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意大利:待業中的導遊,他們還好嗎?

新冠疫情在意大利爆發後,各地封鎖嚴重打擊了經濟。根據意大利商業聯合會的估計,未來三月,疫情導致的旅遊業的損失將達70億歐元。

對於一些依靠旅遊產業帶動經濟的城市而言,目前的情況已經讓人崩潰。3月11日,南部旅遊名城巴里市市長安東尼奧·迪卡羅在現場直播的採訪中數次哽咽,他去是市中心視察店鋪是否按規定關門,邊走邊說:“這些年來,我們做出了許多犧牲,才能使城市得以生機勃勃,吸引了這麼多遊客……但我們相信,我們必須有信心,我們將會成功”。

疫情下的意大利:待业中的导游,他们还好吗?

巴里市市長安東尼奧·迪卡羅在採訪中哽咽 意大利《共和報》視頻截圖

無疑,導遊是旅遊產業中最受打擊的群體之一。根據3月10日意大利媒體agensir的報道,據統計,目前至少有2萬名具有職業資質的導遊,他們也是納稅人,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自僱人士。他們處於自負盈虧,沒有統一的社會保障的狀態,旅遊業的癱瘓直接讓他們也陷入了困境。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找到兩位導遊,聽聽他們從寒冬以來,各自在羅馬、米蘭的遭遇和此時的感想感言。

“60後”資深前輩傅瀞:失去了50個團的我,去跑龍套當了臨時演員

來自寶島臺灣的傅瀞自1987年大學畢業後就從事國際出境遊領隊工作,2002年,她和閨蜜到歐洲旅遊,遇到了現在的另一半,一年後隨意大利丈夫定居羅馬。2006年,女兒出生,她決定專心在羅馬當地陪和導遊,通過公司、網絡等接洽業務。

疫情下的意大利:待业中的导游,他们还好吗?

為遊客熱情講解中的傅瀞 傅瀞 圖

作為業界資深前輩,傅瀞見證了中國出境遊的發展。比如遊客人數的增長,1998年出境遊剛開始,她接待的都是官方訪問團。轉折點是2008年,組團旅遊的客人開始出現,隨後遊客數量逐年增長。

2017年前,遊客高峰是寒暑假、春節假、十一黃金週,用她的話說,那時導遊們的狀態是忙到“腳丫子朝天”,人還是不夠。2019年開始,傳統的淡旺季概念已經被旅行社的營銷所打破,她告訴記者,“促銷價就意味著旺季”。另外,她觀察到客群的變化,“夕陽紅”老人團數量已經超過了寒暑假家庭、教師出境遊。

她說自己是經歷過2003年“非典”蕭條的“老人”,面對這次打擊,內心還是從容不迫的。1月底,意大利航空公司暫停了中國航線,她原本二、三月預定好的50多個團的導覽工作取消了40個。2月中意大利北部疫情快速蔓延,剩下的10幾個團很快一個都不剩了。“好慘是不是?” 面對傅瀞的問題,記者沉默了。“你知道比我們更慘的是誰嗎?是小偷!”,她說完和記者一起哈哈大笑。

疫情下的意大利:待业中的导游,他们还好吗?

2月2日 戴著口罩在羅馬競技場門口的亞洲遊客 Faba Frustaci 圖

因為樂觀,所以積極。她知道哪怕疫情過去,旅業復甦也得再等一陣,至少半年的“坐吃山空”,所以她得謀謀出路。

她看到一箇中國電影劇組招募通告。劇組回不去,只能在當地拍殺青戲,得把羅馬拍成中國城市的樣子,需要很多路人。於是,她和老朋友們就去“跑龍套”,她得意地說,“我接了個平常都輪不到我這老人家的活,算是‘事業第二春’!”

