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周圍94,95年左右出生的人群中尤其女生患精神抑鬱症的特別多,這是怎麼回事?

謙謙信語


94年的我也有點抑鬱症,但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過去,大概已經有了七八年的時間了,從初中的時候就開始了,真是沒法想象,自己又患有自閉症,又患有抑鬱症,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麼時候,大概就是選擇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喜歡喜歡的人,多想些開心的事情,就好了吧,反正人也是會死的,把生死看淡了,也就那麼回事兒了,有時候覺得,活著挺沒勁兒的,但是想想父母的養育之恩未報,祖國的培養之情未還,不敢輕視自己的生命,可能我也沒那麼重要,但是我就是把這些看成了我活著的希望了,對於其他,於我來說,我並不在乎了,所以我永遠也不會陷在任何一段感情裡,也不會為誰而神傷不已,不會患得患失,不會深情,但也不至於冷漠,待人以禮,問心無愧就好,至於其他嘛,隨緣啦。


葡萄架下的鞦韆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諮詢實踐中,95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呈現出更多的抑鬱症發病率,甚至有扎堆發病,流行性發作的傾向。

我手頭還沒有流行病統計資料,但是從經驗層面做一點分析,為何25歲左右女性更容易罹患“抑鬱症”。

第一,25歲是青春期邁入成年早期的重要轉折階段

這個階段正是從家庭到社會、從校園到職場,角色轉換、心理變化劇烈的重要時期,每一個人都將承受更多的社會責任、面對更大的社會競爭壓力,尤其是初入職場的幾年時間中,社會適應程度直接關係到心理健康。

而95後這代年輕人相比之前的80後,70後,生活條件優越,養尊處優,心理承受力較弱,角色切換過程中,也更容易出現抑鬱症狀。


第二、社會多元化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

社會價值多元化的結果之一是,個體對與自身命運承擔了更大的壓力。過去的計劃經濟鐵飯碗,衣食無憂,旱澇有保,無需為明天的生計範疇。而當代社會,在金錢物質的刺激下,每一個個體都要自負盈虧,創業也好,職場也罷,不確定性增加,這種不確定性加劇了內心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感,與人攀比、虛榮等心理使上述焦慮感疊加,久而久之造成身心傷害。

另一方面,物質發達刺激了生活方式的放縱。熬夜、夜宵、電遊、酒吧、菸酒、蹦迪、通宵打牌,沉迷網絡等等,這些活動看似令人愉悅,實際是透支身體,刺激神經系統,夜夜笙歌掏空了身體,而身體的垮塌又間接影響到精神健康。


第三、抑鬱文化的泛濫的集體催眠

第一、第二個原因屬於老生常談,第三個原因則不受人重視,那就是這幾年關於抑鬱症的科普有些過熱了,人人皆知,但是一知半解,導致很多人對號入座,在催眠和強化的影響下,表現出抑鬱的症狀。

也就是說,抑鬱症本身就是一種保護機制,當一個人社會適應不良,人際關係出現問題、或者無力參與競爭時,最好的藉口就是:我是抑鬱症!

只要宣稱自己是抑鬱症,就能獲得社會同情,能夠得到父母的疼愛,進而產生一種被呵護的感覺,同時,因為“我有抑鬱症”,也為自己的失敗找到了開脫。而且,在她們看來,抑鬱症是一種很文藝的精神疾病,得了抑鬱症如同林黛玉一樣風雅。

這是一種退行性的防禦機制,類似於嬰幼兒時期通過裝病、詐病引起父母關注,道理是一樣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人僅僅是在表演,是假性抑鬱症——真正的抑鬱症是不會輕易表述自己的症狀的。



西雙版納的茶花


為什麼94、95年得抑鬱症的多?

emmmm,這個觀察很有意思,雖然沒有看到明確的數據統計,但是95前後的抑鬱症患者較多,這個結論倒是符合我個人的感覺。

至於原因嘛,有人追溯到這一代的父母是1965-1975年代生人,他們經歷了經濟大發展的時代,忙於工作,對孩子小時候的看護和照顧不足。這種說法貌似不能解釋為何專指向了94、95這兩年出生的人群。

還有人說因為94、95的人從小經歷了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等到自己長大開始走入社會了,發現很多事情慢了下來,與自己的期望值和兒時夢想相差太遠,失落感比較強。

