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我坚信》,底层女性“自我救赎”路上的三个认知穿越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再读一读《我坚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这本由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女性

奥普拉写的书,在瓣评分只有7.3分,甚至有人评价说,这只是一本鸡汤书。

我不这么看。有的人即使认识所有的字,却读不懂它的智慧;有的人以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新理论,就说它没有智慧。事实上,大道至简,奥普拉这本《我坚信》,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从社会顶层逆袭到世界之巅的心路历程,对每个人都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再读《我坚信》,底层女性“自我救赎”路上的三个认知穿越

1954年出生的奥普拉,今年66岁。她是美国第一位黑人亿万富翁,她是金球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也是《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曾有美国媒体呼吁她竞选美国总统,可见她在美国的影响力。有人说,即使不能成为美国总统,奥普拉也可以成为美国象征。

与巨大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普拉的命运是如此的坎坷。贫民窟里长大的女孩,9岁被性侵、14岁生孩子、酗酒、嗑药、滥交男友……彻彻底底的社会最底层。如此悲惨的命运也能逆袭,奥普拉成为了无数普通人的偶像。再读《我坚信》,我想从奥普拉在三个关键节点的认知升级,谈谈她逆袭人生的必然。

再读《我坚信》,底层女性“自我救赎”路上的三个认知穿越

1、 工作不是出于解决生存,而是热爱。

奥普拉在书里,分享了她找工作的经历。15岁时,她帮邻居照看孩子,每小时赚5角钱。她不但照看了孩子,还把帮忙收拾了主人和孩子的房间,希望能得到更多一点报酬。但是邻居从来没有多给她一分钱。奥普拉,果断的辞掉了这份工作,就像奥普拉说的:我要找我自己的努力会被欣赏的工作。

于是奥普拉找了第二份工作,在杂货店整理货品。这份比原来工资收入翻了三倍的工作,并没有让奥普拉满意,因为在这么上班,不允许跟顾客说话。每天在等待下班中度日的奥普拉,从来没有感觉如此的无聊,干了三天,她就辞职了。

17岁时,奥普拉去了电台工作,小小年纪她就决定:我无论我做什么工作,我想要的就是我刚在电台工作的那种感觉——“我爱死这个了,你们不给我钱我每天也会来,准时上班、高高兴兴的工作”的感觉

从奥普拉这三段找工作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

她不是固执地坚守传统意义的“吃苦耐劳”,而是更尊重内心的感受。“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不给钱都干。”这是很多人觉得奥普拉“煲鸡汤”的最大问题。的确,普通人很难做到这种魄力,没有靠山、没有背景,上有老下会有小,在“不热爱却收入稳定”和“热爱却前景未知”中做选择,99%的人会选择前者。可是,奥普拉在17岁,下定这个决心的时候,不也是没有任何靠山、没有任何背景吗?

再读《我坚信》,底层女性“自我救赎”路上的三个认知穿越

我们做不到,不代表没有可操作性。在奥普拉29岁,决定去芝加哥发展时,更像现在的我们。那时候她已经在地方台小有成就,而要去芝加哥的这个节目,却是一个濒临灭亡的节目。巴尔的摩电视台的总经理说:“你绝不不可能在芝加哥成功, 你正在走进一个雷区,这无异于职业自杀。”当时她也没有足够自信觉得自己能否成功,但是奥普拉还是拒绝了原公司的加薪、专车、新公寓,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个未知的全新的开始。而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改变奥普拉职业生涯最最重要的决定,芝加哥的这个濒临灭亡的节目,正是风靡了25年的《奥普拉脱口秀》的前身。

因为热爱,不给钱也可以;因为热爱,带着恐惧也要前行。

2、 感情不是得到爱,而是先爱自己。

越缺爱的人,越容易为情所困。与相对顺遂的职业生涯相比,奥普拉的感情生活要坎坷很多。二十几岁时,奥普拉处于一段建立在谎言和欺骗中的恋情,她像所有在爱中受苦的女人一样:祈求对方能够改变、能够爱她一点。

即使对方一再的贬低她,她也明白不能允许自己被这样对待。但是奥普拉还是又过了一年才真正结束了这段恋情。这一年她不停的希望、祈祷、等待、希望、祈祷、等待,也没有等到对方的改变。

她也终于明白:真正的爱不会让人伤痛。她修正了自己的爱情观:自己的价值不是建立在是否有个男人爱你。也不是等你成功了,就能得到别人的爱。爱和肯定,绝对不可能从自身以外的地方找到。

