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南宋灭亡的关键之战——钓鱼城战役

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

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

蒙哥汗八年(1258年)年底,蒙古侵略大军进逼重庆,在重庆北面的合州钓鱼城下受阻。

延缓南宋灭亡的关键之战——钓鱼城战役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顶,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北、西三面环水,壁垒悬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筑高数丈的石墙,南北各建一条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墙;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可谓兵精粮足,水源充足。江边筑设水师码头,布有战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庆,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地势十分险要。

延缓南宋灭亡的关键之战——钓鱼城战役

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时任合州知州的王坚严辞拒绝并杀了使者。蒙哥遂决心用武力征服钓鱼城。次年正月,蒙哥分兵进攻合州旧城(今重庆合川)和渠江流域的钓鱼城(今四川渠县东北)、平梁城(今四川巴中西),断绝了它们与钓鱼城的联系。同时,蒙哥还派纽磷进攻忠(今重庆忠县),涪(今重庆涪陵),断绝下游宋军的增援,使钓鱼城完全孤立无援。

二月,蒙哥亲率诸军驻于城东南角的石子山上,扫清了江上宋军船只。但是,蒙军连续攻打钓鱼城及其周围的营寨,都被击退。四月,蒙军虽然绕道西北攻外城,更曾一度登上城头,但仍被击退。

延缓南宋灭亡的关键之战——钓鱼城战役

蒙军攻城5个月而不能下,汪德臣单骑至钓鱼城下,招降城中守军:“吕文德(四川制置副使)的援军已被我打退,钓鱼城早晚是保不住的,你们趁早投降,我保一城军民不死,不要同王坚顽抗!”话音未落,炮石如雨点般打来,汪德臣中石负伤,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蒙哥闻知死讯,扼腕叹息,如失左右手。而此时天气渐渐转暖,一场大雨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酷热,蒙古人开始不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军中痢疾流行,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大下降。

延缓南宋灭亡的关键之战——钓鱼城战役

另一方面,城内南宋军民在王坚的率领下,白天抵抗蒙军进攻,夜晚则偷袭蒙军营寨,蒙军无计可施。七月,蒙哥汗亲临现场指挥,在督师攻城时负伤,后伤重死亡,蒙古大军被迫撤退,南宋遂得以延续。

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导致蒙古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南宋得以延续20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