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王婆说“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醉墨客


  

  王婆的意思是,按照礼节,古代叔嫂之间连问候都不互通,彼此不能有直接往来,作为小叔子的武松,对嫂嫂潘金莲的婚事没有权利做主。

  在古代,女子第一次出嫁,由双亲,即父母做主。等出嫁之后,自然听丈夫的。丈夫死后,是否改嫁,那就由自己做主。这就叫做“初嫁从亲,再嫁由身”。

  事实上,古代女子在丈夫时候,多数都会被娘家接回去。然后娘家会做主将其改嫁。有极少数女性会继续守在夫家,为丈夫守孝。也有一部分因为丈夫家穷,无力生活回到娘家。

  总体来说,明清以前,民间的风气还是很通融的。虽然不鼓励再婚,但也不至于唾弃。

  到了明清,道学盛行,一些腐儒大谈特谈什么身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妇女为丈夫守节。于是出现了许多贞洁烈妇。

  《水浒传》中,若武大郎是正常死亡,那么,武松就没有权利阻止潘金莲再嫁。但是,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已然成为杀人凶手。武松为了给哥哥报仇,自然不能放过潘金莲。

  因此,就算潘金莲再嫁他人,武松也要将其斩杀。


叶之秋


导语:《水浒传》中的王婆子,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阴险狠毒,奸滑刁钻的人渣。她不但知道西门庆是什么货色,还知道他的人脉与财力,更知道潘金莲是什么样的骚女人,于是,为他二人拉皮条,撺掇西门庆与潘金莲成了姘头。

自古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就是当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奸情败露,被武大郎捉奸后,在西门庆和潘金莲有些犹豫时,王婆子出主意让西门庆和潘金莲下药害武大郎时说的。

"嫂叔不同问" 出自《曲礼》,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解说:"通问,谓相称谢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嫂子和小叔子不来往、不问候,就是避嫌的意思。因为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小叔子和嫂子之间也要避嫌。

"出嫁从亲,再嫁从身"的意思是说:女子第一次嫁人都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说父母说了算,丈夫死了之后,寡妇改嫁就是自己说了算。

话说那日西门庆无意中被潘金莲这个风骚娘们叉竿打中,一下子这淫荡的小娘子把西门庆的魂就给勾飞了,花心的西门庆就频繁来潘金莲隔壁王婆子家的茶馆,惯于拉皮条的王婆自然心知肚明,主要也是为了套住西门大官人,多赚他点茶水钱,好挣个棺材本。

她先撺掇潘金莲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叔叔无权过问嫂子的事,又暗示潘金莲可以再嫁一次,这一次就由不得世俗礼义了,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和谁好就和谁好!

自打卖梨的郓哥告诉武大郎抓奸,武大郎被西门庆打伤后,估计西门庆也不计划把武大怎么样,因为他知道武大还有个景阳冈打虎的弟弟武二郎呢。可是,这淫贼又舍不得那个小荡妇潘金莲,正左右为难不知咋办的时候。王婆又给西门庆出主意了。

他问西门庆想做长夫妻的话,趁武大郎卧病在床,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用砒霜毒死他,再把武大郎的尸体一把火烧了,神不知鬼不觉,即使武松回来了,武松也不能把你们怎么样?


当时,王婆说的就是“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

王婆说的这句话就是想告诉西门庆、潘金莲一个意思:只要把武大郎弄死了,后面的事就好办了,武松是小叔子,无论嫂子再怎么做,他也管不着,就是想管也管不了!

