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為什麼有時候越寫越不自信?

老風水


學書法是要講究規矩和套路,無規矩不成方圓。學好書法,要講究方法,不講究方法,再怎麼練,也長進不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首先是它的藝術價值,而要有藝術價值,必須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大眾審美觀就是一門技藝的展示作品水很高超,打造出來的成品,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書法作品好不好,關鍵是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如歐陽詢、王羲之的字,再沒有水平的人欣賞,也覺得寫得好。

第一個原因:不臨帖,瞎糊弄。藝術是有根源的,繼承和發揚藝術精髓,是一個把藝術作為崇高事業來追求的人畢生的夢想。書法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所以,要學好,必須追根溯源,繼承發揚歷史傳承下來的優秀作品。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臨帖,認真把握書法的韻律。不能拋開傳統書法,自己瞎糊弄,最後練了一年半載,啥也不像。

第二個原因:不懂如何選帖。那些習練書法達不到效果的人,不少人是因為不懂選帖。臨摹書法碑帖或字帖,要懂得如何去選碑帖或字帖。首先一條要沿襲傳統。比如,學楷書,要選歷史上出名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四大楷書家當中的一家來臨摹,如果書法天賦好,可以同時臨摹四家碑帖。其次,選他們的哪一本碑帖呢,一定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去選字跡印刷清楚,完整的碑帖。

第三個原因:墨守成規。

學書法,不能只停留在碑帖上。有些人臨摹碑帖的時候,字寫得跟碑帖很“神似”,但是離開碑帖,寫一篇作品的時候,書法水平就大大縮水,主要就是因為墨守成規,書法水平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建議初學書法應當從古法學起,打好書法根基。不少人在臨摹古人的書法很下功夫,但對現代書法藝術卻不屑一顧,甚至拒絕接受。

第四個原因:不讀貼、不悟帖。

有些人練習書法,拿起書法碑帖就臨摹,也不去認真統攬全局,悟出書法字體的共同特點。讀貼不僅要學會看點畫、結構,還要看書法的章法、佈局、風格和意境。悟帖,就是要悟出碑帖中深層次的藝術素養、文化內涵,我們才會悟得其“神”而忘其“形”。

第五個原因:道不深、藝不精。

學習書法,一定要熟悉書法理論,也就是我們說的“書道”,要善於用書法理論來指導實踐。書法藝術理論很多,要精選其要,分類總結,為我所用。歷史上著名的書法理論著作有黃庭堅的《山谷文集》、張懷瓘的《書斷》等。這些都對練習書法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值得品味。

第六個原因:自我滿足、不求進步。

書法是一門藝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是鼓勵大家推陳出新,豐富藝術文化內容和形式。自己的書法水平達到什麼樣的級別,拿出來讓大家看一看,評一評,就會有個結論。俗話說“是馬是驢拉出來溜溜。”所以,學書法,不能總是藏在深閨人不知,自我感覺良好,不求進步。有些人一輩子練字,卻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大師。主要原因就是平時不和人交流,閉門苦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