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杰卢植、皇甫嵩、朱儁为什么在三国舞台上籍籍无名?

此生不悔入中华


诚如题主所说,卢植、皇甫嵩和朱儁三人是汉末三杰,而并非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此三人在群星璀璨的汉末三国时期,并没有过于的引人注目,在著名的《三国演义》里面也是一笔带过,很多读者对他们的印象不深,但实际上这三人对于汉末三国的历史影响极大,也为汉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卢植、皇甫嵩和朱儁三人虽然出身各有不同,卢植既是一个儒学大家也是一个军事将领,在朝堂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而皇甫嵩为将门之后,朱儁则出身寒门。把三人联系到一起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黄巾起义”,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三人各司其职、各显其能,最终得以成功的平定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

但是,在平定了“黄巾之乱”后,卢植、皇甫嵩和朱儁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来自自东汉朝堂上的打击,其中的做有影响力的卢植被剥夺了兵权。在之后的历史发展中,卢植、皇甫嵩和朱儁并没有凭借他们的功绩而身居高位,原本的职务被不断剥夺,个人的影响力也在迅速下降。他们没有能够阻止董卓的独揽大权,以至于东汉王朝成为了一个军阀手中的傀儡政权。

卢植、皇甫嵩和朱儁没有属于自己的军事集团是他们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主要原因,三人受命于东汉中央朝廷,麾下军队也是东汉王朝的主力军,但是在东汉王朝统治力削弱以及地方势力崛起的影响下,他们三人以及背后的东汉中央政府最终被董卓为代表的各种地方实力派所取代。

以上的一系列情况,使卢植、皇甫嵩和朱儁三人在东汉群雄逐鹿的时代没有了一席之地,属于他们和东汉王朝的时代也因此走向了终结。


浮沉的历史


因为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三国真正精彩的时期是群雄割据的时候,那时候卢植,皇甫嵩,朱儁都已经入土为安了。卢植死于192年,皇甫嵩死于195年,朱儁死于195年,那时刚好董卓之乱过去没多久,群雄割据并起的时代,他们没能再年轻个二十年赶上这时候。但他们三人在平定黄巾之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公元184年(光和七年),因叛徒唐周告密,张角星夜传檄四方,发动起义,史称“黄巾之乱”。黄巾义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劫略乡邑,一时,州郡失守,长吏逃亡,天下响应,京师为之震动。

东汉朝廷惶恐不安,马上采取镇压措施,首先,汉灵帝命各州郡在雒阳外围的八个关隘——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设置都尉,布防护卫;接着,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屯驻都亭;朝廷还采纳了皇甫嵩和中常侍吕强的建议,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拿出中藏钱和西园厩马赐给将士;另外,汉灵帝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持节,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义军。

皇甫嵩与朱儁调发五校(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将宿卫兵)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同时招募精壮之士,共计四万多人。二人各率一部,共同镇压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起义军。

朱儁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皇甫嵩退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波才率大兵包围城。当时,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甫嵩安慰部下,他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数量多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我出兵攻击,四面合围,田单守即墨用火牛攻燕而获胜的功劳就可以实现。”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义军缺乏战斗经验,惊慌散乱,被迫后撤。这时,骑都尉曹操也奉命赶来,于是皇甫嵩、曹操、朱儁合兵,乘胜追击。黄巾义军顽强抵抗,数万人惨遭屠戮。皇甫嵩则被封为都乡侯。

接着,皇甫嵩又和朱儁一起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并追击波才、进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了三郡之地。

八月,皇甫嵩在苍亭击败黄巾卜已部,擒获卜已,屠杀七千多人。这时,张角占据广宗,控制河北腹地,卢植为宦官所诬,被召回,继任的董卓被击败。于是朝廷下诏命皇甫嵩率兵进击。在这紧要关头,张角病死,张梁担起守卫广宗的重任。皇甫嵩攻城,因张梁兵精,未能得逞,便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等到张梁被迷惑,放松了警惕。皇甫嵩立即乘夜调兵,鸡鸣时分冲入其阵,黄巾军仓促应战,张梁战死,阵亡三万多人,投河而死的有五万多人。皇甫嵩焚烧黄巾辎重车三万多辆,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

