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到家,你是等漲價賣還是收下來就賣?

寒冷144115435


水稻收到家,你是等漲價賣還是收下就賣?

對於這個問題要綜合起來看,根據多種因素來決定是立即就賣和等漲價賣。

本人是個農民,家裡有承包地接斤7畝,每年產稻穀8000~9000斤,再多也多不了多少,少也少不了多少。

現在賣稻穀可方便了,幾乎是你想賣就可以賣,因為農村有專門從事糧食收購的人,一個村至少有兩三個收購糧食的經營戶。

每到收割稻穀的時候,他們就騎著摩托車,到處查看誰家打穀場上有稻子。我們當地現在的打穀場都是水泥澆築的,基本上以曬食為目的。水稻,小麥,都是收割機收割,糧食直接拉到打穀場上曬,留作做口糧的稻穀貯存期間要曬上兩三次。種的油菜,芝麻,黃豆,大青豆,才真正需要打穀場打穀,否則打穀場就是曬穀場了。

收稻穀的人,抓起一把稻子,攤開看看,看稻穀成色和雜絮,捏一兩粒放嘴裡嗑幾下就知道糧食的乾燥度,然後與你講價。

不曬是個價,再曬乾點是個價,雜絮打折扣幾個百分點,只要你同意,他電話安排一下,要不了多長時間他的手下臨時工就過來拉走你的稻穀。磅秤隨車子,現場稱,稱完上車就走。現在賣稻穀就這麼簡單,不象早先賣稻穀,交公糧,難的讓人崩潰,不折騰你三五天那都不正常。

收下稻穀究竟是立即就賣還是等漲價賣,農民有以下幾種心理來對待這事。

一、有的農戶收了幾萬斤稻穀,覺得收購價太低,與預估價相差幾千元,肯定捨不得賣掉,肯定會等糧食漲價。能收幾萬斤水稻,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勞力,可見不是長期在外打工的人,是很計較糧食方面收入的。

二、象我這種農戶,幾千斤稻穀,一萬以下的,基本上是收割下來就賣。留著一兩千斤做口糧(家禽也要吃),可賣三五千斤,再怎麼漲價也漲不了幾個錢,賣掉省事,否則還要曬乾,至少三個以上的光照日,然後搬回家,很費事的,不值得。

三、當地有一種收購模式,水稻給收糧食的人,約定什麼時候結帳,到時市場什麼價結帳就什麼價,你不是想等漲價嗎?那就如你所願,好多是所漲無幾。

四、還有另一種收購方式叫“保漲不跌”,稻穀給收糧食的,比如時價1.20一斤,給了收糧食的人後,任何時候漲價了,你都可以結帳,但是結帳就是結帳,不是結錢,往往要拖欠幾個月。如果一直不漲價,甚至是跌價,只要你不結帳,1.20元每斤是保底,你放上一年兩年都行。

五、以上三和四兩個模式,都有農戶這樣操作,但是最大的風險是收糧食的人出了意外,經營不善,虧空太多,結果給不上錢了,那你就欲哭無淚吧……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糧食再怎麼漲價,也是在控制價之內,對農民來說起不了根本作用,更不會發家致富,倒不如儘早將糧食一賣,趕緊想其它路子掙錢。

此題就此作答,個人觀點。農村條友們,你們當地的稻穀或你家的稻穀,是怎麼賣的,可在留言區談談,大家交流交流……


淨土TC


我是阿金,如果你有時間又勤快,同時又有地方存儲,可以存儲起來等漲價。收起來就賣每斤1.1元,自己把它曬乾了賣每斤1.2元,存起來等漲價最多1.3元每斤。

今年我只種了大約8畝的水稻。除了留3000多斤自己家打米,餵雞餵鴨以外,其他的能直接賣就全賣掉,主要是沒地方堆,這稻穀的價格不需要等待。糧食年年大豐收,價格不會變化很大。

