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怎樣的評價才更加有效?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於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為了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必須建立一套科學而全面的評價體系。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怎樣的評價才更加有效?

什麼叫評價?通常來說,評價就是對一事物或者人物經過認真分析、判斷後所得出的結論。所謂課堂評價指的是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改善教師教學而實施的、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課堂評價從定義範圍上可以分為狹義的和廣義的評價,狹義的評價只指言語點評,廣義上的評價指除言辭外,還包括形體的語言。如教師的某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等都屬於評價,並且後者比前者的效果要明顯得多。這是《教育學》對評價的定義。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怎樣的評價才更加有效?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評價就是對小組合作開展的情況、個體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對問題理解和展示的對與錯、好與壞等進行分析判斷後的結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評價具有引導、約束、激勵的作用。

怎樣的評價才有效呢?經過我校兩、三年的探索,我們認為,教師的評價是小組學習高效運行的關鍵,是學生學習進步的催化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評價主體多元。

教師打破了在傳統教學中一統天下,壟斷評價權的現象,帶領學生進行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學校層面對班級的評價等評價方式,還可以對評價再進行評價。及時引導展開生生互評,促使學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在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中,發展交往合作的學習能力,開展主動、有效的互動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樣不僅僅是學生在評價中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們願意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高自我,課堂氣氛也更活躍了。例如,我校為了有效推進小組合作學習,重新設計了班級日誌,其中就有對師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情況的統計,這也屬於評價的範疇。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怎樣的評價才更加有效?

二、評價方式多元。

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區分,更重要的是為了調節學習者的學習行為,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一般來說,評價的方式主要有個人加分、小組加分、個人和小組捆綁考核、加分晉級、星級評定、免批評、分數換獎品等。除此之外,課堂評價中我們還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愛撫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的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讚語,如此聲情並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一種感情,傳遞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引導和期待,是教師一腔關愛的真摯流露。這樣的評價必定更能深深打動孩子,並能使孩子不斷進步。特級教師於永正在一次公開課上不經意的讓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而又聲情並茂。於老師聽完他的朗讀後主動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生握手,並真誠地說:“你讀得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在讀這篇課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想再聽你朗讀一遍。”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精彩表現的學生的,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評價的於老師的,是對於老師給學生激勵性評價的良好評價。童年世界是情緒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響著兒童的情感。一個好的老師應該把握好學生的喜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怎樣的評價才更加有效?

三、評價具有導向性。

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而不是僅僅為了區分。所以教師在對小組、對學生個體進行評價時一定要注意評價的導向性。教育評價的導向功能,為被評價者指明瞭發展的方向,為教育活動朝預定的方向指明瞭方向。導向明確的評價評議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相反,如果我們的評價一味的“好”,學生聽了就可能含含糊糊,好,不知道到底好在哪裡,這樣依然起不了激勵作用,學生也體驗不到學習的成功感。如果確實不夠好,有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他也不知道從哪些地方進行改進和提高,不明確努力的方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對學生評價的導向性,引導學生學習,激勵學生髮展,有效實現評價的教育和引導功能。

評價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潛心的研究和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因素,精心的準備。精彩的課堂評價就能成為高效課堂的亮點,成為高效課堂的動力源泉。用好小評價,就能起到大作用。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怎樣的評價才更加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