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王婆說“嫂叔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醉墨客


  

  王婆的意思是,按照禮節,古代叔嫂之間連問候都不互通,彼此不能有直接往來,作為小叔子的武松,對嫂嫂潘金蓮的婚事沒有權利做主。

  在古代,女子第一次出嫁,由雙親,即父母做主。等出嫁之後,自然聽丈夫的。丈夫死後,是否改嫁,那就由自己做主。這就叫做“初嫁從親,再嫁由身”。

  事實上,古代女子在丈夫時候,多數都會被孃家接回去。然後孃家會做主將其改嫁。有極少數女性會繼續守在夫家,為丈夫守孝。也有一部分因為丈夫家窮,無力生活回到孃家。

  總體來說,明清以前,民間的風氣還是很通融的。雖然不鼓勵再婚,但也不至於唾棄。

  到了明清,道學盛行,一些腐儒大談特談什麼身死事小,失節事大。要求婦女為丈夫守節。於是出現了許多貞潔烈婦。

  《水滸傳》中,若武大郎是正常死亡,那麼,武松就沒有權利阻止潘金蓮再嫁。但是,潘金蓮毒殺武大郎,已然成為殺人兇手。武松為了給哥哥報仇,自然不能放過潘金蓮。

  因此,就算潘金蓮再嫁他人,武松也要將其斬殺。


葉之秋


導語:《水滸傳》中的王婆子,是一個善於察言觀色,陰險狠毒,奸滑刁鑽的人渣。她不但知道西門慶是什麼貨色,還知道他的人脈與財力,更知道潘金蓮是什麼樣的騷女人,於是,為他二人拉皮條,攛掇西門慶與潘金蓮成了姘頭。

自古嫂叔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這句話就是當西門慶與潘金蓮的姦情敗露,被武大郎捉姦後,在西門慶和潘金蓮有些猶豫時,王婆子出主意讓西門慶和潘金蓮下藥害武大郎時說的。

"嫂叔不同問" 出自《曲禮》,漢代經學大師鄭玄註解說:"通問,謂相稱謝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嫂子和小叔子不來往、不問候,就是避嫌的意思。因為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小叔子和嫂子之間也要避嫌。

"出嫁從親,再嫁從身"的意思是說:女子第一次嫁人都要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說父母說了算,丈夫死了之後,寡婦改嫁就是自己說了算。

話說那日西門慶無意中被潘金蓮這個風騷娘們叉竿打中,一下子這淫蕩的小娘子把西門慶的魂就給勾飛了,花心的西門慶就頻繁來潘金蓮隔壁王婆子家的茶館,慣於拉皮條的王婆自然心知肚明,主要也是為了套住西門大官人,多賺他點茶水錢,好掙個棺材本。

她先攛掇潘金蓮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叔叔無權過問嫂子的事,又暗示潘金蓮可以再嫁一次,這一次就由不得世俗禮義了,可以由著自己的性子,想和誰好就和誰好!

自打賣梨的鄆哥告訴武大郎抓姦,武大郎被西門慶打傷後,估計西門慶也不計劃把武大怎麼樣,因為他知道武大還有個景陽岡打虎的弟弟武二郎呢。可是,這淫賊又捨不得那個小蕩婦潘金蓮,正左右為難不知咋辦的時候。王婆又給西門慶出主意了。

他問西門慶想做長夫妻的話,趁武大郎臥病在床,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用砒霜毒死他,再把武大郎的屍體一把火燒了,神不知鬼不覺,即使武松回來了,武松也不能把你們怎麼樣?


當時,王婆說的就是“嫂叔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這句話。

王婆說的這句話就是想告訴西門慶、潘金蓮一個意思:只要把武大郎弄死了,後面的事就好辦了,武松是小叔子,無論嫂子再怎麼做,他也管不著,就是想管也管不了!