如果你有功夫把稻穀全曬乾,然後有地方囤積,可以坐等漲價。畢竟稻穀的價格再怎麼跌也跌不到哪裡去了,所謂稻穀稻穀,價格一直都是在低谷。

不過說實話,如果種植戶的面積特別大,一般都會直接賣掉,溼稻穀的價格也有1塊1。要想把這些穀子存起來,就必須曬乾,曬乾的這個工序,也是要人力物力的。

種植戶的面積小有地方曬,曬乾確實比賣溼谷划算一點。但是也得有人有時間來曬,最主要還是要有大太陽的天氣。

收購商一般也是儘自己的能力來收購,還要看收購時的天氣。下雨天不能收購太多,因為自己曬也要好的天氣,同時需要還有曬穀的場地,收購商也希望收到乾的稻穀。

明年我種15畝水稻,只要有人收就直接賣掉,稻穀多了,運輸也不方便,曬起來就更費勁,還不如直接賣了划算,就怕沒人願意收溼稻穀。


橙主阿金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中秋節過後都忙著收稻穀,今年稻穀的產量還不錯,讓辛苦忙了大半年的農民很是歡喜。但歡喜之餘又愁了起來,雖說今年水稻的產量不錯,但水稻這低迷的價格也不少農人也是相當頭痛的,收穫的水稻到底是直接賣掉還是等漲價了賣?

一、水稻的價格

從去年開始雜交水稻的價格就從1.3元每斤降到了1.1每斤元,米質較優的水稻也從1.45元每斤降到了1.3元每斤,然後一整年價格都是沒有太大的上升。而今年的稻穀價錢相比去年稍微的有所上升,也是各自漲了一毛一斤,也沒太大的漲幅。

今年水稻的產量不錯,一畝田平均下來差不多一千斤乾的穀子。小唐家種了六畝田,把自家吃的和養雞鴨的稻穀留出來,還能賣掉三畝田的稻穀。現在稻穀的價錢還不是很好,小唐還在觀望到底要不要馬上就賣,我是想著還是放放看,萬一後面漲價了現在賣就虧了,這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誰都希望賣個好價錢。



二、小唐會選擇漲價賣,為什麼呢?

之前小唐說過,除去家裡吃的和養雞鴨的穀子,小唐還有三畝田的水稻可以賣,那這三畝田曬乾了差不多三千斤,要是賣的價錢好的話,除去開支一畝田還能賺一點,要是價錢低賣了到時候連農藥化肥錢都不夠,賣了幹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三畝田曬好的稻穀也沒太多,家裡寬敞也可以存放一段時間,等到漲了在賣。小唐也是做了兩手準備,要是價錢一直不漲,反正穀子沒多少,大不了到時候吃不完為還可以碾米賣,現在米質好的大米一斤能賣到2.3元,比直接賣稻穀划算的多,當然這只是像我們這種種田少的農戶才會這樣做。



三、稻穀收下來就賣更適合種田大戶,為什麼這麼說?

種田大戶少說都有個五六十畝,那麼多的稻穀收回來晾曬和存放都是一項高強度的體力工作,收回來的稻穀放久了難免不被老鼠光臨,在加上今年的稻穀價錢又比去年稍漲了那麼一些,他們就會邊收邊賣了。

這樣能減輕自己的負擔,不用那麼勞累,也不用費心去找晾曬的場地和存放的場地,稻穀價格基本上都是在一個很平穩的狀態,就是漲價也沒太大的幅度,還不如收了就賣了。


總結:漲價賣和收了賣還是看個人需求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個人覺得稻穀漲價的幅度不大,如果不想太辛苦還是邊收邊賣會更好。


小唐話三農


上週家裡把中稻收割了,由於之前採取的是直接播種,沒有育秧苗移栽,收割時只能用收割機,有兩個稻田稍微等了幾天,因為周邊別人家的水稻還沒有完全成熟,收割機無法跨過。從今年的收成來看,比去年要稍微好點,因為去年家裡漲水,很多水稻被沖走了不少,今年較長時間沒有下雨,好在水庫裡有水可以滿足農田灌溉,總體上對產量影響不大。

