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建立唐朝是不是很容易?

知乎子不语


不容易,相当不容易。

试问历史上哪一朝哪一代的开国皇帝是轻松建国的?。

那都是需要多少因素才能成就啊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缺少。


书香居


李渊建立唐朝是不是很容易倒不好说,但李渊的运气绝对出奇的好,建立唐朝的过程也很顺利。

李渊显赫的出生

他的父亲李昞为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在李渊七岁那年,父亲李昞就去世了,七岁的李渊就承袭父亲的唐国公的爵位。

公元581年,李渊15岁的那一年,姨夫杨坚篡夺了北周的皇位称帝,建立了隋朝。更重要的是,隋文帝杨坚非常喜欢聪明伶俐的李渊。李渊的人生就此开启开挂的模式。刚开始的时候,杨坚任命他为自己身边的禁卫武官,精心照管培养。等李渊年纪稍大,又将他外放锻炼,先后任谯州和陇州刺史。

隋炀帝杨广杀父篡位后,李渊的人生虽然遭遇了一定的挫折,但凭借李渊的谋略和智慧,一步一步化解了杨广对自己的猜忌,先后任岐州刺史、山西河东慰抚大使。

李渊良好的机遇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发生了一件事大事,看似与李渊无关,实在改变了李渊的命运。这一年,隋炀帝杨广以突厥始毕可汗不来朝贡为由,亲率大军前往北部边境巡视,意在震慑突厥,结果反被突厥十万大军围困在雁门,差点死在了雁门。从此,北方的突厥成为了杨广的心头之恨。

617年,杨广任命颇有谋略的李渊,任太原留守,成为这一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主要任务就是对付突厥。正是突厥的神助,才让李渊有晋阳这块风水宝地。山西四面环山,四周屏蔽,晋阳地处山西的中心,也三面环山,有险可守。同时山西正处在塞外漠北和中原腹地的中间位置,向南可以攻取洛阳,而后直下江南,一马平川;向西,渡过黄河直捣长安,便可占据关中大地,谋取天府之国的蜀地;即使无力南下,也可以占据山西,据险而守,休养生息、积畜力量,可以虎视中原。

李渊好友的相助

拥有的晋阳这块风水宝地,为起兵创造了条件。但是起兵造反还必须有钱有粮不可。运气好得出奇的李渊,想什么就有什么。晋阳有个晋阳宫,宫里有大量现存的粮食、布匹和铠甲。而且晋阳宫监裴寂,与李渊还是好朋友,好哥们,常常在一起喝酒。李渊在晋阳起兵时,裴寂将晋阳宫的全部家当:九万斛白米、五万匹布帛和四十万副铠甲,全部给了李渊,成为李渊创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关键时刻的多方神助

要起兵造反,首要的任务是兵源。作为晋阳留守的李渊,手中的兵力估计只有万余人,何况李渊的两个副手王威、高君雅,都是杨广的亲信,本来就是监视李渊的,这万余人还不一定听指挥。唯一办法就是招募。招募士兵需要理由也需要朝廷的同意。关键时刻,又有人神助。距离晋阳不远的马邑,校尉刘武周在关键的时间节点杀了太守王仁恭,举兵造反,占据了晋阳附近的汾阳宫。为了抵御刘武周,李渊募兵师出有名了。李渊很快就征集了三万余人。

手中有兵之后,下一个任务就是除掉身边杨广的亲信王威和高君雅。杀人是需要充分的理由,否则不能服众。恰好突厥又来神助,其骑兵进攻晋阳。于是,李渊暗中派人指控王威和高君雅勾结突厥,李渊当机立断,将二人杀掉。从此,起兵水到渠成。

三万人马,在群雄并立的隋末,力量实在是太小了。但只要运气好,就会有办法。李渊对北方的突厥一通忽悠许愿,突厥大张旗鼓地支持李渊以壮气威,同时还派兵和马匹协助李渊打战。同时,李渊又通过示弱,尊东部的李密,为盟主大哥,这位本家大哥李密,在东面的洛阳周边,与隋军的主力王世充及宇文化及的大军厮杀,充分保障了李渊的东部安全,让李渊的军队有机会从容地向西挺时,直取京都长安。

