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章中有没有标点符号?是什么样子的?

夔(kuí)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出自《山海经》。传说中夔是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形象多为无角、仅有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在古代出土的文物钟、鼎等青铜器上经常会有夔纹。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时用曾用夔的皮做成战鼓,敲起来撼天震地。

古代文章中有没有标点符号?是什么样子的?


在舜的时代有一名乐官名字也叫夔。夔擅长演奏,还会作曲。舜就让夔掌管乐舞,让他用音乐传教给百姓。夔也不负众望,编出了乐曲《萧韶》,据说《萧韶》流传了一千多年。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如下记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

什么意思呢?

大概意思是说,鲁国国君鲁哀公问孔子,据说舜的手下有一个叫夔的乐官,他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么?孔子回答,夔是一位乐官,怎么可能只有一只脚,是因为舜很赏识夔,封他为乐官,用音乐传教百姓,后来有人又向舜举荐其他音乐家,舜拒绝了,他认为夔一个人足以担当此重任,所以舜回答,夔一,足也,而不是 夔,一足也。这是舜夸奖夔的意思,而不是说他只有一只脚。

古代文章中有没有标点符号?是什么样子的?

清 乾隆 夔 凤纹


鲁哀公之所以误会了舜的意思,估计是因为古代无论书籍还是文章大部分都没有标点符号,因此他才出现误会。

其实中国的标点符号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现在出土的很多文物上就可以看到,但是那时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用来表示句子停顿的符号也比较多,比如曲线,三角形,圆点,长线,短线等,表示的意思也不相同。

古代文章中有没有标点符号?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古人用标点符号不规范,但是我们强大的中华民族还是很聪明的,会用字来发挥标点符号的作用,比如古文中出现“曰”,那它后面肯定是说话的意思。“邪”通常代表疑问的意思,“哉”通常是感叹的语气。

结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怎么会没有古代的标点符号,只是出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