正是这句话,才让潘金莲坏了心,于是当武大郎捉奸时,潘金莲教唆西门庆真把武大郎打了个半死,后来为了做长久夫妻,一不做二不休,下了砒霜毒死武大郎。

结语:人算不如天算,武松回来以后,很快弄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亲手宰了拉皮条的王婆、奸夫西门庆和淫妇潘金莲。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王婆瞧见西门庆对潘金莲有非分之想,觉得捞偏门的机会来了,暗中搭桥谋取好处。成家不破家,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王婆子才是罪恶的根源。


那些旧时光


说实话,潘金莲本来没想过害死武大郎,这一切都怪王婆。

 

事实上,当王婆让潘金莲害死武大郎时,潘金莲也是害怕的。不过,王婆说了一句话,潘金莲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王婆道:“……把这砒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自古道:‘嫂叔不通问。’‘’阿叔如何管得?”——《水浒传》

 

王婆这话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火化武大郎,毁尸灭迹;二是“叔嫂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

 

先说“叔嫂不通问”。

 

这话出自《礼记·曲礼上》, 也可以写作 “嫂叔不亲授”、“嫂叔不通言”。叔嫂不通问,意思很简单,就是叔叔和嫂子不能往来问询。之所以这么说,和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有关。

 

首先是男女有别。古代男人女人不能随便接触交往,否则很容易被视为“勾搭”“私通”。

 

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来说。北宋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他的女儿嫁给了比部郎中崔公立的大儿子,范纯仁虽然后来官至宰相,但当时还没做官。后来要去考试,因为两家是邻居,所以范纯仁就把老婆孩子托付给亲家崔公立,让他代为照顾。

 

崔公立很用心,用心到过分。范纯仁走后,他就搬个凳子,拿着大棍子,天天守在人家大门口,禁止里面的人出去,尤其是未出嫁的女人,在他心中,女人和男人接触就是通奸。最后搞得范纯仁全家都恶心他,崔公立还嫌弃人家饭不好吃。

 

这个例子可能很极端,但足以表现古人对男女之别的防范之重。

 

其次是长幼有别。《汉乐府》中一首诗就说,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古人认为,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叔叔和嫂子就不是一个辈分的,两人若是互相问询,等同平辈,这样属于乱伦。

 

总而言之,小叔子和嫂嫂不能通讯。王婆这句话的意思就等于告诉潘金莲:即便武松知道哥哥死的不明不白,他也不能问你,至少不敢逼问你什么。

 

再说“初嫁从亲,再嫁由身”。

 

这句话的意思更简单,意思是女人结婚,第一次要听双亲之言,但若是改嫁或者老公死了再嫁,那就不用听父母之命了,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王婆说这话,意思就是告诉潘金莲:只要武大郎死了,你潘金莲就自由了,想嫁给谁嫁给谁。武松想问不能问,你自己又想嫁谁都行,这样你和西门庆就能做长久夫妻了。潘金莲这个傻白毒一听,就信了。

 

潘金莲心里想,既然杀了武大郎,武松也奈何不得自己,那就弄死吧。可惜她没想到,多年行走江湖的武松,从来就不是那么好骗的。






自说文史


在《水浒传》里,经王婆的一番思想工作,潘金莲和西门庆不再忌惮武松,反而放心大胆的去谋害武大郎。其中王婆那句“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更是助长了潘金莲的作恶之心。



武大郎被打伤后,出于好心劝潘金莲赶紧与西门庆断绝关系,免得脾气火爆的武松回来了他拦不住。谁知武大郎耿直的话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潘金莲向西门庆与王婆转告了武大郎的意思,三人一商量决定除掉武大郎。此时的王婆还天真的要划分他们责任的大小,用她的话来说,三人已经是同在一条船上,西门庆是掌舵的,而她只是乘船的。



其实整个事件,起主导作用的正是王婆这个乘船的,如果王婆那时劝西门庆与潘金莲断绝关系,结果或许对大家都好,但王婆是怕事情不够大一样,继续怂恿两名男女继续好下去。正当潘金莲与西门庆犹豫不决时,是王婆提出用砒霜谋害武大郎,是王婆一句“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让西门庆与潘金莲下定决心坏事做到底。



“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意思是叔叔和嫂嫂之间有些事不可互相干涉,女子初次嫁人由父母决定,但再嫁时自己完全可以做主。王婆说这番话,意思是除掉武大郎,日后潘金莲要嫁给西门庆,完全不用担心武松干涉。就这样,原本不知所措的西门庆与潘金莲被王婆一步步推向罪恶。可恨的王婆就是这样为老不尊,知错不改,眼前利益的驱使加上看热闹的心理,始终扮演着一个害人害己的大恶人角色。


戴草帽的小老鼠


武大郎卧病十多天,潘金莲只关心西门庆的幸福,却对武大郎充耳不闻。为了尽快恢复健康,吴大郎对潘金莲怒道:"我的兄弟武松,你要知道他的性格,如果你知道的话,他早晚都要回来怎能放过你们?