据守长安的是代王杨侑,本身就实力不是很强,还要分兵防范西凉李轨和西秦薛举。五个月后的十月四日,李渊大军进入长安。十五日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尊杨广为太上皇,自称唐王。

第二年的五月二十日,李渊在长安太极殿登基称帝,国号为“唐”,改元“武德”。从此,中原大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总体而言,李渊的“晋阳兵变”之路,以及攻占长安建立大唐和统一全国之路,是一条顺畅之路,但也是一条英勇顽强和全力拼搏之路!


晨风晓月趣历史


不容易!而且是相当的不容易!

一、造反的本钱

干什么都要有自己的本钱,造反也不例外!

本钱之一:显赫的家世。李渊的先祖李暠是西凉国的开国君王,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居太尉,封陇西郡公,死后追封唐国公,父李昞是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

本钱之二:牛B的李渊。七岁时,李渊父亲李昞去世,其袭封为唐国公。李渊长大后,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无论贵贱之人都得其欢心。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杨坚任命李渊为千牛备身(皇帝的禁卫武官)。由于李渊的亲姨妈是杨坚的独孤皇后,所以杨坚特别亲近器重李渊,累转谯(今安徽亳县)、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当时有个善于相面的人叫史世良,曾经说李渊骨法非常,将来必建立帝业(窃认为是瞎编的),并希望它能洁身自爱,保护自己。李渊听了之后非常自负。公元615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到达龙门时,遇上了母端儿农民起义,李渊领兵击败了起义军,收编万余人,实力大增。又击绛州贼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次年升为右骁卫将军。后又带兵大败突厥来犯之兵,威望如日中天。公元617年,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此后,李渊又奉命率兵征讨历山飞贼甄翟儿,与甄翟儿遭遇在河西郡(今山西汾阳)的雀鼠谷,李渊大获全胜。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渊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

二、造反的过程。

下定决心。据说,为坚定李渊造反的决心。一天晚上,时任晋阳令的刘文静、晋阳宫监的裴寂,请李渊喝酒,乘李渊喝醉酒之后,偷偷的选了几个晋阳宫的美女陪李渊过夜。李渊第二天醒后,大惊。裴寂乘机说:“宫女侍奉,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李渊 从此以后那是胆战心惊,坐立不安,有了造反的贼心了,但还是没有造反的贼胆。公元617年农历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据马邑而自称天子。农历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势下,李渊二子李世民说:“事情紧急,可以举事了。” (有人撰文说,此时李世民年少,不可能劝父造反。但史书上是这么说的。)其周围的心腹裴寂、许世绪、武士眜等也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

不怕牺牲。造反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很大。胜利了,欢歌笑语,坐北朝南,君临天下。失败了,身首分离,祸灭九族,遗臭万年。造反一定要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压力山大。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渊先发制人,指使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结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借此将二人囚禁。5月17日,恰巧数万突厥军队进攻晋阳,李渊立刻名正言顺地命人将两人推出斩首。6月,又遣李建成、李世民两个儿子率军攻杀拒命的西河郡丞高德儒。7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造反。

排除万难。造反后,留下儿子李元吉据守根据地太原。李渊与长子建成、次子世民挥师南下。据说,在起兵造反,进军长安的过程中,天公不作美,暴风下下不停,道路泥泞难行。士兵怨天怨地,军心乏力。又传闻突厥和刘武周进攻根据地太原,李渊有了退兵的打算。李世民哭着向李渊诉说利害关系,才坚定了李渊造反要造的底的决心。代王杨侑得知李渊造反后,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驻守霍邑(今山西霍县),另派屈突通率骁果数万驻守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以拒李渊。8月,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占领霍邑,打开了进军关中通道。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占临汾,克绛郡(治正平,今山西新绛),于十五日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屈突通率军数万屯守河东(郡治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准备阻止李渊军入关。时李渊军司马刘文静引突厥大将康鞘利率兵匹赶到,使李渊兵力大增。十八日,李渊军到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招抚关中农民军首领孙华。二十四日,命其先行渡过黄河,并派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柰率步骑兵六千渡河至梁山(今陕西韩城西北)扎营,以待大军。9月,屈突通派虎牙郎将桑显和率数千名士卒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起初进展顺利。但孙华、史大柰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隋军败回河东。初十,李渊率诸军包围河东。但河东城高险峻,加上屈突通又善于守城,使李渊军难以很快攻下。李渊只好留一部兵力继续围城,亲率主力于十二日渡河西进,威逼关中。

