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壓歲錢啊!一言難盡的人情錢


春節的壓歲錢啊!一言難盡的人情錢


一年一度的春節,就這樣撲面而來了。面對這個喜慶的春節,想談談春節壓歲錢這檔子事兒。

春節的壓歲錢啊!一言難盡的人情錢


01

年關將近,我們即將近來隆重又熱鬧的春節。而對於春節過年中的壓歲錢和人情費,也是春節大年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壓歲錢本義是包含著長輩們的關心、疼愛和親情。最開始壓歲錢的本義由長輩包個數額不等的紅包給晚輩,寓義可以壓住邪氣,幫晚輩們守住歲,保佑他們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但是,中國是個人情社會。隨著一種攀比之風,壓歲錢也開始有點變味了,壓歲錢也變成了一種親情濃淡的衡量、一種關係疏近的體現。所以當大家族中的兩個孩子,收到來自同一個親戚數額不等的壓歲錢時,數額少的大人會對此憤憤不平,覺得被人輕視、被人貶低,受到了不公平對待,瞬時讓過年的愉悅心情壓上一片陰影。

最近一位朋友,生氣地說起她回老家過年壓歲錢的事。她帶小寶去一遠房親戚家,可能是因為他們回家的次數不多吧,所以她小孩所得的壓歲錢和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壓歲錢不一樣。比較尷尬的是,兩家的小孩當場接過紅包後,不懂事的孩子當場就打開了。結果一個孩子的紅包是100元,另一個孩子的紅包是500元,朋友一看臉都綠了。更讓她抓心的是,小孩子不懂事也當場發作,大哭大鬧,不依不饒,要求和另一個小孩紅包數一樣。幸虧他家一阿姨及時出場救急,化解了這場窘境。我想這個紅包這個壓歲錢,也使這兩家親戚之間心存芥蒂了。

春節的壓歲錢啊!一言難盡的人情錢


02

一般來說,北方地區對壓歲錢的金額在乎些,且呈現日益上升及 .攀比的趨勢。現在北方親戚家過個年,一份壓歲錢至少要200 或500元,否則真得拿不出手,會被人嘲諷小氣,被議論在外面闖世界很失敗。所以一些在外打工的人們,當感覺沒賺到多少錢,難抵春節人情來往及壓歲錢開支時,乾脆春節都不回去,寧可躲在他鄉躲避這份沉重的人情和親情。

從這點來講,廣東這邊壓歲錢風氣還不錯,一般壓歲錢都是5元或10元,小孩子也是見者有份。這樣你發得開心,別人也領得無壓力,一派其樂融融的和諧友愛氣氛。因為大家知道,這就是圖個吉利,圖個喜慶。就算髮十個八個,也不會讓人家太過破費,對方也不必考慮還禮的事。

這種習慣下,不但人們樂意發,去個消費場所也有紅包領。有時一些商場的喜慶樹上也會掛滿紅包,紅彤彤一片,營造出一種喜慶歡快的氣氛。有好奇的小孩子上去扯一兩個紅包下來,別人也不會制止、不以為然。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種紅包裡面多是裝著一塊錢或幾角錢,數額不大但都嶄新,預示來年紅紅火火發大財。

受此影響,我們及周圍親戚對壓歲錢也逐漸達成共識,大家都有小孩的就不用相互派送,如果實在想給別人,一般也是給個小小紅包意思意思而已。

其實壓歲錢就是一種喜慶和吉祥表示,體現著人際交往中的良性溝通和互動。我們不必太關注金額,不為其所累。

春節的壓歲錢啊!一言難盡的人情錢


03

其實,無論紅包還是壓歲錢,只是春節的一個附屬品而已,我們或許更重視根本,不必受此紛擾。

從前天起,春運已開始,這預示著中國運輸線更加繁忙,預示著中國幾千萬人口的大遷徙又開始了。對於人在他鄉的遊子們來說,“春節回家過年”是一個多麼美好的詞眼,它寄託了人們許多的情感和期盼。回家,就是讓年邁的父母放心,也讓在外漂泊一年的自己安心。歲月匆匆,父母已經漸漸老去,可以說家鄉是每個遊子心中最深沉的牽掛。大家都很珍惜這個萬家團圓的相聚時刻,很珍惜和年邁的父母相聚的時刻,能多回家幾次就多回家幾次,以減少將來“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

況且家鄉的山山水水,家鄉的父老鄉親,讓在外漂泊的人們也常常懷念,覺得那是一個親切的讓人放鬆的地方。所以每次回家之後,會讓他們有一種不一樣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腳一踏上那塊熟悉的土地後,一種親切的氣息撲面而來,心中會生出一種久別重逢的欣喜感。可以說家鄉是他們在外地繁華落盡後的一塊溫暖之處,是在外辛苦打拼後想棲息喘氣歇一歇的放鬆之處。並且在春節之時,當一大家子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歡聚一堂時,這種簡單的快樂,這個溫馨的幸福,都成為今後一年裡,人在他鄉時最美好的故鄉回憶。

在中國的傳統春節中,走親訪友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而人際交往中的人情及禮尚往來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親朋好友之間,花費請客及給小孩子發個紅包也是常有的。有時候算下來,如果非要掙個面子光,花費也是不菲的。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忘了我們回家過年及過春節的初衷。我們回家是為了看望父老鄉親,是為了一份親情,並不是為了這份人情及攀比紅包而來,所以大家見個面聊個天,人到心意到即可。聰明的條友們,你們覺得呢?對於春節壓歲錢或紅包這個話題,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

春節的壓歲錢啊!一言難盡的人情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