武大郎只知道说了这句话,可以让潘金莲在病床上伺候自己,但没想到这句话伤害了自己的生命。听了吴大郎的威胁,潘金莲急忙来到王家,对王婆和西门庆重复了几句话。西门庆也很害怕,但王婆又凶又狠,教唆西门庆和潘金莲杀了武大郎。为了让他们放心,王婆说:

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便好了。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这个不是长远夫妻,谐老同欢?此计如何?

意思就是说:“女子第一次嫁人都是按照古代礼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的,"男娶妻,女嫁人"也都是父母说了算,至于丈夫死了之后,寡妇改嫁则都是自己说了算。

只要把武大郎妥善解决了,后面的事情都好办,也没有武松什么事,他就是想管也管不了!

谁知道杀了武大郎之后他们三也惨死在武松刀下,这就是恶人有恶报啊。


蒹葭读诗


浮梦沉香:经年往事不是烟云,繁华盛景不是虚幻,是袅袅沉香……



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1、“嫂叔不通问”

指小叔子与嫂子为了避嫌,互相之间不来往、不问候。


2、“初嫁从亲”

指女人第一次嫁人时,应该听从家人的安排,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再嫁由身”

丈夫死后,寡妇改嫁时,则可以自己做主。



以上都是封建礼仪,这里“叔”指武松,“嫂”指潘金莲,“丈夫”则指武大郎。


由此来看,实际上就是王婆给西门庆出的一计,让毒死武大郎,即使武松知道了也没有关系,因为避嫌不会多问,潘金莲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嫁给西门庆了!


可见,王婆为了赚取一点小小的茶水钱,竟然甘愿做西门庆的帮凶,正是她直接导致了武大郎的死,可恶至极!



浮梦沉香


在水浒英雄里,其中最为有伤风化的就是潘金莲这个女人,他有了丈夫,却嫌弃丈夫卖烧饼没什么用,后来见了二弟武二郎,好生英俊,同时魄力过人,所以这个时候又自己献媚讨好,希望武二喜欢自己。

后面忠义双全的武松并没有买账,所以潘金莲只好再次去勾引显赫的西门大官人,而西门大官人却上了钩。

其中这里有一回,王婆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究竟何意?

先从字面理解,意思是,小叔子和嫂子之间要会避险,所以才不会有矛盾,之后女子的第一次嫁娶跟随亲人的选择,第二次嫁人就得跟随自己的心走了,于是这便有了“嫂叔不同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么一说。

从此句话,也表现了王婆的至理名言是很有内涵的,首先潘金莲就犯了“嫂叔不同问”一说,潘金莲生性淫荡,勾引了自己的小叔子,但是小叔子武松人性正派,并没有上钩,这其实也体现了潘金莲的不为人道,不守妇道。

除此之外,还有“叔嫂不通言,不亲授”一说,其实在现代也是男女授受不亲之言。但是在很多少数民族里面,却有着丈夫去世,由弟弟再娶嫂子一说,比如大金可汗的风俗,还有清朝多尔衮与孝庄之间的故事,这不也是一个有异类民俗的事。

从此说来,小叔子似乎也能娶嫂子呢?但是在汉人的习俗里,男女授受不亲,叔嫂授受不亲这也是必然,不然肯定是千夫所指,伤风败俗吧。

第二句“初嫁从亲”也表现了潘金莲的无奈,由于潘金莲本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因为亲近之人的安排,让潘金莲嫁给了烧饼郎武二郎,所以这就是“初嫁从亲”。

但是王婆说到“初嫁从亲”并不是关键,关键是第三句“再嫁由身”,此处就可以说明王婆是想暗示潘金莲可以再嫁一次,这一次就由不得世俗礼义了,可以由着自己兴趣爱好,想和谁好就和谁好!