2019年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價為1.2元/斤,從我們那的情況看,市場價也基本上是這個數字,不過我家收上來的稻穀目前還沒有賣,曬乾後先儲存起來了,因為按照我們那的習慣,此時賣糧基本上就是最低收購價,品質較好的也難有好價格,如果放在年底很多人外出打工回來,會到別人家買米吃,價格貴點無所謂,只要大米質量好,所以一般會留在年底賣。水稻收到家,是等漲價還是收下來就賣?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品質一般的稻穀及時出手,不宜盲目囤糧

原來我們那種早、晚兩季稻,早稻收割完就得抓緊時間栽晚稻,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正是要割早稻時,天天下雨,一天到晚根本沒有停下來,只是雨量大小的問題,有的稻穀直接在稻田裡發芽了。沒辦法只能冒雨割水稻,那時鎮上沒有什麼收割機,只能靠人工割水稻,其中的辛苦也只有經歷過的才能體會,稻穀收進家裡也是麻煩事,因為沒有那麼多地方可以晾開,捂在一起更是發熱,發芽的更快。那一年的早稻真是影響不小,直接拿去賣沒人收,只能先過篩然後再賣點,後來實在賣不了的,就索性讓它繼續發芽,用稻芽來做糖。個人認為如果自家水稻品質一般的,家裡又沒有地方儲存的,不用考慮直接出手賣糧,盲目的囤糧只會錯失良機。

二、需要資金急用的可以考慮及時變現

很多農民在春季買農資時,會有一個習慣,先賒賬,說好等水稻成熟後再來還賬,一般情況下,賣農資的也會同意,因為如果不賒賬,很多時候生意不好做。但等到糧食成熟時,有的人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足夠的資金還之前的費用,在這種情況下,糧食收進來後,還是隨行入市比較好,把稻穀變現後來還給對方,遵守個人信用,這樣後面店家也敢繼續賒賬,給自己也緩解下資金壓力。糧食作物跟其他的農產品不太一樣,因為其價格相對穩定,100斤糧食基本上可以估算出值多少錢,所以自己手裡有糧食,也等同有資金,如果自己真的需要變現時,對於糧價問題也不用考慮太多,在最低收購價附近就可以考慮出手。



三、優質糧源可適當惜售,一般年底時優糧優價

一般情況下,新糧集中供應市場時,優質糧源的價格差很難區分開,如果自己手裡的糧源比較好,個人認為還是要避開售糧高峰,因為在整體糧源供應充足時,很多人更多的在意價格,對於品質反而沒那麼較真,優糧就難優價。一般情況下,年底對優質糧源需求量大,畢竟年底快要過年了,親朋好友之間的走動較為頻繁,得買品質好點的大米,有的還會專門買高檔大米當禮品送人,市場上對優質糧源的需求量明顯提升,市場價格自然也會適當地增加。所以,如果自家有條件儲存的,稻穀的品質也屬於上等的,不妨適當地惜售,等價格稍微漲點再出手。

四、整體上水稻價格上漲空間不大,農民賣糧節奏需合理把握

今年水稻的種植面積存在一定的減少,局部地區受天氣因素影響,產量也有所下降,但從大的方面來看,目前糧源供應量還是很充足的,整體還處於“供大於求”的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水稻價格很多有較大的上漲空間,基本上會圍繞在最低收購價附近波動。2019年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購價分別為1.2元/斤、1.26元/斤和1.3元/斤,在實際過程中,很多時候最低收購價成了農民賣糧的最高價,所以得有這方面的意識,不宜盲目地囤糧惜售。一旦錯過了最低收購價運行機制,那麼部分糧源的市場價就可能低於最低收購價,在賣糧節奏上得合理把握。



總之,水稻收購後,究竟是隨行入市及時出手,還是適當地囤糧惜售,還是得先看自身情況,不能一概而論,畢竟各自的需求不同。當然總體來看,水稻價格較為穩定,不會出現大起大落,只會在相對區間波動,那麼農民在賣糧時就需要合理安排賣糧節奏。如果當地市場交易較為活躍的,可以考慮優質糧源放在後面,但如果當地活躍度一般的,還是選擇在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時出手較為合適,因為一旦錯過了這樣的機會,糧販可能大幅度減少,後期想賣糧時卻發現沒人上門收,那樣就會比較被動。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水稻收到家,是等漲價了賣還是收下來就賣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大家好,我是一個既會吟詩又會搬磚的農村娃,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老婆家在長江流域的江漢平原上,家裡的主要農作物就是水稻,老婆的爺爺今年70多歲了,聽老人家講,在02年之前,他們家的水稻就從來沒有賣過,沒賣過的原因是老人家不讓賣。老人家是經歷過饑荒的人,總害怕哪天又回到那缺衣少食的年代。