其實社會環境這些影響一個代際人的因素,都無法解釋為了這兩年出生的孩子憂鬱症比較多。我觀察到星象上,94、95兩年天王星與海王星在摩羯座相會,這種相位171年才能形成一次,至於為什麼會對這兩年出生的人產生憂鬱症的影響,就只有靠星座領域的作者們來解讀了。

在無數星星的光芒下,世間的一切也不過是螞蟻的煩惱。如何扮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歡迎關注,每天帶您討論幾個心理學的小問題。

京城少年


李玫瑾說過,在兒童時期沒有經過充分的運動的孩子容易抑鬱。抑鬱跟很多因素有關,遺傳,外在壓力,家庭環境,性格等等。我是得過抑鬱症的,也自殺過,自己總結走出抑鬱兩個辦法最好。1.運動,比如長跑一些耐力類的運動;2.感受愛,家人的愛,朋友的愛,如果都沒有可以養寵物,感受愛,愛的無形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丁丁貓咪濛濛圈


階層固化,人情淡默。一潭死水,靜止不動。沉澱、變質、腐爛、汙染。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發現,無論自己是多麼的完美和優秀,不管自己付出多大的艱辛和努力,都已經被遠遠的甩在了起跑線上。差距太大,已經沒有了追趕的動力和意義。

這群涉事不深,心如白紙的年輕人,就如被人,當頭棒嚇,理想被現實擊的粉碎。被這當頭一棒打的措手不及,自抱自棄,萬念俱灰,心無鬥志。

心灰意冷的人,就沒有了動力來源。再加上,就業難,收入低,攀比心重,家庭期望值過高。等等客觀因素,將心理承受能力弱(特別是女孩)的精神支柱直接被壓垮了。家長的過高希望,才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就有了許多,窩居,啃老,巨嬰,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宅氏一族。


識途馬37


憂鬱症是個富貴病,有點象哮喘,西方國家逐年上升。中國也清晰地表現出這個趨勢。

這個很多孩子所處的環境有關包括,基本說雖然物質豐富,但是人際關係淡薄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1. 父母自身的壓力增大,生活節奏加快,孩子的生活規律穩定環境打破(父母就是憂鬱症,可以傳給孩子)

2. 孩子自己的環境,學習,學校,同學壓力增大

3. 離婚率的上升。心理疾病多發生在破碎不穩定家庭。

4. 衛星家庭的消逝,沒有親朋年長的人看孩子,所以送幼兒園早,新父母沒有有經驗的人幫助了。

5. 現代飲食營養的結構變化。

6. 物質水平的提高對孩子也未必都是好事。孩子覺得得到較容易,不會等,“滯後消費”的能力減低。

如何和有憂鬱症的親人生活, 這是我的建議(對任何人使用,但是孩子尤其要耐心,不能著急,有不能不管,家長的耐心至關重要):

1. 愛這個人, 如果親人再不愛,這個人完的更快了。

2. 忍耐,因為愛所以任何衝突都想他是病人,不要想他的討厭,對待他如病人,切忌,他其實是個病人,如果看腦波圖的話,憂鬱症人的腦都有問題。簡單說慢波多,不愛動,幹上一件事就不換了。愛上癮。左右腦不平衡等。如果是孩子有時也要推孩子(如學習,養成好習慣),但是要恰到好處,可以用引誘,分散注意的方法等。在他高興的時候說,不高興的時候不說。

3. 負責配合治療關心關懷,病人自己可能不意識不吃藥,要靠親人才能堅持為他做這些事

4. 想辦法讓他高興,為他尋找快樂,減少衝突,讓他的心情平緩,壞想法的開關漸漸消逝了,壞事就不會引起過激的負面反應。憂鬱症很多情況是周圍的人給的壓力。如果是親人有離不開。所以周圍的人的行為一定要改變。絕不能再呵斥譴責威脅嚇唬病人了。

5. 衷心為他祝福,堅信他會治癒,或奇蹟發生。你的信心十分重要。下定決心,不論多困難都不放棄。絕不因為魔鬼的誘惑而詛咒這個人,偶爾嘴裡生氣說些氣話,有時能讓人崩潰,但是對魔鬼說你會堅持,要救這個人,這個你愛的人,不會輕易讓魔鬼把他帶走。只要有你在,你就會是他的後盾,幫助他。你是他的圍牆,是他的駐防。為病人多祝福祈禱。建議誘導病人也做。他自身的防禦力提高。