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杀死张宝,斩杀俘虏十余万人,皇甫嵩将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汉廷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的租税,食邑共八千户。

所以不是他们默默无名,而是他们在东汉末年都已老矣,只想为东汉王朝尽忠。他们也被后面的人所敬仰。


人有时书无尽


此三人都是一代人杰,其次,这三人中真正决定人物者,唯有皇甫嵩一人。另外反对一下题主,什么叫比较有能力的实权者?这其中尤其是皇甫嵩,说句不好听的,若是皇甫嵩略微有点曹操那种贪婪、野心和疯狂的话,就靠着皇甫嵩当时的能力和实力,恐怕就真的没有后来的三国了?

皇甫嵩是何人?

别的先不说,我就先放皇甫嵩的战功吧,如此实打实的战功,我就想问,汉末三国有几个是见过的?而且,貌似皇甫嵩还是一个没有任何败绩的人:

按后汉书记载,黄巾起义后,皇甫嵩朱儁合兵4w,讨颖川,朱儁战败,皇甫嵩被迫被围于城中,但是皇甫嵩后来用火计大破敌军反败为胜。后来虽然皇甫嵩也有和卢植讨张角无功的记载,但是他还是接连击破卜己,张梁,张宝,并做了东汉末年有名的京观之一。皇甫嵩后来还和董卓一起讨凉州王国叛乱,皇甫嵩两次不听董卓的拙见,连战大破叛军,让董卓掩面扫地,可以肯定,皇甫嵩打仗比董卓强得多。皇甫嵩的战绩,真可谓是汉末第一名将,几乎没人能够堪比,后世遂有各种大战,但论战果之丰厚,能力之卓越,用兵之超凡,有能超过皇甫嵩的吗?

朱儁为何人?

朱儁也在讨黄巾中功勋卓著,比如在宛城8k围十余万黄巾,反复作战,终于大破十余万黄巾(虽然打了大半年)。(演义里刘备和朱儁关于围城后敌人投降接不接受的讨论原型就是此战,不过正史里没有刘备,和朱儁讨论的是张超等)。朱儁后面在讨董时,还遥应关东,数千人在洛阳附近进犯,被桌将李傕郭汜击破,有点像曹操了。朱儁镇压黄巾之乱,手段过于血腥。但他不附董卓,明显其节,讽刺迁都,曲表其愤,欲乘(李)傕、(郭)汜,更见其深谋远虑。对此,则应一分为二地给予评价。兴平二年(195年)二月,李傕杀死樊稠,郭汜自疑,又与李傕相互攻杀,长安大乱。朱儁留京没有出行,任大司农。李傕劫持汉献帝到自己的营中,献帝命朱儁和太尉杨彪等十多人去说服郭汜,让他与李傕和解。郭汜不肯,扣留朱儁、杨彪等为人质。朱儁的性格刚猛,当日便过于愤怒发病而死。

卢植为何人?

卢植与皇甫嵩、朱儁不在一个定位,他在《后汉书》没跟皇甫嵩、朱儁同传。卢植才兼文武,却不以军功扬名,其儒学为当代士人之楷模,社稷之桢干。这人是真没生对年代,若晚生二十年,当与曹操、刘备并为天下英雄。若非宦官与外戚为政,卢植当身居丞相之位。卢植若真有实权,又怎会八策不得所用。因不向宦官行贿而被罢免军,至董卓入京又无力为之。空有文武盛名,却不能尽显其才,卢植之生平实是令人惋惜。卢植的价值主要不是军事,而是在儒家经典上。当然,也是托刘备的福,不管哪个提到刘备,都说他是卢植的学生。他是东汉政权的救火队员,哪里有动乱就派到哪里去。不过因为在平定黄巾时没有行贿被贬,所以功劳变成了皇甫嵩的。后来反对董卓入朝,然而影响有限。因为他是海内大儒,所以董卓也不敢杀他。不过卢植在192年就病死,没有参与平定天下的过程。但是他是北方卢氏的奠基人,儿子,孙子日后都做了高官。


