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改變了奴隸制從而進入了封建制?

日出東方問答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解體和封建制形成時期,也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前後約550年,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奴隸社會也向封建社會過渡.這一時期的歷史,以公元前475年為界,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春秋是大國爭霸的時期,前期齊、晉、楚、秦互相爭霸,後期吳、越崛起.到戰國初年,逐漸形成七雄並立的局面,中小諸侯漸被兼併.最後秦滅六國,完成了統一的事業.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是促進社會變革的基本因素.由於鐵器和牛耕的推廣使用,井田制逐漸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隨之出現.新興地主階級逐步代替了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我國封建社會逐漸形成.

然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朝。定都咸陽。並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一舉為王


在政治上有個詞彙叫“改良”,通過一些方法進行改善使之更合適,古代中國的一切變法、改革、新政等,都稱為改良,甚至改朝換代,也是在原有的社會制度下通過“暴動”達到目的,但它依然是原有政權的翻版,也叫改良。人類歷史上,社會制度和結構發生變革非常困難,你要去變革他,必然觸動現有階級的既得利益,這些人統治著社會,擁有強大的人力物力,所以想改變他,只能通過革命。

封建制。

革命,就是通過暴力的手段,推翻現有的階級制度,建立新的社會構型的行為,人類文明進程上,革命的例子非常少,英法等歐洲各國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算一個,美國獨立戰爭,確定了三權分立的共和政體,也算一個,中國有三例,一是武王克商,周武王通過戰爭推翻商的內外服制度,步入了封建制度,二是秦滅六國,由封建制轉為中央集權制,也就是君主專制,三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由君主專制變成了共和制度。

武王伐紂戰爭圖。

武王克商,也叫武王伐紂,《尚書》、《史記》均有記載,周人首領姬發在征服周邊各國後於公元前1046年率兵討伐商王帝辛,也就是商紂王,牧野決戰,周人以少勝多,商紂王兵敗自焚,商朝滅亡,公元前1045年,姬發建立周王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姬發死後,諡號“武王”,史稱周武王,武王克商推翻了商的內外服制度,也就是氏族部落邦聯制下的奴隸社會,建立諸侯分封的封建制,所以問題誰改變了奴隸制進入封建制,答案是周武王,通過革命“武王克商”,推翻商建立周。

周武王畫像。

有人說奴隸社會步入封建會是三家分晉才形成的,也就是春秋步入戰國時期,給也的理由也是一大堆,什麼井田制廢除,初稅畝,百家爭鳴,各國變法等,其實,所有的這些仍是前面所說的“改良”,都是在現有封建制的基礎下進行改善,有人說從奴隸的消亡開始算,其實奴隸現象古代一直沒消亡,直到清朝仍有殉葬、賤民,所以如此從制度的轉變,那就是封建制度的建立,也就是周武王時期。


圖文繪歷史


中華民族的奴隸制轉向封建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完成的,具體明確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歷史上沒有註明,真相也在歷史長河中隱藏了。但是個人認為,人類歷史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源於經濟基礎,而經濟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土地所有制性質的。

綜上,本人認為:奴隸制轉向封建制的標誌性人和事應該從井田制變為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事件上找尋。井田制是奴隸制下的國家土地所有制,所有土地都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統一分配和計劃生產,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很多人以為是封建社會的事,其實是奴隸社會的事。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土地歸私人所有,地主階級之間共同搭建封建社會統治階層。

井田制的瓦解就是改變奴隸制從而進入封建制的標誌,但這個時間跨度很長,它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一直持續到戰國。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來就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所以,我們只選標誌最明顯的影響力最大的事件,那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是他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給予了全面肯定。



泊東


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不是一下子改變,而是一個過程,封建的租佃制最早在春秋時的魯國開始,春秋時候就開始擁有了封建社會的東西,而大量奴隸社會的東西如殉葬,甚至還保留到魏晉南北朝,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只是存在一個漫長的過渡.