6.另外建議藥物,心理,行為,高強度的體育鍛煉(建立興趣愛好和瑜伽等),腦療,靈魂(祝福祈禱冥想)多方位地幫助他。建議輕度的話暫緩吃高劑量的西藥(能不吃就不吃),該種藥可以讓腦子有依賴性,還能引起其它腦子問題,停不下來了,好了一種病得另一種病。建議中,草,花葯,溫和的增加快樂的藥,如5-htp, 中藥解鬱藥,高強度鍛鍊,高劑量omega3,6,9 (含高EDP等)堅持吃一段時間。對身體沒有什麼傷害。腦電磁療也管用。

7. 切記,這可能是一個長期的,要幾年的工作。這是對病人更是對親人的考驗。兩個人都要在困境中涅盤。所以作為親人,背起你的十字架,如耶穌為他愛的人去死一樣,為你愛的人做好長期艱苦工作的思想準備。你的病人已經是心懷憂鬱,恨,淒涼的心。你自己要保持愛,平和,苦中快樂的心,才能和他的負能量對抗。不然你也有可能被拉下水,變得憂鬱。


像孩子一樣謙卑


因為沒有趕上好掙錢的好時候,卻染上了高消費的壞習慣,心理落差太大。


我是牙牙221


精神抑鬱症那裡是你說患就患上的,抑鬱症是一種很嚴重的精神心理痴病,為了讓這類人能看到希望,國家從鼓勵到大環境的治療,下了不少功夫。說白點。抑鬱症就是精神病啊,跟大街邊走邊胡咧的傻佬僅一牆之隔啊。做人要努力強自己,千萬別弱得成為弱智


滇海無涯


大家好,我是曉愈解心。

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調查,人一生中出現抑鬱的可能性,男性為5%—12%,女性為10%—25%。並發現性別差異始於青春中期,貫穿於整個成年期。

從這項調查可以看出,女性比男性更易罹患抑鬱症,而且,似乎根源可以追溯到青春時,因為青春期心理波動巨大,內心衝突劇烈,容易使脆弱的神經出現問題,只是那時可能忙於學業,很多人以為是學業的壓力所致,而且它也會有個很長的潛伏期,只等生活再次令她們焦慮不安,精神疲憊,或者某個契機出現。

抑鬱症其實更應該屬於病理性的,而非心理性的,它是種精神障礙,需要藥物的治療。

但很多人不瞭解抑鬱症,以為只是心理上的抑鬱狀態,而抑鬱症的復發,它的症狀會更明顯,抑鬱持續的時間會延長,從而被人發現症狀。

而女生性格上的敏感,害羞,內向,多思等等,都會使她們更容易被抑鬱症找上。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題主滿意。


曉愈


90後的大量問題,要從其父母輩開始說起。

90後的父母,在青春期時主要受到改開大潮這一波歷史潮流的影響。改開中,外來思潮並未經過太多“是好是壞”的判斷和取捨,只是開放國門任其進入,來儘快的填充人們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導致了物慾與享樂的泛濫。而這整體導致了90後的父母輩們,整體更熱衷物質追求與享樂主義,開始輕視人與人之間精神連接的價值與珍貴意義。

而這一享樂主義的極端化結果,就開始由90後這一代來繼續承擔。

享受物慾是需要金錢的,極度的熱衷享受物質那就不可避免的極度追求金錢。

極度追求物質金錢又不可避免的導致人與人之前互相攀比虛榮。

攀比虛榮導致互相輕視歧視。

情感是人類結成社群以共同生活的堅固連接。而現在,這個連接被銷燬了,取而代之的共同價值觀,就是基於金錢享樂的物質主義。這使得人群間普遍喪失了建立真誠感情連接的能力與可能。

那麼,這個原子化,沙漠化,互相孤立化的肉慾荒原上,所能存在的,也只能是一群互相輕視嘲弄,互相猜忌懷疑,互相嫉妒懷恨的90後了。

是否被他人輕視/拒絕/否定,成了他們心中時不時會浮現出的負性思緒。

當然,好處也有,90後的父母輩們,接受的思潮差異性大,這使得90後整體在思想上,也體現了更多的演變和差異性,我們依舊會時不時遇到非常出眾的90後。

此外,計劃生育在此問題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90後獨生子女更多,而獨生子女由於長期獨自生活的特點,使得其客觀上更不擅長理解他人,進而無法構築穩固的,基於情感交流的人際關係。這自然也導致了其人際交往中,更容易自我孤立和猜忌懷疑他人的特點。

既然查知了原因,那麼如何調節和改變就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啦。若還想繼續深入討論交流,歡迎點贊,並亮出朋友你更精彩的評論^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