争取胜利。公元617年11月9日,李渊攻入长安。11月13日,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李渊权势熏天,权倾朝野,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5月,隋恭帝杨侑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李渊的成功的确是非常的不容易。本人写着容易,说着容易,我们看着容易,读着容易,但李渊的决心和付出是非常不容易的。造反中,胆战心惊、寝食难安、心有余悸、赴汤蹈火等一路伴着李渊。成功了是英雄,是王侯!失败了就是贼!而且死的还相当的难看!唉!我还是唱个歌结束这篇拙文吧!

数英雄论成败

古今谁能说明白

千秋功罪任评说

海雨天风独往来……


吴建彬626


没有一个朝代是能轻松建立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是一国呢?李渊建立唐朝有多难?现在我将进行进行仔细的分析!

隋朝末年,杨广三征高丽耗尽了整个国家的国力,整个隋帝国狼烟四起,民众苦不堪言!不仅有走投无路的人民占山为王,与隋朝为敌,也有贵族高官招兵买马,竞逐隋鹿!就这样,战火再次席卷了中原大地!

一 李渊的对手

当一头雄鹿患病无法快速奔跑的时候,周围饥饿的捕食者们一个个都将蓄势待发准备随时吃掉这头猎物!但是猎物只有一个,捕食者却太多了,只有打败其他竞争对手才能获得这份美食!想吃掉隋鹿的到底有多少呢?答案是:数不胜数!

叛乱可以说分两拨进行!第一拨是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这一年杨广准备二征高丽,由于第一次征讨高丽已经倾尽了全国之力,人民已经在破产和死亡的边缘徘徊了,此时再倾尽全国之力进攻高丽,无论如何人民无法再忍受了,于是许多人毅然而然的加入到了造反的行列!这一拨人的名单主要有:杨玄感,王薄,刘霸道,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孟让,格谦,孙宣雅等!这些叛军首领的实力参差不齐,部众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虽然叛乱人员多,但是在杨广看来,最担心的就是杨玄感这支反叛军,其他皆不足虑!因为杨玄感是真正的世家大族,有撬动他江山的能力,可惜不到两个月,杨玄感就被镇压了!镇压完以后,杨广气不过第二次征讨高丽的失败,又要第三次去征讨高丽!征讨高丽的结果最后只能算个平局,因为根本没有征服高丽,只是接受了请降,算是给杨广一个台阶下了!然后中原大地的反叛浪潮在这之后已经呈现燎原之势,无法阻挡,这次的反叛者们相对于第一批反叛的人,他们的号召力和能量更加巨大!主要有刘武周,梁师都,郭子和,薛举,李轨,萧铣!这批人本就是隋朝的精英,军事实力和政治资本都非常雄厚!

以上的这些人就是李渊的对手,可想而知,李渊创立大唐的路一定是荆棘满地!

二 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李渊

竞逐隋鹿的两拨名单都出来了,可是我们却没看到李渊?因为李渊知道隋朝虽然狼烟四起,人心离散,但是其根基还健在,远没到轰然倒塌的地步!第一个出头的椽子先烂,最重要的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要等!在后面说李渊举旗反叛之时,首先要了解李渊的身世和其反叛的准备工作!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当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柱国之下还有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上层社会为了让自己实力更加强大,通婚是最常用的方式,所以很自然而然的两家就成了亲戚!杨坚按照血脉关系来说是李渊的姑父,当隋文帝建立起隋朝之后,李渊大部分时间就是守卫太原!

