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知道的《掌控习惯》四法则,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在读了《掌控习惯》这本书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能够坚持每5天打卡30分钟的英语流利说,最后拿到1000元的学习奖金。不是因为我是个勤奋、吃苦、有意志力的9岁女孩妈妈,也不是因为我热爱英语到发狂。真实的原因是:我希望赢得1000元学习奖金,因此出钱给英语流利说公司,让其负责使我形成每天学英语的习惯。

这样的学习效果真的好吗?的确,我感受到了我的英语水平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听力,看电影美剧啥的百分之六七十能听懂。问题来了,当我已经确知已经得到了我的1000元学习奖金,我再也没有打开过那个app, 虽然它的确做的很棒,但我仍然无法忘记半夜还在学习打卡的昏昏欲睡场景,这实在不是一段美妙经历。

家长应该知道的《掌控习惯》四法则,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应该满足四个原则, 《掌控习惯》这样写道:

1、让它显而易见

2、让它有吸引力

3、让它简便易行

4、让它令人愉悦

毫无疑问,我的英语学习经历只满足了前三个条件,第四个条件的缺席,让我很少能记起要打开英语流利说app。

即便这不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却也从反面印证了《掌控习惯》作者提炼出的四大原则的有效,并让我想到用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再合适不过。

幸运的是,作者在书后附有给父母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指南,如果你已经阅读至此,不妨一起来看看。

第一准则:让它显而易见

日本人的卫生和整理能力世界一流。这并非基因遗传,也不是国家强制,而完全是日本人懂得用环境创设习惯这个道理。在日本的幼儿园,颜色起了大作用,功能不同色彩不同,小组不同色彩也不同,就连每个孩子的生活用品都有专属的“家”。从小在分类明显,整理有序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孩子,卫生整理能力自然出众。

回到国内,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喜欢刷牙,是不是可以在环境上下功夫?比如,整理出一块孩子和大人专属刷牙区,分别用色彩鲜艳的彩纸打印:这是宝贝的熊猫牙刷,这是妈妈的袋鼠牙刷。

当刷牙变得明显可见时,孩子想刷牙的渴求也会明显提升。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可以用执行意图法,它的格式为:我将于(时间)在(地点)(行动)。

  • 从学校回家打开门的时候,我就把作业拿出来放在书桌上,开始写作业。
  • 我吃完晚饭后,我就把碗收拾起来放到洗碗池里。

记住,以上动作必须细小而且容易执行。如果你想让孩子回家做一小时作业,那还是先从建立习惯开始,把一小时缩短至十分钟,甚至是两分钟。

习惯的频率优于时长。要形成习惯,关键是重复。每一次重复,我们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就会得到加强,最终形成自动化习惯,不需要刻意为之。


家长应该知道的《掌控习惯》四法则,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二法则:让它具有吸引力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一件事情对他来说没有吸引力,很难形成习惯。

好消息是,人都有跟随群体的喜好。群体一般来说,分为三个群体,一是亲近的人。二是同爱好的人。三是权威人士。

作为孩子亲近的人,也就是父母,这时候就要发挥作用。

我们常说父母要以身作则,就是从这方面来说,因为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会不知不觉模仿大人的习惯、动作、语调,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简直就是大人的翻版。

孩子渐渐大了,同伴会是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就需要谨慎选择学区、学校。

青少年走上歪路,往往是因为跟错了朋友,相对批评辱骂孩子,不如想办法让孩子远离不良同伴。

第三法则:让它简便易行

再也没有什么比简单容易执行的任务更让大脑着迷。

作者提到一个案例。读高中,他认识了一家四兄弟。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这四兄弟家里没有电视,他惊呆了。回顾这段历史,作者反思,这四兄弟都非常聪明、博学,原因是在其它同龄孩子都在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他们却在阅读,差距在起跑线时已经显现。

孩子是环境的产物。如果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一定要让这个习惯非常容易执行。

比如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就在家里随处安放书籍,让孩子随手就可以得到书。

第四法则:让它令人愉悦

如果做了一件事情,能够得到正向的反馈,那我们重复做这件事情的机率就会大得多。

为了维持习惯,你需要让孩子尝到甜头。

有些家长眼里只看到孩子缺点,开口闭口把孩子缺点提到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也自以为这是自己的缺点,并且尝试改正却最终无果而返。

在一次女儿的家庭作业中,老师布置作文:写写你的优点和缺点。从微信群中家长发来的作业来看,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对自己的优点一带而过,重点都是在写自己的缺点,而这些缺点并非是孩子自己想出来或认识到的,而是家长天天提在嘴边的:粗心、不喜欢举手发言、做作业太慢……

这并不是说,你不能提孩子缺点。 重点在于,你要看到孩子优点,表扬孩子好的习惯。

为了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你要在他做出一点点进步时,给他好处。


家长应该知道的《掌控习惯》四法则,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成功,都是一点点微小的好习惯累积起来的。

最有名的例子是富兰克林。

他有随着带笔记本的习惯,每天记录自己是否有违背13条原则的事情。

还有一个极端例子是柳比歇夫,坚持56年对自己的一生做“时间统计”,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方面,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

“时间统计”习惯已成为柳比歇夫生命的组成,它不仅保证了很高的效率,也保证了旺盛的生命力。

父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与其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放,不如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

这,才是有益孩子人生道路的正确姿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