雖然家裡的糧食早就夠吃了,年年種,年年收,新稻壓舊稻,舊稻都生蟲發黴了,可老人家就是不讓賣,老人家總覺得家裡有糧心裡不慌。後來家裡的糧食實在都沒地方堆了,再加上大家都勸老人,說現在家裡的糧食比舊社會地主家的糧食都多,怎麼還會怕沒有糧食吃呢?老人家才同意賣的。

今年老婆家也種了四畝晚稻,這不馬上就該收穫了。前兩天打電話,老人家說今年水稻的長勢還可以,估計每畝產量在1300斤左右。我跟老人家開玩笑,問他今年的水稻還賣不賣了?老人家說賣,收下來就賣,我問他不等一等,看看價格到底怎麼樣?老人家說不等,還給我列出了三點收下來就賣的好處。

第一,他們那裡目前的水稻收購價格是1.3元每斤,後面的價格是漲是跌,只能預測誰也說不準,有一年,他收了水稻以後想著等價格漲了再賣,結果越等價格越低,都等到第二年新的水稻下來了,價格也沒漲上去,還沒有第一年剛收穫時高,所以他今年不打算等了,準備收下來就賣。

第二,水稻的價格一直都比較穩定,漲跌幅度都不大,後期就算漲也漲不了多少錢,每斤能漲兩毛錢就了不得了。今年新收的水稻,他準備留上一部分夠吃的,剩餘的賣掉,大概能賣3000斤左右,也沒有多少量。就算每斤漲兩毛也才多600塊錢,況且還不一定真的會漲。

第三,如果要等價格漲,那就要考慮水稻的儲存問題,水稻儲存既要防潮又要通風還要防蟲。長期儲存的水稻必須晾曬的特別幹,不然就容易返潮發黴,往年儲存水稻時,先在房間的地面上墊上磚頭,再在磚頭上面鋪上木板,然後在木板上面用鐵皮圍成糧倉,將水稻放在倉裡面,這麼做的目的是防潮。除此之外還有,經常開門開窗進行通風。費這麼大的勁兒去賭一個還不一定真有的600塊錢,划不來,所以他準備水稻收下來就給賣了。

聽完老人家的分析後,我被老人家清晰的思路給驚呆了。我覺著如果數量小,真的就如同老人家說的一樣,儲存下來等價格漲,還不如一收下來就給賣了。當然如果數量特別大,有個幾萬斤,那就算1斤漲一毛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這就另當別論了。

大家覺得老人家說的有道理嗎?


搬磚的農村娃


水稻收到家,你是等漲價賣還是收下來就賣?

對於主題上這個問題我覺得提問的這個人可能不是農村的,他沒有想清楚再問,大家都知道,在農村收完水稻,是不能賣出的,想賣出也沒有人買,因為水稻剛收上來還是溼的,一般收上來都要經過一兩天的時間晾曬 ,這樣才能使稻子的水分蒸發,如果遇到太陽不是特別大的情況下,可能晾曬的時間,還要延遲一兩天,只有等稻子熟透了之後才能進行出售。

1、農村田地少,收割起來也辛苦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裡種的水稻數量不多,但是收割起來的時候也是一件特別讓人頭疼的事情,因為以前收割稻穀和打農藥,除草,這些都是要靠能力去完成的,不像現在什麼東西都是機械化,既省了人工又省了時間,而且機械化的操作也遠遠的超過了人工,那個時候我們家種了三畝地,雖然數量不多,但是收割起來確實特別累,因為我會經常到田裡去幫忙,就是用那種鐮刀把水稻割下來,然後用那種腳踏式打鼓機,邊踩邊用手上的稻穀在打穀機上面轉,一天下來收割的數量最多隻有半畝地,因為我們家就三口人,所有的活基本上都是靠父母去完成的我只能儘量的去幫著父母,不讓他們那麼辛苦。