隨著意大利確診人數不斷攀高,她也仔細審視了當地一路抗疫以來的情況。

“我們中國人已經有了一套封城隔離感染的經驗在先,意大利也自知是旅遊大國,肯定逃不過。1月底其實就開始注意防範和準備了,一直關注著中國的應對方法,存著敬畏、不驚的生活方式學會勤洗手、戴口罩,不與人近距離接觸”,她懇切地說,“但說真的,意大利人有積極配合的,也有完全不在乎的”。

3月8日,意大利北部14個城市宣佈封鎖是一個強信號,讓很多人清醒了。她記得從那天開始,家附近的超市開始有人流管制,挑選蔬果一律得戴手套,排隊結賬時有人盯著拿尺,確保彼此距離必須超過一公尺。

疫情下的意大利:待业中的导游,他们还好吗?

意大利超市門口張貼安全告知 namnewsnetwork 圖

羅馬“封城”後,她和女兒上了一次街,發現羅馬地鐵站空蕩蕩的,競技場出現警察管制,市中心街上仍有很多人沒有戴口罩。母女還逛了一下藥店,口罩已售罄,消毒水尚有庫存,但售價翻倍。

對於現狀,她感慨:“意大利,自求多福吧!”

疫情下的意大利:待业中的导游,他们还好吗?

在家學習 傅瀞 圖

傅瀞計劃之後乖乖呆在家裡,繼續精進業務。採訪中,她說的最多的就是“健康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質樸有力,還是一句很適合用來鼓勵彷徨、迷茫、失落的後輩的話。

“90後”創業新人杉子:之前是我們給國內捐物資,現在輪到我囤口罩了

來自遼寧鐵嶺的杉子,性格爽朗,做事麻利,幹了幾年導遊後,1年前和朋友在米蘭開了個地接社,主要接待商務和自由行的遊客,多為定製主題遊。“10個人左右的小公司,所以我算是老闆,但也是員工”,他開誠佈公地講。

米蘭是時尚之都,每年都會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展會,例如時裝週,國際傢俱展覽會等,他遇到了越來越多對目的地的歷史文化、人文特色感興趣的客人。“我發現很多人已經告別了簡單的‘打卡’,會更多合理安排時間,不再盲目購物,中國人對旅行的品質越來越講究”,杉子說,“業內也普遍發現,中國遊客的整體素質越來越高,原來我也遇到過不聽講解,喜歡大聲喧譁的客人,但現在更多人都願意瞭解景點的歷史和風土人情”。

疫情下的意大利:待业中的导游,他们还好吗?

在米蘭創業的杉子(左二) 杉子 圖

通常情況下,每年4月到10月是他最忙的時候,但2020年的開局,已經讓他不知道旺季會到何時再來。這位創業新人正面臨一場殘酷的考驗。

他告訴記者2個數字。“2成”和“22%”。

前者是他們公司今年春節檔成行的訂單數比例。他記得大約從1月20日起,就開始接到退訂和延遲旅行的通知。“網絡語說的‘涼涼’,大概是就是我那時彙總訂單時的心情”,杉子的語氣仍很無奈。因為經營公司,他還要面對22%的增值稅,這一心頭難事讓他沉默了許久。

疫情下的意大利:待业中的导游,他们还好吗?

春節時候給國內捐物資 杉子 圖

“當地的旅遊協會有召集大家做點什麼事嗎?”記者問,“哦!對!我們春節時候給國內寄了點物資!”,杉子聲音一下子高了些。當地的旅遊協會為國內籌集了幾批醫用口罩,還有一部分護目鏡和防護服,主要送往當時疫情第二嚴重的溫州地區,他們公司捐了3箱的醫用口罩。

疫情下的意大利:待业中的导游,他们还好吗?

意大利疫情爆發前後的米蘭大教堂 杉子 圖

他給記者發了米蘭大教堂在疫情爆發前後的對比圖,原本熙熙攘攘的大教堂廣場現在的遊客也寥寥無幾。

“誰會想到,如今我在這裡囤糧囤口罩”,杉子嘆了口氣,說:“我們當地很多導遊都選擇在家。我給同事做些線上培訓。什麼事都趕不上變化,我能做的就是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儘量不與外界產生任何接觸,等待疫情過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