正是這句話,才讓潘金蓮壞了心,於是當武大郎捉姦時,潘金蓮教唆西門慶真把武大郎打了個半死,後來為了做長久夫妻,一不做二不休,下了砒霜毒死武大郎。

結語:人算不如天算,武松回來以後,很快弄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後果,親手宰了拉皮條的王婆、姦夫西門慶和淫婦潘金蓮。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王婆瞧見西門慶對潘金蓮有非分之想,覺得撈偏門的機會來了,暗中搭橋謀取好處。成家不破家,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王婆子才是罪惡的根源。


那些舊時光


說實話,潘金蓮本來沒想過害死武大郎,這一切都怪王婆。

 

事實上,當王婆讓潘金蓮害死武大郎時,潘金蓮也是害怕的。不過,王婆說了一句話,潘金蓮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王婆道:“……把這砒霜下在裡面,把這矮子結果了。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的,沒了蹤跡,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自古道:‘嫂叔不通問。’‘’阿叔如何管得?”——《水滸傳》

 

王婆這話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火化武大郎,毀屍滅跡;二是“叔嫂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

 

先說“叔嫂不通問”。

 

這話出自《禮記·曲禮上》, 也可以寫作 “嫂叔不親授”、“嫂叔不通言”。叔嫂不通問,意思很簡單,就是叔叔和嫂子不能往來問詢。之所以這麼說,和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有關。

 

首先是男女有別。古代男人女人不能隨便接觸交往,否則很容易被視為“勾搭”“私通”。

 

我在這裡舉個例子來說。北宋范仲淹的二兒子範純仁,他的女兒嫁給了比部郎中崔公立的大兒子,範純仁雖然後來官至宰相,但當時還沒做官。後來要去考試,因為兩家是鄰居,所以範純仁就把老婆孩子託付給親家崔公立,讓他代為照顧。

 

崔公立很用心,用心到過分。範純仁走後,他就搬個凳子,拿著大棍子,天天守在人家大門口,禁止裡面的人出去,尤其是未出嫁的女人,在他心中,女人和男人接觸就是通姦。最後搞得範純仁全家都噁心他,崔公立還嫌棄人家飯不好吃。

 

這個例子可能很極端,但足以表現古人對男女之別的防範之重。

 

其次是長幼有別。《漢樂府》中一首詩就說,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古人認為,長兄為父,長嫂為母,叔叔和嫂子就不是一個輩分的,兩人若是互相問詢,等同平輩,這樣屬於亂倫。

 

總而言之,小叔子和嫂嫂不能通訊。王婆這句話的意思就等於告訴潘金蓮:即便武松知道哥哥死的不明不白,他也不能問你,至少不敢逼問你什麼。

 

再說“初嫁從親,再嫁由身”。

 

這句話的意思更簡單,意思是女人結婚,第一次要聽雙親之言,但若是改嫁或者老公死了再嫁,那就不用聽父母之命了,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王婆說這話,意思就是告訴潘金蓮:只要武大郎死了,你潘金蓮就自由了,想嫁給誰嫁給誰。武松想問不能問,你自己又想嫁誰都行,這樣你和西門慶就能做長久夫妻了。潘金蓮這個傻白毒一聽,就信了。

 

潘金蓮心裡想,既然殺了武大郎,武松也奈何不得自己,那就弄死吧。可惜她沒想到,多年行走江湖的武松,從來就不是那麼好騙的。






自說文史


在《水滸傳》裡,經王婆的一番思想工作,潘金蓮和西門慶不再忌憚武松,反而放心大膽的去謀害武大郎。其中王婆那句“嫂叔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更是助長了潘金蓮的作惡之心。



武大郎被打傷後,出於好心勸潘金蓮趕緊與西門慶斷絕關係,免得脾氣火爆的武松回來了他攔不住。誰知武大郎耿直的話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潘金蓮向西門慶與王婆轉告了武大郎的意思,三人一商量決定除掉武大郎。此時的王婆還天真的要劃分他們責任的大小,用她的話來說,三人已經是同在一條船上,西門慶是掌舵的,而她只是乘船的。



其實整個事件,起主導作用的正是王婆這個乘船的,如果王婆那時勸西門慶與潘金蓮斷絕關係,結果或許對大家都好,但王婆是怕事情不夠大一樣,繼續慫恿兩名男女繼續好下去。正當潘金蓮與西門慶猶豫不決時,是王婆提出用砒霜謀害武大郎,是王婆一句“嫂叔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讓西門慶與潘金蓮下定決心壞事做到底。



“嫂叔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意思是叔叔和嫂嫂之間有些事不可互相干涉,女子初次嫁人由父母決定,但再嫁時自己完全可以做主。王婆說這番話,意思是除掉武大郎,日後潘金蓮要嫁給西門慶,完全不用擔心武松干涉。就這樣,原本不知所措的西門慶與潘金蓮被王婆一步步推向罪惡。可恨的王婆就是這樣為老不尊,知錯不改,眼前利益的驅使加上看熱鬧的心理,始終扮演著一個害人害己的大惡人角色。


戴草帽的小老鼠


武大郎臥病十多天,潘金蓮只關心西門慶的幸福,卻對武大郎充耳不聞。為了儘快恢復健康,吳大郎對潘金蓮怒道:"我的兄弟武松,你要知道他的性格,如果你知道的話,他早晚都要回來怎能放過你們?

