、坚强的意志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改变着孩子的人生。

一个好习惯形成,只需要21天。

一个孩子的蜕变,只需要一个月。

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孩子未来能走多远,没有人知道,但父母的教育格局,决定了孩子将来的高度。

07

再好的学校也比不上给力的家庭

再好的老师也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我们亲自把孩子生下来,却从来不把孩子当亲生的来养。”

正所谓生的容易,养的难;养的容易,教的难。

多少父母拼尽全力,想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学校,交给最好的老师,接受最好的教育。

却不知道,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首先要爱上学习。

放下手机,拿起书本,热爱学习,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想让孩子好好做人,自己首先要率先垂范。

除了知识以外,孩子学到的绝大多数东西都来源于家庭与父母,包括正确的习惯、良好的品行、积极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安全感和幸福感等等。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孩子教育的成功,是父母事业上最大的成功。

父亲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母亲决定了孩子的人性温度,家庭决定了孩子的品格教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