当群雄逐鹿的时候,杨广肯定有怀疑过李渊是否会叛乱,因为李渊所在的太原,城高池深,兵强马壮,粮饷充沛!但是李渊头脑就是精明,平时生活中装的沉迷于酒色让杨广疏忽了对他的防范!

直到公园617年,李渊认为时机成熟了,于是毅然决然的举起了反叛的旗帜!同时参与到反叛的人中还有:长孙顺德,温大雅,殷开山,唐俭,裴寂等大唐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

三 李渊—直捣黄龙

李渊虽然举起了反旗,但是他不能说自己反,对外他必须说他的出兵是为了“匡扶帝室”

为了“匡扶帝室”李渊从太原出兵了!当李渊悄然入关中的时候,竟然发现百姓看他的眼神充满了爱戴,仿佛被当成了他们的救世主!李渊就这样一路势如破竹的进入了关中,此外,李渊的平阳公主在长安外围也是一顿攻城略地,所有这一切做完之后,李渊顺理成章的攻入了长安,控制了这个帝国中枢!

与此同时,王世充和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也是打的如火如荼!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王世充在和李密的争斗中,死伤大半!和王世充的首次交锋虽然赢了,但是瓦岗军内部的矛盾也显露了出来,瓦岗内部的权力结构不稳定,互相不服!尤其是之前退位给李密的翟让,就发动了一场政变,政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瓦岗内部也是人人自危了!后来王世充第二次和李密的瓦岗军交锋的时候,抓住了机会,将其大败,失败后的李密带着约两万人的军队投靠了李密。投靠李渊后,只得到了一个管理厨房的职务,让李密很不舒服,于是李密就想着法子从李渊眼皮底下留了出来,并和李渊对着干,可想而知此时的李密完全就是没资格和李渊扳手挽,最后免不了落的身死的下场!最后其手下单雄信,程知节,秦叔宝等人也都归到了王世充手下,王世充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江都这边,杨广依然自欺欺人,不相信外面大乱,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直到宇文化及带军队出现在他行宫的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迎来终结!杀了杨广后,宇文化及带着杨广十几万的近卫军出发了。可以与文化及碰到了窦建得,可以说如果不是李世民的存在,窦建得真的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因为窦建得体恤下属关爱民生!窦建得没费多少力便打败了宇文化及!

竞争者一一出局后,李唐王朝在中原河北一带主要的竞争对手就剩王世充和窦建德了!

  • 四 大唐建国

公元618年,称帝的时机成熟了,于是李渊正式登机!虽然是开国了的,中国大地上开国的太多了!ttujit流泪了一山不容二虎,何况这么多虎!

首先就是东都洛阳,那里是王世充统辖的地方!李世民攻打洛阳,窦建得肯定坐不住,因为唇亡齿寒,所以窦建得在等着两败俱伤的时候再来援助王世充。李渊也知道这仗只有派李世民前去,李世民不愧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虽然过程波澜壮阔,还差点丢了性命,但是还是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得!

有时候做事斩草除根还是很有必要的,窦建得虽然覆灭了,但是他的手下刘黑闼瞅准机会又开始和李唐皇朝过不去,虽然最终也被消灭,但是也耗费了大唐不少的精力人力!至此,最初的大唐就这样成立了!


静心明目


任何朝代的建立都不能用容易来形容,开国创业都是筚路蓝缕。李渊建立唐朝,肯定是不容易的。


隋炀帝征高句丽,李渊在怀远镇(今辽宁朝阳附近)负责督运。杨玄感之乱,烦帝诏李渊为弘化留守,知关右诸军事。可见李渊与隋朝宗室关系密切,参与了朝廷的众多大事,他也趁此机会招纳人才,引起场帝猜忌,李渊惧而以酬酒、受贿等行为“自污”。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郡慰抚大使。大业十二年(616年)升为右晓卫将军,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迁太原郡留守,7月杀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打着勤王定乱,迎回隋天子的旗号正式开始于晋阳县起兵,并且得到李氏宗族、姻亲的响应。他一边招降叛军、流寇,一边派亲族迅速进兵,并且借助突厥始毕可汗的500骑兵进攻隋大兴城,于12月攻克。