武大郎只知道說了這句話,可以讓潘金蓮在病床上伺候自己,但沒想到這句話傷害了自己的生命。聽了吳大郎的威脅,潘金蓮急忙來到王家,對王婆和西門慶重複了幾句話。西門慶也很害怕,但王婆又兇又狠,教唆西門慶和潘金蓮殺了武大郎。為了讓他們放心,王婆說:

嫂叔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裡來往半年一載,便好了。等待夫孝滿日,大官人娶了家去,這個不是長遠夫妻,諧老同歡?此計如何?

意思就是說:“女子第一次嫁人都是按照古代禮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的,"男娶妻,女嫁人"也都是父母說了算,至於丈夫死了之後,寡婦改嫁則都是自己說了算。

只要把武大郎妥善解決了,後面的事情都好辦,也沒有武松什麼事,他就是想管也管不了!

誰知道殺了武大郎之後他們三也慘死在武松刀下,這就是惡人有惡報啊。


蒹葭讀詩


浮夢沉香:經年往事不是煙雲,繁華盛景不是虛幻,是嫋嫋沉香……



首先,我們先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字面意思:

1、“嫂叔不通問”

指小叔子與嫂子為了避嫌,互相之間不來往、不問候。


2、“初嫁從親”

指女人第一次嫁人時,應該聽從家人的安排,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再嫁由身”

丈夫死後,寡婦改嫁時,則可以自己做主。



以上都是封建禮儀,這裡“叔”指武松,“嫂”指潘金蓮,“丈夫”則指武大郎。


由此來看,實際上就是王婆給西門慶出的一計,讓毒死武大郎,即使武松知道了也沒有關係,因為避嫌不會多問,潘金蓮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嫁給西門慶了!


可見,王婆為了賺取一點小小的茶水錢,竟然甘願做西門慶的幫兇,正是她直接導致了武大郎的死,可惡至極!



浮夢沉香


在水滸英雄裡,其中最為有傷風化的就是潘金蓮這個女人,他有了丈夫,卻嫌棄丈夫賣燒餅沒什麼用,後來見了二弟武二郎,好生英俊,同時魄力過人,所以這個時候又自己獻媚討好,希望武二喜歡自己。

後面忠義雙全的武松並沒有買賬,所以潘金蓮只好再次去勾引顯赫的西門大官人,而西門大官人卻上了鉤。

其中這裡有一回,王婆道:“嫂叔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這句話究竟何意?

先從字面理解,意思是,小叔子和嫂子之間要會避險,所以才不會有矛盾,之後女子的第一次嫁娶跟隨親人的選擇,第二次嫁人就得跟隨自己的心走了,於是這便有了“嫂叔不同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這麼一說。

從此句話,也表現了王婆的至理名言是很有內涵的,首先潘金蓮就犯了“嫂叔不同問”一說,潘金蓮生性淫蕩,勾引了自己的小叔子,但是小叔子武松人性正派,並沒有上鉤,這其實也體現了潘金蓮的不為人道,不守婦道。

除此之外,還有“叔嫂不通言,不親授”一說,其實在現代也是男女授受不親之言。但是在很多少數民族裡面,卻有著丈夫去世,由弟弟再娶嫂子一說,比如大金可汗的風俗,還有清朝多爾袞與孝莊之間的故事,這不也是一個有異類民俗的事。

從此說來,小叔子似乎也能娶嫂子呢?但是在漢人的習俗裡,男女授受不親,叔嫂授受不親這也是必然,不然肯定是千夫所指,傷風敗俗吧。

第二句“初嫁從親”也表現了潘金蓮的無奈,由於潘金蓮本是大戶人家的丫鬟,因為親近之人的安排,讓潘金蓮嫁給了燒餅郎武二郎,所以這就是“初嫁從親”。

但是王婆說到“初嫁從親”並不是關鍵,關鍵是第三句“再嫁由身”,此處就可以說明王婆是想暗示潘金蓮可以再嫁一次,這一次就由不得世俗禮義了,可以由著自己興趣愛好,想和誰好就和誰好!

