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檐走壁”的高鐵橋樑工

在京哈高鐵沿線,有一些“飛簷走壁”的高鐵人,他們常年穿梭於高鐵橋樑和隧道中,精心檢查設備狀況,及時診療設備隱患。

“飛簷走壁”的高鐵橋樑工

  索迪所在的長春高鐵基礎設施段橋樑檢測維修一隊長春西作業班,負責京哈高鐵130公里橋樑設備的檢查維修養護任務,他和工友們戰嚴寒,抗酷暑,終日奔波在管內線路上。暖時一身汗、寒時衣上霜是他們工作的真實寫照。

“飛簷走壁”的高鐵橋樑工

  2月28日上午9時,在京哈高鐵新開河特大橋下,索迪扣緊安全帶、戴好安全帽,動作嫻熟地通過橋墩檢查梯爬到近10米高的箱梁內。

  所謂箱梁,是指外形像箱子一樣的高鐵橋樑的一種,俗稱橋肚子。每年橋樑工都要對梁體、支座、橋墩等設備進行定期巡檢。密閉的箱梁內,光線昏暗,索迪和工友們藉助頭燈的光亮仔細檢查梁內設備。

“飛簷走壁”的高鐵橋樑工

“飛簷走壁”的高鐵橋樑工

“飛簷走壁”的高鐵橋樑工

  “這個季節要格外注意排水管,白天化、晚上凍,這管裡的積雪如果不能及時排出可不行。”參加工作7年,索迪練就了“眼看、手到、耳聽”的硬功夫。他用手中的檢查錘敲打著排水管,通過聲音仔細分辨管內是否有堆積物。箱梁內回聲很大,敲擊聲震盪著耳膜。這樣的噪音在橋樑工眼裡還不算什麼,橋面上動車組飛馳而過,巨大的噪音迅速衝擊進耳膜,嗡嗡的耳鳴聲久久不散。

  索迪說:“我們只要鑽進箱梁內檢查,基本上就是一上午時間,記不清有多少趟動車組從頭頂經過了,所以對這些噪音都有免疫力啦!”

  梁端的檢查口不足一米見方,索迪小心翼翼通過檢查梯下到橋墩上,在十幾米的高空上作業對橋樑工來說太平常了。但索迪依舊沒有絲毫鬆懈,認真地按照規定做好防護工作。橋墩上空間狹小,距離地面十多米高,索迪把安全帶穩穩的扣在檢查梯上後,才敢轉身檢查設備。“高空作業可不是鬧著玩,我們最高的橋墩有30多米高,因此,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開展設備檢修工作,是我們始終秉承的工作理念。

  初春的東北,乍暖還寒。索迪站在橋墩上,冷風像刀子一樣。“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們都是戴著口罩作業,並且劃小了作業單元。還別說,戴著口罩對於我們來說挺好,等於多了一層保溫措施,要不一到橋墩上,冷風颳得臉都疼。”三個多小時的作業,索迪和工友們在橋樑上爬上鑽下24次,完成了24孔橋樑的設備檢查任務。

  車間黨支部書記鄒繼東介紹道:“天氣轉暖,春檢工作馬上全面開展,車間針對季節性病害特點,強化設備檢查整修。面對當前疫情形勢,我們劃小作業單元,精心檢修橋樑設備,全力確保鐵路運輸安全,讓復工人員平安、有序、溫馨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