我們界定社會制度的標準是生產關係。

奴隸制社會,奴隸主佔有全部生產資料和奴隸本身。而奴隸不佔有生產資料,沒有私有財產和人身自由。奴隸為奴隸主勞動沒有報酬,奴隸主只向奴隸提供最低生活資料保證努力生存。

奴隸制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提升國力和軍事實力,紛紛進行改革。各國陸續承認土地私有,這個時候,地主階級崛起。中國社會制度隨之改變進入封建地主社會。



鯤是條大魚




漁樵之人W


我們界定社會制度的標準是生產關係。

奴隸制社會,奴隸主佔有全部生產資料和奴隸本身。而奴隸不佔有生產資料,沒有私有財產和人身自由。奴隸為奴隸主勞動沒有報酬,奴隸主只向奴隸提供最低生活資料保證努力生存。

奴隸制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提升國力和軍事實力,紛紛進行改革。各國陸續承認土地私有,這個時候,地主階級崛起。中國社會制度隨之改變進入封建地主社會。

你提到的奴僕實際上也是一種奴隸,但它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奴隸。因為他們的勞動是有償的。而且從周代開始,國家就在不斷的弱化這種主僕間的人身依附關係。從宋代開始在法律上禁絕了私屬奴隸,也不允許將良民賣為奴隸。

也有學者認為,中國從來沒有存在過真正意義上的奴隸制。因為中國早早進入了農耕社會,這樣社會勞動主體就是自耕農和自由手工業者,奴隸在中國社會從來沒有大範圍使用過。

我比較同意後者的看法,中國社會沒有出現過西方的奴隸制度。


靜聽美文


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一個過程,需要很多因素潛移默化,不是某個人一己之力所能決定的。

很多人覺得美國廢除奴隸制是由林肯完成的。其實這不準確,林肯確實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但遠談不上決定性。附帶說一下,林肯當年宣佈解放的是南方叛亂諸州的奴隸,沒有參加南部邦聯的州不在解放之列。

關鍵是當時渴求勞動力的資本主義工業生產需要這數百萬黑人進入市場,生產力發展不能容忍種植園經濟畸形發展。林肯無非恰逢其會,是歷史選擇了他,而非他創造了歷史。

近代黑奴制度還在南美洲一些國家,如巴西,維持了相當長時間,甚至到19世紀末。一種制度存亡自有歷史規律,不能簡單化概念化。

近代如此,古代亦然。

所謂奴隸制,不是存在奴隸或者允許使用奴隸的社會——哪怕到現代社會奴隸也沒有完全禁絕。真正意義的奴隸制是以奴隸勞動為主要生產方式的社會制度,一般認為這是古代的落後制度。

但是,正所謂“存在即合理”,奴隸制不是沒有積極意義。

首先,奴隸社會相對原始社會是一種進步。這不僅表現在統治階級生活文明程度提高,奴隸產生本身就代表了一種低級人道主義。原始部落戰爭非常殘忍,戰俘往往會被虐殺,甚至被吃掉,作為奴隸雖然生活艱難,終歸有機會苟活一時。

眾所周知,奴隸是沒有人身自由的,他們的生產成果也與自己無關,於是奴隸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生產積極性,不能跟擁有小產業的自耕農相比。從經濟規律看,沒有效率的生產方式難以持久,奴隸制度為什麼能夠長期存在呢?

奴隸生產雖然效率低下,但也有自己的優勢,就是規模化效應。真正廣泛使用奴隸生產的地方,大多為經濟作物種植園,這裡生產規模大,經常要通過二次加工提高產出附加值,因此需要精細分工。而自由的小生產者是分散存在的,既沒有經濟實力籌備足夠生產資料,也無法組織足夠勞動力進行社會化生產。