2、一般不會等到漲價再賣

說的稻穀漲價,其實你們有沒有發現中國的糧食,基本上都沒怎麼漲過價,最多隔個一兩年上漲一點點,隨後就保持平穩,像主力上所說的,等漲價了再賣,怎麼可能呢?再加上中國的農田大多數都是在群山峻嶺旁,而且在農村一家人的田地,也沒有多少,最多就幾畝地,一年到頭來如果是靠種田,根本就賺不了錢,哪怕是稻穀漲價了,也賣不了幾個錢,如果是那種平原地帶,田地又特別多,全部用機械化操作,收割起來也方便,這樣數量多的話,可能會考慮等漲價了再賣,但現實是不允許的,特別是我們南方那邊的地特別少,哪怕是一年辛辛苦苦到頭來,最多也就賺個一兩萬塊錢,呃,對現在這個社會來說,一兩萬塊錢又能做點什麼呢?


現在在農村出去打工的人特別多,田地基本上都被人承包了,而這些承包的人他們還是能夠賺到點錢的,但是糧食他不會等漲價在賣,基本上收完之後,晾曬乾了就會賣掉。你們對以上,有沒有別的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評論,敬請關注(久天上),謝謝!


啊倫的日常VLOG


對於水稻收回家,是等著把水稻曬乾漲價賣還是收下來就賣的問題,這需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最近近兩年的水稻價格總體上來說還是不景氣的,而且水稻價格浮動的區域也不是太大,但對於優質水稻價格稍微高一些,對於普通水稻價格那就低了一點。



根據今年發改委公佈關於水稻收購最低保護價,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保護價為1.26元每斤,粳稻的最低收購保護價為1.3元每斤,早秈稻的收購價格為1.20元每斤,與2018年的最低收購保護價格持平,相應的來說也屬於調低了收購的價格,畢竟物價都在不斷的上漲,通貨膨脹率已經存在著。



我國的水稻因為這些年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而且水稻的新品種不斷的出現,使得我國的水稻目前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庫存水稻基本上超過了1億多噸,對於庫存的水稻在不斷地向外拍賣,可是成交量相對比較低,主要是因為水稻的用途比較窄,一般用多人們的主食消費。這也就是為什麼水稻現在價格比較低的主要原因。



由於近些年水稻價格相對比較低,使得農民開始把種植水稻的傳統農業轉向了其他方面的種植,也使得我國今年的水稻的總產量預計會比去年減少546萬噸。比如2018年我國水稻的總產量為2.1億噸,但是我國國內的水稻的消費需求量為1.9億噸,這樣就使得水稻的產能剩餘達到近2000萬噸。今年天氣總體上來說被調的好,可以說是風調雨順儘管東北地區受到了兩次颱風的影響,出現了導播的現象,會造成局部地區的減產,但總體上今年的水稻還是大豐收的,水稻的產能還是有剩餘的。



總之,鑑於目前水稻的價格比較低迷,平均水稻價格在1.2~1.36元每斤之間,對於優質的水稻價格能達到1.45元左右每斤的行情,特別東北地區的一些無公害水稻的價格能達到三元左右每斤的行情。對於農民種植戶而言,如果說家裡的水稻的產量比較少,建議收穫後的水稻直接賣掉,這樣儘管水稻的價格相對低一些,可是減少了水稻的曬乾以及期間的消耗,剩下的時間可以出去打一點小工,能夠賺到更多的錢。當然對於水稻種植大戶而言,目前的價格相對比較低一些,收穫以後最好曬乾進行儲存,等到我國開始是儲備糧收購,水稻價格會有所上漲。但今年水稻總體上價格不足以出現太大的波動的行情,普通水稻平均在1.26元左右每斤應該屬於正常的市場價格,對於優質的水稻價格應該能達到1.38元左右每斤的行情。


