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城:垃圾分類鬆懈了?“文明自覺”不該被遺忘

由於疫情,大部分人宅家期間,真的只有扔垃圾的時候才會出門。沒有人管理的垃圾桶邊,大家開始不自覺了。最近,有媒體走訪城市小區,發現很多小區垃圾分類情況不容樂觀,出現了垃圾隨手扔、監督人手不夠等問題。

受此次疫情的影響,很多城市的垃圾分類工作開始鬆懈,甚至處於“被遺忘”的狀態。的確,事有輕重緩急,當前,做好措施防止新冠肺炎的感染是每一個居民最重要的任務。但是,這與做好垃圾分類並不衝突。在疫情期間不隨便扔放垃圾、做好垃圾分類,對於居民安全和小區安全更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因此,疫情的影響並非很多居民和社區對垃圾分類工作鬆懈的真正理由。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因為相關居民和社區潛意識裡的“文明自覺”還沒有真正形成,或者說,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將好不容易養成的那一點“文明自覺”迅速遺忘了。同時,這也反映出,相關社區的垃圾分類監督機制還不夠健全有力。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在疫情期間,也湧現出了很多垃圾分類的正面案例。比如,據媒體報道,在浙江杭州的一些小區,垃圾分類依然有序進行,不僅有攝像頭“雲監督”,還有專門的“桶長”負責檢查,居民自覺性也相對較高;在廣東白雲黃石街江夏村,垃圾收集房配備了紫外線消毒燈、臭氧消毒機等,專設了居家隔離垃圾桶和廢棄口罩垃圾桶,還有專人上門收集居家隔離住戶垃圾……這些案例,都是動用社區力量保證疫情期間垃圾分類切實有效推進的典範。

從這些正面案例來看,“文明自覺”意識的形成,不是一時一日之功,也不能只靠一人一地的努力,而是需要長久的堅持和約束規範,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真正“文明自覺”意識的養成。最關鍵的是,要將之前那些懈怠了的垃圾分類相關監督機制和獎懲機制恢復起來,並保證其長期有效性。

說到底,我們所期待和追求的是真正的“文明自覺”,它不僅會一直成為相關個體和群體的價值堅守,也不會因為客觀條件的改變而改變。這種自覺,也不只是體現在垃圾分類這一方面。(默 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