古代奴隸制度其實是受原始工商資本驅動的,並不滿足於佔領本國市場,更要對外傾銷獲取高額利潤,這就使得生產嚴重受外部市場制約。我們知道,市場從來不是完全理性的,古代原始國際市場更加脆弱,於是奴隸生產也有很大不確定性。而原始資本更容易沉迷短期利潤,存在盲目擴大生產的衝動,因此需要更多奴隸,於是就驅使國家機器發動戰爭,開拓新市場掠奪戰俘。羅馬帝國就是這樣從亞平寧半島的一介蕞爾小邦,擴張到整個環地中海地區。

但是軍事擴張有其極限,古典交通條件制約著對外戰爭,原始資本擴張模式無法長期維持。當羅馬帝國版圖基本穩定,奴隸制種植園也走向衰敗,因為工商奴隸主們很難再取得大量奴隸來擴大再生產,國家機器也無力為他們開拓新市場並保障交易秩序。

隨著商業資本退潮,帝國軍事投放能力下降,對邊緣地區的控制也在削弱。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逐漸陷入分崩離析,在不斷蠻族入侵中,歐洲破碎成一個個狹小領地,原始統一市場破壞殆盡,沒有鉅額貿易利潤,種植園經濟在無法維持,工商奴隸主階級也走向末日。

封建農奴莊園經濟逐漸在西歐確立起來。

從生產力發展角度看,個體經濟相對規模化社會生產是一種倒退。但是“進步”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說的是西歐社會發展,跟東亞社會尤其是古典中國社會不是一回事。

古代中國奴婢制度源遠流長,但可考歷史階段從來沒有過大規模奴隸生產!也就是說,從來沒實行過歐洲意義的典型奴隸制!類似於西歐貴族騎士制度的中國的“封建”,盛行於上古時期,在先秦晚期就基本瓦解。中國租佃+自耕農經濟相對歐洲莊園更加碎片化原子化,也不適合用封建社會來概括。

歷史是非常複雜的,不是教科書式的簡單線條,我們學過社會發展史其實是僵化的蘇俄教條,不見得合乎馬老爺子本意。

本文參考網友銀翼要塞重裝步兵論述,在此表示表示感謝。


真正鱷魚不哭


努力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轉變,他不是某一個人導致的,而且一個時代在改變。

整個戰國時代都是一個奴隸制向封建制度轉變的一個過程,也標誌著土地私有制,能夠自由買賣。是地主階級向舊貴族階級的一次爭鬥,也是戰國中各個國家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組成。

一、最初的轉變。

在我國最先進行土地私有制的是魯國,是魯國的初稅畝

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也是因為當時社會鐵製工具的使用和普及,以及大量使用牛耕經營開墾荒地。

雖然這樣使得農業進入一個發展期,但是相對的土地的整多,反而導致國家稅收上不去。

原因是很多土地開墾之後,都隱瞞在私人手中,並沒有進行國家上報。

在實行“初稅畝”變革之前,私田是不用上稅的。

也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魯國率先開始了變革,不僅增加了稅收,還促進了一個新興階級—地主階級的出現。

二、奴隸制向封建制社會轉變的高潮

三家分晉使得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達到了頂峰,晉國一分為三,成為韓、趙、魏三國。

而三國的成立,也是地主階級和舊貴族階級鬥爭的升級。

魏文侯繼位後,魏國在戰國七雄中率先完成了變革。因此在戰國初期,魏國國力強橫,有七國霸主的勢頭。

三家分晉和魏國的強盛,徹底掀起了一場大變革,整個戰國時代也慢慢由奴隸制向封建制度轉變。

只是這些國家的變革都不徹底,真正完成這這一變革的,還是商鞅入秦,最後秦朝一統六國。

三、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可以是說最徹底的一次變法,秦國相對於其餘國家變革相對較晚。甚至比著最早的魯國晚了186年,這也使得秦國在戰國之前經濟發展落後於其餘國家。

不過商鞅由魏入秦之後,進過二十年的徹底變法,改變了這一局勢。

雖然其後商鞅也因為變法觸動了舊貴族階級,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結局。但是商鞅變法為秦國一統六國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是不了磨滅的事實。

商鞅去世後,秦國也一直執行商鞅的變法。最終秦一統六國,也徹底結束了奴隸制,轉變成了封建社會。


史山泛舟


只說中國。

夏商西周時期,國家土地是公有的,西周分封制也是一樣。

國家主體居民分自由民與奴隸兩大部分。自由民頂尖的就是大大小小奴隸主。稱為國民的普通自由民,是如軍人,低級官員,貴族旁支,大商人等。

這個時期就是井田制:

什麼叫井田制?

