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为什么有时候越写越不自信?

老风水


学书法是要讲究规矩和套路,无规矩不成方圆。学好书法,要讲究方法,不讲究方法,再怎么练,也长进不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首先是它的艺术价值,而要有艺术价值,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大众审美观就是一门技艺的展示作品水很高超,打造出来的成品,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书法作品好不好,关键是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如欧阳询、王羲之的字,再没有水平的人欣赏,也觉得写得好。

第一个原因:不临帖,瞎糊弄。艺术是有根源的,继承和发扬艺术精髓,是一个把艺术作为崇高事业来追求的人毕生的梦想。书法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所以,要学好,必须追根溯源,继承发扬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作品。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临帖,认真把握书法的韵律。不能抛开传统书法,自己瞎糊弄,最后练了一年半载,啥也不像。

第二个原因:不懂如何选帖。那些习练书法达不到效果的人,不少人是因为不懂选帖。临摹书法碑帖或字帖,要懂得如何去选碑帖或字帖。首先一条要沿袭传统。比如,学楷书,要选历史上出名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四大楷书家当中的一家来临摹,如果书法天赋好,可以同时临摹四家碑帖。其次,选他们的哪一本碑帖呢,一定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去选字迹印刷清楚,完整的碑帖。

第三个原因:墨守成规。

学书法,不能只停留在碑帖上。有些人临摹碑帖的时候,字写得跟碑帖很“神似”,但是离开碑帖,写一篇作品的时候,书法水平就大大缩水,主要就是因为墨守成规,书法水平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建议初学书法应当从古法学起,打好书法根基。不少人在临摹古人的书法很下功夫,但对现代书法艺术却不屑一顾,甚至拒绝接受。

第四个原因:不读贴、不悟帖。

有些人练习书法,拿起书法碑帖就临摹,也不去认真统揽全局,悟出书法字体的共同特点。读贴不仅要学会看点画、结构,还要看书法的章法、布局、风格和意境。悟帖,就是要悟出碑帖中深层次的艺术素养、文化内涵,我们才会悟得其“神”而忘其“形”。

第五个原因:道不深、艺不精。

学习书法,一定要熟悉书法理论,也就是我们说的“书道”,要善于用书法理论来指导实践。书法艺术理论很多,要精选其要,分类总结,为我所用。历史上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有黄庭坚的《山谷文集》、张怀瓘的《书断》等。这些都对练习书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值得品味。

第六个原因:自我满足、不求进步。

书法是一门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鼓励大家推陈出新,丰富艺术文化内容和形式。自己的书法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级别,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评一评,就会有个结论。俗话说“是马是驴拉出来溜溜。”所以,学书法,不能总是藏在深闺人不知,自我感觉良好,不求进步。有些人一辈子练字,却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大师。主要原因就是平时不和人交流,闭门苦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