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潘金莲的思路,这时候要把武大郎给害死了,那么潘金莲和西门庆就能做一对长久的鸳鸯,于是潘金莲教唆西门庆真把武大郎给打了,之后还一不做二不休,下了砒霜想毒死武大郎,结果这事给做成了。

于是由此看来,“叔嫂不同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却也是一个很有哲学暗示的话语,暗示了潘金莲要采取手段,达到自己的婚姻自由。

但是这一切却也是一场阴谋的开始,武二郎回来之后,调查清楚了这件事,一下就把潘金莲和西门庆咔嚓了,毕竟打虎英雄还是打虎英雄,这般手段,并不是一个小女人能左右的。

总的看来,王婆所言,其实还是她的心机所致,希望成全了这对淫荡鸳鸯,能让自己在西门官老爷那里捞到不少好处,但是天理浩然,王婆还是没有好下场。


小小嬴政


这句话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王婆为了赚得西门庆一些银两,心肠歹毒,胆大包天,智商大爆发的诡计多端,口沫横飞地引经据典教西门庆这般那般。



“嫂叔不通问,初婶从亲,再嫁由身”王婆引用这句话给西门庆壮胆,也是给他出诡计。

西门庆与潘金莲在房间里风流快活,武大郎从郓哥口中得知潘金莲给自己戴绿帽子,他气急败坏地回来捉奸。西门庆虽然武艺高强,但毕竟做的是亏心事,慌慌张张地赶紧连滚带爬躲在床底下。

潘金莲倒是大胆,骂西门庆“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跤!”

西门庆听潘金莲这话,知道是叫他殴打武大郎,便是从床底下滚出来狂殴,武大郎被揍得像个猪头似的,躺在床上咬牙切齿地对潘金莲说,这绿帽子之仇,他定要叫武艺超群的兄弟武松替他来报,潘金莲吓得花容失色。



西门庆也苦恼,真让打虎英雄武松找上门来,那准是被揍得满眼都是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这时,歹毒的狗头军师王婆粉墨登场。

王婆问西门庆,你是想与美人潘金莲做长夫妻还是做短夫妻呀,估计西门庆文学水平不高,一时搞不懂王婆说的是什么,便问,啥是长夫妻,啥是短夫妻?

王婆开始给西门庆传授丰富的偷情技巧指南,说若是做短夫妻,现在你们就散了,等武大郎养好伤,你装成龟孙子向武大郎赔礼道歉,待得武松要去外地出差时,你们再来风流快活,这就叫做短夫妻。

想做长夫妻的话,你们现在趁武大郎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用砒霜毒死他,再一把火烧他个一干二净,神不知鬼不觉,即使武松回来了,又能怎么样?王婆接着说:

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便好了。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这个不是长远夫妻,谐老同欢?此计如何?



嫂叔不通问

它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古代为了防止男女之间出现乱伦,在言行举止上制定很多礼节。嫂叔不通问,意思是女人与自己丈夫的弟弟之间,不过多的相互交谈、接触,这是为了避免两人之间产生情愫乱了伦理,或者造成误会。诸母不漱裳,意思是一个家庭中,男子的妻或妾,不能给男子的伯叔、哥哥、弟弟等等相关男性洗衣服,主要也是为了避免误会。

初嫁从亲,再嫁由身

古人的男女婚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最早的出处是《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的婚事,若不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作主偷偷去相会,那父母与及老百姓都会看不起,所以女人初嫁从亲,但是若再改嫁,则可以不再听父母之言,而是由自己来决定,叫再嫁由身。



王婆引用这句话,出的这诡计,是利用世俗礼节,让武大郎命丧黄泉后,成全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奸情。