再读《我坚信》,底层女性“自我救赎”路上的三个认知穿越

如果人生真的有救世主,那这个救世主只能是自己。你只有先爱自己,才能传递出你这个人是“可爱、值得爱”的信号,别人也才能接收到你是可爱的、值得爱的信号,进而真正的爱上你。

所以,别再等待男人来拯救你;也别再等待丈夫说:我很感激你:也别再等待孩子告诉你你是个好妈妈。向内看,爱从自身开始,你才是自己最好的父母、姐妹、朋友和爱人。

我自己对这点也是深有体会。20几岁时,也是可怜巴巴等着男人来爱我的弱弱。男人爱我,我就幸福;男人不爱我,我就不幸福。多么可怜可恨:把幸福拱手予他人!让自己深陷痛苦,也让对方深感压力。当我把关注点从对方身上收回,开始真心实意的关爱自己时,我的幸福感增强了。对方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进而对方也开始重新认识你、爱你。

再读《我坚信》,底层女性“自我救赎”路上的三个认知穿越

3、 挫折不是被伤害,而是转机。

在奥普拉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的一位家庭成员把她14岁怀孕的事情,爆给了八卦小报。被亲人背叛,尤其是把她多年来讳莫如深的秘密公布与众,奥普拉觉得天都要塌了。她蜷缩在床上哭泣,不敢上街,不敢上班。

在害怕和恐惧中,当时已经名震全美的奥普拉,带着“14岁怀孕生子”的心理包袱,强打起精神去上班,她以为街上的每个人都会骂她。然而,没有一个人骂她,大家对她的态度丝毫没有改变。几十年来,她一直害怕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

这次重大挫折,是奥普拉心灵层面的一次转机。她坦言:我意识到秘密公之于众后,我被解放了。我开始修补在年轻时所受的重创。我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我内心一直在责备自己。

就像尼采说的:凡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都对挫折和痛苦持肯定态度。他们从不祈祷生命平安顺遂,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着挫折。普通人被挫折打倒;有所成就的人,把挫折转化。

再读《我坚信》,底层女性“自我救赎”路上的三个认知穿越

奥普拉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刘嘉玲。当年她被绑架时照片被媒体曝光,她深受打击,一度陷入抑郁。可是她还是站出来,和众多明星联名把媒体告上法庭。绑架和媒体的无底线曝光,让她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挣扎,但刘嘉玲却说:“磨难对生命是有帮助的,如今将我放在任何地方,我都可以生存下来。”

面对挫折、穿越痛苦的最好方式,就是面对。当你直面自己害怕的东西时,从最艰苦的挣扎中,就能生出最强大的力量。面对,就代表着接纳,无论多么不堪的过往、多么羞耻的标签,依然选择爱自己,这就是无坚不摧。

面对需要勇气,勇气不是说你一点都不害怕。奥普拉和刘嘉玲在面对挫折时,也会害怕,也会在床上哭的起不来。但是她们做到了虽然心里有恐惧、害怕被伤害,但还是愿意把心敞开、做对的事情。就像奥普拉在书中说的:“当你没什么可羞耻的,当你知道自己是谁,你就会坚持做自己,你就能站在智慧之光下。”

我们普通人,可能不会遇到像公众人物那么重大的挫折,可是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也是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奥普拉的经历我们让我们学到了,把挫折当成一种转机。生命中所有不舒服的经历,不是来伤害我,只是来提醒我:生活想让我从中学到什么?

再读《我坚信》,底层女性“自我救赎”路上的三个认知穿越

以上,就是再读《我坚信》的三点启发。

把“工作认知”从生存升级到热爱;把“感情认知”从被爱升级到自爱;把 “挫折认知”从被伤害升级到转机。随着奥普拉这三个认知的穿越,她也完成底层女性的“自我救赎”。就像奥普拉在《我坚信》最后的章节里说的:一个人的进化是一生的挖掘过程——深挖才能发现你最深的问题所在。有时你可能碰到岩石,如果你不去解决,岩石就会变成小丘,然后是大山。但只要我们哪怕是迈出一小步去面对它们,这些脚步最终就会变成自我实现之旅中的大跨越。

读到这里的小伙伴们,关于工作、感情和挫折,你愿意先升级自己的哪个认知呢?

本文作者:薄荷糖。100本书评:读书改变人生,因习作而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