他们三人是东汉政权的最后守护者,三人一死,日后天下三分。皇甫嵩器重曹操,朱儁和孙坚是扬州同乡,卢植曾教导刘备。虽然天下三分是历史的进程,但他们三人也付出了个人奋斗。对于你我来说,他们在一定的时期曾可以决定天下大势,但却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出,或许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吧。


历史新人小Q


首先,他们因为年龄问题,在192年至195年就去世了,此时三国还没有成形,董卓刚刚上位不久。曹操刚起兵,刘备默默无名。


其次,他们是汉朝忠臣,为东汉王朝做了很大贡献,却不是诸侯,也没有参加三国前期诸侯混战。



富元制作


卢植、皇甫嵩、朱儁得以扬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平定了黄巾之乱,而他们在三国舞台上籍籍无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进入三国时代不久,他们便一一死去。

对于三国时期的划分,一般是指公元190年至公元280年,大致是从汉献帝刘协登基不久至晋武帝司马炎灭吴一统天下。我们再来看看卢植、皇甫嵩、朱儁这三人去世的时间,卢植于公元192年去世,皇甫嵩及朱儁都是于公元195年逝世。所以说,他们在三国时代待得时间并不长。这也是《三国志》不给他们立传的原因。

除了在三国时代待得时间不长外,其个人主要的光辉事迹也不发生在三国时代,这是他们三人在三国时代默默无闻的又一个原因。

自此三人平定完黄巾之乱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了,卢植因在朝堂上触怒董卓而被免职,后逃回老家,在袁绍手下谋差事,不久便郁郁而终。皇甫嵩早年便结怨于董卓,因而董卓掌权不久,便把皇甫嵩招入京城,想把他杀掉。幸得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同董卓有点儿交情,从中委曲求全才保得皇甫嵩一命,自此皇甫嵩也是没啥实权了,只做了些有名无实的官。朱儁虽逃脱了董卓的手掌心,却没逃出李傕郭汜的手掌心,当时因李傕郭汜不和,献帝便令朱儁从中调和,郭汜非但不听,还扣押了朱儁为人质,而朱儁当天便发怒而亡。


混沌聊史


主要原因是当时还没形成诸侯汇战的局面,他们和后来的三国人物没多大交集。



赌书泼茶244


汉末三杰,都是朝廷的将官,平定黄巾起义军有功,虽然得胜回朝,也不能论功受赏,十常侍手握重权,灵帝称宦官张让为"阿父"常聚在后园与十常侍饮宴,国家危在旦夕,表章如雪片告急,十常侍隐瞒不报,还不时派黄门侍郎,问破黄巾将士索要金帛,卢植就是拿不出金帛被陷害的,后由皇甫嵩救出,官复原职,大将军何进表奏董卓进京,卢植力谏不听,后弃官而去。皇甫嵩平黄巾有功升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晚年任太尉,光禄大夫等职,唐,宋武王庙中均列有神位。朱儁灭黄巾后,升右车骑将军,钱塘侯,太尉等职,后因李傕,郭汜相斗,郭汜扣留朱儁为人质,期间得病而死。

三杰虽平定黄巾有功,不是三国的主角,如果沒有读过巜三囯演义》的人,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所以就籍籍无名。


青石5340


朱俊这个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他在围剿黄巾余部时对刘备讲过一个道理: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我们今天把它搬过来,就应该说:今中华一统,唯台独作乱;台独倒行逆施,若容之,无以劝善/杀之可也/


Gjfwxws123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三个人都是拥汉派。东汉末年已经没有一分土地是大汉王朝的了。东汉灭亡已经不可逆,他们三个要么看不出形势,要么价值观束缚着。试看赫赫有名的哪位是拥汉派?


中原一条虫


三国舞台上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是主角,所以没表汗末三杰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