王婆的意思是说,先用砒霜毒死武大郎,因为嫂叔不通问,所以武松不能问潘金莲日后何去何从。再者初嫁从亲,再嫁由身,潘金莲死了丈夫武大郎,日后嫁给谁,由潘金莲来决定,谁都不能干涉。到时潘金莲给武大郎守孝,孝期一满,再嫁给西门庆,这对奸夫淫妇就可以做长夫妻啦。

这三人的算盘真是打得叮当响,但他们碰上的是武松。武大郎被毒死之后,潘金莲假装流下鳄鱼的眼泪,武松发现异常,寻找人证、物证,先灭了西门庆,然后才懒得管啥嫂叔不通问,深仇大恨面前,一切皆是浮云,武松咔嚓一刀割了潘金莲的头颅祭奠武大郎。

至于歹毒的狗头军师王婆,则是被官府施以骑木驴之刑,“才华横溢”的王婆在木驴之中痛苦死去。


我就是竹韵


这里的“嫂叔不同问”的意思就是:嫂子和小叔子不来往、不问候以避嫌疑。又作“嫂叔不亲授,叔嫂不通言。”这和“男女授受不亲”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这是古代礼仪,到清朝时,摄政王多尔衮就娶了嫂子孝庄了。现代哥哥死后娶嫂子为妻的也不是稀罕事


i岚山诗话


咱们先了解一下《水浒传》中王婆说这句谚语时的背景。

王婆是个世故老江湖,对男女之情和世间百态十分稔熟(ren,shu)。为了赚取西门庆的一些茶水钱,她竟帮助西门庆勾引潘金莲。

金莲本不是一个良善的女人,因缘巧合偶遇西门大官人后,金莲心中的淫魔被王婆和西门唤醒了,王婆疯言疯语撩拨阿莲,西门庆乘机和金莲有了私情。



常言道:“出轨的女人回不了头,有了第一次就有n次”。金莲和西门大官人如鱼得水食髓知味,二人恨不得天天腻在一起。

“纸终究包不住火”,武大郎头上的绿帽子被卖水果的乔郓哥捅破了。武大郎去捉奸,被西门大官人一脚踢中了心窝,西门庆乘机逃跑了。

此时武大郎大骂金莲不要脸,金莲并不理他。

西门庆毕竟睡了人家的老婆,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王婆看出了端倪,为了长期能赚取西门庆的茶水钱,她教唆西门庆“一不做二不休”毒死武大郎。

西门庆和潘金莲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讲真都是王婆一手造成的。这正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至少王婆在其中起了媒介和催化剂的作用。



当时西门庆有些犹豫,他不是怕武大郎,他是怕武大郎的弟弟武二郎,这时老油子王婆说道:

【自古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偕老同欢岂不美哉?】

这里的“嫂叔不同问”的意思是:嫂子和小叔子不来往、不问候以避嫌疑。

又作“嫂叔不亲授,叔嫂不通言。”这和“男女授受不亲”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这是古代礼仪,到清朝时,摄政王多尔衮就娶了嫂子孝庄了。现代哥哥死后娶嫂子为妻的也不是稀罕事。



“出嫁从亲,再嫁从身”的意思是说:第一次嫁人都是按照古代礼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的,“男娶妻,女嫁人”都是父母说了算,至于丈夫死了,寡妇改嫁都是自己说了算。

王婆意思是说:“西门大官人你想和金莲成就长久夫妻,你就毒死武大郎。武松不在家,等武松知道哥哥死了他也没办法,为了避嫌不会和金莲来往过密,最多来往半年左右,等小潘为夫守孝满后,金莲再嫁自己说了算,到时嫁给你不就做长久夫妻了?

别有顾虑,和金莲携手毒死武大郎吧,性福的生活向你俩招手呢!王婆从礼仪风俗上教唆西门庆杀人,简直就是对世道莫大的讽刺。王婆懂这些礼仪咋就不懂“奸出人命赌出贼”的道理?咋不知道色字头上一把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