也正是這句話,改變了潘金蓮的思路,這時候要把武大郎給害死了,那麼潘金蓮和西門慶就能做一對長久的鴛鴦,於是潘金蓮教唆西門慶真把武大郎給打了,之後還一不做二不休,下了砒霜想毒死武大郎,結果這事給做成了。

於是由此看來,“叔嫂不同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卻也是一個很有哲學暗示的話語,暗示了潘金蓮要採取手段,達到自己的婚姻自由。

但是這一切卻也是一場陰謀的開始,武二郎回來之後,調查清楚了這件事,一下就把潘金蓮和西門慶咔嚓了,畢竟打虎英雄還是打虎英雄,這般手段,並不是一個小女人能左右的。

總的看來,王婆所言,其實還是她的心機所致,希望成全了這對淫蕩鴛鴦,能讓自己在西門官老爺那裡撈到不少好處,但是天理浩然,王婆還是沒有好下場。


小小嬴政


這句話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五回:王婆計啜西門慶,淫婦藥鴆武大郎。王婆為了賺得西門慶一些銀兩,心腸歹毒,膽大包天,智商大爆發的詭計多端,口沫橫飛地引經據典教西門慶這般那般。



“嫂叔不通問,初嬸從親,再嫁由身”王婆引用這句話給西門慶壯膽,也是給他出詭計。

西門慶與潘金蓮在房間裡風流快活,武大郎從鄆哥口中得知潘金蓮給自己戴綠帽子,他氣急敗壞地回來捉姦。西門慶雖然武藝高強,但畢竟做的是虧心事,慌慌張張地趕緊連滾帶爬躲在床底下。

潘金蓮倒是大膽,罵西門慶“閒常時只如鳥嘴,賣弄殺好拳棒,急上場時便沒些用,見個紙虎,也嚇一跤!”

西門慶聽潘金蓮這話,知道是叫他毆打武大郎,便是從床底下滾出來狂毆,武大郎被揍得像個豬頭似的,躺在床上咬牙切齒地對潘金蓮說,這綠帽子之仇,他定要叫武藝超群的兄弟武松替他來報,潘金蓮嚇得花容失色。



西門慶也苦惱,真讓打虎英雄武松找上門來,那準是被揍得滿眼都是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這時,歹毒的狗頭軍師王婆粉墨登場。

王婆問西門慶,你是想與美人潘金蓮做長夫妻還是做短夫妻呀,估計西門慶文學水平不高,一時搞不懂王婆說的是什麼,便問,啥是長夫妻,啥是短夫妻?

王婆開始給西門慶傳授豐富的偷情技巧指南,說若是做短夫妻,現在你們就散了,等武大郎養好傷,你裝成龜孫子向武大郎賠禮道歉,待得武松要去外地出差時,你們再來風流快活,這就叫做短夫妻。

想做長夫妻的話,你們現在趁武大郎病,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用砒霜毒死他,再一把火燒他個一乾二淨,神不知鬼不覺,即使武松回來了,又能怎麼樣?王婆接著說:

自古道:嫂叔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裡來往半年一載,便好了。等待夫孝滿日,大官人娶了家去,這個不是長遠夫妻,諧老同歡?此計如何?



嫂叔不通問

它最早出自《禮記·曲禮上》:嫂叔不通問,諸母不漱裳。古代為了防止男女之間出現亂倫,在言行舉止上制定很多禮節。嫂叔不通問,意思是女人與自己丈夫的弟弟之間,不過多的相互交談、接觸,這是為了避免兩人之間產生情愫亂了倫理,或者造成誤會。諸母不漱裳,意思是一個家庭中,男子的妻或妾,不能給男子的伯叔、哥哥、弟弟等等相關男性洗衣服,主要也是為了避免誤會。

初嫁從親,再嫁由身

古人的男女婚事,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最早的出處是《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意思是說,男女之間的婚事,若不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作主偷偷去相會,那父母與及老百姓都會看不起,所以女人初嫁從親,但是若再改嫁,則可以不再聽父母之言,而是由自己來決定,叫再嫁由身。