看清楚沒有?

國家授予貴族官員以土地,土地上的依附者和建築物都是奴隸主的,外面八塊田屬於奴隸主,中間最好的那塊田也就是九分之一的產出屬於國家,所出必須全部無償上繳,此外沒有其他的稅金。

這個政策當然會造成奴隸反抗。伴隨社會發展,某些奴隸主改變方法,允許以前沒有獨立財產權和人身自由的奴隸,租自己的土地耕種,繳納收成的若干比率作為租金,如此則形成了新的生產關係——租佃。奴隸成為佃戶,具備獨立財產權和相對人身自由,生產熱情得到釋放。奴隸主轉成地主,收入均是大為增加。

前594年,魯國發布初稅畝政策,規定不論私田公田都按實際田畝徵稅,就是說,除以前公田的九分之一外,其餘八塊私田也要繳納百分之十的稅金。作為交換,國家承認耕者土地為私有,允許自由買賣抵押。這是奴隸制逐步瓦解的開始。

奴隸制崩潰的原因:

1、諸侯因軍備造成財政危機,為了向私田收稅,只能承認土地私有。

2、生產力發展,牛耕普及,農具發展造成奴隸主對公田普遍不感興趣。雖然公田土地最好最肥,但奴隸主和奴隸都不願進行認真耕種,畢竟全部產出歸國家所有。

3、奴隸的武裝反抗,消極怠工,讓奴隸主被迫改變剝削方式。


四川達州


所謂奴隸制就是指奴隸主擁有奴隸的制度。奴隸為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奴隸主對其握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可隨意奴役、買賣和殺害。奴隸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利。

而封建制則是一種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宗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其基本形式是封建等級制和莊園制。農民(或農奴)耕種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絕大部分產品交納給封建主。農民較奴隸而言,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對農民的剝削與奴隸主相比,是較輕的。

簡單來說,從大禹建立夏朝開始,我國社會從禪讓制變為世襲制,原始社會開始被私有制社會所取代,很多在戰爭中失敗的人變為奴隸,因此夏朝算是奴隸制王朝,而後夏桀亡國,商湯建國延續了這一制度。一直到商紂王,荒淫暴虐,導致武王罰紂,紂王集結70萬大軍抵抗,但是70萬大軍中有很多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奴隸,戰爭結果武王5萬對紂王70萬,紂王軍奴隸集體倒戈,紂王只能自焚在鹿臺。

武王滅商後,建立周王朝,定都鎬京,追封父親姬昌為文王,並分封諸侯。但是由於過度的辛勞,武王在滅商後的第二年就病倒了。當時,天下尚未安寧,周室大臣們都擔心姬發的逝世將會帶來動亂。姬發的病情曾一度稍有好轉,但很快又惡化了。彌留之際他擔心自己的兒子姬誦年紀尚幼,缺乏政治經驗,不足以擔起管理天下的重任,便把輔政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了叔旦。 不久駕崩,諡號“武王”。叔旦就是後來的周公。武王去世後,周公旦輔政,周公在充分吸取了商紂亡國的教訓後,繼承損益前代制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實行以周王室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的封建制度;“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的宗法制度;在經濟上分公田、私田,使民不失耕的井田制度等;形成了系統而完整的管理體系。

自此,西周的社會制度已具封建社會之形,因此我認為周公已經改變了奴隸制。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另外,按歷史教材所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自稱始皇帝,立法度,建立郡縣制,實行君主專制體制,中國從此開始進入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因此秦始皇改變了奴隸制從而進入了封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