他拥代王杨有做愧僵皇帝,遥尊隋场帝为太上皇,受假黄钱、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不久进位相国,加九锡。

即帝位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6月18日),隋场帝在四月被叛军所拭后,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隋朝灭亡。李渊开始着手消灭其他原隋朝领土上的诸侯、军阀,在他的儿女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和平阳昭公主的征讨下,用了七年时间,先后消灭薛仁果、薛举、李轨、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杜伏威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

最后一个梁师都是在贞观二年(628年)被平定的,此时他早已经将皇帝位让给儿子李世民了。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维持了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

由此可见,开国创业,不是请客吃饭那么容易。李渊篡夺了他表弟的江山,他儿子李世民篡夺了他的江山,可谓是一报还一报啊。


V度


唐朝在我国历史当中是一个伟大的朝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 ,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高祖李渊是历史上称帝最快、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超过了其他所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那是不是说利源建立唐朝很容易呢。每一个新兴朝代的建立,都不是那么容易,这个过程都是九死一生。乱世出英雄,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

一,出生显贵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李渊出生在长安。其父李虎曾帮助宇文泰在关中建立政权,是西魏、北周的府兵八柱国之一,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七岁时,父亲李昞去世,8岁时继袭唐国公的封爵。李渊长大后,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无论贵贱之人都得其欢心。他出生在北周关陇的贵族家庭,从小接受的就是贵族教育,身边会聚集许多有才能的人。他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深得隋文帝垂爱,隋文帝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隋文帝任命李渊为千牛备身(皇帝的禁卫武官),累转谯、岐、陇三州刺史。

二:隋末乱世

隋炀帝隋炀帝即位之初先后做了荥阳(今河南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县)两个郡的太守,后来又被任命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隋炀帝讨伐高丽时负责督运粮草。隋炀帝杨广在做皇帝期间,对内实行残酷的剥削压迫,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结果导致民不聊生,起义者,造反者层出不穷。杨玄感造反,瓦岗军李密起义,窦建德起立。隋朝末年,各地农名起义不断,李渊父子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暗中结交豪杰,招纳逃亡之人,网罗各种人才。适逢乱世,必定召唤英雄。

三:太原起兵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一些关东世族子弟为逃避辽东兵役,纷纷投靠李渊,河东的一些官吏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也和隋朝统治者貌合神离,不断劝李渊乘机起兵,建立新的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割据马邑而自称天子。农历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势下,李世民说:“事情紧急,可以举事了。” 其周围的心腹裴寂、许世绪、武士眜等也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于是,李渊借口防备刘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招到数千人。

太原的两位副留守,其实是隋炀帝派到太原来的耳目,专门监视李渊等人发行动。现在看到李渊招兵买马,心存疑虑,准备告发。正巧这年太原大旱,一天李渊要前往晋祠为民祈雨。于是两位副留守准备借晋祠祈雨之际,捉拿李渊父子及亲信。没想到弄巧成拙,李渊先发制人,伪称二人与突厥暗中勾结,杀了二人,史称“晋阳事变”,这次事变是李渊公开起边的开始。然后,他们联合突厥势力,依靠关陇,河东地主集团的力量,向西南迅速推进。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九日,攻入长安。为了争取和拉拢隋朝的一些地方势力,减少敌对力量,十一月十三日,李渊拥立隋炀帝长子杨昭之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并且,遥尊逃到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这充分表明李渊具有老谋深算的政治经验。因为立恭帝,即承认隋朝的存在,有等于取消了隋炀帝的皇帝合法地位。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位后面推翻隋室江山,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李氏父子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

四:荣登大位

义宁二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一年时间内从公开起兵到登上帝位,李渊创造了称帝最快的开国皇帝。