王婆引用這句話,出的這詭計,是利用世俗禮節,讓武大郎命喪黃泉後,成全西門慶與潘金蓮的姦情。

王婆的意思是說,先用砒霜毒死武大郎,因為嫂叔不通問,所以武松不能問潘金蓮日後何去何從。再者初嫁從親,再嫁由身,潘金蓮死了丈夫武大郎,日後嫁給誰,由潘金蓮來決定,誰都不能干涉。到時潘金蓮給武大郎守孝,孝期一滿,再嫁給西門慶,這對姦夫淫婦就可以做長夫妻啦。

這三人的算盤真是打得叮噹響,但他們碰上的是武松。武大郎被毒死之後,潘金蓮假裝流下鱷魚的眼淚,武松發現異常,尋找人證、物證,先滅了西門慶,然後才懶得管啥嫂叔不通問,深仇大恨面前,一切皆是浮雲,武松咔嚓一刀割了潘金蓮的頭顱祭奠武大郎。

至於歹毒的狗頭軍師王婆,則是被官府施以騎木驢之刑,“才華橫溢”的王婆在木驢之中痛苦死去。


我就是竹韻


這裡的“嫂叔不同問”的意思就是:嫂子和小叔子不來往、不問候以避嫌疑。又作“嫂叔不親授,叔嫂不通言。”這和“男女授受不親”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這是古代禮儀,到清朝時,攝政王多爾袞就娶了嫂子孝莊了。現代哥哥死後娶嫂子為妻的也不是稀罕事


i嵐山詩話


咱們先了解一下《水滸傳》中王婆說這句諺語時的背景。

王婆是個世故老江湖,對男女之情和世間百態十分稔熟(ren,shu)。為了賺取西門慶的一些茶水錢,她竟幫助西門慶勾引潘金蓮。

金蓮本不是一個良善的女人,因緣巧合偶遇西門大官人後,金蓮心中的淫魔被王婆和西門喚醒了,王婆瘋言瘋語撩撥阿蓮,西門慶乘機和金蓮有了私情。



常言道:“出軌的女人回不了頭,有了第一次就有n次”。金蓮和西門大官人如魚得水食髓知味,二人恨不得天天膩在一起。

“紙終究包不住火”,武大郎頭上的綠帽子被賣水果的喬鄆哥捅破了。武大郎去捉姦,被西門大官人一腳踢中了心窩,西門慶乘機逃跑了。

此時武大郎大罵金蓮不要臉,金蓮並不理他。

西門慶畢竟睡了人家的老婆,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王婆看出了端倪,為了長期能賺取西門慶的茶水錢,她教唆西門慶“一不做二不休”毒死武大郎。

西門慶和潘金蓮最後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講真都是王婆一手造成的。這正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至少王婆在其中起了媒介和催化劑的作用。



當時西門慶有些猶豫,他不是怕武大郎,他是怕武大郎的弟弟武二郎,這時老油子王婆說道:

【自古嫂叔不通問;初嫁從親,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裡來往半年一載,等待夫孝滿日,大官人娶了家去,偕老同歡豈不美哉?】

這裡的“嫂叔不同問”的意思是:嫂子和小叔子不來往、不問候以避嫌疑。

又作“嫂叔不親授,叔嫂不通言。”這和“男女授受不親”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這是古代禮儀,到清朝時,攝政王多爾袞就娶了嫂子孝莊了。現代哥哥死後娶嫂子為妻的也不是稀罕事。



“出嫁從親,再嫁從身”的意思是說:第一次嫁人都是按照古代禮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的,“男娶妻,女嫁人”都是父母說了算,至於丈夫死了,寡婦改嫁都是自己說了算。

王婆意思是說:“西門大官人你想和金蓮成就長久夫妻,你就毒死武大郎。武松不在家,等武松知道哥哥死了他也沒辦法,為了避嫌不會和金蓮來往過密,最多來往半年左右,等小潘為夫守孝滿後,金蓮再嫁自己說了算,到時嫁給你不就做長久夫妻了?

別有顧慮,和金蓮攜手毒死武大郎吧,性福的生活向你倆招手呢!王婆從禮儀風俗上教唆西門慶殺人,簡直就是對世道莫大的諷刺。王婆懂這些禮儀咋就不懂“奸出人命賭出賊”的道理?咋不知道色字頭上一把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