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高三複習攻略,高考黨必看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高三複習攻略,高考黨必看

高三複習攻略,高考黨必看!

高三的複習,知識覆蓋面相對較廣,難度較大,複習計劃、計劃執行、考試、總結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凡事先要謀大勢布全局,有了致勝的局勢,便有了90%的勝算。高三複習更是如此,因此更需要考生在複習階段作出合理謀劃,以使複習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高考像“下棋”,善考要講“謀勢”

在高三複習過程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位即將奔赴考場的考生都會信心滿滿,都會有一個自己的目標院校。但是高考揭榜後,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同學志得意滿順利進入自己的心儀院校;而有的同學卻被大學拒之門外。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差別,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複習策略與方法的科學與否。

正所謂高考複習就像下棋,也有善考與不善考之分。善考的同學採取“謀勢”,能從高考的戰略全局上謀劃運籌自己優勢、潛力、弱勢三大類功課的複習

,胸中有“謀勢”,以總分取勝,力求使各科複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善考的同學“謀子”,或各科全面鋪開,毫無重點;或在某一門優勢科目上投入過多的時間精力,放棄差科弱科,致使差科更差、弱科更弱;或只顧一味埋頭攻弱補差,無暇與優勢科目,優勢科目的得分“大戶”地位搖搖欲墜;或陷於題海戰術中不能自拔……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三複習絕不是簡單的拼時間、拼精力漫無邊際地大量演題的過程,而是科學的、有計劃的複習過程。對於高三複習,科學合理的“謀勢”更是尤為關鍵。所謂“謀勢”即謀劃。具體到高三複習便是複習的策略、複習的計劃與目標,是從一種戰略的層面上來審視高三的複習。有句話說的好:學霸總是在精確地規劃,學渣總是在盲目地忙碌。先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複習策略,再輔之以風雨無阻的執行力,成功便是必然。

二、“謀勢”布好局,方能統攬全局

1.精確自我剖析,科學合理定位

精確自我剖析是高三階段複習前進行“謀勢”的必要前提。自我剖析即對自己的性格特點、各科成績水平等進行分析,作出客觀評價,進行自我定位,進而為制定複習謀略提供參考依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只有更深入充分的瞭解,才能有助於我們更進一步認識自己在複習過程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複習規劃也就變得輕而易舉。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我們複習規劃的多樣性,而在實際的複習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忽略掉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而使自己在複習過程中常常受周圍環境的左右,人云亦云。

一個在高中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晨讀,一般學校都會專門制定課程表,規定每天的晨讀安排。我們很多的同學也是本著遵守課程表的原則去執行。作為一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卻不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靈活安排自己的晨讀時間。在這裡,筆者並不是鼓勵大家去破壞正常的班級學習活動安排,而是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在晨讀時,在兼顧到我們的課程安排的同時,也要去結合一下我們的優勢科目與劣勢科目,從而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晨讀時間。

這就是在制定複習謀略之前需要進行自我剖析的原因和關鍵所在。

2.制定複習謀劃,達到事半功倍

自我剖析的目的在於認清自己在各科學習中的優勢與劣勢,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自己的優勢學科有哪些,哪些學科是非常有潛力再充分提高的,劣勢學科又是哪些,劣勢學科之所以會處於劣勢的原因又有哪些:是基礎掌握不紮實還是手高眼低,粗心大意等等。對於這些都要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這樣我們在制定複習規劃時才能真正的“接地氣”。

制定複習規劃的關鍵在於“佈局”。所謂佈局便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成績水平以及自我定位,制定出一個合理的複習計劃:如何在鞏固自己的優勢學科的基礎上去彌補劣勢學科;如何更大地發揮潛力學科的潛力等等。以此來合理的安排各科的學習時間,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強優,合理把握尺度

所謂的“強優”即強化優勢學科,使強科更強。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是比較紮實的,

掌握試題命題規律與做題規律便是強優的保障。對於此類的優勢學科,我們需要合理把握一個度,既不能採取完全放棄的策略,又不能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此類優勢學科之上。

4.補弱,找好根源下藥

所謂的“補弱”即彌補弱勢學科,使弱科不弱。在補弱之前,首先需要清楚弱科之所以弱的根源在哪裡?是基礎掌握不紮實,還是粗心大意,亦或是過度緊張等等。瞭解原因之後便可對症下藥:夯實基礎或是心理疏導等等。

在實際複習中,很多同學往往陷入一種誤區:將時間全部用在彌補弱勢學科之上,最終的結果便是弱勢學科沒有大的突破,而優勢學科也因此自損三千。這也是我們講究“謀勢”,講究複習戰略的原因所在,在一考定終身的制度下,高考總分最大化是我們“翻身”的關鍵所在,如何使我們的高考總分最大化?既要強科更強,更要弱科不弱。既不能因為抓強科而忽略弱科,又不能因為弱科而弱化強科。

三、“謀子”靠執行,提分才會有效

“謀子”即“謀勢”的繼續篇。即複習計劃的具體安排和執行,也就是學習方法。在此,想著重介紹一下如何研究命題規律與解題規律的問題,這是我們掌握做題技巧,輕鬆備考的利器。

命題規律即出題人在每年的高考命題中對於如何命題都有一定的“喜好”,考試大綱中的知識點太多太雜,如何把這些知識點有效串起,即要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又要兼顧到高考的“選拔性”特徵,將一部分優秀人才“篩選”出來。這就是命題人的智慧所在,也是我們研究命題規律的必要性所在。下面以英文中的閱讀理解題為例加以說明。

在高考英語考試中:得閱讀理解者得天下。由此可見英文閱讀理解的分值及重要性。在英文的閱讀理解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大量的陌生詞彙。這就是命題人為我們設置的“陷阱”。很多考生不清楚解題規律,常常會在閱讀理解中浪費大量時間將文章從頭到尾讀下來,遇到陌生詞彙再反覆思考,最終影響做題的速度與效率。真正會考試的人,不會太關心文章在講什麼,而關心命題人通過這篇文章提供了哪些問題。帶著問題去略讀文章,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準確率也不錯。

首先,看到一篇文章時,先不要急著去讀文章,而要先看文章後面的問題,將問題進行分類:如是屬於考察細節題目還是考察段落大意的題目,又或是考察文章主旨的題目。對於考察細節的題目就需要到相應的段落中找到相應的句子進行分析;對於考察段落大意的題目就回到文章中對相應的段落以及段落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對於考察文章主旨的題目,這種題目一般會放在最後,一般情況下,在我們做完其他題目的同時,對於文章大意也就有了深入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也是不難的。

其次,對於那些需要通讀文章之後才能解答的題目。我們就去有技巧的通讀文章。如何有技巧的去通讀文章:每一篇文章無非是由一個一個的段落組成的,每個段落又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句子構成。通讀文章無非就是分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係,以及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係。只要我們熟悉段落之間是如何銜接的,句子之間又是怎樣的一種關係(並列?遞進?轉折?),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文章消化吸收。這就需要我們在熟悉英語語法的基礎上,有效的過濾掉出現在文章的“贅語”。

對於其他科目的備考,同樣是有規律可循的。高三複習的關鍵在於找到命題人的“嗜好”,然後“對症下藥”,而切忌將自己陷入無窮無盡的題海中無法自拔。

高考是以總分最大化取勝。考生們在總複習時要處理好 “謀勢”與“謀子”關係。即對於優勢科目、潛力科目和弱勢科目之間的用功關係,要以“高考總分最大化”這一高考全局的戰略目標來協調好——“整體協調,運籌兼顧,保持優勢,抓潛攻弱,全面發展,總分取勝”。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高三複習攻略,高考黨必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