中山讲坛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为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改元武德,仍定都长安,建立唐朝,隋朝灭亡。杨侑降为希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而后,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在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河南的瓦冈军李密,使其成为东方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山西省)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王窦建德联合抗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割据江陵的萧铣则于621年被李靖、李孝恭率军平定。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因此唐朝基本统一汉地。



小阅阅世界


李渊建国是不容易的。困难点有三个:隋军较强的军事对抗能力;各地起义军割据;外部有突厥时刻威胁;

李渊从起兵到统一国家,用时8年,历史上比较相近的是汉高祖刘邦,也是用时8年,其余朝代,均在十年以上。所以,李渊建国也是非常不容易。

隋军较强的军事对抗

李渊起兵前期,瓦岗寨是隋军的重点打击对象,吸引了大部分的隋朝平叛军队,后期因为打击兴洛仓,回洛仓,更是为唐军前期的起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李渊在向长安进攻的路上依然不顺利,收到了宋老生,屈突通等将领的抗击,给新兴的李唐政权很大的打击。

各地起义军割据

李渊在进攻长安,立隋恭帝杨侑后,自己称丞相。挟天子而令天下,于在江南的隋炀帝对峙。这个时候他并没有攻击起义军,毕竟大家的目标是同一个,推翻隋王朝,所以给各地义军一个成长的机会,这里边最为强大的就是薛举,并州刘武周和宋金刚,郑王王世充,夏王窦建德,还有刘黑闼。

李唐王朝用了两年推倒隋朝,却用了六年平定割据势力,可见困难非常大。

外部突厥的时刻威胁

李唐王朝起兵是利用突厥进攻的谎言,杀了太远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因为李渊在太原的重要任务就是防备突厥。贯穿整个大唐帝国,突厥的势力一直存在,侵扰着李唐王朝,起义之处,李世明为了防止后方出现危机,再百般无奈之下还与突厥签订盟约。包括后来突厥支持刘黑闼反叛。

综上,李唐王朝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出现过很多次危机和大的战役。欢迎大家点评。


考古论今


从古至今,创业艰难百战多,李渊建立唐朝也不能说容易,但从相关史实来看,称帝确实还算顺利,也许正因为顺利,给大家一种李渊建唐挺容易的感觉。下面,试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一下说他建唐容易的原因。

内部因素:

首先,李渊个人起点高,家底厚。出身关陇贵族,祖孙三代世袭"唐国公"。隋文帝之独孤皇后是他姨妈,背景很强大,因此,李渊颇受重用,起兵前官至太原留守,领兵据守北方重镇。李渊个人见隋有败象,暗中也早有取代野心,做了长期准备。真可谓要啥有啥,万事俱备。

其次,人才储备。四个儿子都不白给,尤其次子李世民,文韬武略,攻城掠地,大帅之才。三子李元霸,勇贯三军,万夫难挡。隋唐好汉头一名。一个指挥,一个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往前冲。有这一文一武俩王炸儿子在手,李渊称帝想不容易都不行。其他还有裴寂、刘文静等人才辅助。

第三,制定了正确的争霸策略。太原起兵,攻破长安后缓称王,先立据守长安的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减少外部阻力。第二年隋炀帝被杀后才废掉杨侑称帝建国。循序渐进,尽得先机。

外部因素:

1、外部强援。李神通,李渊堂弟,受李渊太原起兵牵连逃出长安后,与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一起起兵进攻雩县,等李渊渡过黄河后前去接应,前往长安之路上又顺利不少。

2、阻力不大。从太原先兵,于霍县全歼隋宋老生部,又接连攻下临汾,绛郡,渡黄河,进关中,会合李神通,未遇较强势力阻挡,同年攻进长安,尽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动权。等李渊称帝后,其他地方义兵瞬间变成了唐朝待清剿的反叛对象,镇压有名。

总之,李渊建唐似乎因顺利而显得容易,其实称帝后消灭地方势力,统一全国才是更大的考验。





昨天即历史


李渊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

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