宗元三農堂


水稻收割後,除了部分優質水稻種植戶,會選擇出售加工的稻米,基本都是選擇直接賣稻穀。收好的稻穀,是直接賣掉,還是等漲價再賣?這就要看當地的收糧情況,以及自己情況和意願。

亮仔也從事種植水稻,收割好的稻穀不到家就直接賣掉。下面具體跟大家分享下我這裡的實際情況,以及和我所瞭解其它地方的一些情況。

1、我的賣糧方式:我們種的有早晚雙季稻和單季中稻,不管哪種種植方式,都是水稻成熟開始收割的時候,提前一天叫好收割機和運糧農用車。這樣,收割好的稻穀,直接裝入運糧農用車。然後,農用車幫我們運到事先聯繫好的烘乾房。之後,稻穀烘乾好了,再由烘乾房賣到國家糧庫。

2、直接賣掉原因:可以看出,我這裡種植區域交通便利,還有就是田塊整體平整,機耕路設施方便,便於收好的稻穀運到烘乾房。我們會根據烘乾房的距離,和所給價格,合理選擇。然後,烘乾房扣除烘乾費用和售賣運費,之後賣完糧,再跟我們清算實際的所得,以及幫我們結算地方性的補助。這樣,我們節省了曬糧以及儲糧的時間和空間,我們這裡曬糧空地少,還有我們是承包種植,自然儲糧的地方也有限。節省下來了的時間,我們也好及時的進行晚稻種植,或冬小麥的種植。

最主要的是,雖然我們賣給了烘乾房,其實和直接賣給了糧庫差不多。我們這裡每年在水稻種植下去之後,就會下發國家保護收購的價格。烘乾房只是收取了我們的烘乾費用和賣糧運費,還會幫我們把地方的補助一起幫我們結算,還是很便利的。

3、瞭解的其它地方情況:像我的老家,是丘陵地帶,地勢高低不平,機械收割和運輸都不是很便利。大多種植大戶,都是自己買機械自己收,收好裝袋放在田間。一般會先售賣一部分掉,都是糧販子田間直接裝車買賣。一些水分高的,糧販子不樂意收,價錢也比較便宜,就會收好之後,自己慢慢搬運回家進行晾曬,根據糧價漲跌合適,再進行售賣。當然,也會根據自己儲糧地方,和收購價格高低,來選擇是否進行收割後進行售賣,還是價格合適的時候售賣。聽老家人說,我這裡大戶承包地價低,沒有相應補助,該有的補助補到了農戶。還因為運輸不方便,配套設施不便利,都是選擇賣給了糧販子。

還聽一些收割機師傅說,西北地區以及秦皇島地區等,是在霜凍期進行收割。這樣稻穀的水分剛好適中,而且氣候不會影響稻穀的品質,他們的稻穀收割之後,是直接堆放在田間或機耕路上。價格合適,直接裝車進行售賣,也會根據行情觀望等待出售。他們這樣的存儲方式,只要注意氣候變化,進行合理處理和晾曬,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不過,要在開始進行再次播種的時候,必須進行售賣。

各地的出售方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區別,我也不能全部弄清楚。不過,根據多年稻穀的價格變化不是很大,國家也是一直保護回收,個人認為沒有太多的波動,還是儘早進行售賣,不然合理的儲存也是個問題。

個人根據身邊的現象,寫了一些個人看法,達不到全面見解,願能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一起探討,一起交流,一起學習,一起共進。


亮仔為農


現在早秈稻的收割工作基本完成,一些地方的中晚稻也有部分收割,日前發改委公佈了水稻的最低收購保護價,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保護價為1.26元每斤,粳稻的最低收購保護價為1.3元每斤,早秈稻的收購價格為1.20元每斤,相比2018年是持平的,考慮到其它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其實2019年的水稻價格並不理想,甚至給人以下跌的感覺。

水稻收到家,你是等漲價賣還是收下來就賣?

筆者認為若是屬於農民少量種植,大可以收穫後直接賣。因為最近幾年的水稻價格一直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水稻的需求方向比較單一,不像玉米可作為深加工,也可以作為畜禽飼料,需求比較廣泛,而水稻只能是日常食用,而且最近幾年隨著水稻品質的改良,以及收益相對比較理想對種植量的刺激,水稻的產量已經是供大於求了,也就是說後期水稻價格即使上漲,也沒有太大的上漲空間。農民即使收穫的時候沒捨得賣,後期價格出現了小幅的上漲,考慮到水稻晾曬時的損耗和人工,還不如早期賣掉,有時間農民可以打打零工賺點錢來的實惠。

但是種植大戶就另當別論了,因為種植大戶的水稻種植量大,可能價格稍有波動收益就會有很大的影響,種植大戶可以考慮適當延後水稻的出售時間,因為最近幾年受水稻供應過剩的影響,很多農民的種植方向都法師了轉變,這就使得水稻的種植面積發生了一定量的變化,據統計2019年水稻的產量比去年下降546萬噸,所以預計後期水稻的價格是有可能出現小幅上漲的,這就是為什麼建議種糧大戶可以適當延後出售。

但是有一點需要提醒農民朋友的是,即使延後出售也不可過於等價惜售,因為現在不管是水稻還是玉米、小麥其價格波動都不會很大,漲跌幾乎都是“一瞬間”的事,可能稍有遲疑價格就下來了,賣糧還是要注意把握時間。


果然悠


眼下正值我們家水稻收割季節,今年因為受到乾旱影響,同一地區,不同的家庭收割進度不一樣,有的收割進度過半,有的剛開始收割,有的還未開始收割。水稻收割之後,人們緊接著要操心的事就是賣水稻。

水稻收割後是等漲價賣還是收下來就賣,看似是一個選擇題,但是實際上對有些農民來說卻沒有選擇的餘地。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即使價格不高也要賣,我們來具體看看必然要賣的兩種情況。

情況一:賣一部分留一部分。我家水稻收割後就是這種情況。水稻剛收下來,因為品質和市場等因素的影響,水稻的價格並不高,目前我們家這邊的收購價格是1.13元一斤,比2018年下半年低了一些。那麼為什麼要選擇賣一部分留一部分?

一方面賣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水稻收割後需要等著錢來購買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來進行秋種,或者等著錢用於其他家庭開支,所以必須要賣水稻來換取經濟收益供開支,但是這部分家庭目前家庭開支無需太多資金,所以選著留一部分等著漲價再賣。另一方面,現在大部分家庭水稻產量比較大,大量的水稻放在家裡沒有地點儲存,從這個角度來說所以必須選擇賣一部分,方便家裡儲存糧食。

情況二:收下來即賣完。這種家庭完全不考慮市場價格,只要水稻收下來,除了留點自家口糧,剩下的全部賣完,不管以後價格能漲到多少。他們為什麼選著收下來即賣完呢?

一方面,他們急缺錢,這缺錢的原因不光是因為接下來要投入資金忙秋種,還因為其他原因等著用錢,比如還賬、治病等。比如我之前跟大家聊過的我們村的張大膽,水稻收割後還在田裡的時候,他就把糧食賣了,因為是債主們帶著糧食販子在他家的田塊跟前守著。另一方面,農村很多人現在外出務工兼職種田,他們在水稻能收割時回家收割,收割之後立即賣了,也不進行秋種了,趕著回去上班,所以也不在乎能不能漲價了。

除了以上必然賣的情況,農村也有必然不賣的情況,這種情況只有少數家庭才有資格這樣做,他們就等著漲價。這種家庭一把來說比較富裕,種田收入不影響家庭開支情況,同時,家裡水稻產量也不算太多。

我二伯家就是這種情況,他家的部分農田被他種上樹了,種植水稻不算太多,他幾個子女過的都還不錯,每年也能多多少少給點錢供他開支。於是他每年水稻收割下來,也不急著賣,就等著漲價才賣,他2018年的水稻就是前幾個月才賣的,當時是以1.27元每斤的價格賣的,比2018年剛收下來時就賣的價格高出了0.17元每斤。

總之,水稻收割之後,會不會選擇漲價賣還是立馬賣,要看家庭具體情況,有時候由不得農民自己做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